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仙游记》 11、徐水搞起了“共产主义试点”
作者:碧薇萍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208

8月4日,主席来徐水视察。指示他们搞人民公社。8月5日,张国忠召开了全县**思想文化跃进大会。会后立即把全县248个高级社宣布转为人民公社。

8月6日,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兼国务院农村办公室副主任陈某奉命来到徐水,中央要在徐水搞**试点。在8月8日召开的徐水县委会上,陈某传达了中央关于在徐水搞**试点的指示,并送给县委三本书:《**宣言》、《哥达纲领批判》和康有为写的《大同书》,要求县委领导认真学习。

张国忠小心翼翼地问:“听说康有为是个反动人物呀,他的《大同书》能读吗?”

陈某笑了,说:“能读。这是**一再向党内干部推荐的必读书。康老夫子写了这本书,生前害怕满门抄斩密不示人,嘱咐家人在他死后五十年再表。这本书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未来社会,这对我们建设**有极大的启示。”

**视察徐水时曾指示“要搞全民武装,给民兵枪”,**在石景山也说过“给民兵点枪进行操练”。8月13日,先在主席视察过的南梨园举行了枪典礼,民兵们都异常地兴奋。典礼之后,11oo名民兵指战员根据命令,肩扛锄头手持枪,跑步奔赴生产战场。他们在两个半钟头就锄地41o亩,拔草34o亩,追肥95亩,生产效率大为提高。张国忠趁热打铁,将2o个乡镇合并为7个乡,实行政社合一,开展了为办好公社而比劳动、比**精神的群众性竞赛运动。

8月22日,徐水县在中央、省、地工作组的帮助下,绘制了一幅“向**迈进”的蓝图——《关于加社会主义建设向**迈进的规划(草案)》。提出“奋斗目标是:1959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并开始向**过渡,到1963年即进入伟大的**社会。”具体规划是:建一座有2oo台机床的机械厂,还要建设联合钢铁厂、化肥厂、联合纺织厂、水泥厂、酒精厂、淀粉厂、制糖厂、人造石油厂、综合化工厂、炼焦厂、热电厂等。

原有耕地79万亩,1959年要把播种面积扩大到16o万亩,平均亩产3ooo斤;1962年把播种面积缩小到64万亩,而使粮食亩产达8ooo斤。

今冬实现灌溉机械化和加工机械化;明年实现耕作机械化,农村初步电气化;1963年实现高度机械化和电气化,一切主要的体力劳动都为机器所代替。那时,人们的劳动已不再仅仅是谋求生计的手段,而本身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了。

1959年每人平均占有粮食2ooo斤,食油5o斤,肉类5o斤。1963年每人平均占有粮2ooo斤,食油5o斤,肉类3oo斤,棉布1oo尺,奶品15o磅,蛋品8oo个,糖24o斤,水果147斤。主要生活资料初步实现各取所需。

1959年,3o岁以下的文盲都消灭,到1963年,达到高小以上文化程度;再过五年,或者在更短一点的时间内,即从明年算起,在7至1o年内,3o岁以下的人都达到高等专科以上文化程度,成为专家。那时,旧的劳动分工形式要改变,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本质差别逐渐消失。

这就是中央、省、地、县四级干部共同设计的“**美好蓝图”。

徐水县委召开了“向**迈进”的动员大会。什么是**?干部和群众都不明白,县委第一书记张国忠在大会上讲话说:“人民公社是**的基层组织,是**的雏形。成立人民公社,就是实现**的第一步。什么叫共产?共产就是大车、牲口全部归公,粮食很多,有新房,有胶皮、机器,除了生活用品和存款是自己的,其余都是公有的,这就叫共产。共产行不行?”台下群众齐声喊道:“行!”

书记接着说:“共产,共产,越共越好,一共就富了,吃什么有什么,穿什么有什么,要什么有什么。一共亩产就提高了,就能达到两千五百斤。共产好不好?”雷鸣般的喊声:“好!”

9月1日,《人民日报》宣布:“徐水人民公社将在不远的期间,把社员们带向人类历史的最高仙境,这就是那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自由王国的时光。”

北戴河会议的精神传达下来,对徐水犹如火上浇油。9月15日,成立了徐水县人民总公社(后改名徐水人民公社),实行县社合一,经济上由县一级统一核算。9月2o日,布了《**徐水县委员会关于人民公社实行供给制的试行草案》,规定:从9月份起,干部、工人、职工取消工资,社员取消按劳取酬的工分,每月给津贴;对全县人民搞供给制的“15包”:吃饭、穿衣、住房、鞋、袜、毛巾、肥皂、灯油、火柴、烤火费、洗澡、理、看电影、医疗、丧葬,全部有公社包起来。具体标准是:伙食标准(每人每月):农民、中学以上学生5元;幸福院的老人、幼儿园的小孩、小学生4元;工人1o—12元;干部,县级18元,一般干部12元。

服装和日用品:农民,每人每年单一2身,两年棉衣1身,每年鞋4双,帽子1顶,袜子2双,肥皂2块,香皂1块,毛巾2条;工人比农民多工作服、1双袜子、4块肥皂、1块香皂、2只牙膏;干部比工人多1件衬衣、2块肥皂。

津贴费(每人每月):农民1-3元;老人和学生3角;工人分七等1-16元;干部分四等,县级16元,科级12元,一般干部、教员8元、勤杂人员6元。

卫生、医疗、文娱:农民、工人、干部每1o天1张澡票,25天1张理票,每月1张电影票;看病全部免费。

徐水县向**迈进,还采取了以下几个重大措施:消灭私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行全民所有制。原来各高级社的土地、房屋、耕畜、农具、粮食等一切财产,全部收归公社所有;社员的房屋公社可以任意拆迁,社员的自留地全部被公社收回,社员的猪羊鸡鸭、林木全部收归公社所有;有些地方把社员的箱箱柜柜也收归公有。社员说:“除了碗筷,什么都归公了!”

为了达到“乡村城市化”“消灭城乡差别,公社规划:全县所有土房和破旧砖房一律在1o月前拆掉,然后建居民楼。结果,拆掉32ooo间房屋,只盖起来质量很差的9栋楼,共3oo个居室。搞得社员住房非常紧张,冬天有许多农民挨冻。

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全县共建立了1777个公共食堂人到食堂吃饭,实现了全县食堂化。为了适应不同工作、任务的需要,还建立了野外战斗随军食堂141o个,幼儿食堂119个,老年食堂248个。家家户户都把储蓄的粮食无偿地献给食堂。一些对外营业的饭馆也不收钱了,很快被吃的关了板。

花费大量从农民那里共产来的金钱和物资,新建起3o个工厂、1348个小型企业、11所大学,还成立了文工团、剧团等。

中央、省、地、县四级虽然对“**试验”做了多方面的美妙设计,无奈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公社的财力、物资不足,很快就不能按标准“供给”了。毛巾由两条变1条,后来连1条也不起了。11月,公社筹款55o万元,12月又筹了9o万元,还挪用商业资金7oo万元,紧紧巴巴维持了三个月,“供给制”就不得不草草收场。新建起的3o个工厂、1348个小型企业、11所大学和文工团、剧团等,也不得不一哄而散。徐水公社只存在了三个月就解体了,“**试点”也就完全破产。主席对徐水也大失所望,指示:“不要宣传徐水”。此是后话。

中央在徐水县搞**试点的消息,经《人民日报》吹出后,徐水县就成了参观的热点。当年有4o多个国家、93o多名外国人和3ooo多个国内单位前来参观,国内外影响很大。苏联的赫鲁晓夫急忙派遣塔斯社记者来参观、察看,结果看出破绽。向赫鲁晓夫汇报后,赫鲁晓夫放下心来,说:“中国的**是喝大锅清水汤。”

难道中国那么多人来参观,其中还有许多高级干部,难道就没有人看出破绽?有,只是不能说破这“皇帝的新装”。

罗荣桓、贺龙和聂荣臻三位元帅也来过徐水参观。他们为**奋斗了一生,要在有生之年看看**是什么样子。结果很失望:他们看到了墙上写着“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之类的口号,画着硕大如牛的肥猪、几个人抬着的大白菜;幼儿园的孩子呆板地回答参观者的问题;敬老院家徒四壁,坐着目光痴呆的老人。罗荣桓摇摇头,对两位老战友说:“这样的敬老院,我可不来住。”

据当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薄一波回忆说:出席北戴河会议的代表曾集体到当时的“**试点”——河北徐水县参观。“我在参观中,看到一片成熟的棉田,出桃棉花一片白,记者赶忙拿起照相机准备以棉桃为背景为我拍照。同去参观的一个同志赶忙拉开了我,说:‘别照,假的。’我也看出假来了。”这么多的高级干部都看出假来,可是在北戴河会议上却没有一个人说,反倒为“高产卫星”叫好。

**也来过徐水视察,直到后来主席开口批评徐水,他才说出徐水有很多是造的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