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即将开演的瓮中好戏
作者:喻林郎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035

在宛平城外,由步军统领衙门巡捕营设立的哨卡正在逐一搜检湖广会馆信差所携带的信件,那信差站在那里,极不情愿地等着。

由于清兵们在搜检信封时需要核对簿子上的符号,所以,每一封信搜检的时候都相对较长。那信差看着桌子上的一堆信件和那搜检清兵缓慢的动作,不禁焦急起来,当下对那司官说道:“军爷,这些信都是住在湖广会馆里的客官要求投递的,您想,凡是住在会馆里,哪位没有在朝乡谊的荐帖啊,若有了京卿的荐帖,那这人还能错的了吗?一准儿错不了!我说,您就别难为我了,看这天色,城门说关就关,您就给我放行了吧!”

巡捕营的那名司官似乎对他的话也有些动容,湖广籍的官员毕竟在朝廷里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所以想了想,便移步到桌子前,问那搜检的清兵:“怎么样了?还有多少?”

那清兵刚刚检查完一封信,这时刚正拿着潭林的信件准备拆封,见上司来问,便停下来说道:“查了三分不到,没发现什么问题。”

那名司官拿过清兵手中潭林的信件,说道:“再查一封,若没有问题,就放行!”

其实,这名司官只是有些好面子,虽然觉得那名信差的话有道理,但是,那信差拿湖广会馆和湖广藉的官员来压自己这名京官,心里觉得甚是不快,所以不愿立刻就给他放行,借故再查一封信,来拖延时间,挽回些许面子。

那司官看了看信封上的收信人和发信人,见是太医院潭林发给裕隆钱庄的,心里也觉得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官家的脸面所在,所以他就谨慎地用铁尺把信封拆开,然后从里面拿出那信封,展开来看。

这个时候,宛平城门方向传来了鼓声,这鼓声是守城士兵在关城门之前,催促城外进城的行人加快脚步的。那信差听到鼓声,心中越发焦急,他忙奔到那司官身旁,说道:“军爷,真是来不及了!”

那名司官简单地看过信后,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妥之处,此时又听那信差在催促自己,便打开信封,粗略地看了看封里面,见信封的内壁和里面也没有什么标志,于是就把信重新装了回去,用糨糊重新粘住,然后盖上了步军统领衙门的官印。

那信差问道:“没什么问题的话,小的可以走了吧?”

那司官道:“走吧!”说罢,背着手转过身去。

信差急忙把所有的信装入包袱,然后跨上马,向城内急驰而去。

※※※※※※

步军统领衙门的这次行动并没有通知宛平县衙和城内驻防的绿营,按照端华和永泰的经验,他们知道,如果把行动的信息告知县衙和绿营,那么极有可能走漏风声,这是因为县衙的衙役和营兵中有些人与会党份子有关联。清末的底层社会阶层比较复杂,县衙方面,按照清朝的制度,县令由朝廷抽签简派,能够外放为知县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科班的翰林,一种是捐官的候补官吏,这些县级官员一般都是被分派至外乡异地的,所以他们并没有固定的幕友,每到一县,就要用当地的刑名师爷和钱谷师爷,于是便形成了“铁打的师爷,流水的官”的局面。

清末社会,由于康乾盛世以来人口剧增,科举正途所收的官吏名额却没有大规模增加,以至于许多寒窗苦读的书生难以入闱科甲,于是以游幕为职业的师爷队伍不断壮大,其中以绍兴师爷为最,不论掌握律例刑讼的刑名师爷,还是盘账钱粮的钱谷师爷,都以绍兴师爷资望能力最强。

这样的情形蔓延多年,以至于县级衙门里,师爷之前相互交结、彼此奥援,其中大小事务的细节,县令一般都无从知晓。清末白银外流,国库空虚,县衙的开支用度十分紧绌,于是县里的衙役、巡捕照例都进行了缩减,但缩减之后,县衙在刑案和收粮高峰期的运作上,人员大为不足,于是便有一些没有编制的临时人员,在这些高峰期,入衙做事。

然而掌握这些临时人员的往往不是在任两三年便调离的县令,而是在稳坐县衙的师爷手里。这些临时人员多是些没有固定职业,平日里舞枪弄棒的人,所以难免有人加入一些秘密结社组织,成为会党。像兴起于山东的梅花拳、义和拳等都是以练拳授拳为名,招纳会众形成会党的,这一点端华和永泰都深知其道。

至于八旗绿营里的士兵,那就更不用提了,清末军备废弛,营里的官兵平日里连训练都不进行,只在每年的操演期时集中进行操演。更有甚者,许多旗下兵丁和绿营的士兵,拿了朝廷拨下的饷银,连出操都不现身,而是花钱雇人来顶替自己出操演练。这些士兵平日无事,便在茶馆酒肆、戏园青楼里厮混,交结许多江湖上的人,有的还和江湖上的人摆香堂、斩鸡头,互称兄弟,由此成为某些地方黑道势力的保护伞,为害一方。

所以说,天地会的洪门理念虽然广泛用于江湖草莽,但在江湖中以此为宗旨形成的势力也分为两类,一种是在乱世之中能高举义旗对抗官府的义士,一种就是勾结官府欺榨百姓的黑帮。不过,这个分类对于此时的端华和永泰来说,并没有什么分别,因为在清廷的国家安全方面,这些人都是防范的对象。

步军统领衙门派出了五百名便衣用各种渠道潜入县城,端华和永泰各自伪装,分路进城。根据步军衙门宛平情报站余庆山等得到的情报,京师天地会的四大金刚昆昂量暴今晚将在城南的沽月楼聚会,于是,五百名清兵便衣中的一路便隐藏在沽月楼附近,以防不测。

由于郑亲王端华担心宛平兵营军械库的安全,于是另一路便衣就潜伏于兵营附近,一边观察这里出现的异常动向,一边等待沽月楼那边的求援信号。剩下的几路便衣分驻于城中各个关碍,以备所需。

一切都安排停当后,并不知情的宛平县官兵关闭了城门,一场瓮中捉鳖的好戏便在这封闭的城中上演了。

?

<style>

.pp a{color:#f00;text-decoration:underline;}

</style><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