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房权福      更新:2019-08-28 04:20      字数:15359

建文帝逊国流浪奇遇记(第章)【作者:房权福】

向佛避世淡凡间,朝坐云霞晚仰山。

身踞浮屠一箭地,胸怀寰宇四涯天。

前尘淑俪今生续,命运多羁坎坷难。

岁月峥嵘惊巨荡,穷达多变雨岚烟。

话说黄毛当天一早偷偷抛却两个徒弟。独子来到太平寺,欲出家为僧,太平寺住侍(方丈)悟通在客堂接待了他。

二人坐定,方丈说:对你早有所闻,善诗句,懂礼仪,达人情,但出家为僧,当以慈悲为怀,要达到出家条件,方可出家。黄毛便问:请长老赐教出家条件。方丈说:真心皈依佛门,要做到自由身,无恶疾,无犯罪,无纠纷。黄毛说:请长老赐教何为自由身,无恶疾,无犯罪,无纠纷。方丈说:自由身,是指父母同意,这叫行孝;与内人解除婚约,这叫无挂;辞官解职,这叫离尘。无恶疾,指身体干净、康健、无缺陷、无纹身刺绣。无犯罪,是指不能为有罪待身之人,或官府缉拿之人。无纠纷,是指没有债务纠纷,有两层含义,即没有钱财纠纷,也无感情纠纷,明明白白、清清亮亮一个人。听到此,黄毛顿了顿,略有沉思,便说:我可以达到条件,望长老收我为徒吧。方丈说:此事重大,改日再定,既然来了,今天我带你熟悉下寺院环境吧。

在方丈带领下,把寺院看个遍,前后栋,方丈室,禅房,念佛堂,僧寮,庵堂,居士寮,客堂,均收拾一尘不染,井然有序。但僧人却没有几个,倒显得有点冷清。

方丈把寺院讲解完毕,又带黄毛回到客堂,由知客师应着,自已离开了。他抽身去了乾坤书院,与高德会面,打探黄毛身世。高德说:黄毛是个不凡之人,知识、修养居于人上,并且待人和气,有节有理,是个难得正派之人。这一席话,说到方丈心窝。

辞谢高德,中午时分方丈回到寺院。面黄毛说:初步思虑,接收你出家为僧之念,但程序仪式荒唐不得。黄毛问:请前辈赐教,有什么语序?方丈说:出家与受戒密不可分,出家就要受戒,一个人只有正式爱戒后,方可获得真正僧人资格。一般要受戒次,第一次是沙弥戒,第二次是比丘戒,第次是菩萨戒,这戒合称为:坛传戒。黄毛追问:前辈能否详述何为戒?方丈说:这第一戒沙弥戒,是指受戒者要持守十条戒律,即: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着花鬘好香涂身,不歌舞唱伎亦不往观听,不坐卧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捉持金银宝物。这第二戒比丘戒,也叫具足戒,是比丘与比丘尼受持戒律。根据《四分律》内容,共计六十卷,由前辈姚秦佛陀耶舍与竺佛念共译于古长安,原来为身毒(天竺)笈多帝国时期法藏部所传戒律,共有二百余条,分为八大类,分别为:波罗夷、僧残、不定、舍堕、单堕、悔过、众学、灭诤。受了比丘戒后,才有正式僧人资格。

这么多陌生词汇,把黄毛听得迷迷糊糊,内心着磨,既然想一心向佛,只能以后慢慢理解,于是接问道:前辈能否再讲下第次菩萨戒?方丈接着说:这第戒菩萨戒,内容更加宽广,菩萨戒,也叫大乘戒,或曰佛性戒、方等戒、千佛大戒,内容为聚净戒,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依据梵网戒经本要求,具体为十重禁戒、四十八轻戒。十重戒,依次为:杀、盗、淫、妄语、售酒、说四众过、自赞毁他、悭惜加毁、瞋不受悔、诽谤宝。这四十八轻戒,今天就不再叙说了,以后待慢慢教给大家,阿弥陀佛。

黄毛说:重谢前辈耐心不厌教导,徒弟定会认真修行,修正自我,抛却尘心杂念,忠心向佛,以身做则,光大佛光普照,惠及芸芸众生!一番话,也着实让方丈心怀好感。

几天后,经历了一系列严肃程序,黄毛终于成为正式僧人,结束尘间生活。方丈悟通说:太平寺人手不多,但依据佛家规矩,重要仪式全律行完毕,大家没有异义,就正式收纳黄毛为僧人,法号醒尘。

黄毛从此开始了僧侣生活,每天寅时闻更板而起,披袍搭褂,叠被洗漱,先钟后鼓。鸣钟通后,上殿做早课,向佛像行五体投地叩拜之礼,双手合十,身心并重,虔诚恭敬。木鱼两响后,开始诵经,畅心志,印佛德,净杂念,调身心。食时听竹声用膳,然后是坐禅,开静,行香,擦洗、搬运、洒扫、午斋。在午斋后,稍事休息,又开始坐禅,做法事,劳运生产,傍晚时分,开始药石,接着晚殿,亥时止静睡觉。

黄毛很快适应了寺院生活,干活麻利,颂经严肃认真,做事张驰有度,进步很快,得到住持悟通首恳,二人也建立了深厚情感,闲暇无事之时,常倾心畅谈。

有一次,方丈悟通与弟子们在松下根盘上休息,聊起尊佛,方丈说:打开无明烦恼,成就菩提之道,佛是大智、大悲、大能之人。佛不能赐每个人解脱,其只能教导众生,每个人只能凭借自已努力,方可解脱。佛就是一个对宇宙人生根本道理有透彻觉悟之人。黄毛听着有点懵,感觉自已对佛认识不深厚,达不到大透大悟,难解方丈深奥之言,也无从接言搭语,只能默默听着。

方丈早闻黄毛(醒尘)有吟诗才能,便说:今天心情畅好,作偈一首如何?黄毛说:在师傅师兄面前作偈,岂不班门弄斧?方丈说:寺庙乃尘外清净之地,修行身心,得道成行,言所欲言,无尘世繁杂之事。于是,黄毛没有再推脱,便以对佛认知为内容,作偈如下:

心怀佛圣每时省,成就菩提念苦行。

踏入佛途一素净,抛开尘世万斓虹。

道如眼下通天路,佛是胸中向导星。

寂守身心双养性,青山相伴化永恒。

醒尘法师作偈完毕,似乎自己也不满意,只是无从说起,仅是“啧啧”两声。方丈说:醒尘刚刚入道,有这般见识,已不容易了,虽有瑕,但有独立思维,也很难得,我也作偈一首,望弟子们深讨自省。

心净入佛毋日省,菩提理所伴君行。

七情皆弃尘消净,六欲全休景自虹。

克己修行空境路,佛途步入启明星。

身心两悟超灵性,善海无边向永恒。

方丈这般意境,弟子们少有悟透,谁也不敢评说,噤惹寒蝉,方丈也没再说啥,只是说:大彻方可大悟,抛万事万物方可铸大醒,以后大家慢慢领悟,分头干活吧。

这时,院外传来陌生男人语言,醒尘一听,便知是两个同伴找上门来了,言语未出,二人便入户进院。悟通方丈闻此,便说:阿弥陀佛,施主何人?有何难事?醒尘双手合十,接话茬说:回师傅,此二人是徒弟尘间玩伴,一个尘姓郑,一个尘姓程,今无事来此,打挠了。方丈说:既是旧交,领客堂稍事休息吧,方丈带领他们来到客堂,客师倒水招待。方丈说:你们故交重逢,多多叙旧吧。说完自已就离开了。

刚走两步,就听到屋里拉开话匣子,说:师傅你到此几天了?让我俩好找呀!这几天度日如年,一起想起师傅来,心情实在沉重,如有什么异事,我俩有何面目活于尘世呀。醒尘说:我已是出家之人,不思尘间往事,你们二人在尘间多多劳作,多多保重,自给自足,尽量帮助乡亲们,方可了却我心事一桩,有难事,有异事,有急事可随时告我。徒弟说:这是自然,我俩定会遵守道义,打探多方消息,让师傅安心修行。人又聊了一个时辰,说些无关轻重之言,便散了。临别,醒尘法师把二个徒弟送到太平寺门口,依依道别。

时过两日,方丈在闲暇之余,突然想起醒尘与两个尘间玩伴之事,又回忆他们话语,越发感觉蹊跷,人中醒尘年纪最少,却充当师傅行当,徒弟竟然年长师傅十岁有余,实难相信,必有秘密在其中。于是,方丈再次来到乾坤书院,向高德打探,想了解醒尘来历。

二人见面坐定,方丈说明来意。高德说:黄毛确有故事在身,从国学修养推测,必为不凡大器之人,也必有峥嵘之事在心,只是不宜道于外人。方丈说:高施主这样评说醒尘,有何证据吗?高德说:当然有之,说着便拿出黄毛以往诗句,示于方丈。原来,高德是个细心之人,与黄毛相处之中,他把黄毛诗句默记在心,回来后抄写下来,不觉成为一厚本子。方丈接过手抄本,细细看起来,当阅到乾坤书院五百周年会上《咏菊》一诗时,心中不觉暗惊,隔壁吟诗场景立马重现眼前,原来这诗是醒尘所口占,志向高远,气度非凡!高德也感觉到方丈内心惊讶,便说:黄毛本性是个好人,虽然有故事在身,不足道于外人,但心灵通透,实为君子之魂,世间不多见之,入寺成僧,成就其志向,善莫大矣。方丈听高德一席话,随口说:当然,当然。然后,方丈压低声音,与高德耳语几句,谁也听不清楚,只见高德微笑不住点头,不曾言语。二人又聊些无关紧要之题,然后散去。

回寺途中,方丈内心着磨,醒尘既然有故事在身,就不能把他当成正规僧人看待,多与之交流沟通,打开心门,益于其身心表达,实为善举。

从此后,方丈常在无事之余,单独与醒尘相处,话茬天文地理,尘事佛道,礼义廉耻,当代杂事。严然是一对老朋友,有故交重逢之感,其实,是想多了解醒尘身世。

一个雨后黄昏日子,方丈与徒弟们在寺门外劳作,天边红霞成堆,与落日相伴;远山衰草凄凄,随风起舞;寺院古树参天,瑟瑟作响;门前贤圣河清澈滚滚,翩然南逝。此情此景,方丈说:今天我约弟子们作偈,题目自拟,意境自择,不拘一格,我先作偈,但愿起抛砖引玉之作用,俗话说,青出于蓝胜于蓝,冰出于寒于水,但愿弟子们比我更有见地。说罢,便吟起来:

雨景

雨落黄昏晚锦翩,雾生波面厉风旋。

古松瑟瑟秋江哮,衰草凄凄暮鼓寒。

常景矜奇标异看,故园绝美羡仙观。

倏然而逝浮云过,襟广神怡伴我眠。

方丈作偈后,弟子们说:善哉,善哉。大家目光皆看向醒尘,醒尘不能推脱,只好排第二作偈。

晚霞

晚霞翩舞赤乌追,身化鸿鹄永不回。

落落寡合催众叹,茕茕姿影断肠悲。

家国不复心成碎,河岳依然赤变灰。

忧悒频添燃泣绪,罄竹难尽佞奸贼!

醒尘作就,心中便感觉话语说得太明快,怕引起他人异思,便自我圆场说:胡乱言语,没有分寸,完全是为了韵脚需要苦吟凑合而成,请师傅师兄们不要过分解读。方丈却心中暗惊,特别是末句,点中悲思情怀,实有难言之隐在身。但方丈属涵养之人,仍面无露色,众人也无从察觉,只是说:下一个,下一个。

徒弟们皆为平凡之人,又整天闭门不出,对天下大事一窍不通,当然也不能悟懂醒尘诗词意境,只得交头接耳,谁也不敢站出来作偈。看样子,他们是被醒尘偈词高远意境给惊呆了,到底也没人再做偈,就这样散了。

事后,在一个闲暇时间里,方丈将醒尘所作偈抄录在纸,送乾坤书院让高德阅目,二人端详研究起来。看后,高德说:好诗,好诗!气势轩昂,黄毛定有故事,不便多言,结合以往诗词意境,定有不凡志向。方丈说:找个时间,高施主也去寺院,咱们人一起作偈,再进一步了解醒尘心思,咋样?高德说:好呀!好呀!就看高僧时间了。

转眼到了冬至佳节,整个百盛园气氛也热闹起来,处处洋溢着热闹景象。俗话说冬至大如年,家家户户忙个不休,巧变炊样,那高兴劲长在脸上。有先人诗歌为证:

冬至

冬至金阳赤道归,夜星始短昼白肥。

霜寒恋旧显虚势,春暖催新溢勇威。

烧腊汤圆南界味,饺肉馄饨北国垂。

皆言数九大如岁,万户灯斓巧做炊。

这天,按约定高德来到太平寺,与方丈悟通闲聊,然后,叫上醒尘,一起出寺赏景。

踏着霜露小道,来到南山一隅。寒草凄凄,逆风微微,如此景色,让人心魂惊醒。心情畅亮时,则此景不如夏艳,但也悦目,心情郁闷时,则让人更加悲凄。远望百盛园,全景一览无余,左有数百载文明书院,紫气回旋;右有百盛园乡社,炊烟袅袅;中间是太平寺,香烟蔚蔚。两河鳞光闪闪,微波荡漾。方丈悟通说:今天是冬至,是华夏神州传统节气,此情此景,会勾起我辈无限遐思,不如以传统佳节“冬至”为题,不设韵脚,自由发挥,各作偈一首,表达我辈节日期间浓浓之情,谁先开始呢?高德说:先从高僧开始吧,醒尘是个寡欢之人,不与常人争次,自然是排在最后了,哈哈。

悟通没有推辞。临风而思,文似汩汩涌泉,出口成章:

冬至

阴登绝顶正阳生,昼长星缩渐运行。

日落土圭百六,地行黄道二七零。

南洋炙热达极盛,北漠严寒始退戎。

两势伦回今日变,不觉一岁已消踪。

高德接下来吟诗:

冬至

九九消寒冬至挽,神州结彩伴欢颜。

农家暖暖炊烟袅,顽宝陶陶靓饰添。

春返山河时运近,寒归漠瀚日行远。

天增岁月人增寿,自奋老牛不响鞭。

最后,醒尘作偈,表情有几分忧郁,情感有几分真切,内容是:

冬至

往昔今日祭苍天,祝祷平安盛世传。

宁泰隐形霄汉去,孤君浪迹野乡间。

家邦不返愁叠泣,节令倾哀恻复怜。

大义赴亡悲众苦,皇恩愧对泪潸潸!

醒尘刚作偈完毕,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其实,他把最后一句中“先皇”二字改为“皇恩”二字,以掩人耳目。说:见谅,见谅!在师傅和前辈面前失态了!这时,他们二人看到醒尘眼角有泪花闪动。

诗意是如此大气,情绪是如此慨慷,悲哀是如此沉重,让人难以喘息,空气似乎宁静了。

突然,惊讶一幕出现了,悟通高僧与高德双双说:你是皇……!话到嘴边没有再吐出来,是深熟人间道理之人,结果谁也没有真正戳穿这层窗纸。

这么多年了,尘世上所发生的往事,早已是沸沸扬扬,做为百盛园文匠人士,必也略懂一二,只是谁也不愿明明白白道出来。

醒尘措手不及,似乎十分感伤,又十分矜持,努力控制住情感,然后接过话茬说:我是黄毛,也是醒尘,其巧妙转开话题。然后接着说:惭愧!惭愧!!辜负大家一片友谊之心,今日之事,不足道于外人,以免引起耻笑,以后还有何面目立于百盛园乡社?高德与方丈均说:君子之交诚信第一,守口如瓶是当然,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至此,高德和方丈才确切推知,整天朝夕相处,似乎浑浑噩噩之辈,竟然是位尊无尚之人。谁也没有道于外人,就这样一直守着压于心底,生活似乎恢复了宁静。

冬至作偈之事,终使方丈及高德二人,知道醒尘非平庸凡俗之辈,另当刮目相看。从此,醒尘去书院也好,归太平寺也罢,皆变得十分自由,由于特殊身份及经历,二人也十分崇敬醒尘,人俨然成为知已朋友。

约两个月光景,九州大地传统佳节新元节到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华夏百姓岁加衣添,个个喜笑颜开。居家之人,望穿秋水盼亲人;天涯游子,迫不及待忙投奔。北国白雪皑皑,银装素裹驰腊像;南疆雾雨潇潇,雨细景新撩人焦。百盛园乡社,也挡不住热闹气氛和骚动之心,大人们忙着自己手中活儿,孩子们也蹦着凑热闹,如一只只阳春月小麻雀,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太平寺香客也多起来,晨起至晚,络绎不绝,似乎是祈求来年好兆头。寺前空地上,孩子们穿着新衣过家家,跳着唱着:

新元到,新元到,家家户户放鞭炮;

西边响,东边爆,庆贺一年好景兆;

烟花跑到京畿城,皇帝出宫看热闹;

又是扭,又是跳,与民同乐庆舜尧;

老天爷,乐陶陶,与国同祝风雨调;

来岁又是好收成,乡野富足粮仓饱。

醒尘听着,内心似五味陈瓶倾覆,百味横生,难以平复内心思绪,又独自作偈一首:

新元

五湖欣喜庆新元,四海酥香起翠烟。

天岳不闻更主恨,苍穹依旧罩坤颜。

悲鸣寒雁惊长碧,嗟叹蛟龙困浅渊。

吾若百年乘鹤去,羞容满面耻无边。

这种生活外表看似平静,内心却起伏翻波,令人煎熬,有度日如年之感。

转眼熬到了丙申年冬天。

这年冬季,天气是特别冷,与往年相比,本该下雨时节,却大雪纷纷扬扬,数月不歇,山川大地素裹一片,远望苍穹天地相接,茫茫一片,岌岌无边。九州山河,好似被一口巨碗倾覆严盖,不见天日。醒尘郑姓徒弟,曾在陋室做诗言雪,诗文如下:

题陋室壁大雪

缤纷鹅羽漫疆天,似絮飘飘大若盘。

玉帝散花飞广宇,神州落缟绘娇山。

乾坤巅倒真容掩,王候巍崇不敢言。

正道人间皆难见,唯祈万丈赤乌显!

某天早晨,大雪依旧不减强势,漫天飞舞,洋洋洒洒。太平寺僧人均早早起床,铲雪开道,喜迎香客施主光临,醒尘也早早起床参加劳作。吱吱呀呀刚刚推开寺门,一尊雪人却突然倾倒门内,重重摔在地面,听声音分量不轻。醒尘心想,可能是草人,哪个顽童竟如此顽皮,扎草人堆放于此!转念又一想,不对,草人有这么重吗?立马惊呆,双手合一,说:阿弥陀佛!哪方施主?有何难事?均无人回答,方低头一看,刚才倒地雪人竟然是一具尸体。因为重重一摔,身附落雪全打落在地,容貌体形均现出原样。

醒尘虽经历过生杀场面,但也被眼前实景所吓倒,毕竟来之太突然了。愣过神来,方大呼:有人冻死了——,有人冻死了——全寺似乎空空荡荡,醒尘呼叫之声到处回响。方丈及弟子们听到呼声,皆放下手中工具,来到寺门口,看个究竟。

是一具女尸,年约十二、岁模样,长发及腰,容貌娇好,形容标准,体格风骚,身穿破败单薄棉衣,脚蹬底穿磨裂之鞋,一看便知是长途跋涉投奔之人。

方丈阅毕,表情严肃,双手合一,口中念念有词,含糊不清,弟子们知道是《往生咒》。念毕说: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如此大雪,连月不开,这是降罪于人吗?弟子们找山外空地一处,让她安身吧!

这时,弟子们有拿锹者,有荷镐者,有弯身抬尸体者,打算草草埋葬了事。刚弯腰下身,突然,一声惊叫,又再次划破长空,只听抬尸者说:她没死透!似乎还有微弱气息,吱窝还有微温!

这时,方丈俯下身子,手背拭鼻,方微微感觉有气出入,弱如游丝。方丈说:阿弥陀佛,苦命之人,皇天开恩,但愿有救!命徒弟们把女尸抬到香积厨,放于木案之上,置于火旁,加温促其苏醒。同时,又命其它徒弟,有熬姜汤者,有去百盛园老街打听其家居亲人者,大家各司其职,分头行动。

约有一个时辰光景,女孩身上衣物全烤干了,呼吸也均匀不少,整个香积厨暖意融融。方丈让徒弟们帮忙,轻轻撬开口.唇,灌入温热姜汤半碗。不久,女孩长叹一口粗气,微微睁开双眼,终于苏醒,恢复意识。大家刚松一口气,只听女孩说:好累呀,便又闭眼睡过去了,这时,大家才慌了手脚,大声呼喊,女孩便又睁开双眼,疲惫十足。方丈不敢误时,让弟子们快速把一碗温热米粥,慢慢灌下。又过半个时辰,女孩终于彻底苏醒,谁也不敢动,让她就这样躺着,慢慢恢复体力。

傍晚时分,女孩自已坐起来,又吃些温热粥食,便彻底康复,虽显虚弱,但绝对生命无碍。当晚,女孩留宿寺院庵堂。

外出问信僧人,也陆续回寺,皆说无人识之,可见女孩是外乡之人。

翌日,女孩身体恢复如初,早早起床。方丈带徒弟们和女孩,一起来到客堂,方丈说: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汝来自哪里?又去何方?女孩说:回僧爷爷,我来自妃村,逃难于此,明日不知何方?

方丈属世外高人,通晓天文地理,听到“妃村”二字,便断定是百盛园女贤河上游五百华里处。因为妃村名声,非一朝一夕所就,世间如雷贯耳,名扬天下。方丈接着问:姓啥名谁?家中可有双亲健在?为何一人出走?

女孩说:回僧爷爷,我叫马恩花,生于癸未年春天,……

听到“马恩花”字,醒尘心中咯噔一下,有股触电之感,涌遍全身,似乎有一把锥子,再蜇刺他那脆弱易疼的心,暗思世间竟然还有这等巧事?他马上又打消念头,心里说,哪有这等美事!心乱如麻难成事,还是静一静吧。

马恩花一五一十把自已经受苦难,出逃原委,和盘托出,告于方丈。

原来,马恩花于丙申年春夏之交,皇帝选妃事件出现后,她实难接受宫廷那种拘谨严肃生活。如果从了,此生暗无天日,如果不从,就知必有大祸降临。因此,她提前去异村远方亲戚家里,告诉亲戚事情原委,并恳切请求亲戚,她出逃后,一定把爹妈接过去,以防官兵气急败坏,乱杀无辜。临别,长跪亲戚面前不起,肺腑之言,感天动地,泪飞如雨。亲戚再保证后,马恩花告别离开,连夜出逃。第二天,异村亲戚便上门接走马恩花爹妈。马恩花带着少许家什衣物,便沿河而下,这一走便是数月。其间,越高山,趟大河,吃野果,喝涧泉。困了,天地为被;醒了,与星猿为伍。特别是近两个月,大雪封道,四海茫茫,饥肠辘辘。为此,也曾掉过眼泪,实在太难了!跌跌撞撞,走走停停,漫无目的,举目无亲。半夜来到太平寺时,躲在门口下避雪,严寒侵袭,饥饿缠身,最终昏迷于寺门外。投奔之难,有马恩花诗词为证:

投奔

投奔苦涩向谁说?孤旅天涯伴影和。

衾盖苍天坤作榻,草填饥腹野充渴。

危山险道禽无路,戴月披星兽有歌。

暑往寒来皆不问,冰琼肆虐欲杀绝!

方丈听完马恩花一番表述之后,闭目养神片刻,然后说:阿弥陀佛,可见孩儿已是无家可归之人,怜哉!怜哉!寺外大雪纷飞,孩儿就暂宿寺中吧。

就这样,马恩花做为凡间一员,生活在寺中,每天随僧师们一起劳作,搭手帮忙,一住便是月余。

其间,马恩花在闲暇之时,也去百盛园老街逛玩。毕竟,太平寺中,只有醒尘与马恩花是比较自由之人,一个是有特殊经历,一个是尘间女子,不受寺规约束。

这天,马恩花踏雪出行,来到百盛园老街,炊棚帐架,汤火滚滚,叫卖推车,应有尽有,热闹极了。她逛到老街入口,看到当年杜甫题诗古石刻,凝思良久,不由又想起曾经前尘往事来,五味倾覆,苦乐相缠。怀着忐忑之心,,捡枯枝当笔,在土地祠土坯墙上杜诗旁边,题诗一首:

偶感怀念

秦淮河上泛舟楫,扬子江滨和晚笛。

桑泊镜湖拖玉影,横塘贞烈颂冰姬。

京都春早呈新意,乡野冬迟踏旧泥。

丽景腾胸皆过往,唯显人定梦依稀。

写完,又凝思一会,似乎在回忆往昔美妙岁月,然后才惜惜离开,在老街上闲逛一个时辰,回了。

中午时刻,醒尘的郑、程二徒弟田间打雪护草开路归来,路过土地祠,看到墙上新诗一首,便驻足观看。细读内容,景观描述如此细致,推测诗者必是京都附近人士,于是,把这一消息告诉醒尘。下午,醒尘也来到土地祠,面对墙面诗词,足足看了半个时辰,时而沉思,时而凝望,时而严肃,时而微启。秦淮河、扬子江、镜湖、横塘这些京都风景,对醒尘来说太熟悉了,那是他出生之地,也是成长之地,也是荣光之地,更是伤心耻辱之地。就这样看着,思着,似是有诸多想法在胸中翻动。于是也枯枝代笔,在墙上书诗一首:

偶感念怀

新月钟山矞鹭鸥,狮子山盼阅江楼。

南陲聚宝藏恩寺,西域清凉望莫愁。

梅雨丝丝烟弄柳,晚风飒飒叶缠秋。

河山依旧人非故,不见当初少年遊。

然后,醒尘与二徒弟一起回到原来破旧院落老屋,闲聊半天,晚间,方回到寺院。

一夜醒来,大雪终于初歇,天空艳照初升,虽仍觉冷艳,却让人心情好了许多。百盛园例来皆是薄雪如鳞,落地化无,如此长久暴雪,百盛园近百年未曾有过,人人皆感惊奇。

寺院僧人们按往常一样,早早起床,扫雪开道,堆雪辟场,起床后发现天气放睛,皆喜笑颜开,一会功夫便清扫干净。

上午时分,方丈与弟子们皆来到寺院门外,蓝天白云悠悠,素国清流潺潺,不觉让人心旷神怡,正巧遇到高德从此经过,方丈叫停之,便说:今日初睛,心情尚好,一起作偈,何如?高德听言,接话茬说:好呀!好呀!正好闲着无事呢,于是,加上醒尘,人又吟起来。

方丈又说:这天气睛好,心情更畅,咱们作偈不能太简单随便,要增加难度,有规格方可。高德便问:什么规格?方丈说:韵脚不仅要相同,而且每首偈句末字均要相同,咋样?高德说:好呀!好呀!用何韵脚?方丈说:依次用“空”“晴”“意”“灵”“带”“宫”“好”“逢”八字咋样?高德说:好的!好的!谁先吟呢?接着又说:醒尘先作偈?咋样?醒尘接语道:平时总让我排最后,今日让我排第一,没有尾字首同之难,这是师傅、前辈抬举我呀,今天,我偏不吟,非排最后一个。高德便说:话已至此,高僧先来吧,请不要推脱。

于是,方丈没有再推脱,第一个作偈:

雪晴

赤乌初照亮瑶空,圣素含晶映日晴。

万丈红阳铺惬意,千洁白粟净坤灵。

远山叠嶂飘银带,近水蜿蜒贯玉宫。

广阔乾坤无限好,恰款益友乐相逢。

接着高德吟诗:

雪晴

白绸漫卷上琳空,金虎驱云始放晴。

万里河山呈瑞意,百幅画景暖魂灵。

柴门虚掩关瑜带,寒雀轻鸣绕树宫。

道友畅怀抒乐好,踌躇满志话重逢。

接着醒尘作偈:

雪晴

渺渺乾坤万迳空,堂堂河岳盼天晴。

千尊白玉愁胸臆,百丈金轮暖众灵。

寂夜凄凄宽束带,伤心郁郁梦廷宫。

不堪忆念昔年好,难抑悲戚怯遇逢。

人作偈完毕,醒尘说:百盛园银装素裹,美不胜收,我却吟不出美景来,个别字还没按要求吟,实在汗颜。方丈说:心静则景美,心糟则景糟,自古有之,能陪大家一起乐乐,就很难得,何必汗颜?接着又说:今日所作首偈词,意境雷同,各有侧重,第一首是美景喻心喜相逢,第二首是借景言志话重逢,第首是景触悲心怯遇逢,皆为好诗,善哉!善哉!

人又聊了一些关于雪景、太阳、百盛园陈年老事,就分头散了。

常言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虽然艳阳高悬,但总是冷意苍苍,夹杂的寒风似刀子般坚硬,让人不觉打颤。没几日功夫,阳坡之雪全化了,显出魆魆黑色铁脊梁,植被由于经过暴雪洗礼,本来色深,此时越发深沉,色如成熟欲滴紫葡萄,没有一点新意。

路上泥泞打结后,醒尘去老街破屋找二徒弟,聊天抒意。途中,不觉又走到土地祠来,想看一看墙面所书诗句,是否仍旧存在,有没有玩童给抹去。走近一看,心头不觉一惊,在其所题诗右边,又多一首诗词来,内容是:

偶感二念想

朝阳门外柳烟飘,眷眷淑姿竞媚妖。

雨住彩虹拖拱螮,日骄城郭入湖霄。

东瞧仙鹤里远,西顾华门二步遥。

念必景新迎岁艳,奴家不赏为谁娇?

醒尘看着,内心翻滚如波涛,件件往事涌上心头。城郭、新柳、麒麟门、朝阳门、东华门、仙鹤门,曾经是多么熟悉,如今却天远之遥。思物睹人,睹人思娇,万千思绪在心中盘旋。特别是诗尾句“奴家”二字,让他确定本诗竟出自一个纤纤女人之手,无限遐想顿涌心头。又想到自已曾经过往是如此辉煌,百感交集。双手如着魔一般,不知不觉枯木作笔,在前诗边上,又作偈一首,内容是:

偶感二想念

通济鞍桥赏玉盘,乾坤两镜对情观。

渔灯点点摇波面,星宿粼粼落水天。

露重傲菊秋味暖,更深孤寺漏声寒。

锦华饱览亡国恨,无主萋萋眼望穿。

醒尘作罢,到了老街破屋,与徒弟二人论说近来锁事,把土地祠新作之事告于二徒。郑姓徒弟年纪较长,社会阅历深厚,分析更加周到。说:此人来于京都无容置疑,但因何事而来,不可妄下定论,从师傅吟读诗文字里行间推测,此女子对京都二郭了如指掌,估计居住最少有若许年。纤纤文笔,细细情感,想必是大家闺秀出身,来此偏僻之地,也许有难言之隐。但为师一定要加强戒备,以防贼逆暗探之人,坏我大事。醒尘附和道:是呀,是呀,虎心毛皮隔,人心难看破,小心安好为上计。

他们人聊着走着,来到百盛老街上,闲逛不足半个时辰,巧遇熟人马恩花。马恩花毕竟是个孩子,虽有几分成熟但稚气未尽,说:醒尘大师,容我叫你一声哥哥好吗?在寺院佛地借宿这么久了,不曾当面答谢过各位僧师,实在过意不去。醒尘说:要多谢方丈高师,他才是寺院脊梁,当然寺院乃严肃佛地,普度众生,有难之人,随时帮扶,理所应当。当众叫我醒尘师傅,私下可称醒尘大哥。二人又聊些杂事,就分头了。

每逛老街,土地祠为必游之地,偌大一个古街,就这个杜甫石刻与土地祠算是古老之中最有名气者。与醒尘话别后,马恩花来到土地祠,仰头一看,也吃惊一场,自已所书诗词边上,又多出一首诗词来,所言内容大同小异,皆为京都景色。感情细致丰富,以景入手,借物言心,字里行间,透露出丝丝悲情。特别是句末“亡国”二字,暗藏诗者熟悉多事之秋,对马恩花内心产生震撼,不觉又忆起前尘往事,想到孩子及君王,心头沉悲阵阵袭来。驻足良久,又在墙面书诗一首,内容是:

偶感追忆

朝登龙广山,晚榻伴君眠。

泥燕逐纤影,竹桥隐雾烟。

月钻夜矞走,水绕皇城圈。

默默宫墙绿,亭亭眉叶鲜。

倏然十载,不敢追华年;

马恩花写毕,怀着一种莫名情怀,蹜蹜离开了。

百盛园生活,鲜与外界接通,生活总是单调,难起波澜,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倏然几天就过了。

有一天,醒尘又去老街破屋叙旧,路过土地祠,看到这首五言诗,内容竟然写宫廷内境,更是让他疑云顿生。龙广山、后宫、竹桥、城池、长安门、元武门,皆是常人不能到达之地,诗者竟如此熟悉,难道她原为宫廷之人,逃难于此吗?最后一句,让醒尘想起十年前那场纷乱之争,时间竟是如此巧合。想到纷争,心情就突然沉重起来,如千斤巨石压在心间。于是,捡起锋石代笔,在墙上作偈一首,诗文沉重不同以往,内容是:

偶感忆追

长安非长安,元武非武元。

浩浩皇城冠,熊熊烈火燃。

新藤攀殿柱,旧故走天边。

鱼团腐叶帐,月躲厚云天。

追忆身和世,唯有恨与烦。

醒尘作完,就去了老街破屋,这次与以往不同,他立即给二徒弟下了任务,让他俩在劳作之余,躲在土地祠周边暗处,观察诗文到底为何人所书。

二徒弟连蹲天,没有人来,甚是失望。后来,醒尘有事无事也来蹲守。终于有一天,他们守来了写诗人。

这一天,约是中午时分,醒尘师徒人,躲在远方旧墙根下,头戴麦杆旧草帽,把颜面遮得严严实实,伪装成田间劳作之人,默不作声。

老远就看到马恩花朝老街走来,人早早看到马恩花,可马恩花却没有认出他们个,当然也不会打招呼了。再说了,马恩花也不是他蹲守对象,何必多言!

走近了,马恩花一个劲向土地祠墙面上瞟,最后径直走向土地祠。他们人暗中嘀咕,难道诗文出自这个十二岁小女孩之手?不可能!谁相信呀!继续盯梢。

马恩花走到墙边,如一尊石像,盯着墙面诗文,看起来,面无什么复杂表情,仅是严肃有加,这一看就是百步之时。

马恩花看着,醒尘人暗中盯着,两个内心世界,各自独立沉默着。马恩花看最后这首诗,浩浩皇城、熊熊烈火、身和世、恨与烦,个个似利器尖锥,扎着她受伤之心,针针见血。特别是“熊熊烈火”四字,让她感情如决堤之海,瞬间爆发。

突然,马恩花大声哭起来,伤心似五雷轰顶,痛不欲生,由于用力过猛,一会声音就哑了。

暗中个盯梢男人,你碰碰我,我碰碰你,火急冒汗,却无从下手,他们不能确定诗文是否由马恩花所作,因为她仅是看看,没有书写,竟然阅哭了。不劝,违背怜香惜玉之心,劝了,已暗观许久,何不早早出来劝说,岂不是看人笑话嘛。就这样僵持着,睹者恒睹,哭者恒哭。

最后,马恩花在万分悲痛之中,又挥石书就短诗一则,连格式也乱了。内容是:

伤隐

前世伤身,今生伤心。本欲尘封,却又袭人。

渺渺天地,茫茫乾坤。谁懂其意?何解迷津?

吾愿孤独,心欲归隐。身事俱忘,永消凡尘!

醒尘人看到马恩花此时书文,便确定以往无名诗文均出自马恩花之手。难以置信,一个十二岁小姑娘,竟然能写出如此厚重复杂诗文来,必有蹊跷,先弄个明白。

马恩花写毕正欲离开时,醒尘人从墙后出来。两两相望,竟无言语,场面有点冷,有点尬。醒尘先开了口,说:小马,小小年纪,武文弄墨,功底了得!马恩花看到醒尘,立马擦干泪水,强装笑颜,想必今天丑事,皆被醒尘师徒看到,便说:醒尘大哥,丑出大了,满面羞,满面羞!小女子就是这样,好事笑一笑,痛事哭一哭,然后就没事了。醒尘说:墙面诗词,全是由你书写?马恩花说:我只写一半吧,另一半,我也不知何人所为,但诗文内容,很令人揪心,像是写我前世一样,所以就与陌生人轮流对答起来了。醒尘又说:这天寒地冻,回老街破屋吧,那是我二位徒弟住所,虽破,但可御寒;虽偏,但可容身;虽旧,但显幽静;虽小,但可容心。

于是,马恩花与醒尘师徒人一起,来到老街破屋。打量老屋,一拖室,一字排开,间墙共用,顶棚僵蛾蛛网遍布。左室破败坍塌,阳光直射入屋内,如道道光柱。土墙厚二尺有余,顶瓦破败不堪,中间一室墙面上,有郑姓徒弟书写《大雪》、《陋室》二诗。其中《大雪》为刚刚新作,《陋室》二诗则有些久远,内容如下:

陋室(一)

蜈虎蛾蚊勇自封,闹如赶场乱嘤嘤。

槐国夸口显辽阔,旧室失东任纵横。

冷暖黑白悉看透,狼虫豸豹驻吟声。

真仁善义藏胸腹,虽陋堪羞子云亭。

陋室(二)

破败庐屋不自轻,尚思经往护东行。

遮风挡雨身先死,闪电惊雷脚踏坑。

鼾梦将兵千万猛,犹诛狡逆二十更。

忠耿明圣独孤处,闭口功德不矫情。

四人找凳子分别坐定,醒尘说:小马,醒尘大哥不再兜圈子,直接问你几个事,若能如实述说,醒尘大哥会万分感激!你十几岁光景,以往是不是在京都住过?为何对那里内外城景如此熟悉?

马恩花像讲故事一样,前世今生,妃村难行,皆一股脑倾娓娓道来,诉毕,惊呆了醒尘师徒人。

谁也无法相信一个十二岁小姑娘竟有如此荒唐无根无据之言!但又不能不相信,因为所描述事件,件件真实,简直太准了,如同亲身感受一样。于是,醒尘说:既然你说前生是皇后,名叫马恩慧,那为什么不认识前生熟稔亲人呀。马恩花说:记忆画面,全是残片,事事清晰,却只能看清人影,却看不清人脸,如同隔雾阅人,隔雨看花,朦朦胧胧之感,连君王名字,大臣名字,皆记不清,只能记住两个孩子姓名,这也许是上天按排,怕我报仇吧,命该如此,还说啥呢?

醒尘说:你说前生是皇后,能不能让我考考你?马恩花说:问吧。醒尘说:皇宫东西南北四门,分别叫什么名字?马恩花说:北门武元门,南门洪武门,东门东华门,西门西华门。南门洪武门两边还有两门,分别是东、西长安门。醒尘暗想,厉害,竟一字不错。又问:这些门,皆是明门,是大家皆熟悉之门,还有暗门若许,这些暗门,只有君王和皇后知道。分别一一道出来。马恩花说:武元门下是坎门,洪武门下是离门,东、西长安门下分别是巽门、坤门,东、西华门下面分别是震门和兑门,出东华门向东北走到朝阳门,朝阳门下便是鬼门。震门与鬼门均居东方,彼此不能互通。鬼门是独立地下暗道,入口在奉天店东南角,出口位于朝阳门外护城水面下。

醒尘听后,啧啧赞叹,又是一字不错。又说:这些暗门出门是如何设置的?马恩花说:唯鬼门特别,由于出口在朝阳门外护城水下,最为隐蔽,无人可知,素无遣兵把守。其它各门,沿暗道从宫中出来后,在出口处,均置一凉亭,平日均有御卫轮班看守,凡人不可近之。

醒尘又问:前生两个孩子分别叫什么姓名?马恩花说:长儿朱文奎,生于洪武二十九年,幼儿朱文圭,生于建文年。

提到孩子,醒尘再也抑制不住情感,悲从心来,痛从口出,乌乌哭起来,弄得另外人难受极了。马恩花说:醒尘大哥,我哪个地方说错了,请不要再意呀,我是个孩子,说话没深没浅,怕伤着你。醒尘哭着说:小马,谁也没有伤到我,只是你句句真实,触到我那根敏感神经了,你做梦也不会想到,醒尘大哥就是你前世君王夫君,凡名朱允炆。

马恩花呆如木鸡,足足五分钟才缓过神来。她说,十年了,你还活着,咋能让我相信呀,如同梦一场,虚无缥缈。醒尘说:洪武二十八年,经皇爷爷亲自督选,依据皇后选择标准,把你由直隶濠州选入宫中,并经过遣使、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告庙等一系列仪式之后,你被正式册立为皇太孙妃。癸卯这天,我亲临直隶濠州马氏家中迎亲。夹道官兵足有十万人,前佣后簇,迎亲队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足有二十华里。当时,你坐着丹朱凤辇,风光无限由直隶濠州出发,一路风尘仆仆来到应天府,周边围观乡亲不下五十万人,场面之浩大,热闹之鼎盛,非常人所及,有留传诗歌为证,记忆犹新,内容是:

皇娶

紫气东来携凤美,濠州冷艳落宫闱。

迎新宾客千猛,羡彩乡亲百万追。

无限风光人咏颂,绝尘场势众赞威。

一朝登贵供天子,哪个凡夫不媚飞?

皇爷洪武二十九年,咱便有长儿朱文奎出世。

马恩花说:这些皆对,我也记忆犹新,可是用什么可以证明你是我前世夫君呢?这场面,这事迹,宫中翰林学士,只要阅过这段记事录,均能如此说出来。醒尘说:逆贼入城后,赶尽杀绝,人人自危,自知凶多吉少,前途难料,故我打算以死报国。危难之时,咱们在奉天殿决别分手时,忙乱中给你写一首辞别言志诗,还记得吗?马恩花说:当然记得内容,便吟如下:

决别

国破家失无恨止,阴阳两断盼圆时。

七年连理仪天下,四载权国救众疾。

痛入膏肓惊梦醒,怒冲寰宇肃言直。

前程渺渺如萍草,秋鬓萧萧始泪滴。

醒尘接着说:就这首诗,一字不错,记忆如昨。小马,这些足以证明,我是你前世夫君了吧!马恩花说:这还不能完全证明,在场大臣又不是一个,别人背下来,记在心间,就可以冒充建文夫君,我还要细细考考你。因为一旦决定,就不容许自己后悔了,感情如覆水,倾出难收回,我必须慎之又慎才对。

这时候,马恩花突然想起一个信物来,是一个双龙戏珠镂空玉配,两边双龙缠绕相望戏珠,中间丝线穿珠而过,和谐而又吉祥,是当初夫君去直隶濠州迎娶她时,由新郎夫君亲自为她配戴脖间,生死难忘。逆贼入宫之夜,万分紧急,知道后事难料,为了彼此相念,各保平安,她取下玉配,一刀两断,两人各持一半。后来,她投烈成仁,半缺玉配丢失,庆幸被老道士爷爷梦中送回,物归原主。马恩花摸摸贴身衣兜,缺玉还在。

于是说:记得双龙玉配吗?

醒尘说:记得,记得!开始幸福连连,后来夫妻比肩,再后撕心裂肺天各远!这些事没齿难忘!随即叫二位徒递解开行囊,拨开袈裟,层层深找,最后在最深处一个小布兜子中,找到这块半缺龙玉。双手递于马恩花。说:小马,对一对,看能不能吻合到一起来。

马恩花接过残半玉配,虽有半边,但镂艺精湛,工笔深厚,造型完美,一眼便知与自己兜中那块完全一样。她把这半块残玉放到桌面上,欲掏出自己贴身另一半。这时,大家皆看到马恩花双手有些抖动,残玉与桌面相碰几次,发出声响,方才稳稳放下。不知是激动,还是感动,还是吃惊。

马恩花用颤颤巍巍之手,摸出贴身残半玉配,置于桌面,残口相向,轻轻一对,即吻合如一,形似完好如初。

此时,谁也没有想到,马恩花竟突然双手熊抱醒尘,大声哭起来,悲声铺天盖地,泣不成语。刚才还表现坚强、理智、仁爱、聪慧,现在却宛如无教、无养、无修、无德之村童,哭得豪迈,哭得无畏,哭得放肆,哭得一塌糊涂,哭得暗无天日。

醒尘也抑制不住自己,放声悲鸣,二人熊抱一起,足足哭有半个时辰,声嘶力竭。在二个徒弟劝说之下,方收哭声,双眼也红肿了。简直成了泪人。

是呀,恩爱夫妻阴阳两隔,转世相遇,曲曲折折叠叠,逃逃躲躲闪闪,心酸自不必诉,痛苦自不必言,这份情感压抑心头太久了!厚似磐石,重比泰山,韧如柔丝,念深似海,咋能不叫人荡气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