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爬八仙岭
作者:婄佬黄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756

12:30姣茉打电话给叙源:“过来吃中饭了,下午我带你去爬八仙岭玩,那里有古城墙。无弹出广告小说 ”去吃中饭前,叙源上网简单瞄了一眼涓寨的典故:“涓寨,历史上是一个乡镇的级别。”“涓寨镇位于普海县中部偏东,距普海县城42公里,镇人民zhèng fǔ驻涓寨街。涓寨自古以来是商贸集镇和重要的交通要道,省道208线穿境而过,是普海至巴马、大化、凤山县的交通中转站,也是普海县城往巷冲、同老、佛峡、北穴、凉麽等乡镇的中转站。2005年6月原那沙乡建制并入涓寨镇,现下辖19个村民委,常住人口44996人,居住有壮、汉、瑶等三个民族,镇域总面积259.99平方公里,石山区面积占67%,耕地面积31136亩。”两百多平方公里加上三万亩耕地,近五万人口。还查了下古城墙的资料:“唐置羁縻松坡州,宋元因之,故城在今广西下谋县西北一百五十里,即今涓寨土司治,明徙置,改为松坡府,至今仍有明时之古城墙,长约数里还有土司柴勇的墓地。”“土司?什么是土司?”还没来得及再查,只听翩默在门外敲门,“毛毛哥,去吃饭了。”叙源连忙答应一声,关闭电脑就跟着下楼了。墨康舅舅的家是一栋三层水泥框架结构房子,完全没有了壮族特sè,据说是那个在香港的阿桓舅辛苦地在香港打两份工,有了积蓄给老家捐建的,改革开放后涓寨街第一栋钢筋水泥建筑。叙源问:“为什么不是传统的壮族‘杆栏式’建筑呢?”姣茉介绍说:“涓寨街是我们黄家祖宗修建的,当年整条街都是整齐划一的三开间气派的灰砖建筑,都是‘官房’,不是一般的民居。你说的传统的壮族民居‘杆栏式’通常是两层木制结构的房子,底下一层圈牲畜和堆放农具,上面一层住人,那种房子都是下面乡屯的‘土民’们住的,因为怕牛被偷,所以底层养牛,所以人住在上面很臭,很不卫生的。<ww。ienG。com>当年黄家是统治阶级,自己都不用养牛的,所以街上不会有那种建筑,但是你如果这几天有机会去下面的村屯,还可以见到传统的‘杆栏房’。”‘官房’?叙源没搞明白确切含义,难道是zhèng fǔ官员宿舍?康舅的房子,一层基本上是一个宽大明亮的厅堂,原来正中对大门的地方原本摆放着饭桌和椅子,是家人常规吃饭的地方。现在因为需要搭了个大架子摆放骨灰罐,所以,将饭桌和椅子移到了靠近厨房的后厅了,上楼的台阶在大厅和后厅之间,楼上是卧室,基本上是三开间的格局,康舅现在老两口与小儿子风阳居住在县城,大儿子风鸣则结婚居住在南宁经商,偶尔回来。康舅没事就喜欢回来和街坊邻里打麻将,他的住房比较宽敞明亮,在涓寨古街上也算是比较好的了,看来康舅的rì子还是过的不错。叙源评论说:“有点像城里有钱人住的别墅!”墨康舅舅家准备的午饭主要是本地玉米粥、炒青菜,一只白斩鸡,都是些传统的壮族特sè饮食。姣茉尤其喜欢玉米粥,绝对的绿sè健康食品,如果您想像广西巴马县老人那样长寿,不妨来广西右江地区买些地道的玉米粉经常吃。叙源看着母亲津津有味地吃这家乡饭菜,心中很欣慰,人就是这样,小时候吃惯了的就一直喜欢吃,叙源在湖南湘西长大,他的口味是那里的辣椒和腊肉。吃饭的时候,姣茉突然问秋秋:“秋秋,上午逛街你爸爸给你买到什么新玩具了?”秋秋忙着啃他最爱吃的鸡腿儿,一撅嘴,不满意地说:“什么也没买到,有个扫地的老nǎinǎi还骂爸爸,吓得我们赶紧回来了!”一家人都扭头惊讶地看叙源,叙源只好把上午的事轻描淡写地说了一遍。听完之后,大家都面面相觑,叙源尤其主意到母亲姣茉和康舅对视了一下,好像他们俩猜到了些什么,康舅问:“具体是哪家的?”叙源把具体位置,老婆婆的模样、穿着等描述了一番,康舅说:“我知道是谁了!别理她,那个杜老太婆不太正常,经常莫名其妙地骂街!镇里的人都知道!”叙源不置可否,嘴上只“哦”了一下,她姓杜,不是黄家人啊。登山叙源问起涓寨的城墙。

墨康说:“城墙一在街西南数百米处,分为数段,现在大多已是断垣残壁,仅剩下一米左右高。另外一段就在我们家后面的八仙岭上,也分为数段。八仙岭上的城墙还有数层,面向西南方向的均厚达一米多,高的地方有数丈,低矮的地方也有丈余,最高的地方几至山巅。”叙源再问:“什么时候修建的?”“据说是明朝那时喽!”姣茉接着说:“这些城墙均布置于扼守山势的险要处,居高临下,互为倚角,上下呼应,易守难攻。城墙上更是广设枪眼以防来犯。城墙都以巨形方条石垒成,再灌以糯浆等作粘合剂,虽年代悠久,固若金汤,坚不可摧。”

吃完饭后,大家又喝茶闲聊了一会,姣茉起身对叙源说:“走,现在都快三点了,我们赶紧去山上看看,要不天黑就下不来了。秋秋还小,不让他去爬山了吧,他就在家里和其他小朋友玩。”“不行!我要去!”秋秋大声提出抗议。“你那么小,山太高了,别去了。”墨康笑嘻嘻地摸摸他的头劝他。“哼,你小看我,我和爸爸爬过广州最难爬的火炉山。我一口气爬上去。比这个山高,还没有路呢。你不信?爸爸手机里还有电视呢。”小家伙把视频说成了电视。“是的,秋秋太厉害了,是自己爬上去的。”叙源证实,“有时候两只手也用上了,哈哈。”于是,叙源领着儿子和父母亲出门了。路上,姣茉介绍说:“我以前就听说过涓寨这儿有堪称一绝的“涓寨八景”,什么‘寒潭却暑’、‘云深古洞’、‘独秀荷芬’,什么‘讲坛面壁’、‘鸟道周行’、‘松林夜月’之类的,其中‘寒潭却暑’、‘云深古洞’就在这八仙岭上,‘独秀荷芬’好象是在觉顺那边,屯前有一张约10亩宽的莲塘,每到荷花开放时节,一望无际的荷花一齐盛开,非常好看。其他的几景就不知道在哪里了,应该也都在这八仙岭附近。”叙源接话说:“那咱们今天至少能看到‘寒潭却暑’、‘云深古洞’两景了,也不错吗!”八仙岭位于涓寨街的北面,在一马平川之上平地里突起了一坐大山,山脚处是个整体,在半山腰处又拔起了八坐小山峰,所以叫做八仙岭。八坐小山峰形态各异但都挺拔向上,由西向东绵延,峰峰相连相偎。八仙岭像一座天然屏障护卫着山脚下的涓寨镇。叙源一行人向北,经过涓寨小学校边就转到了山脚下。首先见到的就是一汪深潭,潭水清洌碧绿,不知深浅。叙源问:“这就是“寒塘却暑”吗?”姣茉说:“应该是!这个潭神奇的是遇到天大旱而水不减,到了冬rì也不觉潭水寒冷。”有一颗古榕树于潭边据石而生,树根深入吸附水中如蟠龙吸水,婆娑树影像一把巨伞状广罩于潭的四周,粗壮的茎须要三人才能合抱,枝盛叶茂,摇曳生风。秋秋忍不住欢呼雀跃,检起一根树支就要往水里伸,叙源赶忙拦住,说:“当心,水很深!”。姣茉在旁边说:“秋秋,山上还有好多好玩儿的地儿呐!走,nǎinǎi带你看山上的溶洞去。”秋秋扔掉树棍,拉起nǎinǎi的手往山上爬去。上山有修好的石阶,早年的石板路是为了居民上山跳水而休整的,近年为了开发旅游,石阶被修的更整齐宽阔了。叙源扶着姣茉踏阶而上,又见一颗榕树傍依着山石昂首屹立,根像章鱼的吸盘附于石上,郁郁葱葱,不见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