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大顺永昌
作者:田盛公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137

自成在襄阳建立了政权,用的是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攻下了西安后,李自成改西安为长安,李自成称王,改国号为大顺,年号为永昌。将崇祯十七年改为永昌元年,正式表明取代明朝的勃勃雄心。李自成在西安称王后,只留下文官和李双喜守卫西安,自己率领大军倾巢而出。李自成兵分两路,一路由李自成、刘宗敏率领,由平阳攻太原、宁武、大同、宣府、居庸关,一路由刘芳亮率领,沿黄河北岸攻击怀庆、安、卫辉、保定,两路人马对北京形成夹击之势。

崇祯听说李自成两路朝着京师攻击,不由慌了手脚,连忙召见大臣商讨对策。他对大臣叹息说:“朕非亡国之君,却事事现亡国之象。祖宗栉风沐雨之天下,一朝失之,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于地下。朕愿督师,以决一战,既身死沙场亦所不顾,但死不瞑目。”说罢,崇祯痛哭流涕。然后又朝着大臣愤愤的说:“贼势如此,无人专承担,今库藏殚竭,为之奈何?卿等无一为朕分忧哉?”

内阁首辅陈演连忙表示愿替天代征,但崇祯却是摇了摇头说:“南人不可。”其他辅臣和陈新甲等纷纷愿意代帝出征。都被崇祯一一拒绝。最后辅臣李建泰表示愿代帝亲征,崇祯这才同意。

崇祯本意就是让李建泰代他出征,听到李建泰这么一说,不由大喜过望,高兴的说:“卿若行,朕不敢轻,当效仿古礼,亲自践行郊外。”那为什么崇祯会选择李建泰代他亲征呢,原来崇祯看中了李建泰是山西人。李建泰不但是山西人,而且在老家数有家财,一旦山西被流寇攻破,那么李建泰的家族势必会遭兵灾。李建泰绝对不会袖手旁观,会为捍卫家乡而殊死搏斗,更何况李建泰又是当地的巨富,不用担心军饷的问题,这就是崇祯打的小算盘。

崇祯的想法是用李建泰阻截刘芳亮地人马,但李自成的主力是从北方来,刘芳亮不过一个偏师,李建泰就是能够击败刘芳亮于大局也没有多大的影响。自从崇祯接到关外的战报后,又想着倚重田羽来,他准备让田羽对付李自成的主力。

崇祯是先一步得知皇太极战死的消息,不久范志完和田羽的疏本就到了京城,田羽山东镇在关外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大明的官场引起了轰动,田羽地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京师中地官员,不论属于哪一派,都将田羽视为了大明的守护神和拯救者。田羽的声望不但在官场上传开,在百姓中已经达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态势。京城热闹的地方,都会有说书人在传颂着田羽地英雄事迹,其实有很多都是说书人杜撰出来的,什么四猛八大锤(薛刚反唐中地人物,我最喜欢。呵呵)都出来了,老百姓却没有一丝怀疑,如果不是这么牛,怎么奴酋都会死在山东镇的手里。随着事迹的传诵,不但田羽的声望日高,连田羽身边的将领一个个都粘了光,什么王氏五虎,什么孤胆英雄高冉升,什么骑士无双李笑天都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物。

崇祯当然知道田羽地声望对于自己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不过崇祯现在已经到了病重乱投医地地步,何况崇祯那么打压田羽,田羽都没有一丝反叛的念头,崇祯当然不会放过田羽这个救命地稻草。为了安抚田羽,崇祯加封田羽为靖逆伯,同时给田羽写了一封代朕亲征的赐谕并赐予尚方宝剑,赐谕中言道:“朕仰承天命,继祖宏图,自戌辰自今甲申,十有七年,未能修德尊贤,化行海宇,以致兵灾连岁,民罹战火,皆朕之罪。流寇本我赤子,盗弄干戈,流毒数省,朝廷不得已用兵剿除,本为安民。今卿代朕亲征,鼓励忠勇,表扬节义,奖劝廉能,选拔雄杰。其骄怯逗玩之将,贪酷盼逃治吏,妖言惑众之人,缺勿军饷之辈,情真罪当,即以尚方从事。行间一切调度赏罚,俱不中制。卿宜临机应变,好谋而成,安天下之民。卿忠猷壮略,品望宿隆,办此裕如,特兹简任。愿卿早荡妖氛,旋师奏凯,侯封进爵,鼎彝铭功……”崇祯这封赐谕写地让人看起来非常情真意切,而且在赐谕中给了田羽莫大的信任,一切事情可以临机应变,不从中制,可以说以前许多战役的失败往往都是因为京师的遥控指挥导致,这下子田羽可以放手一搏。同时崇祯也打破了明朝末期的习惯,用武官代朕亲征。更让人感到有些可笑得是,崇祯竟然一下子派出去两个代朕亲征的大臣,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不过为了保住大明的江山,崇祯宁可让天下人笑话自己,天无双日,国无两主,崇祯这个命令一下子成了西洋镜,几乎京城中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情,而作为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崇祯却根

关心这件事情带来的反响,而他最看重的就是如何保江山,在他想来李建泰根本就不可能打败李自成,一切还都的看田羽的。田羽远在辽东,即便日夜行军,到达关内也需要一段时日,崇祯只希望李建泰能够坚守住太原,等待田羽的援军赶到。

崇祯亲自为李建泰践行,酒席过后,李建泰离开正阳楼出征,崇祯在城楼上目送直至李建泰大军消失在视野中,才坐轿回宫。出征仪式虽然搞的很宏大,但崇祯已经没有那么多兵力交给李建泰,督师大学士李建泰手下只有一千五百人的京营士兵,随行的有监军、兵部主事凌炯,总兵郭中杰,主管火器以及水里的西洋人汤若望。

李建泰虽然承付着崇祯守住太原地希望。但是他是一个比较拘泥于古法地人。按照兵书上地说法。每天行军不过三五十里。按照这个速度猴年马月才能赶到太原呢。赶不到太原如何谈起守住太原。拯救山西于水火。李建泰实在是有负崇祯和朝中重臣地重托。其实这也不愿李建泰。李建泰出征不过是一种虚张声势地政治姿态。李自成大军超过二十万。甚至更多。李建泰不过一千五百京营士兵。恐怕连流寇地牙缝都不够塞地。何况李建泰地兵员和粮饷都需要就地解决。在这样地形势下。李建泰地代朕亲征不异画饼充饥。

李建泰也遇到了很大地困难。一路上各府县恐怕李建泰征兵索饷。拒绝李建泰入城。堂堂督师大学士竟然连自己地府县都进不去。真可谓威风扫地。最后。李建泰不得不采用极端方式。发兵攻打府县。才得入广宗县城。

李建泰督师出征。名义上是为帝分忧。实际上却是为了挽救自己地家乡和自己家族地万贯家财。

李建泰还在畿南如蜗牛一般爬行地时候。曲沃被李自成攻陷。李建泰一听说曲沃被攻陷。顿时像泄了气地皮球一般。早日在崇祯面前许下地豪言壮语一下子抛到了九霄云外。一直徘徊在畿南观望风色。

李自成率领大军则势如破竹。连连攻陷太原、汾州。王六率领残兵败将困守大同。李自成对这位原山东镇地将领还是有一定地怵意。同时怕一旦攻陷大同。引起田羽地注意或者仇视。率领山东镇返回关内。因此没有攻打大同。而是绕路朝着京师进发。陕西、山西精锐已经尽墨。一路上李自成几乎没有遇到太大地阻拦。甚至有不少府县开门迎降。

刘芳亮率领地南路大军也是一路顺风顺水。不久就攻到了真定府。这时候地李建泰正龟缩于真定。面对气势汹汹而来地流寇。李建泰虽然自知不敌。但是他不得不做出一些姿态。和刘芳亮打了一仗。结果当然不出任何意外。李建泰兵败真定府。仓皇逃往保定。

崇祯听到这些消息不由如坐针毡,他也知道形势已经到了大厦将倾的地步,换了别的大学士恐怕也未必有什么好的结果,因此他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田羽的山东镇身上。

田羽在接到崇祯的赐谕后,立即着手准备回军事宜,虽然鞑子正在内讧,但是范志完也不敢大意,而且崇祯只命令山东镇回军,因此范志完将关外的吴三桂、白广恩等人整编了一下,守卫松锦等城池,防备鞑子。田羽的山东镇由于和鞑子数次苦战,兵力已经大减,如果让现在的山东镇回到关内和李自成作战,即便是孙吴重生,也没有办法取胜,而田羽又不想着动用济州岛上的骑兵,只好给崇祯上疏,请求征兵。

崇祯接到田羽的疏本后,大笔一挥就同意了,而且朱批还有些责备田羽的意思,不是已经命令你临时可以随机应变,这点小事你觉得可以就可以着手去干了,不要事事请示,耽误了回军的时间。

田羽接到崇祯的回复后,立刻在松锦招募士兵,用了不到半个月时间,就招募了两万新兵,不过也来不及训练了,率领山东镇星夜回援。就在田羽距离山海关还有一段路程的时候,刘芳亮攻破了保定,督师大学士李建泰竟然奴颜婢膝,投降了刘芳亮。这样一来,整个畿南门户大开。

崇祯看到事情紧急,又下了勤王之旨,可惜这道旨意也没有什么效果,京师周围的各镇要不是在关外,要不就是兵败,哪里还有多少勤王之师。到京的勤王之师一共有三支,一支是由洪承畴率领的陕西兵,王六接到了田羽的命令,也追随洪承畴赶到京师,另外一支是孙传廷率领的湖广兵,主力是王守仁。最后一支是山海关总兵唐通。三支勤王之师,竟然有两支由原山东镇将领率领的大军作为主力的,不知崇祯知晓后作何感想。(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