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重生回到1988年
作者:爱吃烤串      更新:2019-08-10 10:10      字数:2661

杨可拿着小剪子,坐在案板前发呆。

整整一上午,他一直迷迷糊糊,搞不懂是怎么回事,用剪子扎了几次手指,疼痛告诉他:不是梦。

再看着左右身穿白大褂的大姨、大姐,感觉非常熟悉,又有些模糊,总算弄明白:

自己重生了!

这是辽阳服装二厂的整理车间,通长的大案子上堆满了刚刚缝制好的衣服,案子两边坐着身穿白色大褂的女工,各个低着头剪线头。

一名面容姣好的中年女子从一侧走来,是车间主任王霞,声音粗犷:“杨可,你发什么愣,完不成任务晚上加班。”

这应该是1988年夏天,自己22岁。

杨可做出准确判断。

因为在杨可的记忆中,王霞八月份就调到缝制一车间当主任了。

服装二厂最早是被服厂,据老人讲是抗美援朝时期为支援志愿军而建设的。

隶属衍水市经编总厂。

衍水市是东北的一个四线城市,同时也是一座古城。

经编总厂职工两千余人,是大集体企业。

服装分厂有四百多人。

杨可是招工进来的,回过头来看,这是一个最糟糕的选择。

因为当时他还有很多就业机会。

以前的高中是两年制,但他赶上首届试点高中改制,结果读了三年,所以基础知识还是比较扎实。

虽然因为贪玩没有考上大学,但应付招工考试绰绰有余。

八十年代的企业经常在社会招工,还有更好的地方,比如交通局、公安局、银行、法院,都对社会公开招工。

这些地方他可以轻而易举地考上,但他都错过了。

他倒不是心高气傲,而是感情受挫,受到一次沉重打击后,对生活、对爱情没有信心,进而自暴自弃。

机会总是稍纵即逝,等他明白这个道理已经晚了。

八十年代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年代,是保守思想与新朝思想大碰撞的重要时期。

人们迷茫、激动、亢奋……

仿佛是春天里觉醒的各种小植物、小动物,他们渴望春风,渴望阳光,但有担惊受怕刚刚过去的冬天再回来。

所以很多人怀着复杂的心态前行。

当时,市里的年轻人,如果没有铁饭碗的工作,找对象都很难。

而那些个体户也被拥有铁饭碗的人瞧不起,虽然不再说他们是投机倒把,但总感觉不是什么正道。

所以人们战战兢兢地“摸着石头过河”。

而一些胆大的人,没有瞻前顾后,勇往直前。所以,他们成了第一批先富起来的人。

也正因为如此,八十年代是一个狂野的年代!

各种思想萌芽突破禁锢,如雨后春笋,纷纷冒出来,层出不穷。

只要你敢奔跑,就能跑出一条光明大道。就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否则,永远是面对着一个小小的池塘,计算着心知肚明的那点可怜的工资,该怎么花。

现在,杨可回来了,将怎样面对生活?

毋庸置疑,再不能浑浑噩噩,唯唯诺诺,按部就班地混日子了。

既然重生,那就要对得起这个狂野的时代!

……

中午下班,厂内广播开始了,美妙的歌声令杨可为之一振。

你就象那冬天里的一把火,

熊熊火焰温暖了我的心窝;

每次当你悄悄走进我身边,

火光照亮了我……

这是台湾歌手费翔在87年春节晚会上唱的《冬天里的一把火》,风靡祖国大地,费翔凭借他英俊潇洒的外表,一时间成了全中国青年人的偶像。

虽然是一首爱情歌曲,但此刻的杨可却更感觉这首歌是时代的召唤。

改革开放的思想就是这燃烧的一把火,温暖着所有的人。

总厂每天早上七点半开始广播,一直到8点上班;中午广播一个小时,晚上下班广播半个小时。

毕竟是大企业,所以宣传工作搞的有声有色。

三次广播除了播送主要新闻,还有歌曲、相声等曲艺节目,再就是报道各个车间送来的稿件,大多是好人好事,文明生产,加班大干等内容。

一首歌曲结束后,传来播音员甜美的声音。

播音员名叫李梦洁,她父亲是总厂副厂长李刚。所以她大学毕业上班后,直接调到宣传科。

在当时,那可是了不起的工作,所以厂领导子弟都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气势,就像现在的所谓“官二代”。

人家走路抬头看天,像杨可这些一线工人则是低头看地了。

不过重生后的杨可不再这么认为,这不是井底之蛙吗,出了经编总厂,外面的世界宽广无垠,什么样的高官没有。

杨可拿着筷子,哼着小曲,向食堂走去。

车间的墙上写着红色大字: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

食堂门口有两个大蒸箱,供工人蒸饭菜用。

有的是早上淘好米蒸新鲜米饭,有的则是带现成的饭菜放里面。

还有一些家属,为了节省家里用电和液化气,把饭菜都送这里蒸,中午拿回去,晚上热一下也可以吃了。

所以门口很拥挤。

杨可今天刚刚重生,不知道妈妈早上给他装的什么饭菜,于是排队等候。

一名女孩带着手套双手端着一个小方饭盒,上面是一个圆饭盒,回身向外走,正好路过杨可。

女孩面目清秀,大约1米62左右,笑道:“杨可,一会儿去你们休息室一起吃啊。”

“好的。”

当时服装二厂招80名女工,12名男工。

女孩名字叫:赵红,是与杨可一起考进来的。

92名年轻人在一起经过一个月培训,混的都很熟。

一个月后,各自被分配到工作岗位,女孩大多认师傅,上机台成了缝纫工。

他们12名男工则被分配到整理车间。

但平时还是经常联系的,尤其是中午,家近的回家吃饭,离家远的只能带饭了。

整理车间主人王霞也知道大小伙子都是好动的,平时没活怎么办,总不能在车间里乱转悠吧。

于是在车间的尾部腾出一间屋子,做为杨可等人的休息地方。

这间休息室就成了年轻人的天下,每天中午,都有很多女孩子拿着饭盒来这里和男孩子一起共进午餐。

有时候休息的时候,女孩子也会跑过来做一小会儿,年轻人嘛,有说不完的共同语言。

有人提出一间屋子太小了,虽然能装下12人,但要是抽烟的话,那谁也待不住。

王霞笑道:“等你们试用期结束,就都飞了。”

当时杨可还不明白为什么,后来事实给了他答案,原来这些人都有门路,陆续被调走了。

最后只有杨可在车间和大姨、大姐们剪线头。

从此杨可有了一个称号:“妇女代表”!

杨可话音刚落,一名男职工从赵红身边走过,把赵红撞的一个趔趄。

“啪!”

圆饭盒掉到地上。

杨可扶了一下赵红,弯腰捡起饭盒、饭盒盖,站起来道:“不能吃了,不过没关系,一会儿吃我的。”

与此同时,背后传来骂声:“卡逼,吃你个头!”

卡逼(后来成为网络用语):东北方言,意为“傻子”,也可以说成“卡愣子”,是骂人的话。

杨可遭到偷袭,后脑勺着实挨了一拳,脑袋嗡的一声,身子也跟着向前冲去,正撞到赵红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