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炮
作者:玉葬沉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692

曾纪泽命人将油锅撤去,亲自扶着王运坐下,斟茶一杯亲手奉上,笑道:“先生先喝杯茶,压压惊吧。”

王运接过茶来一口吞尽,自己又拿起茶壶自斟自饮,一连灌下三大杯,激动的情绪这才缓缓稳定下来。

他定了半天神,这才恢复到往昔的神采,说道:“大公子,看来你是赞同我方才之言了,不知你是准备做周公,还是明太祖呀?”

曾纪泽道:“先生这话可就错了,不管是周公,还是明太祖,我可都没有这个资格,你可不要把我往火炕里推呀。”

王运又是一怔,猛然间醒悟,笑道:“是我口误了,应该是你想让曾公做哪一位圣人才对?”

曾纪泽站起身来,背手立于帐门,远眺着云卷云舒,不紧不慢的说道:“这江南距北京隔着千山万水,若不能将半壁山河整成一块,想要入朝伸明祖制,只怕是不易呀。”

王运眼睛一亮,起身道:“那大公子是想让曾公做明太祖了!如此甚好,我汉家江山被满人窃去也有两百多年了,正如当年蒙元入侵一样。曾公若能举起义旗,天下汉人百姓自然是群起而归心,驱逐满夷将不在话下。”

曾纪泽摇摇头,笑道:“先生只怕是将事情想的太容易了,满人虽和蒙元一样,是外夷入主中华,但两者却还有很大的区别的。”

蒙元虽占据中华,但其统治者却制定了相当森严的等级制度,从理论到实际都将汉人压迫在社会的最底层。满人统治下的清朝虽然同样存在等级差别,但却在其“满汉一家”的舆论宣传下渐渐淡化。而相比较蒙人拥有汉人女子“初夜权”这等残暴的特权,满人事实上拥有的特权就要逊色的多了。

忽必烈建立地元朝以汉地为统汉中心,尽管他个人对汉人文化十分崇尚,但他的子孙们们固执的执绝汉化。他们甚至会在大都的皇宫中盖上蒙古式的帐篷,当仿效汉人式的上朝结束后,他们就会躲进蒙古包中。继续过着他们野蛮落后地游牧生活。

而短命的元王朝也以事实证明,拒绝汉化的外族,很难获得这块汉化文化根深蒂固土地的长久统治权。

相比而言。满人地汉化不但比较“彻底”。而且还俱有“创新性”。他们全盘地吸收了汉人地文化。并将其中不利于他们统治地部分剔除。如乾隆修四库全书。他们又将汉人文化中地糟粕发扬光大。如“三纲五常”地思想在清朝发展到了极致。

正是因为这样。汉人才被改造成没有思想地奴隶。满清就是依靠这种卑鄙地洗脑。逐渐获得了汉人对他们统治地正统性地承认。

而一个政权一旦为民众视为“正统”。那么。“驱逐胡虏。恢复中华”这样地民族大旗就将不再有原来那样强大地号召力。

所以王运说什么“天下汉人百姓群起而归心”。只不过是一厢情愿设想罢了。

曾纪泽几句话将其中地因果难易讲得清清楚楚。王运自信读透天下之事。却也自愧不如曾纪泽看得深刻。但他毕竟不是一般人。经曾纪泽这么一提醒。思想境界立刻便有了一个提升。

“民心这东西。其实也易收买。对于普通地老百姓。可以施以小恩小惠。比如减些租税。替他们伸以冤情。这些无知地百姓自然就会跟从。面对于士绅们。能争取自然要想方设法争取。争取不到。那也尽量使他们保持观望地态度。当然。什么华夷之辨。保教保种地口号。还是会起一点作用地。做到这两点。那就基本解除了一统天下地基本阻力。剩下要做地。就是看大公子你们怎样施展兵略了。”

王运的分析不无道理,但却忽视了洋人这个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不过曾纪泽心中自有决断,也不需要给每一个幕僚都讲得清清楚楚。王运,同样只不过是他可以利用的一个人才罢了。

“这些具体的事,待拿下金陵再考虑也不迟,我身边正缺先生这样眼光独道,谋略深远的人才,既然先生与我有共同的目标,那就请先生留下来,助我一臂之力吧。”

对于曾纪泽地邀请。王运是欣然应诺。

在将王运收入幕下不久。远在苏州的韩殿甲给又给曾纪泽送来了一个好消息,他主持下的苏州炮局正式竣工。不久之前,已经投入到了生产之中。

枪炮枪炮,二者的重要性不分上下。而大炮又号称是战争之王,可以说在那样一个精确攻击落后的年代,威力大,杀伤范围广的大炮,在很大程度上将是决定战争胜利的致命武器。

早在曾纪泽建立上海武器制造局,批量生产步枪之时,他就在酝酿着建立一座属于自己的制炮军工厂。但火炮的生产,对于技术地要求更高,尤其是对于炮身材料地要求,本国落后的冶炼技术,则是对火炮自产地最大限制。

尽管有大冶冶炼厂,以及很快就能投入生产的徐州冶炼厂,而且这两座冶炼厂都采用的是西方先进的冶炼技术,所炼之铜铁,基本能满足枪炮生产的质量要求。但在火炮制造技术还不成熟之时,曾纪泽不可能将这些宝贵的资源投入到消耗巨大的火炮制造摸索中去。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曾纪泽决定将本国的火炮生产,全面的仿造普鲁士克虏伯军工厂。而该厂最著名的是基生产的性能优良的克虏伯钢炮,在当时的世界而言,连西方国家的炼钢技术也未必很成熟。

1811年,费里德里希.克虏伯在普鲁士创办了克瞄伯铸铜厂,这里克虏伯家族企业举起的肇始,事实上,克虏伯是以钢铁起家。

费里德里希.克虏伯过世后,其子阿尔费雷德继承父业,在他的经营下,克虏伯公司有了迅猛的发展。由于铁路的出现。克虏伯公司将经营范围扩大到铁轨和火车的车轮制造上,接着首先将著名的贝色麻炼钢法和平炉炼钢法引入欧洲。

有趣的是,阿尔费雷德为了证明其生产钢地优质,于50年代开始制造枪炮,起初只有外国购买,在普鲁士却无人问津。直到70年代的普法战争中。克虏伯炮显示了优良的性能,为普鲁士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为克虏伯企业在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从此,阿尔费雷德才将克虏伯公司的经营重点放在向全世界销售其钢火炮和其他武器虎,成为著名地“火炮之王”。

当然,在这个时候,阿尔费雷德应该还在为他的优质克虏伯炮不被本国重视,担忧其销量问题而困扰。曾纪泽选择在这个时候与克虏伯合作,正是天赐的良机。

目前曾纪泽的淮军的主力炮是此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前装炮。英国阿姆斯特朗厂生产的阿姆斯特朗前装炮,该炮同样有着许多的的缺点:

从炮口装弹,影响了射速。

其所装炮弹地弹径要略要于火炮口径。所以火药燃所会从缝隙中泄出,从而减弱了火炮的毁杀威力,限制了射程的增加。

炮弹地飞行弹道会发生偏差,影响射击精度。

而此时的世界,正是前装炮逐渐归于淘汰,各种后装炮相继出现的时代。曾纪泽一向主张武器的生产,一定要紧跟时代的发展,绝不能一直捡别人淘汰的技术,走不断仿制的道路。纪泽式步枪是如此。火炮的生产也自然是如此。

在当时来说,克虏伯后装炮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全钢后膛炮,自然也就成了曾纪泽所追逐地目标。

曾纪泽的计划是,目前苏州炮局之生产,暂以维修阿姆斯特朗前装炮,以及生产与之相配的炮弹为主。与此同时,他将与克虏伯联系商谈,合资在华建立炼钢厂,再进一步使苏州炮局也纳入与克虏伯合资范围。利用克虏伯的技术,在华生产克虏伯后装钢炮。

事实上,早有去年末,曾纪泽就通过克虏伯在华的中介商信礼洋行,与阿尔费雷德取得了联系,向他表明了与克虏伯合作的意向。当时的阿尔费雷德正为他的克虏伯炮在本国的销量问题而头疼,曾纪泽地倡议无疑于雪中送炭,使他的眼光立刻投向了遥远的东方,这场广阔的市场。

随后。在经过了一番准备之后。克虏伯派出了一个商务代表团,于不久之前抵达了上海。而此时苏州炮局也刚刚竣工。远在金陵的曾纪泽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委托韩殿甲与克虏伯代表团谈判,责成他尽快达成合作的协议。

远在普鲁士的阿尔费雷德一直密切的注视着国际军火市场的动向,斯宾塞地来华成功范例,早已流传在军火制造这一行,阿尔费雷德自然不会不知道。

他敏税地嗅觉告诉他,远东这块尚以冷兵器为主的古老世界,将是一个极有潜力地军火销售市场。而英法等传统军火出口大国,在这里的军火生意,仍然停留在简单的中介出口,这使他意识到,他有更多的机会,抢占这块正处在上升期的市场。

也是因此,韩殿甲与克虏伯商务代表团的谈判十分顺利,克虏伯同意以合资的形式在徐州建一座钢铁厂,与苏州炮局合并,重新组建一家专造克虏伯后膛炮的火炮局。

同时,克虏伯方面同意仅占有百分之三十的股权,江苏衙门将占有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其余百分之十九的股份,将由中方的民间资本投资。

克虏伯将在机器供应,生产技术,以及人员培训上掌握主导权,别外,还将在行政管理与中方合作,推行更先进的管理理念。而中方将在销售,以及财务管理上拥有主导权,并且在人事任免上有优先权。

除了生意上的合作之外,曾纪泽还要求韩殿甲在合约中加上若干附加条款:

其一:中方将在复旦公学中开设冶炼学、火炮学及与火炮制造相关科程,黄浦军官学堂也将开设炮兵学一科,克虏伯公司将无偿向两所学校提供教学资源。并在适当的时候,允许公学派遣留学生,前往克虏伯德国总部学习进修。

其二:合资的工厂,将不得向与淮军敌对方提供任何武器输出。

其三:克虏伯公司承诺,将尽一切努力,保证在当年六月以前,将全套的机器设备,以及相关的技术管理人员运抵中国,并在八月以前投入生产。

其实知情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曾纪泽这些条款,完全就是为了他不久后的起事做准备。为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克虏伯公司拉入这趟浑水。

阿尔费雷德当然不会知道,曾纪泽有这样大的野心,况且纵然是中国烽火连天,西方的这些冒险家们也不会担心自己在中国的利益受到实质性侵害,因为他们明白,无论是哪个统治者上台,都不敢与西方国家决裂。

曾纪泽的一系列附加条款,同样也利于德国加大对中国的影响,便如当今的美国,为何欢迎那么的外国人来美国留学,为美国提供人才只是原因之一。这些深受美国价值观陶冶的留学生,回国之后,自然会将这种影响带回给他们的同胞,一传十十传百,这种影响远比出口枪炮要深远。

阿尔费雷德很愉快的答应了所有的条款,并以实际行动,尽快的履行起克虏伯方面的义务。

而在曾纪泽与克虏伯公司谈判的同时,徐州矿务局唐廷枢方面也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该局旗下的一座煤矿,一座铜矿山以及一座铜冶炼厂经过近一年的建设,终于投入了正式生产。

矿务局所产之原煤,除了供己本局生产之运外,每月还可为上海方面提供五百吨原煤。而年产之铜矿及所炼精铜,合及大冶矿务局所产,将暂时满足上海武器制造局,以及正在建设的江南制造局和苏州炮局所需。

这就意味着,曾纪泽至少在目前的工业水平下,摆脱了原材料方面对西方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