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幕后主使(二更)
作者:乡村原野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236

此后,刑部果然全力稽查香荽的案子。

最近皇帝心神恍惚,被乌龟搅得坐卧不宁,于是不住催逼刑部尚书汪正松。汪正松忙碌加着急,嘴角起了一溜水泡。

这日,赵耘去看岳父大人,被他骂了一顿:“当年既然发现香荽被掳走了,怎不全力追查?你就算没有人手,就不知道来找我?害得我老人家如今受罪。”

赵耘赔笑道:“岳父大人,小婿这不是来替岳父大人分忧了么。小婿想,别看刑部是专门查案的,但这件案子恐怕谁都比不上香荽心里有数,她一直关注这事,又数次跟追杀她和鲁三的人打交道,所以要想破案,还得从她那着手。”

汪尚书精神一振,点头道:“有理。那日在金殿上,老夫就瞧着这丫头不同凡响。你既有此想法,可问了她,可有甚发现?”

赵耘咳嗽一声,道:“香荽已经发现些头绪了……”

他有些心虚,怕老岳父老羞成怒,拿他撒气——刑部没能查明白的案子,被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给查出来了,颜面何存?

汪正松沉脸道:“有屁快放!”

哼,连皇帝都被这丫头弄得尴尬下不来台,他还怕丢人?

原来,香荽早就弄清了幕后的主使是胡家,所以才告状的。

三月在虎王寨,林聪将陆老大三人杀了后,鲁三和胖子就要查陆老大背后主谋。香荽觉得,他们出面,容易引人注意,便暗派王大爷带了虎子回渝州老家。虎子跟两个十岁的小叫花结拜成兄弟,给他们银子,让他们盯住常跟陆老大见面的黄胡子。然后就发现有陌生人来找黄胡子。

后来,两个小叫花来到京城,认出了去找黄胡子的那人是胡镇身边的随从胡周。

汪正松瞪眼问道:“京城那么多人,他们是怎么找到胡周的?”

说得这样容易,他听了实在不服气。

赵耘又咳嗽了一声,气得汪尚书骂道:“你小子有话不说完。憋回去说给你媳妇听?还不快说!”

赵耘笑道:“也是小孩子好玩,在街上乱窜,这不就碰上了。”

汪正松哪里肯信,狐疑地看着女婿,骂他不说真话。

赵耘心道,这事可不能告诉你。

他当时也这么问香荽,香荽的回答惊得他半天说不出话来。

她完全就是小孩子想法,理了个清单,长长一串名字。其中胡家位列第一,注明头号仇人;黄家位列第二,是第二仇人——当年在清南村,张黄两家就结怨了,乌龟案发后,黄真也是弹劾张杨的人之一;洪家是第三仇人……

她当然把头号仇敌当做最大嫌疑犯了,直接让虎子领着两叫花兄弟在胡府附近蹲了三天,认出胡镇的随从胡周就是去找黄胡子的那个人。

瞧。好简单的。

赵耘苦笑着问她,要是在胡家没发现怎么办。

香荽道。那就去第二仇人家找,再找不着就去第三仇人家找,一直找下去。她的理由很简单,无冤无仇的,干嘛抓她?

说这话的时候,香荽十分理所当然。

赵耘叮嘱她不要把此事对外泄露。要是被人知道她把所有弹劾过张杨的人家都列为仇家,那可麻烦了。

汪正松又问道:“她既然早就知道胡周,那为何之前不告诉老夫?难道是老夫让她不信任?”

赵耘又咳嗽了一声,道:“香荽道,要是刑部白忙几天。什么也查不出来,胡家才会放心。”

汪正松气得把女婿赶走了。

随后,刑部就行动起来,要传所有跟陆老大来往亲密的人来刑部问话。

胡家就紧张了,随即落入圈套:胡周去见黄胡子,并杀他灭口,被早就埋伏在那边的刑部的人抓个正着。

朝廷就掀起轩然大波:时隔给我们世子,我怕我说不清呢。”

香荽看着他,奇怪他连这两句话都说不清,问道:“可是,写什么呢?”

毛凡有些心虚,忙叫道:“张姑娘就写最近干了些什么,也能练练字不是!”

听他这么说,香荽倒是想出一个主意,她微微一笑,铺开纸张,提笔写了两行字,封上交给毛凡,让他带给秦旷。

毛凡欢喜地去了。

英王府,枫园内,秦旷看了香儿的信,果然很高兴,赏了毛凡,然后就开始翻书查典,又集往日所学,形成文字,竟是做了一篇文章。

香荽不过是向他请教《论语》中的句子“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秦旷先解释了字面意思,又详述深意,还引经据典,论证为何“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把往日所学总结归纳并阐述发挥,洋洋洒洒写了两页纸。

他忙完,犹觉文思畅达,一边装信,一边还在想着可有未阐述明白的地方,香荽妹妹能不能看懂。

不放心之下,又拆开来从头看了一遍,改了两个字,方才封好,让毛凡送去赵府。

等毛凡回来,又带来香荽的一封信,秦旷就又忙起来。

自此后,两人书来信往,一个请教,一个认真作答,香荽学问长进自然不必说,秦旷学业突飞猛进,日渐成长,此是后话。

原来,香荽每次虽然只问一两句话,但秦旷想要在她面前展现才能,必定是以此为题,凝神苦思,外加翻阅典籍,做出一篇文章来。长此以往,学业自然长进了。

且说眼前,他接到香荽的信,随口问道:“张姑娘在忙什么呢?”

毛凡脱口而出道:“张姑娘跟赵家少爷和小姐玩雪呢,在雪地里用弹弓打麻雀。”

秦旷听了,脸上笑容一收,思忖了半响,才去看书。

这日,秦旷从国子监下学后,拐去赵侍郎府看香荽。赵耘刚落衙,忙接了进去,又去叫了香荽出来,赵翔也跟着来了。

寒暄一番,秦旷便对赵耘道:“赵侍郎,旷与令郎虽只见过两次,却甚为投契。令郎聪明伶俐,不如送他去国子监,我等少年正好会聚,读书论学,好过他在家荒废学业。”

赵耘听了一怔。

国子监内有一蒙学,是专为京官子弟设置的,赵翔原来也在其中读书。可这小子比他老子小时候差远了,淘气倒是子承父业,学习却秉承了他二叔赵锋,没学到几句文章,却惹出无数事端。

赵耘一气之下,就把他关在家中,另请了夫子上门教授,他自己也严加督导,方才好些。

今日听了秦旷的话,儿子竟能让皇孙看上,十分意外,赵翔更是大喜,忙恳求他答应。

二更求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