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仙游记》第三卷24、刘少奇口头报告:直言“三分天灾七分人
作者:碧薇萍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0227

1962年1月27日,这一天是星期六,天气凛冽,最低气温零下9度,最高气温2度,刮着3-5级的西北风。人们一走出宾馆、招待所,就觉得寒风扑面。那时候与会者乘坐的汽车,没有暖气,人们穿的是棉袄棉裤而不是现在的羽绒服,但大家的心是热的,尤其是县、厂矿一级的官员,他们跟党革命几十年,大多数都是第一次参加由主席主持的会议,心中多少有些激动与期待。来京已近2o天,天天都想亲眼见**一面,今天终于如愿以偿,心里怎能不高兴呢!

他们忘却了寒冷,忘却了忧虑。

对党忠心耿耿,对领袖无限热爱;尽管遭遇了重大挫折,心里有着这样那样的困惑,但他们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仍充满热情,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这就是2o世纪6o年代的特点。2o年后,当邓小*平想到这一幕时,还感慨不已。他说:“这样的人民,是很好的人民”主席在他们心中是明灯、是灯塔,他们不知道社会主义怎么搞,全靠主席指路。

**广场人民大会堂前,一辆辆大轿车停放在**广场,还有数十辆苏式小卧车。路过的北京市民从未见过这么多车,他们驻足观看,不知道生了什么事情。这一天的《人民日报》同往常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信息,都是一些增产啦、积肥啦、准备春播、夏播的种子啦,还有一些理论文章,报道的外事活动等等。关于七千人大会,则一个字也没有披露。

大会其实自1月11日已经开始,但没有开幕式,会议内容也是学习文件与分组讨论为主。1月27日,是大会第一次召开全体大会。下午2时,大会开始。当主席、**、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出现在主席台上时,大会响起极其热烈的掌声,时间长达15分钟。每个人的心情都很激动。

**是国家主席、党内第二号人物、未来的党的接班人。1961年,英国的蒙哥马利同主席谈起**的接班人问题时,主席曾直言不讳地说:是**。

这天由**代表中央作报告。

**用他的湖南乡音向大会宣布,他的书面讲话,已经给大家,就不在会上宣读了,他准备在报告的基础上再讲几个问题。

这多少使与会者感到意外。几十年后,当时亲历会议的一位广州军区政治部副秘书长回忆:“**同志讲话,按照我的经验,准是宣读定了稿的报告,那会文件的,我做不做记录关系不大。不料**同志没念稿子,而是阐明报告的精神实质。他的湖南口音,我一时适应不了,终于适应了,才奋笔疾书起来。”

可见,与会者对此毫无思想准备,手中没有材料,尤其**讲的很多都是书面报告以外的话,又充满感情,回答的都是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所以人们个个全神贯注,生怕漏掉一点内容,全场一片肃静。

**的口头讲话,是真正的现场挥,只有十多页的讲话提纲,其他什么也没有拿。

本来,早在14天以前(1月13日)就已决定,**的书面报告不在大会讲了,由他代表中央对报告稿中涉及的一些问题,另作挥和说明。大概是一直忙于书面报告的讨论修改工作,顾不上准备口头报告的内容,或者说书面报告不写出来,口头报告也不那么好谈,所以一直到1月2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了书面报告以后,26日下午,主席才在钓鱼台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口头报告的内容,并决定27日下午4时开大会,由**作口头报告。

27日上午,主席又突然决定,大会从下午2时开始。

**争分夺秒连夜赶写了讲话提纲,在27日下午大会开始前,**拿出提纲,送给主席等审阅。据在场的吴冷西回忆: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始前,中央政治局常委都聚在后台休息室(原北京厅),少奇同志把讲话提纲交给**看,**看后就一页一页地传给其他常委看。提纲一共有十几页,因为字写的很大,很快就传看完了。吴冷西没有说主席对提纲的态度。从当时的情景来看,主席没有提出不同的意见,可能一方面这个提纲的调子是昨天常委会定的,另一方面有不同意见也来不及提了,前面等着讲呢!

1月27日,是大会第一次全体大会,由主席主持会议。面对这么多的**高级官员,又是在这样特殊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召开规模如此巨大的一次会议,为什么又采取这样独特的开会方式,主席一句也没有解释,几乎没有开场白,他单刀直入地就说:“同志们: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全体大会,今天开幕。请少奇同志报告。”

**也没有客套,甩开了湖南腔,便讲了起来。

于是,一篇在中国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通称口头报告)诞生了。

虽然**只带了一个讲话提纲,这个提纲的内容又是中央常委昨天下午才定下来的,但是,**的即席讲话,滔滔不绝,一口气就讲了3个小时。由此看来,**对自己所要讲的内容,已经成竹在胸。

**按照书面报告顺序,对书面报告涉及的问题,尤其对大会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一一进行了补充和说明。

1)关于目前的国内形势当时困扰人们的问题之一,全国的经济形势到底怎么样?这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对形势的判断准确与否,直接关系人们对过去工作的认识,乃至对中央的决策能否认同。所以,**在口头报告中先向大会对形势进行了估计,他说:关于目前的国内形势,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在经济方面是有相当大的困难的。我们应该承认这一点。当前的困难表现在:人民吃的粮食不够,副食品不够,肉、油等东西不够;穿的也不够,布太少了;用的也不那么够。就是说,人民的吃、穿、用都不足。为什么不足?这是因为1959年、196o年、1961年这三年,我们的农业不是增产,而是减产了。减产的数量不是很小,而是相当大。工业生产在1961年也减产了,据统计,减产了4o%,或者还多一点。1962年的工业生产也难于上升。这就是说,去年和今年的工业生产都是减产的。由于农业生产、工业生产都是减产,所以各方面的需要都感到不够。这种形势,对于许多同志来说,是出乎意料的。两三年以前,我们原来以为,在农业和工业方面,这几年都会有大跃进。在过去几年中,的确有一段时间是大跃进的。可是,现在不仅没有进,反而退了许多,出现了一个大的马鞍形。这种情况是不是应该承认呢?我想,要实事求是,应该承认事实就是这样。

可以看出,**的讲话对全国糟糕的经济形势没有掩饰,承认出现了一个后退,大的马鞍形,实实在在地给大家透了底。

事实上,来自全国各地、各个层次的官员,表面看来他们只了解本地的情况,对整个中国的情况并不十分了解,其实他们通过各种渠道的交流、了解大体上都有着自己的看法:形势是严峻的。问题是,他们有着自己的看法是一回事,能不能从中央的口中得到实事求是的评估,则是另一回事。**的讲话没有令大家失望,表明中央不虚伪、不粉饰,而敢于正视现实,敢于向全党承认因为工作失误造成的困难形势。这种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感动了全场与会官员,不但没有使他们泄气,反而增强了他们的凝聚力,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若干年后邓小*平回忆说:那一次调整国民经济进行得比较顺利,是什么原因呢?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因为“党把困难摆到人民面前,对群众讲清道理”。这个话得到了历史的检验!

关于工农业减产的原因困扰人们的问题之二:农业和工业生产都减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是每一位与会者都在反复追问,中央必须作出回答的又一重要问题。

1961年春,**曾到湖南家乡调查44天,从那里的了解的情况和他从汇报中得到的情况完全是两回事。他从汇报中听到的所谓“万头猪场”,进去一看,只有几十头皮包骨头、无精打采的猪;被誉为先进的“红旗大队”,原来是连年减产。在他的家乡,虚报浮夸、弄虚作假全都存在,人民的生活很困难,不少人饿得浮肿,都给他留下了强烈印象。他极其焦虑地说:“再这样下去,不得了呀!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是该回头总结一下的时候了!”

湖南之行,使**对“大跃进”的失误,有了切身的感受。**口头报告中说:这种困难的形势是怎样出现的呢?为什么没有增产,吃、穿、用没有增加,而且减少了呢?原因在哪里?原因不外乎两条:一条是天灾。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使我们的农业和工业减产了。还有一条,就是从1958年以来,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这两个原因,哪一个是主要的呢?到底天灾是主要原因呢?还是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是主要原因呢?各个地方的情况不一样。应该根据各个地方的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地向群众加以说明。有些地方的农业和工业减产,主要的原因是天灾。有些地方,减产的主要原因不是天灾,而是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去年我回到湖南一个地方去,那里也生了很大的困难。我问农民:你们的困难是由于什么原因?有没有天灾?他们说:天灾有,但是小,产生困难的原因是“三分天灾,七分**”。后来我调查了一下。那地方有几个水塘,我问他们:196o年这个水塘干了没有?他们说:没有干,塘里的水没有干。塘里有水,可见那里天灾的确不是那么严重。就全国总的情况来说,我在书面报告中是这样讲的:我们所以生相当大的困难,一方面是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工作上和作风上的缺点和错误所引起的。至于某一个省、某一个地区、县究竟怎么样,你们可以根据情况,讨论一下,实事求是地作出判断。

“三分天灾,七分**”的说法,这在当时是比较尖锐的判断,比较有倾向性地指出了出现困难的原因:更多的是“**”。1961年5月,**在小范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就曾提出这个观点,这次七千人大会上,他又一次重申了这个观点,可谓一针见血。可以肯定地说,**这样判断产生困难的原因,是运足了勇气讲的。至今我们不了解**向大会做口头报告之前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是否也是心潮起伏、辗转反侧呢?讲什么,不讲什么;怎样讲,讲到什么程度,肯定也是作了不少思想斗争!最近,参加七千人大会的张维兹回忆,在出气会上,讲不讲真话,他是心潮起伏,彻夜难眠啊!张维兹的思想活动,应该说不是个别的现象。所以,薄一波对**的表现,评价是具有“大无畏的革命勇气”;吴冷西的评价是具有“非常的胆略”。如果不是顶着很大的压力,还需要什么“勇气”和“胆略”!大会上不少人表示:少奇同志的讲话,使人真正心悦诚服。《人民日报》记者金凤说,当时《人民日报》农村部17级以上干部正在“十八所”轮训,人们对产生困难的原因是有争论的,而且分歧很大。安岗回来传达**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当他们听到**讲“三分天灾,七分**”那一句话时,大家出现了“异乎寻常的热烈反应。起先,大家一下子仿佛怔住了,接着,便爆出经久不息的响亮的掌声。那掌声大约响了有五分钟,不,十分钟吧,连服务员都跑进屋里来了,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可见**真的说出了人们的心里话。金凤说,把不少**员的心拨热了!

3)关于成绩和错误需要回答的问题之三,出现巨大困难的原因,有“天灾”,有“**”,那么全党上下拼命苦干了几年有没有成绩呢?成绩与错误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同样,这也是人们十分关注同时又有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

在中央说来,如果将成绩讲多了,出现的那么多困难无法解释;成绩讲少了,又担心人们会感到灰溜溜的。在这个问题上,究竟如何把握呢?这对**来说,也是一个十分棘手的事。只听**说:我们有困难,有缺点、错误,但是我们还有成绩。那么,成绩和缺点哪样是主要的呢?恐怕各地方的情况也不完全一样。每一个省委、每一个地委、每一个县委,都可以自己进行讨论,都应该根据那里的情况,实事求是地加以判断,加以说明。

总的来说,从1958年以来,我们的成绩还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缺点和错误是次要的,是第二位的。……是不是可以三七开,七分成绩,三分缺点和错误。是不是可以这样讲呢?书面报告上是没有这样讲的,那里只说成绩是第一位的,缺点、错误是第二位的。到底是多少,比重怎么样,书面报告上没有作判断。

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现在恐怕不能到处这样套。有一部分地区还可以这样讲。在那些地方虽然也有缺点和错误,可能只是一个指头,而成绩是九个指头。可是,全国总起来讲,缺点和成绩的关系,就不能说是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恐怕是三个指头和七个指头的关系。还有些地区,缺点和错误不止是三个指头。如果说这些地方的缺点和错误只是三个指头,成绩还有七个指头,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不能说服人的。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你不承认,人家就不服。全国有一部分地区可以说缺点和错误是主要的,成绩不是主要的。这个问题,可以由各省委、各地委、各县委,实事求是地讨论一下,作一个初步的判断。第二年还可以再讨论一下,又作出一个判断。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还可以再讨论、再判断。

比较明显的是,**在分析成绩和错误的关系时,没有讲“天灾”和“**”问题那么干脆透底,他讲得比较婉转,说1958年以来的成绩是第一位的,缺点和错误是第二位的,显然这不是实事求是的,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也只能这样讲。这里既有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认识,也考虑到全党和主席的威信,甚至心理承受程度,所以不论**还是主席,都强调七千人大会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只是初步的。

尽管如此,**在这里又讲了一个“三七开”(七分成绩,三分缺点和错误),这是书面报告上所没有的,也是主席没有讲过的。

更重要的是,他在大会上公开宣布不能再用“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到处那样套。这之前还没有人这样公开宣布过。所以,薄一波评价,这也是一种“大无畏的革命勇气”,是“难能可贵的”。还有,**在强调就全国来说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的同时,他又说各地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判断,有些地方缺点和错误是主要的,成绩不是主要的。可以想象,按照这一思路判断的结果,必然会使不少地方在总结工作时,一些有识之士或者敢于实事求是的同志作出错误是主要的,成绩是次要的判断。他们尽可以把本地划在“有些地方”之列。从这些情况来看,**的讲话是极其大胆,又比较实事求是的。这无疑起到了解放人们思想的作用。所以会上不少人反映,少奇同志说出了他们想说又不太敢说的心里话。

当然,在重大挫折面前,人们的认识并不会就此止步,还会不断地追问下一个问题(需要回答的问题之四):目前出现的经济困难,既然有“**”,那么“**”是怎么生的呢?这个“**”的“人”,又是谁呢?**说:先要负责任的是中央,……所谓中央负责,包括中央各部门,包括国务院和国务院所属的各部门。

4)关于“**”

回答问题之四:这个“**”是怎么生的?为什么会生这样严重的错误?为什么某些错误拖延相当长的时间还不能改正?**说:这在书面报告中也有了说明。原因之一,是因为我们在建设工作中的经验还不够。……另一方面,我们不少领导同志又不够谦虚谨慎,有了骄傲自满情绪,违反了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传统作风,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党内生活、国家生活和群众组织生活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们这几年提出的过高的工农业生产计划指标和基本建设指标,进行一些不适当的“大办”,要在全国建立许多完整的经济体系,在农村中违反按劳分配、等价交换的原则,刮“共产风”,以及城市人口增加过多等等,生这些严重错误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上面确定的任务过高,要求又过急,就使下面感受很大的压力,于是,他们就完全依靠命令办事,进行瞎指挥。

同时,在党内和群众中,又进行了错误的过火的斗争,使群众和干部不敢讲话,不敢讲真话,也不让讲真话。这样,就严重地损害了党的生活、国家生活和群众组织生活中的民主集中制,使上下不能通气,使我们在工作中的许多错误长期不能现,长期拖延不能改正。

**的这个表述应该说是中肯的,犯错误的原因,除了经验不够,主要在于盲目地追求高指标,刮“共产风”,再加上党内开展过火的斗争,使人不敢讲话,也不能讲真话等等;犯错误的人,主要是中央。也就是说,他代表中央向大会作了自我批评,承担了责任。这一点也受到了与会者的欢迎。

指导思想是否错误需要回答的问题之五:在指出一系列具体性的错误之后,其指导思想是不是也错了呢?

近年来,人们对“三面红旗”的质疑从来就没有间断过,随着困难形势的出现,质疑的人越来越多,即使在这次大会上,质疑的声音也是各省都有。无疑,这个问题也是不能回避的,必须给以回答。邓小*平说:我们什么时候总是要回答这个问题的。

**在大会上说: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但几年来在执行中有偏差,主要是更多地注意了多快,注意好省不够。

对大跃进的解释也有一些片面性,比如说,产量每年翻一番,……要从一个历史时期来看。

人民公社,一大二公还看不那么清楚,不那么明显,……人民公社可以增加积累,……将来要实行机械化,这些一大二公的好处,要再过若干年,才能比较明显地表现出来。……对于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特点,不能只根据现在的情况去断定,而应该看它将来的展前途。……人民公社是有前途的。我们说,人民公社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旗帜,将来向**过渡,也会采取这种组织形式。……现在看来,人民公社还是应该办的,问题是不要一下子全面铺开,不要搞得太急。应该经过典型试验,……分期分批地逐步推广,……我们办人民公社的主要经验教训,也就在这里。

三面红旗,我们现在都不取消,都继续保持,继续为三面红旗而奋斗。现在,有些问题还看得不那么清楚,但是再经过5年、1o年以后,我们再来总结经验,那时候就可以更进一步地作出结论。

看得出来,**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是在尽力维护“三面红旗”。但比较他在二十一人报告起草委员会上的言,则可以判断他的内心是比较矛盾的。他在二十一人的会议上曾坦露心扉,认为“三面红旗”比较难说。应该说,这是一句真心话。从**在七千人大会的全部讲话来看,他当时的认识基本是这样的:总路线,还好说一些,所以是“完全正确的”;大跃进,带来的是跃退,所以强调“要从一个历史时期来看”;人民公社,从理论上来讲是符合社会主义原则的,从实践来看,造成了农业生产的严重减产,当然,经过调整有所好转,所以“人民公社还是应该办的,问题是……搞得太急”。不难看出,**在现实中看到了问题,有些是碍于主席的坚持,一定程度上,也有理论上难以解决的困惑,所以当主席坚持“三面红旗”的时候,他便有了上述矛盾态度。

现在不少人强调**在大会上批评了“三面红旗”,事实上他没有批评。他所强调的“有些问题还看不那么清楚”,从上下文来看,看不清楚的问题主要是指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而不是指“三面红旗”。但不排除他对“三面红旗”是有些个人看法的。

**的口头报告同书面报告相比,除了上述情况,还对有一些相当尖锐和比较重要的问题也做了一些回答,比如,这么严重的错误是什么性质的呢?**根据中央精神回答:“不是路线性质的错误,而是在执行总路线中的问题”。再比如,会上有人提出,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信上讲的,不正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问题吗?**回答:从那封信的表面来看,信中所说到的一些具体事情不少还是符合事实的,一个政治局委员向中央的主席写一封信,即使信中有些意见是不对的,也并不算犯错误。彭德怀的问题是由于长期以来在党内有一个小集团,同某些外国人在中国搞颠覆活动有关。对这后一个问题的回答,**不但没有为彭德怀平反,还给他留下一个里通外国的罪名。**为什么这样讲?恐怕也不是他个人的意见。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彭德怀对“三面红旗”的意见实际上也就无所谓反党了。

这里还有些内容值得一提,**在解释分散主义问题时,他针对地方意见很大,认为过去几年的主要矛盾不是分散主义,对分散主义不能到处反的情况,提出哪里有就哪里反,有多少就反多少的原则。实际上,他代表中央接受了地方的意见,这样一来,也就消除了地方同志的顾虑。

**在口头报告中,还批评了“左”比右好的说法。他说:“有的同志说,犯‘左’倾错误是方法问题,犯右倾错误是立场问题。我看这种说法,也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右不比‘左’好,‘左’也不比右好。……我们在党内的具体斗争中,应该有什么反什么。有什么反什么,就是有‘左’就反‘左’,有右就反右,既没有‘左’,也没有右,就什么也不要反。这就是说,我们要实事求是地进行党内斗争。”

在清理口号问题上,他建议要把几年来中央和各个地方在群众中提过的一些口号,认真地清理一次,对此,主席插话说:中央书记处已经清理了一次,但是还没有清理完毕。《人民日报》、新华社、《红旗》杂志、广播事业局,究竟还说了哪一些对人民不利的话?要清理一下。

**举例批评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说这一口号是《人民日报》用大字标题表了的。各省的报纸也表了,因此对许多地方有影响。这个口号是错误的,应该取消。要向干部、党员和群众说明白。

**这篇充满**、生动有力的讲话,于下午5时结束。主席未加任何评论,他讲了讲以后几天的安排,然后说:“好,同志们,今天就结束,散会。”

**的话讲完了,会也散了,但很多同志的心还在激动着,反响非常强烈。在党的重大失误面前,**能够顶着很大压力表一篇勇于面对现实、贯穿实事求是精神的讲话,的确难能可贵。几十年过去了,每当人们谈到**的历史功绩时,都要提到他的这次讲话。这一刻,也就成了**人生精彩的瞬间!

**的人格魅力由此显现。遗憾的是,他此后人生的坎坷也由此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