第六十四章 秘招
作者:念心虫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156

一大早起,宋涛就被一阵搔痒弄醒。睁眼一看,发现苏姐正用她那粉红小舌,舔着自己的耳朵。一见宋涛醒来,她一口轻轻咬住其耳垂道:“小坏蛋,昨晚你可舒服了,可苦了姐姐我了!”

宋涛一边用手挑逗其敏感处,一边厚颜道:“我看是你更舒服吧?昨天不知道是谁叫那么大声,恐怕整栋楼都能听见了!”

苏姐听后大羞,一口咬在宋涛的手臂上,双手还不依不饶的捶打其胸部。宋涛很无奈的又使用“家法”镇压了一次后,才平息了叛乱。折腾好一会后,两人才洗漱起床。经过男人滋润后的苏姐,身上那股成熟女人味道,被发挥到极致,一颦一笑中,都有种独特的魅力,就连宋涛这么有定力的人,有时也抵挡不住。

吃完饭后,宋涛把苏姐送到店里,自己先要去孙爷爷家看看。

孙爷爷经过长时间调理后,身体已经恢复正常。见面后,宋涛把在北京特意挑选的核桃送给老人,老人很是高兴。再听说自己师兄的徒弟杜月心近期要来后,更加兴奋。一再嘱咐宋涛,一接到她后,直接先带到家吃饭。杏林知道后,更是像发情猴子一样,缠着宋涛问东问西。最后,还准备去打造个新造型,迎接月心的到来。宋涛暗自好笑,心说,就让你小子现在高兴吧,等小魔女来了,有你哭的时候!

中午,宋涛又到师傅家报道。把礼物送给萍萍以后,还答应她过几天带她去玩后,才摆脱其打闹纠缠。李老带宋涛到书房后问道:“我看你小子精神面貌又有了变化,怎么回事?”

宋涛就把自己在北京长城的经历告诉师傅后,两人又到花园里试起手来。几十招后,师傅很是满意宋涛的进步,说是有新的东西教给宋涛。

“师傅呀,您还有多少东西没传给我啊!您是不是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您放心,我一定会尊师重道,从一而终的。再说,您家大业大的,也不用靠拳法吃饭吧。有什么好东西就一次性拿出来,别小气藏着掖着了,嘿嘿。”

“你个小兔崽子,我见你功夫长进了,才想再教你点新东西,你敢说我小气。好!我今天就把形意拳中,所有最高深的东西教给你,看能练死你不?”

“别了,我给您开玩笑呢。我知道境界不到,去练那些高深的功夫,就是再自虐找死。您就别吓我了!”

“原来,你还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啊!少说废话,好好听着,我下面教你的形意起势。练武练到最后,就是为了开发人自身潜能,练的就是那份敏感的神经。有了敏感,才能带出各种各样的功夫。所以,形意拳的起势,是“起”敏感。具体动作是,两手像托着两碗水似的向上举,在眉前一转,就举上了头顶。假想中的水不能洒,慎重了,也就敏感了。举到头顶后,大海退潮一样退下来,到眉前产生压意。空气就是大海棉,要把海绵里的水挤出来。这样,一直压到大腿根。”

“此时,要屈膝合胯,整个人蹲下来。蹲下的同时,两只手一提,缩到了腰际。身子团紧了,手也要团紧,像拧一个东西似的,五指一个一个地攒起来。一作起势,周身敏感。两臂上举,大脑就清爽。犹如野兽脑后的毛能炸起来,脖梗子会吃惊。屈腿蹲身,能生力,犹如野兽一咬东西尾巴就炸开,尾椎子会吃惊。眼睛在正面,人在眼前做事,前身人人都不迟钝,只有身后敏感了,才能快人一筹。”

“这才是为什么民国时期那些国术宗师们,都能达到不闻不见,可以避险的原因。他们把身体的神经,练到敏感的极处,自然对敌意或杀意感受得到,人提前就有防备。所以,很难偷袭成他们。”

“形意起势好处多,学一个起势,就可以练功夫了。起势后面的劈崩钻炮横,这份敏感也得带上。这就要站浑圆桩,其姿势是:两臂虚搭在身前,略有抱意,左右手各对着左右胸肌。浑圆桩便是“两手照着胸肌”,其他顺其自然,没有别的要求。”

“浑圆桩是以眼神站桩,两眼要望上高瞟。练武先练眼,眼能生神,所以是练武先练神。人爬上山顶,累得疲惫不堪,但目光一远眺,身上就轻松——浑圆桩是这个原理。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眼神就是这个灵犀。久站磨炼筋骨,但只坚实了筋骨,等于没有站桩。眼神和肉体的关系,是浑圆桩要体味的东西。有了灵犀,才能有生机,冬天过去,大地回春,生机一起,土里都是香的,抓把土,粒粒都是活的,站桩也要把自己站活了。”

李老手把手纠正着宋涛的姿势,力求每个细节都要站到位。一边动手,一边说道:“武术要练脊椎。形意二十四法不到,打什么拳都是畸形的。长此以往,脊椎就别扭了。打拳尚且是活动的,而站桩是固定身形,更容易挫伤筋骨。所以,要懂得用二十四法保护自己。二十四法上身后,是一种轻盈感。站桩不要较力,不要叫劲。站着站着,身体容易不知不觉较上力,就要懂得松下来。形意拳不怕松,就怕紧。形意以敏感为先,一重拙,就不长进了。其实,站得轻盈,才是真较上了劲。站空了自己,才是全身都振奋上了。”

宋涛在实践中,体会着李老的理论,逐渐的领会到其中的妙处。李老见他上道后,便让他把气势用在站桩中,感觉那种似动非动的微细变化。宋涛以前可能做不到,但经过这几个月的修炼,他很容易的上手。慢慢开始在站桩中,融合滋养自己的气势,训练眼神,让精气神合一。

“校正二十四法,不是摆空架子。拳架的形标准了,还要让形里生东西。架子光分毫不差还不行,架子要有动势。比如,摆出虎扑的拳架,就要有扑出去的动势,还要有窜回来的动势。要把这个来回大动势压缩在一厘米间。摆拳架看似不动,其实,筋骨肌肉都牵挂着,扑这一厘米。犹如山谷有回声,身体也有回力,扑出去一厘米,再回来一厘米,要用回力来锻炼,如此易出刚劲。”

宋涛现在,有种把功夫融会贯通般的舒畅感。身体上,把自创的波劲和动态站桩结合起来,心念力上,让身念处和受念处融合开来。在身体的一静一动中,感觉着微妙的变化。肌肉不断拉伸,筋骨不停的舒展,劲力的控制也更加自如。李老说的这种功夫上身的感觉,真的很美妙。

老人看宋涛一副很享受的表情后,满意的点点头道:“站桩之苦,首先是筋骨软弱的疲劳之苦,学会了这个方法,站二十分钟桩,等于打二十分钟拳,你也就喜欢上站桩。你现在不是就很享受吗?为什么说形意五行拳是母拳,十二型是发展呢?道理就在这里。比如,学会劈拳就会打虎扑,是因为虎扑等于两只手的劈拳。劈拳是一手前扑一手后兜,虎扑是两手扑两手兜。”

“在学‘打一厘米’的拳时,虎扑容易上手,劈拳稍难掌握。所以,也可以是学会了虎扑,自发地就会打劈拳了。‘打一厘米’的拳,也是一种动脑子的方法。用这法子,能把所有拳架的来龙去脉一一摸出来。等真正到那个层次,无论什么拳架子,你都能信手拈来,达到收发由心,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宋涛这时候,想起金庸大大笔下的大牛B“独孤求败”,他二十岁,用把锋利无比的宝剑,到三十岁,反而用把没有开刃的重剑,达到大巧不工的层次,四十岁以后,一把木剑已经天下鲜有敌手。最后,更是达到‘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拈花摘叶皆可伤人的无敌境界,那就是万法归一的宗师之境。

“形意拳还有秘诀,叫‘肩在手前,手在脑后’。这个不好懂的理论就落在象形术的牛象上。修象形术,要懂得两个词,一个是‘不着相’,一个是‘入了象’”。

“不着相,无踪无影的才能打着人,显架子显功夫,就被人打了。‘移形换影’不单是比武时的身法变化,还可以引申到练法里来。从练武的时候就不能着相,给个龙形,这是基本。练武打这个形,要打得它生出变化来,打得神龙见首不见尾。多练,不是简单重复,不是次数多,而是内容多。要把形打花了,打散了。一个形里生出许多东西来,这才叫多练。没有兴趣不上功,身子催着你练,身子不动脑子还动着——这是形意的练法。比武靠即兴发挥,练武也要即兴发挥。”

“形意比武发力时,只在碰到对手身上的瞬间,手才握紧。同样的道理,只在打倒敌人的一瞬间,才露真形——这是五行拳的用法,只用一点,一点即可。大部分时间是存而不用,精神上有储备就行。练了拳,一天到晚身上显着架子,这是妖气十足。在如何显真形这一点上,人和人就分出了巧拙。刹那显真身,是形意拳的大巧,古拳谱云:‘拳打三节不现形,现形不为能。’不恰当地现了形,是大外行。指望摆出劈崩钻炮横的架子赢人,是指望不上的。不能蛮干,否则,一下就被人借了劲。为人处事也要这样,练了武就藏着,藏不住就会得罪人,一得罪就一大片,藏还得深藏,关键时候露一手就行了。”

“形意拳是留给笃实用功、心地纯正君子用的。比武的关键,就是看对手给什么。人家送来的,不是自己预想的,就乱了,这是功夫未到。功夫好的人,打人跟预定的似的。定法不是法,要见招使招、见势打势,但只会拆对方的招,还不行,要拆了对方的神。先要相人,将来把脑子‘化’了,对方一动你就知道,这叫入了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