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仙游记》15、“六万五卫星书记”和“示范田”
作者:碧薇萍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507

领着白娘子和小青参观的妇女队长还偷偷讲了一个“六万五卫星书记”的故事:1958年夏粮收获季节,各地“高产卫星”越放越红火,这时,《某省日报》套红号外放出一颗大“卫星”:《喜信传来惊天地,一季胜过数十年,刘俊同志早稻实验田亩产六万五千斤》。刘俊是东风人民公社党委书记。报纸报导说:我们所有试验田都获得了大丰收。特别是公社党委书记刘俊同志种的一点零零六亩早稻试验田,射了巨大卫星,经县委副书记张润同志等四十九人验收,共收干谷六万五千四百零二斤,折合亩产六万五千零一十二斤五两!创造全县早稻的高产纪录!

的确,在这位刘书记的验收晒场上,金灿灿的谷子堆成几座山,试验田里的稻草码了一层又一层,谁能说个“不”字!

然而,明白人在背后算过一笔帐:按刘书记报的插秧4x4寸,1亩只有375oo蔸。按亩产65ooo斤计算,每蔸就得结谷1.73斤。禾杆没有树干粗,谷粒没有桃子大,产量就不会有那么高。

刘俊的“六万五”从何而来?纸是包不住火的,知情者后来在笑话中把真情透了出来。原来,为了放出全县最高产量的大“卫星”,为了捞一把名誉和地位,刘书记玩了一套把戏,把实际亩产4oo多斤,硬是变成了亩产“六万五”。

“卫星”放出去后,为迎接县委验收,刘俊不辞劳苦,亲自督阵,组织大兵团作战,忙了一通宵,把周围几个生产队刚收的谷和稻草都担了来,直接堆上验收晒场,过秤时称一担双码,称过的谷子让人挑起来绕场一周又来称一回。为了不露马脚,连田里的禾蔸也连根拔了来,在试验田里栽得密密麻麻。割过的禾茬又紧土又扎手,拔蔸的社员人人两手血糊淋汤。验收过关,刘书记名誉地位都捞到了手,此后官运亨通。

但“六万五”从此也成为刘书记被人鄙夷的诨名。在本县,只要有人一提“六万五”,大人小孩都知道指的就是这位刘书记。

早稻“六万五卫星”上天后,“红薯大王”、“玉米大王”、“高粱大王”、“芋头大王”等等各式各样“卫星”纷纷问世。“现场会”、“展览会”、“嘉奖会”纷至沓来。

妇女队长最后说:“好姐姐,你们听了就算了,千万别写在报上。写在报上,我不仅干部、党员当不成,小命也就没啦!”

白娘子和小青来到了公社各级干部的“示范田”。

妇女队长介绍:领导带头,书记挂帅,典型示范,以点代面,这是上级多年强调的工作方法。县委规定,从县、社到生产队,各级干部要大搞技术革命,大种示范田,以点代面,推动全县农业生产大跃进。许多有经验的老农都被打为“保守派”,种田一律得按示范田。

一时间,田边地头,到处插上高产示范田指标牌。牌子上写上示范人某某某书记,指标亩产几万斤等等。

白娘子和小青在公路旁一丘晚稻高产示范田旁立定了脚,只见这块“示范田”头竖了一块一米多高又宽又结实的大木牌,上面写着一副对联和田主人的名字及指标。左联:“深耕挖到阎王殿”;右联:“肥料积到九霄云”;横批:“干劲冲天”。中间写上指标:“密植板板寸(巴掌大),亩产1o万斤。红旗公社妇女主任某某”。

白娘子问:“亩产1o万斤,地里得铺上厚厚的一层稻谷,能办到吗?”

妇女队长说:“谁知道呢!反正人家很受领导赏识,地委李书记来这里视察,说‘大跃进嘛,就得有大跃进的气魄,敢产1o万斤,才是好干部’。人家又当县里劳模,又当‘三八红旗手’,还出席了省委第二次代表大会呢。”

她们往前走,见一块“示范田”上面横七竖八扯了不少电线,电线上挂着许多大灯泡和各种玻璃镜子。这是公社党委书记的晚稻高产示范田。

白娘子和小青很奇怪,问道:“挂这么多的灯泡和镜子做什么?”

妇女队长介绍说:“增加光照,晚上点电灯,白天用镜子反射日光,据说这是一位大科学家说的,增加光照能大幅度增产。”

小青问:“他从哪里买来这么多的镜子?”

妇女队长说:“买?公社书记用的东西还用买?都是各大队从社员家里找来的。”

稻苗长得密密麻麻,都被绑在一排排支架上,还有几台鼓风机正在吹风。一个农民电工正在那里操作。

妇女队长介绍说:“书记采取了5条技术革命措施:一是多施肥。他调动一个生产连百多个劳力施肥施土杂肥45o担,人粪尿45oo斤,畜粪45oo斤,另施了许多特供化肥;二是高度密植。插秧时他挑选了25个青年插秧能手,亲自督战,插了一整天,名为2x2寸,实为‘板板寸’;三是扎架防倒伏。肥多苗密,禾苗长成石头也砸不进去。书记又调来大批劳力,把禾苗排开,扎上一排排支架,以防倒伏;四是晚上电灯照明,白天人工反光;五是用鼓风机定时吹风,流通空气。”

白娘子和小青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