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学生运动(4)
作者:听听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499

集会的人群越来越少,形势越来越不利。韩潜善站在城楼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轰隆轰隆!”震天的马蹄声传来,数千名骑兵冲到了广场上,随后是近万名士兵。“弓箭手,在行宫前列队;大刀队,在行宫右侧列队;长枪队,在行宫左侧列队。”杨州军都指挥使吴湛一声令下,扬州军迅行动,作好杀人的准备。

“陈东,你赶快和你的追随者撤离广场,否则,格杀勿论。”黄潜善觉得自己已经稳操胜券,说话没必要顾忌什么。“黄潜善,原来是你在使奸计!”欧阳澈急忙冲到队伍前面,大声指责。见有人敢冲上去,后面的群众也跟了上去。

“全体都有,给老子准备!”见欧阳澈他们还那么横,吴湛下达了作战令。听到命令的大宋官兵,马上各就各位,箭上弦,刀枪在手,对准了冲在最前面示威群众。陈东和欧阳澈相视一笑,手挽着手。周围数千群众也学他们的,手挽着手。

“陈东,欧阳澈,本相再给你们一个机会,马上撤离广场!”韩潜善下了最后的通牒。“变革需要流血,流血从我陈东开始!”“还有我欧阳澈!”他们两个人的声音响彻整个广场,久久回荡。看来,不给他们一点颜色,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

“我数十下,如果你们还不撤离,血洗广场!”说完,黄潜善开始不紧不慢地数着。“一、二、三……”气氛骤然紧张,空气开始凝固,广场里的每个人,似乎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九!”黄潜善数到了九,马上就是十了,他还是停顿了一下。弓箭手端起了弓箭,刀枪手举起了刀枪。“慢!”突然,陈东大喊一声。

黄潜善挥了一下手,士兵们解除了戒备。“各位乡亲,陈东本一介书生,激于义愤,才冒死向朝廷请愿。没想到有那么多人跟随,陈东谢谢各位了。今日之局势,陈某只想以死来激起皇上和大臣们的良知,大伙还是离开吧。”

“共赴国难,共赴国难!”陈东的一番话,不但没有让群众离开,反而激起了他们更为强烈的爱国热情,纷纷声援。“妈的,太可恶了!”黄潜善从侍卫手中夺过一把长剑,一脸狰狞,喝道:“众将听令,预备!”

“慢!”一个苍老而很威严的声音传来。人们寻声看去,一个身着囚服,步履稳健的老人匆匆赶过来。“李相来了!”人们纷纷避开,为李纲让开一条大道。已经做好了戒备的士兵,见李纲来了,也纷纷放下了刀枪和弓箭。“妈的,这个老家伙来了,事情麻烦了!”黄潜善嘟噜着,匆忙下了城楼。

见李纲来了,陈东快步上前,哽咽道:“恩师!”虽然,他已经作了必死的准备,可是,那么多无辜百姓跟着他被屠杀,还不是他所想。李纲握住他的双手,使劲地摇了一下。一股力量迅传遍了陈东的全身,使他为之一振。

顾不得细说,李纲马上催促道:“陈东,你迅带领大伙撤离,剩下的事交给老夫!”这个时候走,陈东怎会愿意,他马上表示反对,说:“恩师来了,我反而离开,苟且偷生?”李纲面色严峻,呵斥道:“现在不是和他们斗狠的时候,不可作无谓的牺牲。我们的敌人是金贼,如果在这里流血,于己于人于国都没有意义。”陈东还想解释,李纲一把推开他,大声喊道:“各位义士,皇上已经答应,命我马上组织人马,赶赴东京,支援宗泽元帅,请大家迅散去。”

听到这个喜讯,广场一片欢呼。达到了请援的目的,大家当然高兴。陈东知道,事情已成定局,再坚持下去没有意义。于是,他和欧阳澈马上组织群众撤离广场。没有多久,刚才还是人生鼎沸的广场,一下子归于平静,只有那几面破碎大鼓,还可表明这里曾经生过影响大宋历史的大事。

行宫的大门打开,一个内侍出来道:“宣李纲觐见!”李纲整理了一下囚服,抬起脚步,迈进了行宫大门。大殿里,高宗坐在龙椅上,一脸严肃。见李纲进来,他马上质问道:“李纲,你好大的胆子,居然在幕后策划这样的反叛活动,该当何罪!”李纲抗声道:“请皇上明鉴,这是群众的自行动,罪臣完全不知道。”黄潜善马上跳了出来,说道:“哼,你还敢狡辩,中秋节的那天,陈东、欧阳澈在你家干什么?你们事先密谋,现在居然说与此事无关,真是笑话。”

“唉,”李纲一声悲叹,“前线战事如此紧张,我们却在这里内耗,于国事有什么意义。皇上,请您立即下诏,动员大宋军民奋起抗金吧!”谈到抗金,高宗心中就是一紧,刚才得到前线急报,河北诸镇已经被金兵攻占,东京危矣。皇上似乎被李纲的话吸引过去了,黄潜善急忙说道:“攘内必须安内,内乱不除,如何一心一意抗敌?皇上,别听李纲胡说。”

高宗看了看李纲,又看了看黄潜善,说:“黄爱卿,你说,这内乱该怎么除呢?”哈,终于可以出口恶气了!黄潜善抬了抬长袖,郎声道:“皇上,各位大人,刚才我们是目睹百姓的骚乱,差点冲进了皇宫,想胁迫皇上,这与叛逆有什么差别。没有,没有任何差别,**裸地造反,这样的事情不严惩,我大宋的尊严何在,皇上的权威何在。只有把幕后元凶和策划者严惩,杀一儆百,才能正我大宋国威。”

这不是要置李纲、陈东、欧阳澈他们于死地吗?曹安愤怒了,急忙出来奏道:“皇上,李纲大人与此事并无关联,陈东、欧阳澈他们也是为了大宋,才犯下死罪,念他们一片忠心,免了他们的死罪吧。”汪伯彦一直没有言,他在静观其变,见高宗还不急着表态,他估摸着皇上是在判断哪方的力量更强,理由更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