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白玉琉璃
作者:青玉案上泥丸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518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玄决定暂时不再试炼新法,因为已经做过的“实验”急需总结提高。\*www.360118.cOM*\他和凤磊反复做了几次“抽石胆取精华法”,发现,用新制的既济炉能取得更高的效率。只须在既济炉的上部开个口子,用以观察和给风,而直接炭烧法也改成了焙烧法。制成的硫酸不再滴入铜盆,而是直接用瓷瓶装了,塞上口备用。

关于这硫酸的命名,三人组还起了争执。凤磊坚决要称之为“丹头”,而苏柯认为应该叫“胆精”,因为两人都觉得这东西跟硫不沾边,只有李玄坚持命名为硫酸。二人最后没办法,只好贴上了硫酸的标签。

编撰炼丹辞典的想法,就交给了苏柯。这个一心扑在丹经文献上的年轻人,确实是最佳人选。李玄的想法是,将炼丹术和黄白术中的所有药物,按重要性的顺序排列。每个药物,先列其常用名,然后是别名、异名、隐名,必要时要考证其出处。下面再列出这味药物的产地,采制方法,主要功能。这样一本辞典,应该能够满足查阅的需要了,无论对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炼师,都会有极大的帮助。

眼下最重要的是将玻璃烧制出来!李玄深切地感到,由于炼丹器皿的不透明,使炼师根本无法观测到容器内的反应,这可能是炼丹术的一个瓶颈!

李玄来到了铁良的打铁铺,三人正在烧一样东西。李玄凑上去一看,只见炉中一团灰白,也看不出是在烧什么。

铁良见李玄来了,忙道:“小玄,你来得正好!你看,这炉中的东西,可能真是烧不化的!”

烧不化的?李玄心想,这炉子温度本来就不够高,好多材料都是烧不化的。他定睛看去,却见炉中之物连烟都不起,而且也不变红。

“这是什么?”李玄不由好奇地问道。

“此物名为‘不灰木’,乃陇西所产,火烧之不烂,所以我想用这不灰木,再加粘土及河砂作炉膛!”铁良道,说着便命土根熄火。

等把那不灰木从火中取出,李玄看到了是一块纤维状的东西,但却有石头的质地。

不灰木?莫不是石棉?李玄一下子想到石棉纤维,在后世是用来做些防火材料的。

可是这防火材料未必耐火,凡事还是要实验!也许温度不够高,所以这石棉没有烧坏,不如再试一次。想到这,李玄果断地对二师兄道:“二哥,将这不灰木重新烧炼一次,这回用猛火,多加木炭!”

土根听了,忙添炭升火。这个农家弟子没念过书,眼下对九弟那真是言听计从。

直直烧了半个时辰,再开炉看时,那不灰木已经解体,根本不再有纤维性状。看来所谓的不灰木,还是不耐高温的。

四人俱各叹了口气,原来即便是书中所记,或亲眼所见,不经仔细实验,还是不难确定某物的性质。

这不灰木是用不了的!不过,以后收购这不灰木,也就是石棉,未尝不可以用来制作防护服!李玄见铁良天天在炉前烧炼,身上早已是伤痕累累,就想着以后炼炼之人,必须要穿用石棉做防护服,以防事故的发生。/*www.360118.COM*/好像史书中还记载过什么“火浣衣”的,将衣服放在火上烧之不坏,应该就是石棉所制吧。可如何将石棉做成衣服,还须大费周张呢。当下便将此事记在心里,一定要陈会去多采购些不灰木来。

“二师兄,你们还用其它什么东西做过实验吗?”

“用过赤石脂和白石英,烧了两个时辰,也未见熔化。”铁良答到。

“这两样东西也许就是耐火材料?”李玄心中实在不敢肯定。铁良的实验,应该温度不超过一千度吧。可炼玻璃,至少要在一千度以上。当时没有温度计,李玄也不知道究竟需要达到一个什么时候样的温度,一时难以决断。

既然搞不清楚,那就只实验。一次不成,再来第二次!只要实验,只要不怕失败,总会有成功的一天!

再说了,炉壁的温度与炉膛中央的温度可能是有差异的!

铁良以前自制炼铁炉,都是以砖砌成,用涂以粘土。李玄忽然想到,如果先用粘土与石英砂混合烧砖,然后再涂以赤石脂和石英砂,也许就能耐高温了。

说着,便动起手来。先用洞后的土窑烧了一窑的砖,然后砌了个小炉子,再用石英和赤石脂加上少里粘土和烧成的六一泥,一起糊了炉膛的内胆。鼓风口边上由林瓒做了一个超大号的风箱。这试炼炉便算造成了。

李玄要开始动手烧制玻璃了!事先已经将《白雪圣石经》中记载的方法,整理出十来个实验方案。但第一步,是烧炼“圣石”,按李玄的理解,这应该就是烧制玻璃的胚料。这是要先用两种原料,白石,也就是白石英,还有白垩,就是石灰石,两物粉碎先将白石英打碎,加上石灰石,放在炉中鼓火猛煅。足足烧了两个时辰,可是炉中之物还是没有起变化!

“继续加炭!”李玄不为所动。

土根又加了许多木炭,将那石料在炭上簇定了,鼓风猛煅。这大风箱拉起来极是吃力,土根黑脸通红,豆大汗珠不住往下掉。

铁良则用一根长长的铁钎,不住地翻动那些石料。

“快看,好像烧结了!”林瓒在边上道。

铁良再用铁钎试了试,果然石料有烧结之势。李玄心道,温度再上去一点,该熔融了吧。

果然,不到半个时辰,那些石料果然熔成一团,再烧得片刻,已经开始变软。

“软了!化了!”

“哈哈,真的快化了!”

李玄定睛看去,石料已经变成半透明的一块。又让土根加了把火,直到石料几乎完全透明,才让铁良用铁钎穿了,拿出炉来。

仔细一看,透明的一块晶莹之物,像白瓷,却透亮,像白玉,却光明。

四人一阵欢呼,连在里面忙活的凤磊等人都被招了出来。

那块“圣石”还在炉口,软软的似要坠下,铁良将手中的铁钎慢慢地转了几下,仍放在炉口。

“《抱朴子》上说:‘外国有水精碗,实是合五种灰以作之。’看来,这东西做个水精碗是不错,但却不是用五种灰炼成的啊,只用了两种,古人也有错的时候。”苏柯在一旁道。

这个死啃经书的书呆子,终于也开始疑古了,有进步啊,李玄在旁心道。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啊。这观点一定要跟师兄们好好沟通沟通。

“水精碗?好主意!”铁良在边上听了,顿时心中一动。小翠今儿过生日了,正好弄个水精碗给这丫头当礼物!

他不愧是冶炼大师,立即两手开工,一手用钎,一手用钳,边转边用钳子弄出一个碗的形状来,然后让林瓒夹住了碗底,用圆铁慢慢压出碗口,再转得几转时,这一只水精碗便成功了!

大伙欢声雷动,这水精碗太漂亮了!简直就像是白玉做的,放在明光下一照,真是通透纯净的,只是里面有些气泡而已。

苏柯心道,小九这个疯子,还真被他说中了,有了这玩艺,不发财都难啊!

忽然他好像想起什么来,思索了一番,奔回洞中,拿了本经书出来道:“小玄,你看这里写着‘秋石可作白玉琉璃’,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小子,不仅开始疑古,连眼见的事实也怀疑啊!真是好样的,怀疑就是科学探索的开始啊!

但苏柯的这个问题,李玄也不明白,他只是觉得,白石英和白垩这两种东西,要烧出玻璃来,实在是太费时了,半天才烧出那么一点点来,根本就不可能大量生产啊!也许还有其它的配方吧,或者可以添加某种东西,来降低两种石料的熔点?

“秋石是什么?”李玄对秋石完全陌生。

“古歌有云:淮南炼秋石,黄帝美金花。秋石一物,古来杂说纷纭,有炼小便为秋石者,有烧草木成灰淋霜成秋石者,还有人干脆就把硝石叫做秋石!”苏柯对丹经实在是太熟了,出口便来,真不愧是活字典啊!

李玄觉得,这白玉琉璃肯定是指玻璃,在大唐,被叫做“琉璃”的,一种是外国传来的有色玻璃制品,其价格极为昂贵。有些是因为浮屠把它做为宝物,如七宝琉璃。而通常所指的琉璃,却是上了彩的瓦片,用于宫室或佛寺的建筑。玻璃二字,在天宝年间,肯定是没人知道的。可这卷《白雪圣石经》的出现,却是令李玄极为吃惊的。看经中文字,写此经的炼师肯定没有去过西域大食一带,他又怎么知道这玻璃的制法的呢?

只有一个可能,就是炼师在服石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在炉火之中偶然得到的!所以,这种玻璃,是中国炼师独立发明的!

李玄笑着对苏柯道:“柯兄!我要你作一篇《玻璃考》,把古往今来所有关于琉璃和玻璃的文献考证一遍,然后确立我大唐炼师在玻璃烧制之中的独创发明之功!”

苏柯闻之呯然心动,击掌道:“我一定考证出来!”

可是“秋石可制白玉琉璃”这句话怎么理解呢?干脆,做实验!既然秋石有三种说法,用小便显然是不可能的,排除掉!用草木灰,完全有可能,草木灰大概就是碳酸钾吧,李玄依稀记得。而硝石,是,这是现成的,第一步,就用硝石加入原料一起炼,看结果!

说干就干,李玄立刻取来硝石,又将石英白垩两种原料与之混合,当然是称了斤两的。以主料二种各五斤,而硝石只用半斤,再开始烧炼第二炉。

令人吃惊的是,第二炉出乎意料的成功。加入硝石以后,没到两个时辰,那基料便软化了,不久便烧成透明的一块。

李玄想通了加入硝石的妙处,这硝石,应该是能够降低玻璃熔点的助熔剂!这样,烧玻璃就变成容易多了!

李玄让铁良缓缓取出,他依稀记得,玻璃是要经过退火的,否则会很脆!可究竟怎么退呢,他也不知道,只好减慢速度,始终让那块缠在铁钎上的基料在炉口,保持一定的温度。

“土根,快取两块钢镜来,就是炼胤铁神丹剩下的,镜面光滑的就可以。”

等土根取来打制磨光的“神镜”,李玄便让铁良将那块烧熔了的玻璃料放在两镜中间,然后慢慢加压,想把那它压成一块“平板玻璃”。

等冷却后,李玄拿起那块玻璃,放在案台上一看,果然下面的东西看得清清楚楚,透明度极好。

成功了!大伙的高兴简直无法形容。

李玄道:“这玻璃有用处太大了,可以做成平板,装在窗上;可以制成器皿,用来炼丹,你就能看见里面大丹的变化了。也可用来饮酒!哈哈,还能制成镜子,兄弟们以后不用再磨镜了。还有,能做成透镜,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

“啊?”大家都傻了,怎么那么多的新词儿啊,都没听说过!不过,信这小老九,没错!老九不是一般人!是神人啊!

当天晚上,青霞洞又是一个欢乐之夜。

喝了几口烧春酒,大家都是面红而赤了。铁良高兴地叫过小翠,递给她一个晶莹透亮的“水精碗”,把这丫头乐的,小嘴笑得都歪了。她哪知道这东西的价值。

铁良笑呵呵地道:“丫头,谢过你九叔,要不是他的聪明,这东西你爹可弄不出来!”

“不,不叫九叔,就叫九哥!九哥,九哥!”小丫头调皮地又笑又叫。

“唉,这丫头,没大没小。”二嫂笑着要打,手却停在空中不动。

李玄心道:“九哥就九哥吧,谁让我回到唐朝还童了呢!”

大大们如果看爽了,顺手投两票吧,泥丸写得很辛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