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人才
作者:大梦非觉      更新:2019-08-06 19:49      字数:2162

不过,这类人适合做管事。既懂技术,又懂人情世故,不会恃技傲人,又能团结下属,擅于揣摩人心。

比如,钻洞打眼本是木匠的基本功,没什么技术难度。这个活,谁干都成。若是王方明让自家的学徒干,其他人也无话可说。但王方明选择了他们三位匠师,这就是施恩,拉拢人心。

看旁边三位匠师就知道,他们看向王方明的眼神,充满感激的神色。

同样,秦汉照虎画猫般地画出后世家庭制酒设备的外形后,在现有技术难关攻克时间不明确的情况下,王方明察言观色,抓取到秦汉急于求成的心理,触类旁通献言献策,提出用瓦甑替代,并立下一个时辰的军令状,赢得秦汉的初步好感。

任务完成后,王方明更是放下身段,亲自捧着锅盖,急速奔驰,搞得全身大汗淋漓,通过肢体语言生动地表现出他能“想秦汉之所想,急秦汉之所急”。

另外,他夸大其词、彰显功绩的言语,活跃了对话氛围,让秦汉听后不反感,还给秦汉留下好印象:看,我可是一心一意地完成你交代的任务哟!我值得信任吧。快夸奖我吧,快奖励我吧!

之后,秦汉在发放月钱奖励上,摆出一副故意拿捏王方明的姿态。王方明则见微知著,配合秦汉搞怪,又是着急上脸,又是眉眼低垂,成功地拉近了他和秦汉之间的关系。

王方明种种迎合的举动,让秦汉感觉很舒服。想到这一点,秦汉的心里突然有点恶寒,男人、让他舒服,这是什么赶脚?难道我取向被扭歪了!

他嫌恶地看了王方明一眼,让王方明大为受伤,很是委屈。

王方明心想:我干什么了我?我又没耍宝,怎的突然又不受待见了!

不过,王方明丝毫没往心里去。他跟在秦汉身后,小心地问道:“主公设计这套工具,是做何用?”

秦汉深知,他在技术方面就是个门外汉。本着一人计短,集思广益的想法,他答道:“我想用蒸馏法酿酒,此法可提纯酒液,提高酒精度数,防止酒液酸败。”

王方明思考片刻,眼睛大放光芒。虽然他不明白蒸馏法、提纯、酒精度等词的含义,但他能通过秦汉所准备的工具推测出具体的做法。

他兴奋地说道:“主公,此法甚妙!主公能想出此种酿酒方法,真乃神人啊!”

秦汉脸不红气不喘地感叹道:“吾奇思妙想甚多,只可惜纸上之图易画,付诸现实之人才难求啊!”

说罢,他举目四望,脸上流露出天下贤才无处觅的怅惘之情。

王方明闻言,立刻挺直胸脯,微抬下巴,仿佛想告诉秦汉:主公,别乱看了,这人才非我莫属啊!

秦汉的目光从他身上扫过,没有丝毫停留,仿佛站在那里的不是人,而是一团空气。

王方明很想哭。这主公明明知晓他的心意,怎的偏爱玩他!

他嘴唇动了动,想要毛遂自荐,却又怕不合秦汉的心意,在手下面前被驳了面子,心中很是纠结。

看着王方明一脸便秘的表情,秦汉怕把他玩坏了,遂说道:“王管事,你不错,我很看好你哟!”

说完,他拍了拍王方明的肩膀。

王方明闻言,只感觉浑身一震,仿佛天上仙霖浴体,浑身上下三万六千个毛孔无一不通畅、无一不舒泰。

这……这是要重用我了?难道我苦尽甘来,终于能出头了?九天仙神,大慈大悲啊!

他纵声大笑起来,甚至眼泪都笑了出来。

自《春秋谷梁传》提出“士农工商”的四民概念,工匠虽然名列第三,但干的比牛马累,而挣得不多,挣扎在社会底层。

尤其是具有匠人精神的工匠,他们喜欢钻研新技术,但缺乏资金。而普通人对技术提高并不感兴趣,能满足生活中的需要即可,只求廉价,根本不去理会工匠改进技术的想法。

因此,很多匠人只能依附于商人和门阀士族。这些人并非良善。一旦材料被毁坏或者丢失,就可能被逼卖身为奴。因为这些人需求的是廉价的奴隶,而不是付工钱的匠师。

哪怕是为官府做事,也会动辄得咎。因为他们根本就看不起工匠,只把他们当成会说话的工具而已。

事实上,王方明并不单单是为自己能得到秦汉的认可而激动。他有一个巨大的发现,这个发现可能会改变许多工匠的命运,那就是:秦汉热爱匠人之学。

这个发现很重要。因为他从未见过门阀士族或者地方豪强家的士子或者武人,有谁会喜欢摆弄发明创造。

而秦汉不同,他亲自设计出铁锅,虽然构造很简单,但制作之人身份不简单。相较身份低下的工匠而言,这无疑是开创性的进步。

更难得的是,秦汉又设计出蒸馏酒的设备。重要的是不在设备的复杂与否,而在于秦汉在思考,用匠人的思维思考。这样的主公会视匠人为工具么?

不,绝对不会。因为秦汉已经明言:凡能将他的想法实现之工匠,凡有发明创造者,都会视效果给予月钱的奖励。

这难道还不能说明秦汉对匠人的亲近和重视么?

所以他才会以主管的身份召集三位匠师共同完成钻洞打眼这么简单的活,所以他才会以匠师的身份屁颠屁颠地捧着锅盖;所以他才会以各种表演去试探秦汉的态度。

对于考察的结果,他很满意。因此,他兴奋地不能自已。

看着手舞足蹈、又哭又笑的王方明,秦汉有些担忧。他害怕这个他刚发现的人才,会因为他的看重而疯癫。

在秦汉的初步规划中,他的事业需要五大支柱:兵、粮、牧、商、工。其中,工是他最看重的,并将成为所有支柱发展的基石和助力。

因此,王方明这种聪明、有分寸、懂技术、偶尔还能开几句玩笑,更擅于和其他匠师分享的主管,是秦汉推动技术发展的重要臂助,在秦汉心中的地位难以替代。

秦汉急忙高呼道:“秦虎,速去请疾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