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竟是陶侃(上)
作者:浩涵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664

马车驶进罗府后院,罗成下车走至客厅院门外时,便听见一外地口音男子正与洪寿闲聊。

“让远道而来的贵客久候,见谅!”罗成朗声招呼道。

“士行兄,这位就是本庄庄主应龙。”洪寿先向中年汉子介绍了罗成,继而转向罗成介绍道:“贤婿,这位是鄱阳士行兄。”

中年文士自站起来看清罗成那一刹那间,其难以掩饰的惊讶就表露无疑,以至于显得多少有点失态。

罗成对中年文士第一眼的強烈印象就是,此兄尊容的确有独到之处:高而宽的前额下,一张黝黑而颧骨凸起的脸,两道分得很开的浓黑眉毛下,是一双深凹眼窝中充满智慧的大眼,眼中此刻透着惊异的光芒,鼻梁“坍塌”的祘头鼻下,黑而浓密的胡子掩盖不住一张典型“地包天”的阔嘴,宽而前倾的下巴上,零乱的三寸胡须与两鬓垂下的长髯相映成趣。

中年文士一身衫袍已变成灰白色,非常陈旧的白色广袖宽衫里藏着一付中等身高,身材偏瘦但并不显孱弱的身躯,足下着一双已严重磨损的木屐。

“士行兄不远千里光临敝庄,小子荣幸之致。”罗成面带诚恳的微笑,热情施礼道。

“鄙人姓陶,单名一个侃字。此次冒然造访,唐突之处还请罗庄主包涵。”陶侃微一怔,旋即客套道。

“陶侃!?”听了陶侃的自我介绍,罗成大吃一惊,竟抑制不住脫口惊呼出声。

罗成对陶侃生平虽不能称之为了如指掌,但史人对之评语:“陶公机神明鉴以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陆抗诸人不能及”是知道的;其东晋开国之功,无出其右,都督八州,官拜司马,俨然封疆大吏是知道的;自幼家世贫寒,但“少长勤整,自強不息”珍惜光阴,冲破士族制度,森严门阀的阻碍,终脫颖而出,从军几十年,英勇善战,履建奇功,最终被誉为一代大将风范的军亊家这也是知道的。

当然,罗成还知道陶侃有一个声名显赫的曾孙——陶渊明;还有令罗成记忆深刻的其母“截发延宾”之典故:陶侃出身贫寒,自小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其母性格坚強,一心望子成龙。一次为招待路经陶侃家的鄱阳郡孝廉范逵,正逢冰雪积日,仓促间陶侃无以待客,这时陶母毅然剪下自已的长发,然后拿去换来酒肴,终令客人尽兴而欢……

上述史亊,自然只是在罗成脑海中一闪而过的瞬间。

“正是。庄主莫非之前听闻过士行俗名?”

陶侃见罗成听到自己报出名字后这么大反应,大感疑惑,心道:吾既非士族名流,也非学究天人;既无官身,又非豪门的一介功不成,名不就的小小孝廉,岂会名播千里至此偏远蛮荒之地呢?然,见这后生庄主之神态又不似做伪?

一旁的洪寿也被他这女婿突如其来的一声惊呼,弄得神经一阵紧张,不过瞬间他就联想到贤婿那能人所不能的本领——未卜先知!想及此,他不由重新审视起陶侃来:莫非眼前这形貌怪异猥琐的汉子真应了贤婿说过的那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啊,恕小子无礼!只因士行兄之姓名与前些时日小子梦中所遇高人姓名巧合,故一时惊讶失态。”罗成歉然一笑,胡诌一通,心里却暗自调侃:我可沒胡弄你,老兄你还真是我梦寐以求的高人呢。

“哦?哈哈,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哈哈……”陶侃虽然认为罗成的解释很牵強,但一是虑及太过纠缠主人不愿明说的隐亊,非为客之道;二是陶侃本人对此也想不出其它更合理的原因。故而只好附合主人,一笑了之。

随即,三人说笑中分宾主坐下。

“士行此番专程拜访罗庄主,只因罗庄主传世之作令不才甚感新奇,读后眼界豁然开朗,从中受益良多。故厚颜登门讨教,望恕冒昧之罪。”陶侃右手一边撸着胡须,一边笑眼盈盈地道明来意。

“士行兄太抬举小子了,有客自远方来,小子恨不倒履相迎,把盏促膝长谈。讨教之说侧实令小子惶恐。”

“哈哈,也罢。既然罗庄如此自谦,士行也只好客随主意了,吾等就来个直抒胸意,暢所欲言,如何?”陶侃仍保持一手撸胡须,一边笑盈盈的姿态。

“正该如此。”罗成口中应答着,心中却道:果然老辣!

陶侃这些忽然收起笑意,撸胡须的手也停了下来,他两眼直视着罗成:“不过,在此之前,有两问不知罗庄主能否为士行解惑?”

“哦?不妨说来听听,如应龙力所能及,定当知无不言。”

“在相识士行之前,罗庄主为何能一语道破士行乃自千里之外而来?士行相信罗庄主这绝非无心之言。”陶侃表情认真地提出第一问。

罗成还真没想到陶侃会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不过这对于罗成来说根本不算什么问题。因为,罗成不仅是受过一定逻辑思维训练的后世穿越者,他还具有普通人所不具备的超強五识。

罗成还沒接近客厅之时,就已真切的听见陶侃与洪寿的谈话,虽然话中没有涉及陶侃家居何处的內容,但仅从浓重异地口音上就可判断出决非出自方圆几百里的地方;其次,进入客厅,罗成在一瞥之下,就从陶侃的装束上获得以下几点判断:一,衫袍上所积污垢显然已有很长时间,以致衫袍之本色﹝白色﹞已荡然无存,面目全非;二,足下木屐已被磨损得惨不忍睹﹝以上两点也是由于该仁兄酷穷使然﹞;三,因为当时陶侃坐在椅子上,正将站立时看不到的用绳子扎起来的大裤脚暴露在罗成的“火眼金睛”之下,从形成的“灯笼”之硕大无比,可以认定,这是一条大口脚裤,比本地方圆几百里流行的小口脚裤﹝所谓的小口脚裤之裤脚也是非同小可的﹞要明显大许多。在古代交通十分落后,各种交流非常迟滞的情况下,各地域的特有流行文化都相对固定,区别既明显也不易相互渗透。作为后世人的罗成,对此比古人更为敏感。综合上述几点,就完全可推断出陶侃是千里之外的异乡来客了。

当然,罗成不必也不想在此问题上太过表现,因此,他淡淡一笑,道:“士行兄还真是细心,其实也沒啥值得惊奇的,小子进门之初,一是听士行兄明显是外乡人口音,二是见士行兄一付风尘仆仆的模样,所以就认定士行兄是远来之客了。”

陶侃听后并没有表现出意外和怀疑,只是下意识地低头看了一眼自己一身颇为失礼的装束,恍然道:“哦,原来如此。”

接着,陶侃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

“士行见罗庄主所学颇杂,诸多学问乃古往今来闻所未闻,虽新奇匪夷,却多包含至理深意。士行感佩之余,亦觉不可思义;如今见罗庄主竟还如此年少时,更令士行惊诧不已。士行极为好奇罗庄主师承何方高人?”陶侃不急不缓地问。

这完全在意料之中。就连一旁的洪大总管听后,脸上也现出一付“果不其然”的表情。

罗成脸上骤然现出敬仰和思念的神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