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仙游记》第三卷76、朱德呼吁取消大食堂
作者:碧薇萍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027

人民公社的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这是公社化运动中产生的“新生事物”,主席对它特别偏爱,视其为“**的萌芽”,体现了“人民公社的优越性”,是必须坚守的“社会主义阵地”。反对公共食堂,就和搞“包产到户”一样,被视为“反对人民公社”、“走资本主义道路”。

1958年8月的北戴河会议上,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第一个提出“食堂吃饭不要钱”,主席对此非常赞赏,他引经据典,说东汉末年张陵的“五斗米道”,教徒出斗米就有饭吃。

11月3日,在第一次郑州会议上再次谈到吃饭不要钱时,主席又讲了“五斗米道”的传人、张陵孙子张鲁的故事。他说:“三国时候,汉中有个张鲁,曹操把他灭了。他也搞国吃饭不要钱。凡是过路的人在饭铺吃饭、吃肉都不要钱,尽肚子吃。这不是吃饭不要钱吗?他不是在整个社会上都搞,而是在饭铺里搞。他统治三十年,人们都高兴那个制度。”

12月7日,主席批示印了《三国志魏制志》中的《张鲁传》,给即将召开的武昌会议的与会者。他写了一篇很长的批语:“这里所说的群众性医疗活动,有点像我们人民公社免费医疗的味道,不过那时是神道的,也好。那时只好用神道。道路上饭铺里吃饭不要钱,最有意思,开了我们人民公社公共食堂的先河。”

12月1o日,主席又给《张鲁传》写了一段很长的批语:“我国从汉末到今一千多年,情况如天地悬隔。但是,从某几点看起来,例如,贫农、下中农的一穷二白,还有某些相似。……张陵、张修、张鲁祖孙三世……行五斗米道,‘民夷便乐’,可见大受群众欢迎。其法,信教者出五斗米,以神道治病;置义舍(大路上的公共宿舍),吃饭不要钱(目的似乎是招徕关中区域的流民);修治道路(以凡轻微错误的人修路);‘犯法者三原而后行刑’(以说服人民为主要方法);‘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祭酒‘各领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近乎政社合一,劳武结合,但以小农经济为基础);这几条,就是五斗米道的经济、政治纲领。”

正是由于主席特别偏爱食堂吃饭不要钱,所以从第一次郑州会议开始的一系列纠“左”会议,都对公共食堂给以肯定,要求下面必须办好公社的公共食堂。

为什么主席这样偏爱公共食堂?

有读者可能这样想像:人民公社的公共食堂,就像现在的大饭店,最差的也像小饭馆。吃饭时社员在餐桌旁就座,按菜谱点饭菜,爱吃啥吃啥,敞开肚皮吃。吃罢一抹嘴巴走人,不用付钱。因为是“吃饭不要钱”嘛!

也有读者可能想像:吃食堂可能和吃会餐份饭一样,每桌围坐8个人,服务员送上饭菜供社员享用,社员吃饱走人。

大错特错!

公共食堂,一般是每个生产小队(大约二、三十户)办一个。当时的中国农村很穷,食堂的厨房就设在从农民手里征用的两三间破厢房内,用砖坯垒几个大锅灶,主要是烧木材杂草烧饭。没有饭厅,更没有餐桌椅子。“敞开肚皮吃”的初起阶段,就在院子里放几个大盆,盛入做熟的饭菜,社员一家围在一起吃,随吃随取;后来缺粮,社员就排队“打饭”。社员们在食堂前排着队,从食堂领取自己全家的“定量饭”,就像旧社会灾民去“粥场”领吃救济粥一样。遇到风雨天,农民们打着伞、披着蓑衣,踩着泥泞的路来打那一点点饭;遇到风雪天,农民们缩者脖子瑟缩着排队打饭,等到把饭打回家去早就冷了。要想把饭热热却没有锅,铁锅早就投进炼铁炉了。

农民家里来了客人或有了病人,就更为难了。就那么一点按定量供应的饭,不管你爱吃不爱吃,食堂给啥你吃啥。想自家给客人或病人单独做点饭,不仅没有粮食,就连做饭的锅、勺都没有。

供给的粮食定量本来就不多,农民们在食堂也吃不上自己的定量。一是干部和炊管人员及其家属多吃多占,个别的还有贪污盗窃的;二是管理不善,有糟蹋浪费现象;三是打饭时,如果掌饭勺的和你“不感情”,勺子里的粥就会少一些,稀一些,糠菜饼子就会小一些。更厉害的,如果你得罪了干部,干部就会找茬卡你的饭,让你全家饿肚子。

公共食堂刚成立时,由于当时的各个高级社都有些存粮、存油、鸡鸭猪羊和公共积累,就都比赛着好吃好喝,以显示“人民公社优越性”。一进入冬季,这些个“存货”早被折腾个精光,秋粮去掉征购,所剩无几,食堂也就是糠菜加杂粮,食不果腹了。当时有顺口溜说道:“一进食堂门,稀粥一大盆;勺子搅三搅,浪涛打死人。”“吃饭钟声响,社员进食堂。吃了一口饭,沙子硌牙床。糠菜小窝头,稀汤一大碗。吃完肚半饱,又去干活忙。”

农民对食堂的意见最大,但各级干部没有人敢对食堂说半个“不”字,更没有人敢顺应民意解散食堂。

1959年2月17日,**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视察广东,现了食堂问题。他在同江门地委领导人谈话时明确指出:“农村办公共食堂,吃一样的饭菜,像军人一样,这有点生硬。社员的生活如果这样长期搞下去,就成问题了。”

5月27日,朱德偕同**元老、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人大副委员长林枫去东北三省视察。6月16日,在吉林视察时对省委负责人说:“吃饭不要钱不行。要把粮食分给个人,由个人负责调剂,加点菜和薯。办食堂,就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只有生活资料归个人所有,归个人支配,才能调动社员的积极性。有些人怕因此展了资本主义,这是多余的。”

6月2o日,朱德、董必武、林枫三人联名给党中央和主席写报告。反映大多数群众不愿意常年参加公共食堂。建议“把粮食分到户,允许社员在家里做饭,愿意入食堂者,可以自由结伙。”

当天,朱德又向黑龙江省委负责人说:“去年十几包,包不了,还是让群众自己包。全国六亿人口谁包得了?让各个家庭自己包自己,有生活自主权。只有家庭稳定,各方面才稳定。”

回京后,朱德等三人又联名给主席写信,建议尽快认真研究解决食堂问题。

朱德等三人关于公共食堂问题的讲话和信件,主席和党中央没有批示下。但是,其精神还是在下面传开了。反对公共食堂的还有高级干部,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副省长张凯帆就是其中的典型,他冒着风险,顺应民意,在无为县一举解散了4ooo多个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