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箫声》有感:一枝一叶总关情(1)
作者:刘明湘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777

一枝一叶总关情

――读长篇小说《箫声》有感

张玉太

箫声、琴声、心声,深沉、悠远……

这箫声,来自何方?这箫声来自人杰地灵、人心向往、云雾苍茫的黄山之巅,这箫声回荡在我的心头,久久不能平静。这是我翻阅了《箫声》之后的第一反应。应该说这是一部十分耐读、十分好看并具有诗意色彩的好小说。

我与作者刘明湘是在读过他的《箫声》后,于北京初次相见。经过几次交往,我觉得他是一位非常谦虚、沉稳的人,十分深邃、睿智的人。

最近方知,作者原名:刘明香。历任安徽省人大常委、副秘书长等职。青年时期曾表过1oo多诗歌、散文,以及电影文学剧本等。六五年出席全国青年文学创作大会。后因忙于政务,停笔二十年。《箫声》这部小说,乃是作者近年一笔一划,精雕细刻之作。我便对他更是肃然起敬。

读完《箫声》,我产生许多感慨。

一是有感于它的篇幅。洋洋一百五十余万言,像江河奔流,滔滔不绝。客观、真实、艺术地再现五十年疾风骤雨、波澜壮阔、人深省的历史。折射着一个时代的独特背景,也反映出一代人的精神风貌。二是它所记录的那段历史实在是曲折而富有戏剧性,波诡云谲,白云苍狗,令人茫然失措,不知风到底向哪个方向吹。三是全书流露的情感非常真挚。也许是因为作者在其中倾注毕生心血、满腹真情,许多篇章读了令人动容,感叹不已,催人泪下。我想,像《红楼梦》等,不少名著,都烙有作者的印记。那么,可以说,《箫声》也烙有作者的印记。

那段历史,那段人生,我以为,无论是经历过的人,还是没有经历过的人,都是值得回忆、值得了解、值得汲取的。

我最为感动的是作品的那份真情,字里行间渗透着深沉的爱情、浓浓的亲情、诚挚的友情。正如郑板桥那句诗所云,“一枝一叶总关情”。

《箫声》的作者在书中所表现的“情”悠深而广泛。

其一是忧国忧民之情。书中主人公萧长玉自参加工作时起就怀有一腔**,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时代变化。随着工作的调动,职位的升迁,不论是在什么岗位,每做一项工作,都把国家利益和百姓冷暖放在重要位置,常常是舍弃“小我”而顾全“大我”,所谓“位卑未敢忘忧国”。书中的萧长玉、沈小君等,他们是在与风浪搏斗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是正直磊落、敢爱敢恨的人。他们为百姓办实事,为真理而斗争,为爱情而拼搏,为命运而抗争。这一点也是全书最为厚重之处。

其二是男女相亲相爱之情。鲁迅先生曾说,无情未必真豪杰。一个缺乏爱心的人,无法想象能够对国家对人民产生大爱。书中,萧长玉在遭遇困苦的那些特殊阶段,有几个女孩深深爱他,而萧也深爱她们,但他只视为知已。他对她们的喜爱是自内心的真诚的,而且能够乎于情,止乎于礼。在萧长玉心灵的深处始终不渝、刻骨铭心的爱,只有对龙雪梅。他的爱执着、恒久,我们今天的人读了,都深为感动,为之叹惜。

其三是萧长玉潇潇洒洒的才情。相信读了这部书的人都会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书中的主人公绝对是一个**洋溢的才子。他的诗,足以入流,拿到任何一级报刊上表都不会逊色;他对书法有着很深的浸润与研习,足可张挂起来供人欣赏;他又吹得一曲箫管,虽不能达到穿云裂石的境界,也能够动人心神,移人情志。他的这份才情是他人生中的一份财富,也是他报效国家和人民的一份资本,更是装点他独特的富有魅力的人生的一个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