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 力不從心
作者:雲天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145

寒冷的冬天刚刚离去,那个不太喜气洋洋的新年,也很快的消失在人们的脑海当中。

曹操带着典韦在繁华的冀州城里闲逛,再过几天,便是远征平原之日了。

赤壁之战後,曹操再没有感到如此心情沉重,因为这场硬仗的胜算,老实说真的不大,应该说很小才对。

跟许昌比起来,冀州城要更大一点,还有人口,展等因素上,都占尽优势。

虽然在繁华的气氛中步过,但是曹操的脑海里早就塞不下这种东西了,他想的,只是如何去击败那个「神话」般的男人-一个几乎能跟白起相提并论的家伙。

在兵力而言,曹军的数量要较平原多不少,但是不知为何,曹操跟狄青一样,一样的担忧。

「主公,」身後一个传令兵跑至,递上了一封书信「是郭先生托人送来的。」

曹操甩了甩,打开了书信,一看之下,果是郭嘉写的。

「郭先生说了些什麽吗?」身旁的典韦低声问道。

「他劝我不要过於急进,攻下了冀州便先停住,再过几个月才再起兵,看来他是看穿了我想攻平原的心思了,」曹操笑了一声「奉孝是个人才哪,如果他在,或许接下来的那一场仗会更轻松一点。」

「那主公为何不让郭先生来呢?」典韦问道。

「因为啊,他还有只快要到手的蝉要抓呢。」曹操笑道。

曹操固愁,但官军方面也不轻松。

西征之计一再搁置,原因无他,因为白起仍在。

对於他们而言,白起是个非常碍事的鹿角,拒着他们的第一波进攻,若他身在西凉还好,麻烦的是,要平定中国的西边,白起便是第一道关卡。

「白起虽然立於不败之地,但并不代表他不会撤退,不是说他曾经拒绝过几场必输的战争吗?」说话的人正是李靖,对於西征大计,他持非常进取的态度,因为重振大唐的声势,是他的理想之一「大军压境之下,再加上我跟庆之的名气,应该可以让白起退缩的。」

「会这麽容易吗?」柴绍皱了皱眉「我不是否定卫公的想法和意见,只是白起虽然会退缩,但是兵力上差距不是很大的话,他会退缩吗?」

「柴大人说得有理,」郭子仪点头道「这种大事还是别过於急进为妙,虽然西北方的势力有点削减,但还不是轻举妄动的时候,不如先看看白起和马会否再起事端,再来个渔人之利,会比较好吧?」

世民思索了数秒,看看身旁沉默的陈庆之「庆之,你怎麽想?」

「我只是在想,能参与西征第一战的骑兵,有多少?」陈庆之看了看李世民,再扫视了众人一眼,缓缓的问道。

众人的视线都聚集在李靖身上,因为李靖是负责训练骑兵的,兵力有多少,他可以说是最清楚不过了。

「总兵力六千多,骑兵四千多。」李靖答道。

众人的视线又回到了陈庆之身上,看看他如何作答。

「四千多吗?」陈庆之豁然笑道「我昔日领七千白袍骑兵时,杀了二十多万人,听说後来好像更多了不是吗?那眼前的数千兵,我又惧怕什麽呢?」

面对着陈庆之不知哪来的自信,众人虽然想劝他一下,却找不到任何论点去反驳他的自信。

「庆之的勇气如此可嘉,那被人誉为骑兵战天才的我,」李靖看着陈庆之,欣慰的笑了一声「又怎麽能惧怕那个白起呢?」

「那,没异议吧?」李世民心里早就这样想了,看到两人如此自信,自是感到兴奋莫名「那半个月後,你们便领那四千兵,去冲破那个白起吧!」

「还有一件事,我挺在意的,」柴绍道「日前不是说,北方有匈奴入侵吗?」

「没错,」李世民点了点头「有什麽问题吗?」

「匈奴,不是在南北之後便消声匿迹了吗?」柴绍皱眉道「那些所谓的「匈奴」,会否是另有其人?」

「古人聚集这等看来荒谬的事情都生了,种族转移或是横空出世,这等事情也不是说全无可能吧?」李世民笑道「就算是另有其人,就算是另有所图,凭卫青他们三人,便是白起来犯,也根本不用畏惧吧?」

「陛下所言极是。」柴绍点了点头,似乎觉得自己有点过虑了。

匈奴在南北朝以前,一直处於中国的北方,作为外族,经常入侵边境抢掠维生,因为他们虽然食物的供给可以说比较充足,但有很多必需品例如衣服,还有最缺乏的水,对他们而言都是非常珍贵的。

如果把这场入侵看成是抢掠的话,倒是说得过去。

但是匈奴早在南北朝的时候与汉人融成一体,在历史上再没有匈奴二字,那现在唐朝的这些匈奴人又从何而来呢?

以李世民的角度看来,匈奴的出现似乎跟这次地震有所关联,也就是说,这匈奴部族,随着地震一次过全数转移过来了。

但以柴绍的角度看来,反而像是晋阳的三人对此事不知情,把其他外族看成了匈奴。

在这个时代,占据着匈奴领域的,正是突厥。

过了数天,曹操远征的日子刚好来临。

那随着曹操远征的三千余兵士,对於敌人是何来头根本毫无头绪,当然他们也没去想过,只知道平原太守是赵国名将赵奢罢了。

相较之下,分析後得悉结果的曹操和狄青二人,便显得沉重得多。这一役,曹操执意不领典韦前去,或许是打了最坏的打算吧。

平原的兵力并不多,只有接近二千的士兵,以曹操的统率能力,以兵力上的优势,单单是对付赵奢还游刃有余,但是另外一个赵国名将,看来并不像赵奢一样好欺负。

「对付赵奢的方法是用硬的,因为他擅长的是跟敌人周旋,哪怕是什麽声东击西,还是李代桃僵,什麽乱七八糟的诡计,他大多都能看穿,」曹操看起来心情有点沉重「但是对上以强硬手段作战的敌人,像是乐毅这种不多用计谋的将军,他的能力便有如虚无一样,无用武之地。」

「但是那个人似乎不是如此呢,」狄青叹道「论斗智方面,他或许比赵奢更要好些,即使论强硬,也不见得比任何人弱呀。」

「不然,他怎麽能保持这不败的辉煌战绩呢?」曹操苦笑一声,跟参军打了个眼色,徐徐的步出冀州城东门,往那看起来很小的平原进军。

城楼之上,站着一个穿着厚重的盔甲的老将,还有一个文武官装的中年男人在他身旁,脸上挂着严肃,却又不带着任何紧张的感觉。

赵奢吹了吹嘴上的白胡子,侧目看了看身旁的那个人,微微的叹了口气。

「你就没有一丝紧张吗?」赵奢问道。

「我从来不害怕任何敌人,」那人摇头道「当然,我也不会轻视任何敌人,这是作为将领的基本条件。」

看那人约四十来岁,脸上总弥漫着一阵严肃的气息,虽然没有什麽特别壮健的身材,也没有如同雷动一般的吼声,却有一种让人看了就觉得心寒的感觉。

「那你认为,曹操会用什麽样的战略去攻下平原?」赵奢看着平原附近,地形比较复杂,不论是攻方守方,要耍花样的话,办法多的是。

「这很难说,」那人耸了耸背「树林,小丘,小河,任何能成为诡计的根源的因素,这里都不缺。」

「曹操正面攻城的话,胜算有多大?」赵奢又问道。

「攻城技术方法,曹操跟乐毅应该不处於一个水平之上,他擅长的是野战,这种攻城战他恐怕是不会采用的。」那人答道。

「这麽说,还是要靠计谋吧......」赵奢笑着的摇了摇头。

「我的身份,会否让敌人知道了呢?」那人想了想,然後低声问道。

「应该没人知道,在我们麾下的人都不知道你的名字,不过是叫你「李大人」罢了。」赵奢笑了一声,不以为然的答道。

「别小看这个「李」字,在普通的人看来或许是以为是假姓,在聪明人的脑海中,加上其他因素,要推出身份倒是不难了。」那人捏了捏下巴「如果曹操知道了我的身份,还会攻来这儿吗?」

冀州城跟平原城的距离并不长,以曹操军目前行军的度,最快四天内便可以到达。

但以他的性格,操之过急不利於军心,但是矛盾於兵贵神的理论之上,恐怕会以五天这数字为目标吧。

不同於西北方,中原一带的城池分布相当密集,在一个的四周可能便有四个城池了,距离可能还不到一千里,在这种压力之下,因害怕或是保守而不敢擅自出征的大有人在。

曹操跟项羽这些人不同,他们的目光很远大,或是说野心很大,为了取得天下,再大的风险他们也承受过,这小小的城池算得上是什麽?这便是优势的领导者跟优势的将军的区别。

攻陷北平已有一段时间的乐毅已停止了进攻的步伐,他口上说是因为想让兵士们休养生息一阵子。

但明白人都清楚,他再攻下去,只不过会让如长蛇般的项羽势力显得更薄弱,实力更分散。

北平城可攻的有两座城池,一是东北方的襄平,二是西方的幽州,以乐毅的实力,两座城池是谁守,兵力有多少,根本不用考虑,他考虑的不过是自己的兵力和攻城器具的多少罢了。

迟迟不出征,为的便是薄弱的势力分布,这种长蛇般的分布形状,只要有一座陷落到敌人的手中,便如之前所言,会让势力陷入一分为二的情况。

话是这样说,守住襄平的守将,似乎早就做好了准备工夫,只待乐毅一挥军,便全力抵抗。

而守住襄平的人,便是被称为民族英雄,明朝最後的名将-袁崇焕。

袁崇焕的一生很凄凉,他跟陈庆之一样,都有个脑子进水的笨蛋皇帝在上头。

当时明朝所实行的,是书生守城的制度。以空读兵书,毫无经验的人充当大将,本来就是一个错误的制度,看战国时於长平之战大败的赵国将军赵括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只懂纸上谈兵。最後惨败於白起手中,赵兵四十多万几乎全数丧於他手,连他自己的性命也保不住,死於乱军之中。

但跟梁武帝一样,明代皇帝崇祯的运气也很好,偏偏让他捡到了宝,让袁崇焕这样的军事奇才当上了当时宁远的守将,以数千兵抵挡着当时欲入侵中原的数万清人。当时骄傲的清人流传着一句自大的话:「女真满万不可破。」而袁崇焕正正打破了这个自大而不稳的神话,还击败了驰骋於沙场数十年的老手努尔哈赤,间接造成努尔哈赤的死亡。

但他自己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後来,崇祯中了努尔哈赤的反间计,以反叛罪名,杀袁崇焕於北京,惹怒了当地得悉消息的民众。袁崇焕的死况相当惨烈,不仅是旁人看得不安,更甚的是他本人的痛心,那些被骗了的民众,竟花钱买刽子手从袁崇焕身上砍下的每一块肉,肉尽便割内脏,以表示极度的愤怒。

而袁崇焕死後,明朝便如同虚设一般,不用多久便被女真攻入北京,明朝从北灭亡,虽然他被处死的原因一直有待商榷,有说他擅杀守将毛文龙,惹怒崇祯,也有说他克扣军粮,务求其他城的守将听从他的指挥等等,但是他的战绩和守护明朝的忠心,却是显而可见的。

「主公。」说话的人身穿一身清朝的将军装扮,眉清目秀,个子较为矮小,却是昔日守着北平的多尔衮。

「别这样叫我,」答话的人却是一身朴素,普普通通的毛帽子,加上蓝色的一件文官衣服,跟多尔衮比起来是不显眼多了「你是清朝的後人,而我是明朝的将军,你这样称呼,我听来不太舒服呀。」

「何必仍拘泥在那个在当时快要灭亡的明朝呢?」多尔衮不以为然的笑道「你还记得自己是如何死的吗?你用尽心思去守住宁远,最後呢?却被一群愚蠢的乱民在刑场边用钱买下你的肉来吃,这些情境,你虽然还未经历,但是在清朝里,却是人人皆知的事呢......」

「够了!」袁崇焕喝道「我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鬼!我肯不计前嫌,不计身份,收留你俩为守将,便是大仁大义了!还在这里出言不逊!」

「算了,」多尔衮无奈的转过身去,拍拍身後一脸茫然的鳌拜,看他俩是在被击败以後投靠袁崇焕了「不愧是书生出身,思想是何其迂腐哪......」

「迂腐?」袁崇焕听着这些不大好听的说话,却只是自嘲般的笑了一声「读孔孟之道,本来便是懂仁义,为自己的主子死,不就是所谓的「义」吗?」

「宁远之战纵使赢了,却败在自己主子的手上,我来这里之前,正是被押往刑场的时候,那时候我只觉自己无力守护着奄奄一息的大明,那是一种......」袁崇焕的表情有点严肃,应该说有点失落「力不从心的感觉啊。」

人生路本来就是崎岖不平,力不从心的情况不时会生,这是人之常情。

不论是一个平凡的百姓,还是像孔孟这样的圣人,白起孙武这样有如战神一样的人,他们也都尝过这样的感觉。

问题是,如何去解决眼前的问题,才是最大的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