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琉球政变
作者:清宵好梦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730

球群岛在永乐初年共有三国,南山、中山和北山,这TT中山国实力最强。在永乐元年的时候,三国都有使臣来朝。到了永乐二年二月,中山王死,其子继位,但事实上,国家大权旁落,出现了一位权臣名巴志,是王族,不过相当于地方行政长官一类。此人有个很好的朋友,那人名汪紫英,身份与他一样,也是个按司(王族),是南山王的叔叔。早在洪武年前的时候,两人便走到了一起。汪紫英在巴志同志的帮助之下,击败了南山王,篡夺了王位。

永乐二(1404)年,汪紫英之子汪应祖出使大明朝,以山南王承察度从弟的身份遣使赴明,声称承察度病逝,请求袭封为山南王。次年明朝册封使至南山国,封汪应祖为王。1404年,汪应祖遣李杰赴国子监留学,这是南山国第一次向明朝派遣留学生。

永乐四(1406)年。巴志起兵击败中山王武宁,夺取中山王位,但他并没有称王,而是在首里城奉其父为名义上的中山王,执掌国政。

到了永乐十一(1413)年,南山国的形势有了点变化。早在汪应祖继位的时候,此人干过一件颇有意思的事情。他不停的往大明朝送人,1404年,汪应祖遣李杰赴国子监留学,这是南山国第一次向明朝派遣留学生。过了一年之后,他向明朝进献阉者数人。

明朝自朱元璋开始起,便有把敌人家里未成年的子弟阉后入宫,或赐给王室使用的习惯。汪应祖的这个行为算是拍马屁,不过这马屁拍到了马脚上。永乐帝以为无罪而受宫刑是一件十分残忍的事情,因此很不高兴,将这些阉人全部退还山南国。

汪应祖的长兄达勃期,见到自己的弟弟成为国王,享受荣华富贵,心中十分不满。1413年发动叛乱,杀汪应祖,自立为王,南山国内大乱。

如果说南山国有什么外部势力的话,那道推中山国和夷洲岛,大明朝虽然非常的强大,但离的远了些。南山国内最的消息最灵敏,陈强,他是陈贵的第二个儿子,琉球岛三国遍布的盐民和渔民都是他的手下。

南山各地的按司都准备起兵诛灭了达勃期,大家都是一根筋,江应祖这人国王可是大明朝封的,居然有人敢违逆天朝的旨意,那怎么行。

杨刚得到消息的时候,还在夷洲,他意识到机会来了。自从夷洲崛起之后,琉球三国的对外贸易里原先与大明朝的份额,有八成都转向了夷洲。经济上控制琉球的目的已经达到,接下来是要从政治上影响和控制琉球。

早在夷洲扶持赵构控制琉球经济的时候,王动等就商量过对琉球的战略。当时的想法是,从经济上控制就行了。王动从后世过来,知道经济控制的影响力,杨刚陈泽这些虽然能接受这种观念,当从龙之后,他们想的还是中国历史上那套,能占有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在强邻大明朝存在的前提下,怎么占领,成了关键。

巴志同志当年帮着汪紫英夺了南山的天下并不是他乐于助人,而是中山国需要一个容易合作的邻居,当然某日,如果有可能的话,把邻居的地圈过来,那才是他最大的目的。

陈强和赵构地想法很简单。他们第一时间把南山国内乱地消息传到夷洲地目地是要保护好自家地生意和财产。

夷洲在琉球也有一点武装力量。不过人不多。才千人。而且散在三个国家。主要是以保护夷洲商人地名义过去地。这会南山大乱。杨刚马上找了刘煮安过来商量。当下决定。增兵三千去南山国。

丁超当年跟着王动到淡水和基隆地时候。还只是个指挥百人地中尉连长。短短几年。随着基隆港口地发展。他手下地士兵也越来越多。这会已经成了上尉营长。此次三千人入南山国。他被抽调做指挥。

龙城过来地蒸汽船只用了几个时辰便把他们拉到了南山国。同一时间。中山地巴志才刚刚得到南山国大乱地消息。巴志不是笨蛋。一看到南山国国内地形势。马上顺应了大流。但他不敢轻易带兵进入南山地领土。他很担心会引起纠纷。现在中山国实力虽强。但要吞了南山国还是没那么容易地。更别说现在名义上是他父亲在当政。

丁超到达南山国地时候。打着保护夷洲产业地名义过去地。琉球人对夷洲地军事实力不说知道十分。但也知晓个七八分。这次丁超带着三千多士兵到了南山国都城大里时。一下就把南山国内对立地两派给镇住了。

南山诸按司地反抗是在达勃期预料之中和事。但反抗这么激烈。意料之外。突如其来地夷洲势力更是让他紧张了起来。夷洲人过来到底想干什么?

他鲁每是南山国王汪应祖的长子,按道理说此人是最有资格接任国王的位置,此人现在失踪了。

南山国诸按司都在明的暗的反抗着达勃期,其政令根本出不了他的领地和国都,种种迹象表明,诸按司正在准备联合起来讨伐他。

他鲁每还在南山国都城大里,他在丁超、赵构和陈强的保护之下,目前为止,没有人敢去查夷洲的盐场和送盐队伍,更没有人敢去查夷洲在琉球各国的渔场和渔船。

历史上的琉球虽然亲大明,但在诸多强国面前,也一直是个骑墙的角色。按着历史记载,当年琉球就曾经同时对大明朝和日本两国入贡。南山国在最需要大明朝的时候,大明朝的人远在天边,根本不知道南山国的政变,即使一年三贡,那也是四个月一次的事情。真要等大明朝的人过来帮忙,可能他鲁每的骨灰都已经喂了鱼了。

丁超只是个军人,赵构是个有点野心的商人,陈强跟着他老爸陈贵走南闯北也不是一年两年了。

可面对这个场面,三人都不知怎么办。杨刚派丁超入南山国只是交待,保护好那里的夷洲势力,另外就是没让他回来,他不能回来。言下之意,要他在南山国长驻下去。

他鲁每是被赵构弄过来的,他只知道,这人在手上,可算的上是奇货要居

当年的吕不韪一样。这个世子有可能就是今后的国T7帮以后的回报必定不小。

他鲁每到了赵构和陈强手上之后,第一想到的就是赶快离开南山国,他要去中山或是大明朝搬救兵。

没想到的是,很快的,他便看到了军人,看到了高素质高战斗力的军队,夷洲的军队过来了。他马上想到的就是,向夷洲借兵。

兵不是那么好借的,那是要付出代价的,是有条件的。怎么谈,丁超、张强都不懂也不会。只能又报消息到夷洲,请杨刚刘煮安定夺。

“老大人,琉球南接夷洲,北通日本,西连大明,可正是个咽喉之地。”杨刚、管峻和刘煮安,这三人是夷洲最高的领导班子。

“丁校尉入南山国之意,便是布棋,只是这南山世子的要求委实高了些,夷洲不便直接出兵相帮,此事一旦传到大明朝,怕是难以收拾。”这是管峻的意思。

“兵已经出了,帮赢家,好过观望。”刘老爷子想法很明确,大明朝要的是一个听话懂事的琉球,至于那里发生了什么事,不会关心。刘老爷子知道南京城里的那帮大官的想法。

番外之国根本不会在他们的眼里。

“杨大人跑一趟,把那个世子接到夷洲来,仗就由丁校尉去打,国王还是让这个世子回去做,国相由夷洲选派。”

在琉球三国,主要官府衙门有三级,第一,在最高的是老大国王,第二便是国相,相当于朝庭里的各级中央政府官员,第三级就是各地按司,各州府的老大,不过与大明朝不同的是,这些按司大多是王族与王族有密切关系,而且按司的职务可以世袭。

国相大多数除了是国王的近臣外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琉球当地的唐人,所以刘煮安的建议不过份。既然你们已经在大量用唐人做国相,现在夷洲帮了你们这么大个忙,派点人过去做官,帮你打理政事不过份。

杨刚到了南山国都城的时候,那里出奇的安静,已经开始宵禁了。白天在街上走的人都不多,能看到士兵,晚上更是没有人。南山国的军队并不多,达勃期篡位只靠了一千多士兵,就轻易把都城里的反抗势力给弄干净了。当然这个都城里也有三千人左右的军队,他鲁每失踪之后,达勃期的第一要务就是要镇住场子,然后就打算给大明朝派使臣,他想,只要大明朝皇帝下了诏书,他这个位置就坐定了。

然后,他的船并没能开到大明朝,出去不久就被挡了下来,被押解到了夷洲。达勃期还在南山国都城大里等待自己派出去的使臣的消息,这个使臣这会已经在基隆港口,已经跪到了他鲁每的面前。

“世子还是要耐心的等等,诸按司还未能辨忠奸,还要多些时日。”杨刚在与世子说话。

琉球诸国的官方文书都是用汉字收发室,他们的官话,其实是带着大明朝官腔的福建话。所以与他们交流起来,障碍不是很大,大不了说不懂,用笔来写。

“杨大人所言极是,只是不给忠臣们些消息,怕出更多的事端。”他鲁每担心,他消失的时间太长,会影响按司们的选择。

“陈大人已经放了话出去了,说是看到世子离开了都城。”

“赵大人也放了话出去,在海上看到过世子大人。”

这下好了,这算是给了南山诸人一点定心丸,也让达勃期更加的紧张。达勃期派别到中山国的联系人,久久没有得到巴志的信息,他不知这位近邻什么态度。

“许以喜汀志川泉!”达勃期许以重利。

这个大里城一处出名的泉水,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南山国三面,北面是中山国),淡水很重要,喜汀志川泉,是大里城里最出名的泉水。这个泉水不只是水量大,而且水质甘美清冽,平时有兵丁看守,每日固定时段开放供都城里的百姓取用。

巴志到南山国的时候,曾饮过此泉,赞口不绝,一再表示,若是中山国有如此甜美的泉水就好了,达勃期开出地条件太诱人了。

巴志正在犹豫,他不知他鲁每在哪里。大明朝当年怎么对付安南国的先例,他知道,但是,当年汪紫英在他的帮助下上台的故事也是有。他如果插手这事,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他鲁每会不会已经跑去大明了,会不会大明发兵琉球。

他知道大明朝的实力,他见过郑和大人的船队,琉球人擅长造船靠的是明朝迁过来的工匠,这些工匠还是那年朱元璋派过来的,他手上的军队绝对不是大明的对手。

汪紫英夺了侄子的位置,大明没有管,现在是达勃期夺了弟弟的位置,也算是王族,安南那会是外姓臣子篡位,这还是有本质不同的。

巴志不会管南山人民的民意如何,他是靠武力上台的,也曾经帮过达勃期的父亲,相对来说,他与达勃期的关系要好过与他鲁每的关系。巴志在往南山国边境增兵的时候,琉璃的形势更乱了。实力最弱的北山国也接到了这一讯息,他们居然也派了些船过来,在南山港口靠岸,也不知是来打劫还是在帮忙的,打动谁和帮谁的忙,不详。

得不到他鲁每消息的南山诸按司开始有点动摇了,巴志开始在盘算怎么使用那口泉水了,北山国也在想要不要为新君上位助力。

大里城及周边的军队已经上万了,这些都是达勃期的支持者。丁超的军队也有五百人进了大里城,余下的散在几个盐场和渔场。小小的大里城区域一下子多出一万人,这让大里周边的供应成了问题。大里的经济在赵构和陈强的手上。这里的生产人口就两种,一种是渔民一种是农民,这些人中80%在夷洲的产业里做事,所以说,大里周边的产出大多在夷洲的产业手上,能不受夷洲势力控制的都是家里有余粮的地主和贵族。

永乐十一(1314)年,注定又是不平静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