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合纵连横(上)
作者:从小不会爬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068

第四百一十一章合纵连横(上)

即使如此,完颜褒仍不放心,如今金国势弱、大宋势强,以一己之力硬抗是不明智的,必须要合纵连横,联合更多的国家才行。()完颜褒首先想到了辽国,虽然辽金之仇不共戴天,但是大宋若一举灭金,国力的优势将更加巨大,辽国就算不灭亡,也只能沦为宋人的臣仆,这是骄傲的契丹人所不能容忍的,尤其是现在辽国已经渡过了耶律大石刚死的那段危险期,如今更是在萧塔不烟的励精图治下日渐强盛,又怎么会甘心向大宋臣服呢?而更重要的是,也只有辽国这样的强国与金国结盟,才有阻止宋军的可能,其他的弱小势力,仅能放屁添风而已

辽国有明君贤臣,因此完颜褒也不必多话,只在国书里写下了“唇亡齿寒”这四个字,至于辽国君臣会如何决断,他就没那闲工夫去操心了。他随即又提出将自己的妹妹嫁给高丽国王,以促成两国结盟。高丽有兵二十万,虽然进攻能力很烂,但是防守还是有些水准的,何况对现在的金国来说,每多一点力量都是好的。同时,完颜褒还不惜从棺材本(其实大部分来源于南征溃军在河北、山东的掠夺、以及金军对燕云地区的“清扫”)里抠出钱来以高价从那些与金国较为友好的大漠部族中雇佣了几千名勇士,以增强金军的战力,并且放弃以前完颜亮对于大漠诸蕃的强硬政策,以达到其“祸水南引”(金国放弃燕云后,汉地就与大漠直接相邻了,草原部族逐利而行,再加上完颜褒的设法引导,自然肯定会放弃贫困的女真,而专心跟富庶的大宋过不去了。)的目的。大宋的海军对女真故地威胁巨大,完颜褒在将手中一半以上的兵力放到辽东予以防范的同时,再次向昔日合作过的大宋蕃客们求援

完颜褒的四字国书送抵辽国“行在”太原之后,立刻引起了辽国君臣的高度重视,萧塔不烟母子甚至为此起了争执。萧塔不烟经历过当年大辽灭亡的惨剧,昔年所生的子女尽数死于女真人之手,即使后来**幼子出生,也无法完全抚平她心中的伤痕,因此萧塔不烟一直对金人切齿痛恨,而且她对自己那位女婿印象深刻,深知他的厉害,不愿因此得罪于他,这个小子可不会因为自己是他的丈母娘就网开一面

但是年轻气盛的辽国皇帝耶律夷列对此却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国家之间应该利益至上,他身为一国之君,断不能以个人的喜恶左右国策。而当初窃夺河套与河东之后,辽宋之间事实上已经反目成仇,只是双方都不想让金人渔翁得利,所以表面上一直隐忍不发罢了。只要宋人彻底收拾了金人腾出手来,一定会和他们大辽算这笔帐。何况即使没有仇怨,一个空前强盛的大宋也不可能容忍辽国这样一个强邻的存在,何况辽国现在还占领着本该属于大宋的河东与河套地区,不愁没有开战的借口。再说当初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不是也说过,“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吗?

“皇儿,你长大了”,萧塔不烟看着英气勃发的儿子,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丈夫耶律大石驾崩的时候,由于耶律夷列还未成年,本来并不是特别热衷于权力的萧塔不烟不得不临朝称制,替儿子撑起了大辽的江山,如今耶律夷列已经二十二岁了,虽然不若其父的英明神武,但也是一个相当聪明的君主,其理智与冷静甚至还在其父之上,尤其是伊本.路西德等学识渊博的著名穆斯林学者成为他的老师之后,耶律夷列更是有了惊人长足的进步,已经逐渐成长为不逊于乃父(当然军事上还是有差距的)的一代明君。萧塔不烟看到儿子的成长,心中大安,终于作出了一个早有想法的重要决定,“哀家终于可以放心将这个国家交给你了,你的父皇会为你骄傲的”

耶律夷列亲政后,并没有历史上大多数接过大权的皇帝那样欣喜若狂,却反而心中一阵抽痛,因为他早已经看到,他的母后这些年里为了操持国事而呕心沥血,才十年不到的光景,她就由一个风情万种的美貌妇人变成了满脸皱纹的白发老妪,身体也几乎完全垮了,如果自己能够早点成熟起来,何至于此?

尽管已有定计,但耶律夷列也不愿被金人当挡箭牌来用,如果辽军贸然进军燕云故地,金国与大宋之间将不再接壤,那么宋军的攻击将集中落到辽人头上,这无疑是自取死路的愚行。尤其是在得知燕云早就被金人刮地三尺、几乎变成了不毛之地之后,辽人就更加不会去凑这个热闹了。因此耶律夷列一方面暗中与金人结盟,但另一方面他却只肯承诺在宋军攻破锦州之后出兵援金。完颜褒对此也只能苦笑两声,不得不将希望完全寄托于自己身上,毕竟如果锦州被攻破而辽人不来援救的话,那金国灭亡就真的只在顷刻之间了,他可不敢试一试辽人的诚信

攻取燕云的时机并不合适,终于亲政执掌大权的辽帝耶律夷列便决定趁着宋金两国缠斗的机会,集中力量平定大漠,以应对将来的大战。这件事上还得感谢耶律夷列的老师伊本.路西德,这个智者提出以传教(其实也有私心在内,但的确效果很好,算是公私两便吧?)作为辅助手段配合军队攻略大漠,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奇效。因为对文化落后的游牧民族来说,信仰心要远比汉人等农耕民族强得多,而伊斯兰教这样的成熟宗教,吸引力自然远比萨满教等原始宗教强得多(也是因为这时喇嘛教尚未传人大漠,要不然佛教与伊斯兰教在教义上冲突最大,只怕会出现历史上伊斯兰教传入印度后的惨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