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节 琉球方略
作者:清宵好梦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001

王动没有去过琉球,后世那个地方已经归日本了。可惜噢,二战结束的时候,当地民意是要美国人把琉球还给中国,回归中国,毕竟琉球作为中国的属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而日本这个二楞子夺了琉球后,并不把那的人当人看。可惜,那会的老蒋好象不大在意,于是,琉球被日本拿去了,结果慢慢的真的成了日本领土了,当地人也完全日本化了。

陈贵可以说是琉球三国最尊贵的客人,他不只是得到了三国王室的尊重,更得到了当地商家的拥戴,呵呵,主要就是因为商会的船队,还有他本人的低调的谦恭。

如今,夷州的盐的产量已经慢慢降下来了,而琉球这里盐场四起,成了重要的海盐生产基地。陈贵把盐运到哪里去,琉球人不清楚,自从有苏门达腊和暹罗的番人跟着陈贵到过琉球之后,琉球三国就知道,陈老板的生意做的真的很大很大。

在这世上的大国中,琉球人只知道有大明朝,当然了,也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大,但只是知道有那么一个大世界存在,有多大他们并不清楚,有哪些国家,他们也不大在意。他们只知道,人总是要吃盐的,而陈老板有本事把这里出产的盐贩卖到极西极北之处,至于那里是什么国家,是什么样的人,这不是琉球人关心的东西。陈贵陪着王动一行人到琉球的时候,并没有去拜访什么达官贵人,王动本来就是抱着过来走走看看的心思来的。

在他眼里,这只是一个岛国,与热带的岛国风情不大一样。这会陈贵带着他们去看盐田,白茫茫一片,万亩盐田。场面很大。海水已经蒸发的差不多了,已经看到盐硝了。

“大掌柜,这里出的是粗盐,这些粗盐会运到花莲去加工。制成精盐、青盐等。”

“噢。那精盐我也看了。下回分装好,用硬纸糊些盒子,一盒一斤分装好,那样价钱可以卖高些。这粗盐北边市场怎么样?”王动抓了一把黑乎乎脏兮兮地粗盐,大粒的盐,看着倒象是细石子一般。

“若不是掌柜你提这个粗盐在北边有市场,还真就少了不少生意了。女真人用这腌皮子,量不少呢。”

“那漱口的青盐量要加大,若有一天,大明朝百姓家家户户都能以青盐漱口,那这生意就真的做大了。”

“静之说笑了。家家户户都用青盐漱口,呵呵,汉唐盛世怕是都没有这种事情。”陈泽知道青盐地价钱,一般地地主老财都用不起,别说普通百姓了。

“材栋莫笑,按静之计划,不出五年。可让大明朝地盐铁专营的祖制废弃。”王动信心满满。

“如何废止。加大盐田产出?降低盐的价钱。这在他国行之容易,要在大明朝。如何办理。琉球的盐主要还是销往东北,要想进明朝的市场,那可是难上加难。”

“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只要把这生意交由官府去做了,自然也就容易了。”

王动想的不想,大量的生产盐,然后直接把这个消息递到盐铁监,让盐铁监指导明龙商会做盐地生意。官府赚的剪刀差,通过对盐商的税款来补足,这样一来,不用担心政府收不到钱,也不用想盐的价格会不会失控,更不用去怕老百姓吃不起盐。

晚上,几人聚在一个盐场边上的渔村吃东西,海边吃东西有时真地很简单的,海里的鱼货弄上来,只接煮蒸就行了,调料不用多说,王动的船到哪都会带着这些东西。

“琉球国与大明朝往来甚多,在此地做生意要注意,不可太过张狂。”

“我看这琉球国的船也不差呢,怎么没有船到夷州或是日本的吗?”

“大掌柜,琉球的船可都是大明朝送地,如今虽然自己也能造些船了,只是些小船而已,且那些个匠师还都是当然洪武皇帝时,从中国派来地。”

“我也是听说,日本人都跟琉球人学造船,学的就是造大明朝地福船。只是奇怪,他们有船有货,怎么很少看到他们的船在外面跑。回国忠还说在琉球做了不少生意,有点意思。”

“有船也要有人,这些年琉球的贸易做的不错。当初,我朝定下的日本国两年一贡、琉球国一年一贡,这几年,郑大人的船队下西洋之后,琉球国倒是越跑越勤快了,一年两贡三贡都有。^

“此处三国细细一看,吃穿用度,与我等差别不大,官家更是以大明朝物品为奢华。一年一贡哪里够用的。”

“上回我听王大人说,琉球国不只是送东西去大明朝,还有宦官美女进贡,真是有心了,这都能想的出来。”

“材栋,吴朝干等人走了也快两年了,怕是要回了吧。”

“静之不说,都把这帮人都忘了,应该要回了吧,也不一定,难说,看他们怎么游了。若是把那大岛绕上一圈,怕是差不多要回了,若是要上岸走走,那可就难说了。”

“呵呵,南下的不易,通西域古以有之,而南下大洋此为首创,不知他们会有什么惊喜带回。”

“能全身而回就不错了。”

“说的也是。”

在南中国海大量使用的平底船已经开始在夷州、琉球、日本、朝鲜之间大量使用,唯独没有往中国去。沙船在风浪不大时可用,运量极大。贸易的繁荣,促使产业分工越来越明显,琉球慢慢已经成了王动旗下大产业链中的一部分,主要就是产盐。

对于琉球国这种岛国来说,盐不值钱,所以盐场在当地官府眼中,并不是什么聚宝盆。王动制定下收购盐场的策略的时候,执行起来并不难。陈贵在琉球当地有很多合作伙伴,商人赵构进入了王动的视野。

赵构是汉人。是琉球出生的汉人,此人早期包办了琉球漆器行业与大明朝的生意,在三个国家都吃地开。陈贵进琉球时候,他是最早得到风声。盐铁专营生意好做。但风险极大。听说有人敢做盐的生意。赵构立马就找了上来。开始的时候听说。盐不是卖到大明朝去,他还有点失望,毕竟大明朝才是最大的市场。当后来陈贵地量上来之后,赵构开始吃惊了,以他地见识,他还真地想象不出,除了大明朝以外。还有什么地方能消化掉那么多盐。当然了,这不是他所要关心的事情,他要关心的是,在这个生意中,他怎么参与怎么赚钱。

赵构是不是善人。王动并不清楚,但赵构对赚钱的兴趣,王动码的很准,开始的时候,他本不想去收购盐场。赵构与琉球三国王室虽然有交往,但也只是在行贿受贿的层面上,并不是很铁。他本人也不想与王室绑地太紧。考虑到盐在大明朝的重要性。这三个小国的盐场大多也是官营的,或是要官府的许可方能开盐场。商行加入进来之后。赵构地腰粗了不少,真的是有钱能去收购盐场了。但这种风险大的伙,商行下的注也要重,这里的饵便是赵构本人不大清楚的朝鲜和南洋市场。商行许诺,把赵构的主业,漆器推往朝鲜和南洋市场,这样一来,赵构地眼睛马上就睁地大大的了。

相对于日本,琉球国实在是太小了,但在大明朝地外交关系上,琉球国的地位要比日本高多了。谁让他们的国王听话呢,不只是现任国王听话,接下来的国王也会听话,因为王子们,大多这会都送去大明朝接受教育去了。

琉球虽小但有三国,王动本来的意思是,看看能不能暗中相助一国,统一了琉球算了,然后自己在扶植一个傀儡,或是直接取而代之。但这样一玩,动作就比较大了,就王动现在的实力完全可以把琉球给封锁了。要想避开强大的明朝,它周围的小国家,特别是与明朝交好的国家,处理起来一定要小心。

与陈泽商量多次之后,王动最后的决定是走经济路线,在经济上控制这个国家。要想影响琉球的经济结构太简单了,第一就是往这里运大米,彻底改变这里人的饮食习惯,这些只有王室吃的起的东西,要让老百姓也吃的起。第二就是发展渔业,发展自己的大渔业,让琉球国的小渔业破产,这个不难,因为王动有船,有大船。第三就是大力发展盐业,这个已经开始做了。

由商行出钱,赵构去买盐场。这在当地几乎没有任何阻力,因为大多数盐场的盐都是卖给陈贵的,他想要哪个盐场死,简单太容易了。买下盐场之后,开始涨盐工们的薪水,这下子,原本最穷最苦的盐工,日子过的反比一般的渔民要好,弄的很多人纷纷到盐场找事做。赵构这个大善人的名声,倒是传开了。让当地人吃惊的事,赵构仿佛真要做个大地主一样,到处去买滩涂地,买下之后,又发疯似的建盐场。弄的琉球三国沿海到处都是盐场,谁也搞不清楚,赵构哪来这么多钱买盐田,也搞不清楚,这么多盐运去哪里。这些东西自然也不需要他们清楚,总之,盐田多了,官府抽的税就多,又有很多的人有事情做,有饭吃,这自然是好事。

商行冲击琉球渔业的第一步是建立自己的船队,雇佣当地的渔民,这种作业方式,远在长沙的江边鱼行早就有现成的经验了,第二步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王动在琉球建了个冷库,只要是自家出海打鱼的船,全都配备了小冰室,这样一来,他们船出海一天,打到的鱼或是库存的鱼都是最新鲜的。而且,在琉球捕到的鱼,量大之后,全部都腌制好,由商会往大明朝运,仅潇湘记一家就能把这些盐鱼腌鱼给分销出去。

王动离开琉球后不久,夷州出的第一批渔船便到了琉球了,配备了多种网,配备绞网,更牛的是,还有鱼枪,这可是用火药发射的鱼枪,其实不难,在原来的手炮的基础上研制的。这些设备,琉球人没有见过,但在夷州,那里的渔业社已经用了几年了。新成立了东海渔场,主要的渔民都是夷州过来的老船夫了。渔场的船第一次出海,就让当地渔民看的目瞪口呆,捕回来的鱼,大到鲸、鲨,小到黄鱼,更有部分鱼回来后还是活的。活的鱼,渔场开办了排笼,卖不了的全数养在了排笼里。这下子真的是让琉球人吃惊了,根本没法与之竞争的,捕鱼自己吃还行,想要捕到了拿去卖,根本卖不过渔场,他们那里鱼多,价格还便宜。

几个月后,渔场第二批船到,开始大量招渔民,这时脑子转的快的渔民已经想到去渔场做工了,事实上,他们也没得选。渔场对琉球人也不错,一般不只是招青壮,而一家老小全都招过来。能出海的上船,不能出海的养鱼,余下的老弱妇孺安排去了加工厂,也算是人尽其用。

至于大米,那就不用多说了,王动旗下的西洋诸国和夷州都是重要的大米产地,他自然可以牺牲部分利润,要紧的是,把琉球的臣民们赶到他能掌控的产业中去。王动不需要当地种大米,他只要他们吃米就行了,要把他们饮食结构中海产品占80的局面改过来,要让他们60吃米,这样,当地人的胃就抓在商会的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