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回 晋国少梁筑城
作者:笑傲江湖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284

书接上回,我们来说一说秦魏为何结怨,以至于相互攻伐。

说起这一段恩仇,还得从韩、赵、魏三家分晋说起。话说那韩赵魏三家打败智伯,联合分了智氏的土地后,迅展壮大起来。韩赵两家离秦国较远,我们暂且不去管它,我们单说这魏国。

秦灵公之时,魏国的国君是魏文侯,这魏问候可是一个大大了不得的人物!这魏文侯,姬姓,魏氏,名斯。一曰都。公元前445年,继魏桓子即位。公元前4o3年,韩、赵、魏被周王与各国正式承认为诸侯,成为封建国家。

此人在位时礼贤下士,师事儒门子弟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为相,乐羊、吴起为将。文侯在位期间,在战国七雄之间率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展封建经济,北灭中山国(今河北西部平山、灵寿一带),西取秦西河(今黄河与洛水间)之地,遂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他任用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抑制赵国,灭掉中山,连败秦、齐、楚诸国,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此事后话暂且不提。

且说这魏文侯即位之初,他继承的家业是魏桓子在三家分晋时建立的魏国。在三家分晋时,赵氏获利最多,魏、韩得到的要少一些。魏氏集中在晋东南,虽然在东面还有几块飞地,但都很不巩固,难以建成战略基地。魏国的核心地区是运城谷地,北部是吕梁山,南部是中条山,东部是王屋山,黄河的大拐角包住了魏国的西部和南部。这样的地势,易守难攻,但也容易被压迫封锁。魏氏笼罩在赵氏的南边,赵氏占有的智地正压在魏氏的脑门上,魏氏很压抑。魏国西边是一河之隔的秦国,北边是强大的赵国,东边是新兴的韩国,南边越过中条山和黄河是秦、楚、郑拉锯争夺的陕地(今河南三门峡渑池、陕县和灵宝地区)。魏国被紧紧地裹在晋东南一隅,形势可谓是十分可怜。

另外一个是,魏国山多地少,人口密集,粮食生产勉强维持国内的需求。

在如此不利的形势下,魏文侯先要做到的是自强、不被列强吃掉,然后才是打**、向外展。

这一点他做到了,经过考察,他得知,魏国境内有当时著名的盐产地盐池(今山西运城解池)。盐池产的盐销往周边的国家,获利颇丰。为此,他把盐业收入作为魏国的重要收入。决心用盐业收入建立一支精锐的常备武装。这支军队就是今后令战国七雄闻风丧胆的武卒。

魏文侯在武卒建设中采取精兵原则,考取武卒的条件很苛刻。魏文侯要求武卒能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驱百里。到达战场后,武卒能立即投入战斗。武卒还要具备高的格斗技能。国家对入选的武卒给予很高的物质待遇,免除武卒全户的徭役和田宅税。武卒凭军功获取更高的爵位,享受更好的待遇。魏国的武卒建设非常成功,逐渐地演变成为魏国的建军制度和军功贵族制度,对后来吴起在楚国变法和秦献公、秦孝公和商鞅在秦国的变法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三家分晋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魏国把主要的精力都用在了修炼内力上。赵国和韩国在向外扩张了一段时间后,由于内政不稳,也回到了内修这条路上。而此时,魏国已基本完成了内部调整,开始寻找外向的出口。

考虑魏国所处的周边环境的复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遭到围攻,面临亡国的危险。魏文侯建议赵、魏、韩联合起来向外扩张的展之路。此建议得到赵国和韩国的拥护。处理完内部矛盾,魏文侯下一步就是积极扩张了,他扩张的对象就是秦国!具体说是秦国的河西之地和少梁城。

这河西之地原本属于晋国,公元前645年秦晋韩塬之战,晋君惠公被俘,河西归属于秦,至秦灵公六年,秦占据已长达226年。少梁城原本属于秦国赢姓先祖嬴康的属地,但此城仅占2o多平方公里,是一块弹丸之地,国名梁国。梁国存在了13o年,公元前64o年,因梁伯大肆征集劳役,修建城墙,导致民众苦不堪言,梁伯众叛亲离,梁国生了奴隶暴动,由此引秦灭梁国。

这少梁虽不甚大,但却是黄河西岸的一个水路交通要塞,这里是有名的黄河少梁渡口,是东西水路交通的枢纽,有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路从中通过,是南北交通唯一的通道。所以,它便成为古代军事上兵家的必争之地。灵公六年(前419),晋国在少梁筑城,不仅是侵害了秦国的领土主权,实际上是卡住了秦国的脖子,使秦国失去了和中原各国交流的渠道,形成了对秦国的巨大威胁!

古时的国家领土界限虽不如现在这样分明,但大体的界线还是有的。被他国欺负到家门口,这可是秦国的奇耻大辱!

于是秦灵公召集大臣商议###魏国,夺回领土之事。诸大臣群情激昂,一致要求立即出兵保卫国土,捍卫主权。一场大战就要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