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都察院突现阴霾
作者:喻林郎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686

前湖北巡抚青麟“斩立决”一案,在“会谳”期间,由于湖北讼师唐子清向都察院提交了新的证据,因此使案情另有转机。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柏葰作为本案的初审主导官员,在经过唐子清的举证之后,接受了其中了一百零九条证据,这些证据从各个方面为武昌沦陷时的主要官员青麟进行辩护,并引出前湖广总督吴文镕殉难的旧案,把一直以来把持湖北军政大权、包揽钱财、消极抵抗、临阵逃逸的前任湖北巡抚崇纶推到了前台。

这些证据得到了柏葰的首度肯定,并且在忠君的立场上,柏葰也决定对败坏忠义伦常的崇纶进行弹劾,所以,在初审的环节上,青麟一案的转机十分明朗。

唐子清进京时,共带来了三百多条证据,在升堂辩护之前,他向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分别递送了抄件。作为“三法司”之一的都察院首先于咸丰四年六月三十日升堂问案,举行了相当于听证会形式的举证环节,接受了唐子清提交的一百零九条证据的原件,并回具了唐子清证据的交接手续,而其余一百多条证据则择日再次举行听证会,来做进一步的审核。

作为都察院的副职,柏葰自告奋勇地承担起此案的主导官员,次日,也就是咸丰三年七月初一日,在满汉两位左都御史到堂坐审的时候,他便把此案的新证据和案情疑点向两位左都御史汇报。

时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的满尚书是联顺、汉尚书是周祖培。

联顺,姓富察氏,是清朝开国功臣米思翰的后代,与乾隆朝的名臣傅恒、福康安是同宗,在道光时期身居内廷要职,咸丰即位后也兼任八旗都统、皇家事务、内务府事务等要职。

自咸丰初年太平天国起义开始,朝廷命各省的本籍官员组织团练,希望能够效仿嘉庆年间对付白莲教起义的办法,让各乡、各村筑寨浚壕,用坚壁清野的办法来消耗太平军的实力。但是,自团练制度实行以来,几乎没有任何成效,太平军从广西一路打到江陵,又西征两湖、北伐京津,所以,咸丰皇帝认为各省官员办理团练不够用心,于是调任资望深厚的满族大臣联顺到都察院,以图整顿吏治风宪,打压太平天国起义。

周祖培,字芝台,河南商城人。其父周钺曾在嘉庆时任鸿胪寺少卿,算是官宦家庭出身。他于嘉庆二十四年考中进士,从翰林院编修外放学政,然后从礼部侍郎一路升到刑部尚书。仕途本来一帆风顺,但在咸丰元年的时候,因办理刑部要犯“刘秋贵”一案时,因暗中舞弊,使罪犯在狱中无疾身亡,并且涂改证据,加以掩饰。后来,此事被当时的大理寺卿文瑞告发,周祖培被降三级,从都察院的左副都御史重新干起。后来又当了几任六部侍郎,便升职为左副御史,皇帝对联、周两人的这一届班底的主要用意,其实就是要加强对各省团练的监督,这在他们任职之初的御前召对和诏书中都有所显示。

肩负这样的重任,都察院在联、周两人的主导下,加紧了对各省官员的考核力度,加强了原已**不堪的清王朝的吏治管理,所以,一贯性格刚直的柏葰对这两位上官也是极力追随,对于青麟一案,他也相信联、周二人必定会严惩败坏官场的罪魁祸手崇纶。

在柏葰慷慨激昂地陈述了案情的新证据之后,年事已高的左都御史联顺戴上花镜,仔细地重新翻阅一遍证据原件,并没有表示意见。

周祖培核对着证据,神情上似乎有些不以为然。

两位堂官的态度让柏葰着实有些失望,他本以为联、周二人必然会对此案的新转机大为欣喜,却没想到二人的态度如此不明确。于是,说道:“二位大人,此案上陈的一百零九条证据虽说都以人证供词为主,但关键条目都已经两湖的相关官员确认,证言也都真实有效。如果按照这些供词的证言,那么,先前被报失踪的湖广总督吴文镕大人便可昭雪天下,也不枉他的一番赤胆忠心啊!”

周祖培认真地看了看卷宗,然后问道:“这一百零九条证据中,为吴文镕开脱的占了一大半,但对于青麟一案的证据似乎有些不足啊!”

柏葰答道:“湖北讼师唐子清共收集了三百多条证据,因昨日时间紧迫,我们几位只审核了其中的一百零九条,其余的一百多条证据都是与青麟相关的,择日将再次传他举证。不过,先前唐子清已将所有的证据抄件送呈,按照编号目录都已装订在卷宗之中了,大人可以翻阅一下。”

周祖培翻开装订着证据抄件的卷宗,见为青麟翻案的一百多条证据都陈列整齐,其中有一部分的证人、证词还经过了湖南巡抚衙门的签印,有些也有帮办湖南团练的曾国藩的签名。这些经过官府认定的证词,在抄件上,唐子清都一一列明,所以这三百多条证据都是经得起朝廷推敲的。

这些证据似乎并没有让周祖培像柏葰那样振奋,他稍有踌躇,转头去问联顺:“联总宪,您怎么看这些证供?”

联顺在官场混迹多年,绝对不会轻易表达自己的意见,他很世故地说道:“证供太多太繁,一时看不过来。人老了,这眼神也不济了,你们有什么想法,不妨先提一提!”

周祖培抛出的“绣球”被他轻易地扔了回来,所以周祖培稍有不悦,略想了想,对柏葰说道:“青麟一案涉及湖北沦陷的重责,况且皇上在殿上亲点了青麟的死罪,这一点不得不慎重啊!都察院总领百官风宪,崇纶、吴文镕也都是朝廷的一、二品大员,辨明他们是否有罪,这可不是一人一言可以定夺的。所以,这些证供还是待本官仔细查认后,再行审议吧!”说罢,转头看了看联顺。

联顺从周祖培的话中早听出了弦外之音,官场之中,京官与外官互为朋党,以国家利益谋一己之私,这种现象由来已久。所以,在都察院任职,考核任何官员,都会波及某个派系的利益。而此案的主犯青麟本就是二品的官员,此时又连带出一个一品的吴文镕和二品的崇纶,这都是一些朝廷派系的梁柱,所以,在查办此案之前,必须要弄明白其中派系关系、利害关系,这就是联顺不表态的原因。

这时,联顺见周祖培也不愿表明态度,便顺势说道:“既然如此,那这些卷宗便分作两份,待我与周总宪看完之后,再行定夺吧。”

这个说法让柏葰也无法再辩驳,当下只好说道:“那就请二位总宪大人先行审阅再议。不过,传唐子清再次举证的时间……?”

周祖培忙道:“再等等,再等等。待我和联总宪审阅完这一百多条证据后再议。”

“是。”柏葰对周祖培的神情有些疑惑,但也想不出什么原由,便起身退出。

退堂之后,周祖培便将装订了三百多条证据的抄件整理齐备,然后告了假,亲自抱着证据的卷宗,急匆匆地走出衙门。

在门外的家仆迎上,问道:“老爷,去哪儿啊?”

周祖培钻进轿子,对家仆轻声道:“快,快去鉴园!找恭亲王!”

?

<style>

.ppacolor:#f00;text-decoration:underline;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