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占城路上
作者:清宵好梦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171

永乐帝征夷将军朱能出师未捷身先死,于是朱棣临阵提拨了左将军张辅,而另一位副将右将军沐晟则没能转正。要论张辅和沐晟,这两人无论家世还自身能力,都是非常出众的。

张辅,字文弼,看到没有表字,历史上张辅还算是个文人,但更出名的是他的武功。建文元年(1399年),24岁的张辅随父张玉参加靖难之役,张玉不必多说了,燕王手下排第一的将军,第二年张玉战死后,张辅嗣升指挥同知,这里有安慰奖的意思,在当时燕王朱棣的眼中,张玉的地位是很高的,所以张辅袭了他老子的官位,但后来在战场上的表现就完全是他自己的自由发挥了。张辅先后参与夹河、藁城、彰德、灵璧诸地之战,为朱棣夺得帝位屡立战功。建文四年,封信安伯,禄千宕,予世袭,永乐三年封新城候,加禄三百宕。其实按着朱棣的意思,还要再封高的爵位,因为张辅还是朱棣的大舅子,他妹妹是皇妃,因为这一点,朱棣手下有人进言,不可因此而厚待张辅,进言的有两人,一是丘福,此人觉得靖难第一将应该是他,而不是死了的张玉;而另一人则是朱能,朱能喊张辅为小弟,不想他成为出差椽子,故此劝他年少务必不可居功自傲。

沐晟这个人论家世,那要比张辅显赫的多,主要是他的老子的后台老板是张辅老子后台老板的老子。他是沐英的儿子,沐英就不用多说了,朱元璋的义子呀,打小父母双亡,由朱元璋夫妇抚养大的,且深得马皇后的喜欢,后来赐他恢复本姓(就象郑和住的宅子叫马府一样)。沐英是文武全才,老朱当年的意思是让自己的儿子镇守明朝各个重要的位置,沐英这个义子被派镇守云南,这一守就是守了两百多年,南明最后一个皇帝远逃缅甸时,身边都有沐家子弟守着。不过搞笑的是,沐晟的老子沐英居然因为建文帝的老子(朱元璋立的太子朱标)去世而过度悲伤,随之而去给难过死了。四年之后,他的儿子却为抢了建文帝的江山的朱棣效命,想来他们只是定位于服务朱家人,并没有规定哪个是正统。沐晟其实是沐英的三个儿子中的老二,他大哥死后无子,他世袭了黔国公的位置。

所以相对而言,张辅和朱棣的关系似乎更近一点,更象是自家人。事实证明,朱棣的眼光是很准的。张辅入南安之后,完全是一派儒将的作风,不是一味的猛搞。事事以攻心为上,先是将讨伐檄文顺水而下,列举胡氏的罪状,又鼓动忠于陈姓国王的地方势力起兵打击胡氏,这些举措大大削弱了胡氏将士的士气,且把胡氏的军队拖入了人民战争的沼泽之中。特别是后来在面对安南战象的时候,张辅的火牛阵力克庞然大物,而取得全胜。

不过这会,新城候征夷将军交趾总兵官张辅与工部尚书交趾布政司兼按察司使黄福正和占城国王一起把酒言欢。张辅这人看上去不似个将军,为人儒雅,说话温文有礼,而黄福这人看上去丰姿修整,不拘言笑,还是装出来的,有点古板,两人若是换身衣服,还真能让人把身份完全掉换过来,文臣扮武将更象些,而武将反倒似个文人。

占城国王见过张辅这位年青的将军(33岁),很难想象是这位将军打败了号称有七百万军队的安南人,这个七百万当然太过夸张了,胡氏把安南国户口本上的人几乎都充作兵源,才编出这么一个吓人的数字,但这又有什么用,一年不到的时候,灰飞烟灭。上次张辅借道,将战俘由新洲港交由郑和的舰队带回国时,他们就见过面,不过这次,国王感兴趣的是黄福。

黄福,字如锡,洪武年间,由太学生历任金吾前卫经历,位小但心怀国是,上书论国家大计,得到了太祖的赏识,越级升为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期,他深受信任和倚重。于是他很自然的荣登成祖列出“逆臣录”,上榜奸党二十九人,黄福是其中之一。不过燕王入南京后,黄福还是迎接并归附。当时第一软包兼奸臣李景隆指责黄福是奸党,黄福说:“臣固然应该死,但被看为奸党,则臣心中不服”。永乐听了这话后立刻把黄福的名字从逆臣录中剔了出来,且给他恢复了官职,不久,他任为工部尚书。

安南平定后,在其地设置郡县,永乐帝命黄福以尚书衔掌交趾布政司、按察司事务。这时的安南正可以说是百废待兴,四方初定,军旅未息,事务繁杂。黄福因事制宜,非常有条理,编制户籍、制定赋税、兴办学校、设置驻军,他多次召见当地父老宣谕德治之意,告诫属吏不要侵扰人民,很快的,交趾行省境内就安静了下来。

六月初一永乐在南京发布诏书,收安南为交趾,并任命了一批主事的官员,黄福等人领旨南下,到交趾后四个月,“一切治之以静,上下安然”。这让占城国王佩服不已,当然心里也有隐忧。对于安南人,占城国王太了解了,那是什么样的一帮暴民呀,自从立国后就没安稳过。国内内斗,内斗稍安就喜欢四处挑衅,就这样的一个国家,居然会被汉人这么几下就制服了。唉!世道变了。

占城国王到过南京见过朱元璋,懂明朝的文化,所以酒宴上,大家还能谈的来。从开始的今天天气之类没有营养的话题,慢慢转入了酒令杯战之中,席上坐的大多是有点墨水的,所以还能玩的起来。当然了,其实大家都在等,只是聚在一起等而已,等郑和大人的到来。

新洲港距占城约有百里,作为占城国唯一的通商和外交口岸,占城与新洲港之间的路还算是不错的,两头大象并行,不是问题。这一路的风景,让王动有在桂林游玩的感觉,郑和、王景弘、候显还有几位将军被安排坐到大象上面去了,而王动这种角色,只能坐在马上随行,不过在王动的眼里,这种坐在马上慢慢悠悠的行进,感觉更好。

十二月的占城已经进入了雨季,不过还好不是江南那种接连下个不停的大雨,而是阵雨。且明显能看到,在他们上路之前,这路上下过雨。十二月的南京城已经很冷了,九月他们在太仓时,已经感觉到了气候的变化,王动到台湾去时,担心海上风大,棉衣都带上了,但这会在占城国,那叫一个爽,感觉象是春天。

极目远眺,苍翠远山似画,闭目聆听,鸟语婉转如歌。更让王动心醉不已的是,这一路两旁看到的不是芒果就是木瓜,到处都是果树,初次到占城的人还在指指点点,而王动却是恨不得马上跳下来去采摘大块朵颐。浪费,不识货。

占城的那两寨主和国王的侄子还是蛮知趣,行了不到一个半时辰,使停下来休息一番,这一停,就让人体会到身处果园的好处了。马上占城的士兵爬上了椰树砍下了椰子,摘了芒果,木瓜,番石榴等水果献了上来,山肴野果,倒也怡然。

两寨主语言不通,只能陪笑,而国王的侄子说话调子虽然有点怪,但基本上还是能交流,加上那个随着郑和一起回来的使臣,所以一帮人基本上也能算是有说有笑,只不过慢个半拍而已。

王动只是远远的看着,他对这个不感兴趣,他一路走一路看,让他奇怪的是,这一路上,没怎么看到有什么水田。这怎么回事,占城稻这么有名,宋朝时就是闻名全中国了,怎么到了占城,一点都没有江南那种处处看到稻田的感觉,难道这不是水稻的主产区?还是这会占城人已经学着中国人开梯田,把稻子种到山上去了?还是占城拉被元蒙统治之后,主食改吃牛羊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