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茶楼,刘书生
作者:圣母在下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766

(不太擅长写这种相对来说比较细致的铺垫情节。……足足写了两天。Ps:感谢中华龙腾、无忌飘渺、随风?飘逸、PINKPI**的打赏……好像100起点币应该是1块人民币吧?)

翻过院墙,进入茶楼了王大海砰砰直跳的心脏稍微平缓了一下。茶楼中的温暖让在刚刚从暴雨中进屋的王大海感受到了令人安心的暖意。

刚刚喘了口气,一个怯生生的声音却忽然在黑暗中响起:“谁?!”。

这突然的声音顿时吓了王大海一跳,这倒不是来人下了他一跳。刚刚进茶楼之前他便想到了会遇上这里的老汉和小二。

真正让他吓了一跳的是这个黑暗中传来的声音竟然是少女清脆悦耳的声音!

若是平日,这娇嫩的带有一点娃娃音的少女嗓音肯定会让王大海觉得很是悦耳。可如今,在刚刚惊魂未定的情况下,又忽然在茶楼里听到了本不该出现在这里的女声。这就让王大海有些毛骨悚然了!

一时间,小时候长辈口中的女鬼的恐怖故事纷纷浮现……好在王大海还算有几分理智。想起这里不过是一个才盖了不到两年,整个镇上连一个人还都没死过的新城市!

这样一来,自然不可能存在什么女鬼之类的东西。

果然,没一会,一个带着几丝刚刚睡醒的沙哑和警惕的少年声音响起:“谁?再不说话我可喊了!”。

黑暗中,王大海隐约看到对面通向茶楼二楼楼梯下,一个瘦小的人影伸手操起了一根木棍。

“别喊!”王大海赶紧出声应道。

门外不远处就是那帮煞神,如果这小二还没变声的嗓子扯起来一喊,这瓢泼大雨的声音能不能遮挡住还真是个问题!

如果引来那帮子凶神恶煞的家伙,王大海可保证不了自己能不能看到大雨结束!

“咦?你是王警官?”没等王大海进一步说话,对方却认出了王大海。

见对方认出了自己,王大海心里一松,赶紧小声解释起来……

……

茶楼里一片漆黑,门外是噪音巨大的暴雨掩护。

不过,王大海还是能听到屋内老汉粗重的喘息声……暴乱、杀人、枪声……这些中国移民熟悉的词汇在好不容易过上了两年安逸生活的移民念头中是多么可怕,王大海自己也深有感触。

可害怕、厌恶又能有什么用的?

害怕的不过是手无寸铁的弱者……对于那些手持凶器、拉帮结伙的年轻力壮的暴乱者来说,那些曾经切身体会过的恐惧、痛苦只会变成他们更加残酷的暴虐比他们更加弱小的人的动力!

这就好像一个宋文俊在穿越前曾经看过的真实的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地方养猴子。可猴子很调皮。于是,人们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将每一只新猴子的尾巴剪掉一截。这样一来,那些猴子就会记住这种痛苦,从而害怕起来。

可时间一长,人们发现。这份剪猴子尾巴的工作竟然被那些老辈猴子给承担了——每次加入新的猴子。笼子里已经被剪掉尾巴的猴子们就会一拥而上,将新猴子的尾巴剪掉!

其实,人类在这种将自身痛苦再次强加于更加弱小的人身上的习惯也是存在的。

例如历朝历代的外族侵略,作为人口较少的游牧民族残忍的屠城后,往往那些剩下的俘虏又会成为他们攻击下一座城市的炮灰。

一但新的城市被攻破,那些俘虏兵的残忍程度甚至要超过那些外族侵略者。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若是没有那些为虎作伥的包衣奴才,这大清朝也不会坐稳这江山。

有人说满清的包衣奴才的制度其实就是一种文化倒退,将封建制变为半奴隶制,天下人全部都是奴才!

大臣、王爷是皇帝的奴才。

女人是男人的奴才,百姓是官员的奴才、汉人是满人的奴才……没有什么人是自由的。最多是大奴才和小奴才的区别罢了。

可正是这种低劣的制度却能轻易统治着这个曾经辉煌的国家、民族300年的时间!

说白了,就是每个人都是**游戏中的一员。区别只是你是S还是M……或者说,是S多一点,还是M多一点罢了!

被动承受痛苦也好,主动也罢!

这种人性,说简单了就和猴子剪尾巴的道理差不多。

而如今,这座小镇中。随着混乱的扩散……每个人都被这疯狂的气氛所感染。刚刚才从家中侥幸逃出的人很快便会操起石头,砸开一直想破门而入的人家。冲进入,然后将自己刚刚所承受的惶恐、痛苦更加暴烈的施加给这家人!

整个小镇里,惨叫声、女人的尖叫、痛哭声不绝于耳……

那些清脆响亮的枪声、喊杀声反而成了这种似乎是从混乱地狱中传出的声音的背景音乐!

……

吱呀——!茶楼的面向后院,也就是刚刚王大海通过的木门突然被从外推开。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顿时将屋内的三人惊出了一身冷汗!

“谁?!”王大海故意压低声音,但却又想表现出自己英勇无惧的轻喝声有些可笑。可无论是他身边的老汉还是稍远一点的小儿都没有任何笑意。

对方却听出了王大海的声音:“王警官?”。

“谁?”王大海有些郁闷,刚才的小二也是一下听出了自己的声音,现在这个人又是。难道自己的声音很特殊?

“是我啊!街角的快嘴刘!”对方走进了一下,王大海等人才看清楚来人竟是平日里在茶楼里说书,赚几个糊口钱的刘书生。

这刘书生在移民前本来家境还不错,最起码算个中产地主。

出于国内一直以来的重文轻武的风气,这家境不错的刘书生自然念起了私塾。可这大清朝官场买官卖官、**黑暗的状态实在不是一个小康之家能混进去的。

一次当地小军阀的劫掠更是让刘书生直接变成了贫农。

后来,听说了新几内亚移民的事情后,心思活络的刘书生干脆将剩下的老宅一卖。来到了新几内亚打拼。

尽管不会种田,又手无缚鸡之力。但在新几内亚安定的环境下,刘书生倒也靠着给人说书、在自家开了一个只教上午两节课的小私塾混的不错。

一看是熟人,对方又清瘦的好像一阵风就能吹倒。王大海三人到是不再戒备。

聊了一会,王大海才知道刘书生的想法比起自己如同惊弓之鸟一般的瞎躲瞎藏高明了不少:原来这刘书生也是半夜在家看书,发现外面不对后便想起了这座除了桌椅和几个破水壶、破茶碗外就没什么价值的茶楼。

看着邻居家相继被人冲破,刘书生赶紧便跑来了这没什么人看中的茶楼。想要躲藏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