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节 又到古里
作者:清宵好梦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734

古里人民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自从郑和在古里竖了块石碑之后,古代国王沙米的喜对中国人越发的欢喜,再接下来的事就有点让沙米的喜受不了了。

陈浩当年在古里国建制唐城的时候,雇佣了大量的贱民木瓜,这些木瓜在唐城里得到很好的照顾,本来木瓜们是不在古里国的大人们眼中的,历时三年唐城有了规模之后,古里国的官吏们也发现有点不对头了。

在唐城建设的过程中,不只是古里,附近的国家也有木瓜涌到古里的唐城讨生活。木瓜们不只是在唐城工地上找事作,而且有的青壮还到唐人的商船上做事,再后来,开始有木瓜上了唐人的船后,就再也没回来。大量的木瓜全家被唐人运到了苏门达刺龙城或是夷州去了。

商会倒没有贩卖人口的意思,只是各地的建设确实需要劳动力。王动管辖下的新兴城市在户籍管理方面相当的严格。户部的官员按着本国臣民、永久居留、做工等不同等级发放户籍纸碟。而且很多大户人家或是商家要雇佣外国番人的时候,还要向当地的官府交上一批钱,所有外国番人在本地做工都被严格管理。

木瓜的流失可不是好事,开始几千人的量看不出来,但有了这几千人的流失之后,给古里社会造成了一个振动,那就是可以到外地找条活路。

古里地人口流动有喜有忧。喜的是,越来越的人涌到了古里,人口可是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基础,忧的是,自唐城工地上流失出去的木瓜大多是有一技之长的青壮,而且,让古里国王吃惊地是。木瓜可不是一人走,而是全家都走,这影响太大了。

走的木瓜有的是信爷印度教化的佛教,有的信仰伊斯兰教。只要和信结合到一起事情总会变的复杂。最早流失出去的木瓜大多是泥水匠和木匠,而且是名正言顺堂而皇之的被弄走地。这些木瓜被弄到爪哇国、满刺加等地去修清真寺。

唐城的建设发展和人口的快速流动使得古里国一下子成了印度洋上地明星,服务业商业越来越发达了。来自各地的商人都聚结到了古里,其中最多的便是唐人。

唐城建设好了之后,古里国的一帮王公大臣都过来置了宅院。x整个唐城被达官贵人和商人给分了。唐城外围形成了新的贫民窟,在贫民窟的外边则驻扎着古里的军队。原先用来防范唐人的军队如今经过三年地时间驻扎已经彻底蜕变了。

古里国最精锐的军队驻扎西北部防着北面地苏丹国,本来国王的近卫部队在王城。这会大多驻扎到了唐城边上。这帮军人构建的第一道关卡是针对革令的。唐城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木瓜,这些木瓜可没那个胆子直接找唐人爷来找活,革令便是这中间关节。唐城没有建工人的屋棚的时候,每天一早都有革令带着大量的木瓜到工地上干活,开始各处关卡也没想着要收钱。但对于那些革令来说,早一点到唐城就能早一点得到佣工地消息,在关卡排队时便开始有人行贿了,从士兵慢慢到军官。发现这是个财路。

木瓜们本来有个习惯,他们地工钱是按天算的。今天赚了点钱之后,可能明天就不来做工了。所以开始地木瓜的流动性非常的大,这对陈浩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后来引进了古里国本国的哲地革令参与工地项目管理之后这个问题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前面我们也提过古里国民分为五等,等级极为森严,处在第三第四等的哲地和革令在工地上的出现,因为等级的原因,一度给张浩带来另一个问题,大明朝过来的人没有那么强的等级观念,这让那些哲地和革令们很丢脸。以至于哲地和革令们闹到左右相出面才平息。总算是在唐城工地上把变相把等级制给建立了起来。等级制的建立导致了唐城外围搭建了更多的工棚。木瓜们被集中圈住在一起。工棚越搭越多,人也稳定了下来。关卡处人进的比出的少。官兵的收入明显减少,于是新的策略又出来了。一是古里官府规定了到唐城做工的一定规定,另一方面,军队开始以各种名义到工棚巡察,发放特别的木片,这些木片分了颜色,这些木片是有价钱的,这下子,围绕着唐城,各种制度渐渐稳定了下来,唐城及周边也进入了稳步的建设和发展之中。

当军队发现进入唐城的木瓜比出来的少,但唐城那的工棚不再增加的时候,也觉得了点不对头了。^^时一帮精明的哲地和革令开始充当中介和人贩子的角色,他们从古里各地把木瓜们往唐城送。当这些中介和人贩把目光放到古里全国甚至他国境内时,来往于龙城和古里之间出现了一种新的船,客船。这种客船类似于后世的邮轮,商人们再也不跟着那些运货的船一起走了,而是住到了客船上装饰的更精美的舱房里。有钱的商人们住的是甲板以上的舱房,甲板以下则住满了没钱的穷人。

古里国最出名的特产是香料和布,唐城的建设和唐人商会的到来,也让古里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古里还是最大的香料集散地,但古里的织布行业迅速的崩溃了。取而代之是唐人运来的龙城布和苏门达刺布,质地更稳,价钱更便宜,花色品种更多。古里国上下接大明朝皇帝封官的时候,大家开始到唐人的布店买布或绸制官服。开了这个头之后,古里国唐装大盛,布店和裁缝店生意出奇的好。古里国的大人们好象没有发现到。真正地古里布越来越少了,因为他来是让木瓜织布制衣,现在已经转到了唐人的商家去了。而那些从木瓜一家一户手上收布的哲地革令早早就被商会统一进纺织行会里,直接从商会按份额批下龙城布苏门达刺绸来贩卖。那织染工慢慢的被转移到了龙城和苏门达刺国。

离了大名朝后,最美的村寨是占城的明寨,最强的城堡是满刺加地唐城,最壮观的唐城这会是算是古里的唐城了。其实,周满还没有到暹罗,到了暹罗的唐城(华州)或曼谷时,周满就不会那么快下结论了。

古里的唐城是整个西洋最具国际性的城池,龙城与之相比,根基浅了点。大明朝官府只关注这里的货仓和船厂,别的基本不管,他们不管地不代表王动不管。整个城池都在商会的管理之下。张浩离开的时候,以这里接手地是旧港梁家主(大明朝龙城宣慰司第三把手)的长子梁家强。梁家强只是唐城的门面,唐城真正作主的是也叔叔梁生乐。

梁生乐当年被父亲送到朱元璋手上做人质。以换取大明朝对唯一的华人政权的支持,他本人在金陵城里住过几年,只到梁家在旧港失利,陈祖义和施正卿崛起,梁生乐才以回去为父亲守坟为借口回到旧港。郑和第二次下西洋的时候,梁生乐这个在大明朝混过的人马上建议自己地弟弟紧跟郑和。梁生乐本人还是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送回旧港的,但对西洋梁家现任家主如今是个大商人地梁生乐的兄长也不知怎么用,正好王动建龙城。丘诚跟的紧得了个一把手宣慰司使,梁家的这个家主便弄了个三把手佥事。

梁生乐不想触动大明朝的神经。当年他父亲与陈祖义同时被大明朝关照,结果一个儿子送去做人质,另一个多年后更被抓回到金陵城杀了,最后旧港落到了施家的手上。西洋诸国看到的是郑和的船队规模惊人军容吓人。梁生乐本人可是经历了靖难之变,见识过朱棣杀人的本事。他给哥哥地建议就是不要做手,给侄子地建议就是离大明朝远些。于是一个做了龙城宣慰司佥事,一个到了古里国唐城做了个城管。

梁家强充其量也就是个商人,他自小在旧港口接受的教育,在西洋做生意还行。人头很熟悉。真让他主持唐城地建设做好一个城管。显然学识和能力还差了些,所以梁生乐又被迫过来帮手。梁生乐原本是郑和推荐给王动的西洋第一人。可梁生乐本人开始不愿意出来。他离开南京城的时候,对大明朝的形势和南京城里的形势大致清楚。朱棣能多大限度上支持郑和下西洋,郑和能在皇上跟前红多久,他码不准。郑和二下西洋与一下西洋相比,出了王动这个异数,整个就是一个皇商,一个与太监有关系的皇商,商人在大明朝的地位太低了。不过,等郑和三下西洋时,梁生乐看出了苗头。王动坐实了苏门达刺国王,龙城一举成为西洋诸小国中的强者。再看自己的哥哥和侄儿,根本不是施丘郑王等人的对手,为了梁家在西洋的未来,他不得不出山到古里来帮忙。

周满知道梁生乐,但也没想到梁生乐会在古里国,王动与周满的表现完全不同,他非常高兴梁生乐愿意出来帮事,虽然梁生乐家族利益第一,但他与其他西洋世家子弟不同,在大明朝为质多年,加上本人也是有学识有能力的,可以大用。

王动的商业王国里,大明朝国境之内的已经理顺了,每个产业都有人在打理,只差一个整合,这个整合因为有楚王谷王和内府掺了一点在里面,王动不想轻易去弄。好在各个条线仗着三湘商行的老班底,走的都很顺。夷洲自刘煮安过去之后,根本不用担心什么了。关键就是西洋储国,在这里主要就是经济相联系,龙城与苏门达刺旧港虽然被裹在这个国里面,但还是以后地商会各自为战,虽然当前因为几大世家把持商会彼此配合的还不错,但还是需要加强在龙城的总商会管理。龙城的总商会一直半商半官,王动需要有一个能压的住阵脚的人去坐镇总商会。

目前龙城总商会负责人是吴家,选吴家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吴家因为吴诚和吴朝干认了兄弟而搭上了王动,与几大世家关系不复杂,所以不用担心他们会过去私心。同样的根基太浅也是吴家的缺点,总商会不只行商,还因为人员和技术的问题,总商会的民事政事职能都很强,吴家没这个能力。

“得梁翁援手,古里这边不出五年,坐实西洋第一城。”商会晚宴,陈泽举杯敬梁生乐酒。

“哪里比得上王大人陈大人的手笔,西洋诸国诸城尽在手中。”梁生乐不敢托大,不过真要把这里的唐城建成西洋第一城,他还是有这个信心的。

“此次西行,周大人回了之后,王某还要往圣城跑一趟,梁翁久居西洋,深谙西洋番人风俗,王某有个一事相烦,可否请得梁翁一道西行随时提点。”王动看着梁生乐兴致很高,抓这个机会请出了要求。王动这话说的梁生乐和梁家强等人都一愣,谁不知梁生乐回西洋才七八年,怎么变的久居西洋对西番精通了呢,这话说的不大对路子。不过能被王动邀请一起下西洋可是一个大果果。梁生乐被称梁翁实际也就五十不到,只不过当时的人都喜欢留些胡子,人显老,叫声梁翁也是尊重。

“王大人看得起,敢不从命。”别人不明白,梁生乐却能猜的个七七八八,王动这算是第二次正式请他出山。

“如此甚好,得梁翁相助,这一路西行,定能伏妖降魔,早成正果,求得真经回。”王动大喜,他这一番话,也把大家都逗的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