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二 风潮(八)
作者:世纪红爵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236

光绪的目光缓缓向下头几人扫去。奕劻一副稀里糊涂的样子;世铎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老佛爷身上;徐桐竭力精神一些;而翁同龢竟有些耳热心跳。

光绪围着龙案踱步而行,众人的目光也随之而动,他思虑着说道:“这个人必须精通军事,久经历练,还须勤慎忠诚,朕思来想去,只有一人合适……”骤然停足:“思来想去,也唯有新晋北洋大臣荣禄可堪重任!”

此语一出,不仅几个大臣,就连慈禧也感到意外!老佛爷这会儿欣喜之情已经是溢于言表,站起身激动道:“皇上决策英明,此职非荣禄莫属!”

这会儿,慈禧瞧着光绪的眼神满是慈爱,光绪的眸子里同样闪烁着温情,真是好一处母慈子孝!

“臣等遵旨!”老佛爷这么一发话,众人连忙下拜领旨。[零][点][看][书]

“起来吧,练兵的事是交给荣禄了,但你们几个肩上的担子却丝毫没有减轻。朕希望咱们君臣同心同德、卧薪尝胆,共度艰难!”

瞧着光绪颇有些意气风发,精神振作的模样,慈禧不禁连连点头称赞道:“皇帝,你是我打小儿抱着长大的。从小就带在身边,除了偶尔,大多就睡在哀家身边儿。这情分,亲母子也不过如此。外头人说哀家把持朝政,他们知道什么?皇帝年轻,总是浮躁一些,朝政不比寻常,稍稍一乱,就不可收拾。有哀家在旁边儿,不也好提个醒么?”

光绪连忙俯身下拜:“亲爸爸教训的是,甲午……儿子还是浮躁了。[零][点][看][书]”

身子还没拜下去,已经被抢过来的慈禧给扶住了。“傻孩子……如今瞧着你处理朝政张弛有度,哀家总算放了心。皇帝不是要变法么?没说的,哀家头些日子不是说了那么一嘴么?这大清也是该变一变了,再不变咱们孤儿寡母都快没活路了!变吧,皇帝主持,哀家放手!”

“亲爸爸?”光绪的眸子里闪着激动。

慈禧用力握了握光绪的手,眸子里已经现了泪花:“哀家瞧着你长大了,这心里头高兴!”

“是!儿臣定然实心变法,总有一天,总有一天……”光绪已经涨红了脸,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www.]

下头那几位这会儿已经彻底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谁也没琢磨明白,老佛爷怎么就来了这么一出?翁同龢琢磨了半晌,骤然就想起了午时之前送来的电文,这才恍然,心道:这老佛爷怕是让何绍明给逼得吧?

想明白这点,脸上的笑容已经化作了苦笑。

宣武门外,强学会。

已是掌灯时分,园子里的景物都被一片苍茫暮色所笼罩。园子里火把丛丛,房檐上更是挑了几盏马灯。与会人等就静静地站立在一旁,围成一个半圆,将中间的康有为如众星捧月一般凸显出来。

在众多火辣辣目光注视下,康有为从容地抻了抻衣襟,站上椅子。[www.]神色之间满是自信!像在万木草堂对着他的弟子讲课一样,康有为将目光缓缓扫过人群。在康圣人看来,如今这大清国,了知天下事儿的,知道怎么变法图强的,就他这么一号。其他人等,均是芸芸众生。懵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别说是给一帮读书人讲课,就算对象是给朝廷里的大臣,他康圣人一样不憷!

“法为什么必须变呢?”康有为劈头就是惊心一问!

没听过他那套说辞,抑或是没见过康圣人的,不少人已经嘴巴撇上了天。为什么变法?这不废话么!连小日本都能欺负到头上来,更要命的是北方出了个活曹操,再不变法,如往日一般尸位素饕,这大清国要么被列强给瓜分了,亡国灭种!要么,就得改朝换代!

人们还没有反应过来,康有为已漏*点地说了起来:“因为天地万物都是在变化的!风吹云动,天无时不在变;春华秋实,地无时不在变;生老病死,人无时不在变。[www.]所以,变是古今的公理,变也得变,不变也得变……如果我们把变的权力拿到自己手中,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如果我们放弃了,那结果就不是我所敢直言的了……日本以自变而强国,印度以不变沦丧于英国,波兰眼见得要被瓜分而准备变法了……要变,就得维新,就得改良!”

康有为的一番说辞,已经引得下头喝彩连连。

“好!”

“好!”

“康南海不愧为新圣!”

“广夏兄变法之理缜密,他日朝廷定然邀兄主持变法!”

士子们以及那些年轻的官吏,一个个躁动着,满是仰慕地瞧着意气风发的康有为。[www.]改革势在必行,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个道理谁都明白,可真正视野开阔的,还真没几个人。康有为一番自圆其说的说辞,算了让大家伙儿开了眼界。不说别的,这些人知道日本,知道英国,可能还知道印度,可知道波兰的少之又少。更有些人,交头接耳地询问着,这波兰到底是在大清东面还是大清西面。

就在这一片躁动当中,谁也没注意到,人群之中,一名白衫士子微笑着缓缓地地摇了摇头。[零][点][看][书]这人不是旁人,却是考场失意的梁启超。

自从梁启超做了《时文报》的主笔,这师徒二人已经有年许未曾相见。二人对于一些见解的分歧,最后演化为矛盾,已经是路人皆知。碍着此时康圣人的名声,梁启超已经沦落为欺师灭祖、助纣为虐的叛徒!

听了昔日恩师还是早年的那些说辞,这会儿梁启超心里头只有深深的失望。无论是波兰变法,还是日本的明治维新,其情形绝对与大清迥然不同。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所有权力都集中在皇帝手里。所以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的皇帝是一言九鼎说一不二的,皇帝想做什么就做什么。[www.]康有为一直把维新的希望寄托在光绪身上。潜意识里,他还觉得现如今是圣主蒙尘,是慈禧从中作梗,欲除之而后快。只要把慈禧除掉,光绪掌握了实权,那么维新就一定会成功。

错了!错的离谱!他错在没有认真地思考过清朝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这一年来与何绍明频频的书信电文往来,让梁启超看清了一个事实:清朝就是一个外族统治的朝代,并且满人在全国人口中占的比例是绝对少数。几百万满人统治着四万万各族百姓,这就使得满人为了统治一个比自己本族庞大得多的民族时,本能地更多的是去考虑自己本族的利益,以及怎么去控制占据人口大多数的汉人。[www.]朝廷里的官制,大学士尚书侍郎满汉各半外,军机处与六部及封疆大吏绝大多数都是满人。并且在这些官位里,许多都是父传子、子传孙这么一代代世袭下来的。这种情况直到太平天国之后才开始由汉人担任封疆大吏。

一个满人来统治的朝代,做为少数族群,他们之间共同的利益就是维持本民族的统治,这个共同的利益使他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所有的满人组成了一个利益集团来统治国家,在这个利益集团里,皇帝只是这个利益集团的代表或者说是家长,如果这个利益集团不复存在,那么皇帝的统治也就不复存在了。

而日本、波兰则绝对不存在这种情况。人家的改革,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全体民众的利益,是整个民族拧成一股绳的奋发向上!试想,一个在不改变少数民族统治利益情况下的变法,可能成功么?即便成功,那又能改变多少?

思索的光景,整个场面已经是热闹非常,一群人簇拥着康有为东拉西扯往里就走。[www.]而康圣人则是一脸刚愎的谦虚着。

梁启超实在看不下去了。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就是他对昔日恩师抱负、理念的评价。失望,甚至是绝望!他深锁着眉头,似乎已经瞧见了来日变法的失败。洋务派这条路走不通了,维新变法这条路眼瞅着就要走进死胡同,难道这泱泱华夏就没有出路了么?

也许……

梁启超叹息之后,转头瞧着北面,神色从迷茫到犹豫,最后终于变作笃定。随即再深深瞧了一眼园内的喧嚣,对着谈笑风生的康有为一揖到底,而后转身,头也不回地去了……

贤良寺。

两张对坐的藤椅,中间摆放着一张茶几。一双妙手将托盘放置在茶几上,而后擎起茶壶,行云流水一般往几只杯子里点了茶水。涮过之后,再斟了七分。

“荣大人,请用茶。”开口就是一口甜甜的嗓音,这服侍之人正是李鸿章的半个闺女,玉敏。

荣禄借着端茶的光景,连连瞟了几眼玉敏这个俏婢,心里头连连称赞这李鸿章还真是好福气。

李鸿章瞧着荣禄有些干槁的面容,感叹道:“遥想仲华当年,白马红缨,英气勃勃……还真是岁月催人老啊。”

荣禄一听笑了:“我受的那点苦,和老中堂比起来,那简直是福了。”

李鸿章摇头戏谑一笑:“只怕从今而后,仲华就要架在这火堆上烤了……”

“朝廷简拔了荣某做这个北洋大臣,而直隶总督却是老中堂的门生得意弟子杨士骧。从来直隶总督就跟北洋大臣不分家,这回分了也好,他日荣某最多有一半被架在火堆上。”

二人对视一眼,随即大笑不止。

荣禄仰天长笑半晌,而后肃容拱手道:“老中堂,实不相瞒,荣某此番就是向老中堂来问计的。”

(恩,不用怀疑,真算是人品爆发了。大伙儿开心了吧?)

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