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作者:醉秦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3331

这是一个能容纳三百多人的小型会议室。里面,座无虚席,前排中间位置是评委席,坐在评委席上的总共有五个评委,评委席左右及后面的位置是各校带队教师的席位,教师席位后面才是观众席位。一部分观众因得不到席位而只能成为站客,更多的观众因苦于连普通站客的资格都无法取得,而被迫流落在室外旁听。

今天的程序是这样安排的:首先以各个校门为顺序让选手轮次上场,其次考虑分剧种集中参赛。按照这种排列顺序,京剧被排到了最后。从五位评委的表情上来看,上午的情况并不十分乐观,他们只能寄希望于下午了。下午刚开始的几名选手一出场,情况还有些改观,但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又恢复到上午的老样子上去了。

汪清贤坐在第二排的中间位置,他完全能够听得清评委们的小声议论。今天他的注意力似乎并不在台上,而在评委们身上。五个评委中有三个他过去认识,另外两个经介绍,现在也成了朋友。为了博得他们的青睐,他不时地向前递烟。当得知汪清贤带领的都是京剧选手时,评委们的确对他有些刮目相看,他因此也得意万分。从下午一开始,他就有些坐不住了,他只盼望着他的学生一登场,给评委们一个震惊。无奈他带来的选手全部被排到了最后,等到他们上场时,已经到了太阳即将落山的光景。这时候,评委们早已累得痛苦不堪。眼看着他的选手一个个登场,评委们非但没有震惊,反而多了一份失望。他今天总共带来的十名选手,还没等第三位演唱完毕,台下的人说走一下子走了许多,这无疑给外面的旁听者腾出很大的位置。

这时,主持人开始宣布最后一名选手登场,当叫到“鲍学智”的名字时,不见有人回应。这时评委们的意见发生了分歧,有的说,不来就算了,反正前几位的演唱都已经听过了,水平不过如此,即使来了,也不过是凑凑热闹而已,不会有什么希望的;另一种意见认为,既然都报了名了,还是给他一个机会吧,农村的孩子嘛,能参加这样一种场面,也非常不容易,现在咱们借此机会,可以放松一下,反正待会儿还要进行总体评价。于是评委们便自觉不自觉地把话题转到了鲍学智的身上。

评委自然要问汪清贤:“鲍学智大概跟前几位同学的水平差不多吧?”

汪清贤嘴巴一歪,从鼻孔里哼出几个字来:“他会唱戏?没听说过。”

“他不是跟你学的吗?”

“我如何教得了他?这学生,跟他老子一样,从来都是自作聪明。”

“既然是这样,他来了也是白来?”

“这次我还真想看看,他拿什么参加比赛?”

“照你这么说,他这会儿肯定是溜走了。”

“也许是吧!”

这时,主持人又在叫道:“鲍学智同学来了吗?来了请赶快登场。”

话音刚落,只见一位身穿鲜红短袖背心的英俊少年汗流浃背地走了进来。主持人正要责备他太不遵守时间,另一位与他一同前来的少年唧唧喳喳地跟评委和主持人不知道说了些什么,主持人立即抱歉道:“学智同学,别急,你先好好地休息一下,做好充分的准备,大家等着你。”

为了稳定他的情绪,评委们跟他谈论着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无非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戏的?演唱什么内容?需要什么调门?等等。后面的观众则是一片声的赞扬学智的长相。这个说:“这孩子长得真不赖,就像从画上跳下来似的,真要上了装,还不是演什么像什么!”那个说:“真是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也许人家天生就是当演员的料。”

与此同时,一位青年人走到汪清贤的身边耳语了几句,汪清贤大惊失色,立即跟了出去。

“你刚才说什么?社社他怎么了?”汪清贤刚走出会议室,就迫不及待地问。

“你别着急,他现在已经没事儿了。”青年人极力控制着紧张的情绪。

“他到底怎么了?你赶快说呀。”

原来社社跟莘莘一块追赶一只兔子,不小心掉到了井里。当时学智和碧月正往赛场赶,忽然听到莘莘哭喊着救人。学智赶过去,叫大家各自解下腰带,然后接在一起续到井里,一看不够长。学智马上折断一棵小杨树,他让社社抓住杨树干,然后往外拉。谁知社社在井里折腾了一阵子,一点力气都没有了。他们正在着急,幸亏这时候走来一个过路人,学智央求过路人帮忙,自己下到了井里,然后托住了社社,这才没有发生危险。后来帮忙的人又多了两个,他们不知道从哪儿找来一根绳子,才把莘莘和学智从井里捞了出来。“

“社社现在在哪儿呢?”

“还在医院里,不过再过一会儿就可以回去了。”

“他是怎么去的医院?”

“是学智和碧月把他送进去的。当时家里没人,两个学生就一直伺候到现在。”

“哎呀,我的天哪,怎么会有这种事儿?”

“真是的,好悬哪!”

“你等一会儿,我进去打个招呼,然后咱们一起走。”

“我刚才说了,现在已经没事儿了,你不需要先回去。只是社社他妈让我给你捎个话,她一听说学智今天也报了名,急得不得了,怕万一耽搁了,会后悔一辈子的,所以让你无论如何跟主持考试的求个情,一定要让他顺顺利利地考下来。”

“我一定做到。”汪清贤刚说完,就马上改口:“不用了,看来他们都已经知道了。”

“既然是这样,那我就先回去了。”

“回去吧。”

汪清贤望着渐渐暗淡下来的天空,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这时候,他不知道是进去好,还是呆在这里好。

京胡又开始响起。这美妙的旋律他再熟悉不过了,用他的话来说,这是他京剧入门的唱段,或者说是他最拿手的好戏。然而不知为什么,他每当听到这个唱段时,都会觉得自己的唱腔似乎缺少点儿什么。他无论怎样着力去模仿,都不能改变所存在的一切。也许学生们正是从他的身上学到了这种莫名其妙的东西,才使得评委们产生如此反感。那么这究竟是什么东西在作怪呢?

伴随着美妙的琴声,留声机里传来浩亮那声情并茂的西皮散板:

提蓝小卖拾煤渣,

担水劈柴也靠她。

……

好听是好听,可是这群饭桶也太缺乏时间观念了!都什么时候了,还有心听这里面的玩意儿?这还叫放松吗?这叫玩儿命!你们有的是机会,又没人给你们抢着听,抱回家里哪怕你搂在被窝里一气听上它三天三夜也没人管啊!看不见吗,这么多的人还在伺候着呢?你们不急,我们还急着回家呢!

汪清贤从前门进去的时候,正赶上里面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句的句末,这时候,台下响起一片山呼般的掌声。汪清贤吓了一跳,他打心眼里瞧不起这些村里人。留声机里播放的声音也值得你们如此大惊小怪吗?你们究竟见到过什么?要是这种情景发生在教室里,他肯定又会用最恶毒的言语把那群少见多怪的孩子臭骂一顿。

等到回到原来的位置上,把眼睛移向台上时,他立即像惊呆的兔子一样,动弹不得了。

熟悉京剧的读者知道,这段散板一向是钱先生引以为自豪的唱工戏,中间没有太大的表演幅度。学智非常有自知之明,他深知自己在表演功底上是薄弱的,因此选择了这段戏。尽管如此,他还是尽量地将每一个动作要点做了象征性的展示,恰倒好处地使唱腔与动作融为一体。在此之前,大多数的选手在演唱过程中给观众展现的都是一副死身子。当然,这次选拔赛并没有在动作上对选手有过高的要求。果然不出他所料,这段戏下来,他以惟妙惟肖的唱腔立即打动了五位评委的心。在场的观众更是无不称奇道妙。

学智刚走下台,五位评委就开始小声议论了:

“真是以假乱真哪!”

“板式和和行腔完全合乎规范。”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就是打死我也不会相信,在这种环境下,还能造就这样的人才。”

“这孩子就是放在职业演员堆里也一定是响当当硬邦邦的角儿啊。”

“我就纳闷,就这样的人才从前怎么没人发现?”

汪清贤听了,脸上青一阵,紫一阵,比挨揍挨骂都难受。

要说那个年代的农村戏迷没有听过京剧,谁都不会相信,可以说八大样板戏整整影响了一代人!可是他们所听的东西完全是从收音机和广播里传出来的,那种听觉感受跟从画册里看到的伟人画像时的视觉感受一样,已经没有任何感官刺激了。他们所能巴望到的真人演唱最高也只能到汪清贤这种水平了。可是汪清贤自认为已经进入了权威行列而早已不肯轻易外露了。今天,他们猛不丁儿地听到跟收音机里唱得一模一样的真人的演唱,能不激动吗?但激动归激动,真要让他们说说听懂了什么,谁也说不清。不仅普通的群众说不清,就算整个邑城县的职业艺人也没有几个真正能说清的。所以,一般人激动的理由只有一个:“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么好的京剧演唱。”因此,观众余兴未尽,一致高呼:“再来一段!”“再来一段!”

听到观众的喝彩,五位评委也一致来了精神。中间的那位评委对已经走到台下的学智道:“学智同学,请不要离开,走近些,我们有话要问。”

学智微笑着走到评委席前,又向他们鞠了个躬:“各位老师辛苦啦!”

中间的评委道:“学智同学,你今天发挥得非常出色。我代表全体评委祝贺你!”

“谢谢老师!”

“学智同学,除了李玉和的唱段,你还喜欢谁的?或者说,你还可以表演哪些角色?”

“不瞒老师说,样板戏中每一个角色的唱段我都会唱,不过唱的都不好。”

“不要太谦虚。能不能换个角色再试试?”

“可以,但不知道老师让我演唱哪一段?”

“拣你最喜欢的。”

“唱旦角可以吗?”学智刚说完,就有些羞涩起来。

“当然可以了,准备演唱哪一段?”

“就唱《黛诺》中的那段南梆子吧。”

“好!”评委激动地站起来,对着乐队叫道:“《黛诺》,南梆子。”

学智重新登台,对着台下深深地鞠了一个躬。

台下立刻变得鸦雀无声。

学智凝神静气一瞬间,然后用一种甜润柔美的嗓音念道:

风啊,见过山上的风啊!

接着便唱道:

山风吹来(京胡开始插入)一阵阵,

一阵风牵千根藤。

根根藤子齐摆动,

归来乡音更动人

……

评委们一个个看得呆了。因为刚刚走上台的那位英俊少年倏忽不见了,而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像一束红花一样,在台上跳跃着的分明是一位清秀洒脱、天真烂漫的哈尼族少女。

此时此刻,他们分别在想什么呢?没人会知道,反正中间的那位老是用一根指头在桌面上画啊画。细心的人一看就知道,他反复在画的是一个“关”字。他不得不承认,世上真正有奇人啊!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就不承认。如果不让关肃霜老师亲自鉴定,哪一位群众能把这孩子跟关老师的演唱界定得清?我承认我不是一位称职的剧团长,但我决不承认我不是一位称职的观众,起码我界定不清!

观众看到这一幕,更是各有各的感想。中年朋友完全融入到演员声情并茂的表演中了;多情多意的少男则恍然觉得台上的少女就是自己的梦中情人,因此想入非非;而情窦初开的少女眼望着这位小伙子,既觉得近在咫尺,又觉得遥不可及,只有春心荡漾。

碧月的视线完全被这群同龄人的身影给隔断了,然而她的听觉却丝毫没有被隔断,非但没有被隔断,而且比过去的任何时候都聪敏。她的耳畔同时响亮着两种声音:一种声音来自台上,这种声音的感受跟别人没有丝毫的差别;而另一种声音则来自她的心房,这种声音就是她曾经所说的一句话的回放:“我的眼睛是不会看错的!”

当唱到“你可知我对这山山岭岭一片情”中“情”字的字尾时,学智深切地感觉到台下有一种共同的感受,那就是:这时光太短暂了!

今天的四位选手很快就评定出来,学智名列第一这是情理之中的事儿,芦花村的另外十位选手无一沾边儿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汪清贤比过去任何时候都烦恼,可他却装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乐观。

大家散去之后,评委们又把学智招来问了一些话,学智都一一做了回答。评委们看到学智举止大方,言语中肯,越发高兴。说话时碧月也在学智身边。碧月一眼就认出前天负责报名的那位老师就是今天坐在中间的那位评委,大家都称呼他郭老师。

郭老师风趣地说:“今天的成功最应该感谢的还是碧月姑娘。”

碧月笑笑:“是因为您爱惜人才才使得学智崭露头角,我一个姑娘家又算得了什么?”

郭老师张开嘴巴,笑得特别开心。突然他止住笑,又向学智问道:“你爸爸肯定也是干咱这梨园行了?他叫什么名字?说不定我们认识。”

“您猜对了,我爸爸是干这一行的,他叫鲍福。”

“这名字好熟啊!可能我们见过面,但不一定说过话,一时记不起来了。”

一位老师惊讶地叫道:“原来鲍福就是你爸?”然后又向着郭老师:“你不记得了?前几天,老黄在《曹川文艺》上发表的一篇小说,就是写的他爸爸的故事。”

郭老师恍然大悟:“我说哪,这孩子怎么这么有出息,看来这‘将门出虎子’的话一点儿不假!”

“老师您言重了。”学智不好意思起来。

郭老师若有所思,之后,他认真起来:“学智,我这里有一张名片,请你转交给他,就说我明天上午登门拜访。来到高人门前,如不当面请教一番,岂不坏了咱梨园行的规矩?再说了,我正有几个京剧上的难题想向人请教呢!”

一个老师上前询问:“这么说明天一早咱们不走了?”

“你们几个先回去,我停停再走。”

学智看看手里的名片,只见上面印着:郭百罗邑城县文工团团长。

学智激动不已:“原来您就是郭团长?”

“不敢,郭百罗。”

学智和碧月从校园里出来时,已经是大黑天了。两人有说有笑地走着,路倒也不显得太远。十几分钟的工夫,他们就一同来到了学智的家里。

这时,双方的家长都有些紧张起来,因为他们压根就不知道这两个孩子下午干什么去了。最先着急的还是冯水新,他在家里实在呆不下去了,索性来到鲍福家里。鲍福一看冯水新那神情,就知道为碧月的事儿而来。鲍福虽然跟他一样着急,但还是千方百计地为他解脱:“大哥你放心,这事儿包在我身上,他们俩都大了,不会有事儿的。”冯水新始终闭口无言,只管低头抽烟。

听到门响,两位父亲不约而同地走出房屋。当看到这对兄妹又说又笑地走进院子时,两位家长的态度又分别变了样。冯水新一见女儿回来了,立即转忧为喜;而鲍福看见儿子回来了,却转忧为怒:“你小子越大越出息了是不是?出门连一声招呼都不打啦?没看到天已经大黑了吗?你如果真有本事就一夜别回来,我看你在外面吃什么?”冯水新这时候又转过来对鲍福劝解道:“兄弟,不要再责备他了,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我说你们今儿到底干什么去了?把大人都吓成这样。”鲍福仍然要问。

“叔叔,你猜呀!”碧月笑道。

“呵,真没想到,你这鬼丫头也学会跟叔叔捉迷藏了。天地之大,众生之广,我往哪儿去猜呀?”鲍福嘴上这么说,心里却亮堂了许多。至少有一种可能被排除在外了:那羞于见人的事儿能猜吗?

“叔叔,谅你也猜不着,还是我来告诉你吧……”

“打住。”学智打断她的话,然后掏出那张名片,“爸爸,你认识这个人吗?”

“郭百罗!”鲍福眼睛一亮,不由得叫起来,“他不是县文工团的郭团长吗?你问他干吗?难道你认识他?”

“认识他又怎么样?”学智故意卖关子。

“呵,好小子!还想跟我牛啊!他不会是想听你讲《红楼梦》吧?”

“这倒不是,只是他让我转告您,明天上午他来登门拜访您。”

“屁话,他跟我一没亲二没故的,他为什么来拜访我?再说了,人家是大团长,咱是土老帽,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这能碰到一块吗?”

“爸,这就是您的不对了,人家好心好意地要来见您,您不愿意见也就算了,干吗说这些让人寒心的话?这难道也是你们梨园行的规矩吗?别人不说,就是伯父听了,都会不舒服的。你说是吧,伯父?”见水新一笑,碧月躲在父亲身后挤眼弄眉地树起大拇指,于是又转向鲍福,“爸,您就不怕这些话要是传扬出去,您在梨园行的美名就会毁于一旦?”

“臭小子,别跟我玩儿花的,快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反正我说什么您都不会相信,碧月在这儿呢,您去问她好了!”

“您儿子的话您都不信,更何况……”碧月话还没说完,忽然觉得不应该用这样的说话方式为自己解脱,想改口已经来不及了,她只好将羞红的脸埋在父亲的腰背上。所幸的是,父亲不仅没有责怪她,还似乎想对她做些安抚。

“我终于明白了,你们俩今儿来晚了,怕挨打,却合起手来糊弄我。不知道从哪儿捡了一张名片,却骗我说郭团长要拜访我。你臭小子想跟我玩儿这种鬼把戏,你还嫩的很。既然被我看破了,看我不把你揍扁才怪呢。”鲍福说着,故意装出一副要动武的架势。

碧月这会子因为埋头躲羞而没有看清鲍福的真正表情,还以为他真正要动手打儿子呢,她心里一急,“忽”地从父亲的背后闪出来:“叔叔别动手,他说的都是真的。”

鲍福笑了:“我知道,俺侄女是不会骗我的,快告诉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他说的全是真的,一点儿都没骗您,今儿小圣哥哥参加演员选拔赛,唱的是京剧,得的是第一名。您没见当时的情景,可震啦!县里来的人都看傻了,在场的人都说他唱得跟真的似的;郭团长还说什么来着?哦,对了,他说:‘将门出虎子。’他明儿上午一定来拜访您。”

“我说侄女呀,我怎么越听越糊涂?别人不知道,我还不知道?你要说他的作文考了个第一,我绝对相信,说他演唱得了第一,打死我都不会相信,我问你,他拿什么东西得第一?”

一直沉默寡言的冯水新实在沉默不下去了,他挪动了一下身子,严肃地告诫女儿:“月儿,可不许跟叔叔开玩笑。”

“我一点都没有开玩笑。”碧月更加严肃起来。

“小圣,好孩子,告诉伯伯,这是真的吗?”冯水新带着怀疑的目光问。

“是真的,伯父。”学智认真地回答。

“这下伯伯也让你们给整糊涂了,好孩子,你说你考了个第一,可是你是怎么学的戏?”

“偷着学呗!”学智笑道。

“放屁,你整日在我的眼皮子底下混,你能偷的了吗?”鲍福责难道。

冯水新一看这爷儿俩开始转入正题,又不说话了。尽管不说话,但他此时的神经比任何时候都敏感。

“过去你学胡琴,曾躲在地窖里两年,不是也没有被人发现吗?”儿子反问父亲。

“是这样。可是你并没有钻过地窖呀!这个我还不清楚吗?”父亲说。

“这您就不懂了!其实偷学的方法很多,您那种方法不过是其中的一种。”

“别绕弯子,我只想知道你是怎么偷学的?再说我对京剧是一窍不通,你又能去偷谁的呢?总不会是偷的冯紫寅老先生的吧?”

学智笑道:“当然不是。”他正要往下说,院外有敲门声,打开看时,进来的是汪清贤。

这下气氛全变了。冯水新连一声招呼都不打,拉起女儿就往外走。鲍福知道在这种情况下留是留不住的,只好随他而去。汪清贤跟在碧月的屁股后面,像是在跟她说话,又像是在自言自语:“碧月也刚回来吧?”冯水新把她拉得紧紧的,头都不容她回。

鲍福非常纳闷:今天的古怪事儿怎么都让我给碰上了?刚才的事儿弄得我简直晕头转向,现在又来了一个汪清贤,手里还拎着两袋糖块。他来干什么?不会是走错门吧?如果不是记忆有错,恐怕这小子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迈进我的门槛!但不管怎么说,既然人家来了,咱就得热情接待。于是他说:

“伙计,请坐,你大概还没吃饭吧,要不咱哥俩边吃边谈。”

“不必啦,伙计,我已经吃过了。”汪清贤一点儿不自在的样子都没有。

学智当然知道汪清贤为何事而来,但不希望他这么做,见他坐下,忙为他斟了一杯茶水。汪清贤含笑致谢。

“你黑灯瞎火地跑来,肯定有要紧的事儿要告诉我吧?快说说,需要我做什么?”

“你老兄真不够交情,我没事儿就不能过来坐坐?你不会这么着急就赶我走吧?”

“说哪里话?”鲍福立即醒悟到这一军算是被对手将准了,因此变得局促不安起来,但很快便以笑掩之。稍作停顿,他又没话找话起来:“小圣是你的学生,很不懂事,该管的时候你还得管。”

“伙计,这话你又说错了。今儿下午的两件事都跟学智有关,我如果不来见见你,怕是一夜都睡不好觉啊!”

“有那么严重吗?老兄,你可别吓唬我!我这人胆儿小。”鲍福虽然在开玩笑,但心里的确有些受惊,他无法猜测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他明明看见对方在友善地跟他谈话,却愣是不敢往好事儿上猜。

“第一件事儿,如果不是学智,这会儿咱们怕是见不到社社了……他早就在井里喂蛤蟆了;第二件,学智这次戏曲选拔赛给咱学校争了光,我得向你祝贺一下吧。”

第一件事他听懂了,孩子掉到了井里,后来被小圣救了出来,看来已经没事儿了,因此他也应该放心了。按说他最关心的应该是第二件事儿,这毕竟是一件人人都羡慕的大喜事嘛。然而他最不想谈的还是第二件事儿,因为他确实谈不出来,到目前为止他都不知道小圣参赛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他历来做事都喜欢先入为主,没想到在这件事上却成了名副其实的局外人。他的自尊心很强,他决不能让这位同僚在看他的任何笑话。因此他最终还是选择第一个话题,这也是人之常情嘛,啥事儿都没有比孩子的健康更重要。这种想法本来没错,可是汪清贤的意思还是想听听他在第二个话题上的高见,不管咋说,他们俩还是因为唱戏走到一起的嘛,只有谈到艺术,他们俩才可能有一点儿共同的语言。可是他发现他的这位同仁绕来绕去总回避他们之间最应该谈论的话题,于是他不得不猜想人家一定有别的想法。他本来就意识到他们之间任何时候都是“话不投机半句多”,而这次来也只不过是履行一下“人到礼不差”的义务罢了,因此瞅个机会,起身告辞。

送走了汪清贤,鲍福又问了儿子一些话,然后吃饭,饭后各自睡觉。

鲍福这一夜怎么也睡不着。明天人家郭团长要亲自登门,并且指名道姓地要请教我京剧上的问题。可我在京剧上确实一窍不通啊,我拿什么本事去应对人家?他思前想后,觉得平生还是第一次遇到过不去的坎儿。

第二天一大早,他急急忙忙把两个人请到家里,不等两人相问,他就张罗道:“今儿请你们来,是想让你们帮我招待一个人,这个人今儿初次登门,于公于私都少不了二位。”

黄组长和昭阗异口同声地问:“招待谁呀?”

“县文工团的郭团长。”

两人同时瞪大眼睛。

“首先我得声明:我本人有事儿不能参加,你们一定要让客人吃好喝好,千万别想着给我省酒省饭。我提前谢过了!”

“客人初次登门,主人就要缺席,这恐怕不大礼貌吧?”黄组长首先提出问题。

“怕不大礼貌,这才请你们二位来代劳呀!”

“鲍福,你的事儿能不能推一下?”昭阗也觉得这件事儿不大合适。

“推不了。”

二位本来还想再说点儿什么,但一看到鲍福面有难色,也只好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