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房权福      更新:2019-08-28 04:20      字数:11716

建文帝逊国流浪奇遇记(第章)【作者:房权福】

干戈突兀朔难平,万里河山泣恶风。

秋月春花消迹痕,赤炎熊火辨忠英。

贵为尊圣屈凡寇,借遁佛门葬姓名。

多少悲凉多少恨?不堪回首月明中。

话说二人在徒弟劝说下,方抑制哭声。大家还未开口,马恩花突然向醒尘跪下,说:皇上请安!醒尘说:免了,免了,什么时候了,让外人看到,暴露行迹,会有杀身之祸。以后,咱立下规矩,他俩称我师傅,你称我大哥,以后我叫你马恩慧,简称为小马,因为你前生就叫马恩慧,现在恢复原名,实乃我意,可否?马恩花便说:只要大哥喜欢,咋称呼都可以,小女子能见到心中大哥,已是三生有幸了,还有什么奢望呢?

马恩花迫不及待,便问:皇爷爷当初传位给君王,就是相信君王品格、能力,故君王为国削藩,加强皇权,整饬吏制,这本是利国利民之事,为何变为祸起萧蔷,兵戎相见了?贼逆围内城三层,飞鸟灯蛾难出,君王是用什么法子逃出宫门,远走他乡?醒尘说:一言难尽其中曲曲折折,是是非非!多亏二十余位忠耿大臣鼎力相助,才逃出魔掌,包括眼前这二位徒弟,他们就是翰林待诏郑洽,翰林院编修程济。为掩人耳目,故隐姓埋名,不露行迹,彼此之间,以师徒相称。以前,皇爷爷有家训,内臣家室不得问政,故许多事件端由细节,你皆不知道,现在,我已没有这个祖训负担,可以把细节一一告你。

原来,洪武三十一年六月,皇爷爷驾崩,我在皇爷爷生前鼎力扶持下,即位登基皇位。由于各位皇叔镇守边关要塞,兵多将广,功高震主,足智多谋,让我夜不能寐!历史上亲王之乱,骨肉相残,比比皆是,令人触目惊心。我想到骨肉亲情,想到皇爷爷用毕生精力打下这万里河山,实在太不容易了!如果我因之疏忽,丢掉这万里河山,百年之后,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想到此,我才痛下决心,采取大臣黄子澄、齐泰建议,决定削藩。我眼中,皇爷爷这万里河山及海臣民,重如泰山,我要保证江山不变朱颜,百世永传!对得起各位列祖列宗血洒沙场。现在想来,削藩却实莽撞了点,首要之道不该是削藩,而是强健大明国体,扩展军队,增加军力,网络天下奇才为我所用,增加君王势力,自身强大,逆贼自弱,局面易控。其实,我就是削去各位亲王兵权,绝对保证他们生命安全,生活无忧,难道这样不好吗?即便如此,也触怒了他们颜面,与我干戈相见,我做错了吗?如果有错,也是由于大臣建言不良,手法不当,才酿此不测局面。

皇爷爷这一生,出身布衣,教于佛门,长于野,九死一生,智勇双全,气贯长虹,胆识过人。在群雄逐鹿华夏大地战斗中,大败陈友谅,消灭张士诚,歼灭方国珍,诛杀各路豪强,平定夷,建立大明,立下盖世伟功。有一次与陈友谅决战失利,沿江败走,不幸落入江水,顺势飘流三十余里,最后立足江中一微微泥岛,无计可使,仰天长叹,口占诗一首:

志酬

江水滔滔枉自流,不瞥野骨泣和忧。

若能为帝平天下,定让凡尘酒肉馊。

也许是心忧凡民感动上苍,刚刚吟就,一个水中鱼怪出现在泥岛边,大于磨盘,背平如面,皇爷爷站上,驭过江面,到达南岸,脱离险境。皇爷爷谢过水怪,自此认定,危难有救必有后福,天下必得。

皇爷爷为把我扶上天子之位,可谓是煞费心机,百折不回。晚年,皇爷爷落下诛杀忠臣之恶名,诛杀大明开国大臣完全是为了后世君王,为了这万里河山。我与先帝孝康帝皆是宽厚仁慈之人,皇爷爷怕身边有逆臣挡道,左右君王,祸患江山。故对于朝中大臣稍有苗头,就被皇爷爷立刻拿下,三十位被封开国大臣,只有耿炳文、郭英善始善终,其余全被拿下。并在《明太祖训》中告诉各位王爷:若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为了边关安宁,皇爷爷大量封藩,曾经有个朝臣叫叶伯巨,他献言皇爷爷说:藩王势力过大,数代后尾大不掉,会威胁朝廷安全,到那时再削夺诸藩,恐酿汉代“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之悲剧。皇爷爷一心只要江山安全,没有虑到江山永宁,就把叶伯巨囚死狱中。如此状况,直接造成后世君王身边没有勇武大臣可用,将帅之才缺失,各位藩王势大镇主,局面难控。

本来这江山应为父皇孝康皇帝,可惜英年早薨,空空当了二十年太子,让皇爷爷痛心无比,三日无朝。皇爷爷每次上朝,让父皇也临朝听政,与群臣见面,听断和批阅各衙门报文,学习办事、理臣、理政经验。皇爷爷告诉父皇说:要记住几个原则:一是仁,才不会失于疏暴;二是明,才不会惑于奸佞;三是勤,只有勤勤恳恳,才不会溺于安逸;是断,有明断,才不致被牵于章法,死搬硬套。

有一天,皇爷爷在宫苑赏新月,诸皇子在身边。有父皇孝康皇帝、二叔(秦王)朱樉、三叔(晋王)朱棡,叔(燕王)朱棣。皇爷爷命他们吟“咏新月”。父皇孝康帝先吟:

咏新月(注:此诗为朱标真作)

昨夜严陵失钓钩,何人移上碧峰头。

虽然未得团圆象,也有清光照九州。

接下来是二叔秦王朱樉吟诗:

咏新月

银钩高嵌阅神州,羡观人间暖与酬。

孤影浴寒痴相望,差使送报喋未休。

接下来三叔晋王朱棡吟诗:

咏新月

金镰悬碧照边关,熠熠辉撒瀚漠川。

戍守边疆为社稷,誓保河岳绘朱颜。

接下来叔燕王朱棣吟诗:

咏新月

拨雾金钩亮疆,唯有虫豸暗轻狂。

东风荡扫古华夏,万里河山呈凤祥。

皆吟毕,皇爷爷说:太子此诗太草,独再吟一次,于是父皇又吟一首:

咏新月

玉桂一眉万丈高,银辉蹜蹜透林梢。

微尘欲抢光天下,螳臂当车自讨嚎。

父皇吟毕,皇爷爷说:气势皆有了,皆像我儿子!诗意皆差强人意,优次不评说,但晋王之诗最让父皇高兴。

洪武二十年八月,父皇受命巡抚西北边陲,一面考察西安是否宜为都城。另一面,秦王朱樉有过错被召回京师,调查秦王言行。父皇巡视归来,禀报当地理政情况,替秦王说情,皇爷爷才让朱樉回西安。父皇由于日夜奔波,积劳成疾,背部大疮复发,疼痛难忍,御医用尽医方,也无济于事,返京后不久患病卧床。生病期间,还向皇爷爷上书筹建都城事宜。洪武二十五年父皇病薨,日月无光,山河谢颜,仁德慈厚天下,何不叫人痛哭流涕。

叔朱棣,自小起就瞧不起其它各兄弟侄子,自识高傲,皇爷爷驾崩前夕,仍有大臣建言,由叔朱棣继承皇位,方可臣服天下,镇平边关,此时叔才三十八岁,正是年富力强之岁。可皇爷爷认为,朱棣虽有经天纬地之才,但品行不佳,为人狰狞,脾气暴躁,爱好杀生,得位之后,怕诛天下百姓,苛政治国,丧失江山。更怕对其余皇子大动干戈,造成兄弟手足互相残杀,制造人伦悲剧。皇爷爷虽草莽出身,但也知骑马打天下,下马治天下,再加上叔是庶人所出,违背华夏几千年来嫡亲继任传统。所以,皇爷爷立排众臣,坚持己见,由我当皇太孙继任皇位。

记得洪武二十九年春天,叔朱棣从北平回京师问安皇爷爷,一住便是月余。有一天,天气尚好,皇爷爷带着燕王朱棣、秦隐王朱尚炳、我及一些随从出宫去后湖赏景。刚出太平门,一阵春风迎面吹来,拂面轻轻,柔如细丝,让人心情舒畅,左右侍卫白色坐骑尾丝飘飘,盛舞空中。皇爷爷即兴说:晚辈们以“畅春”为题,以“风吹马尾千条线”(朱元璋真作)为其中一句,各赋七言律诗一首。晚辈们噤若寒蝉,谁也不敢第一吟。这时,皇爷爷又说:由长到少,燕王先来,皇太孙次之,秦隐王最后。这定下顺序就不能不遵了,叔朱棣便第一个吟,内容是:

畅春

朔漠春迟烈寒深,边域长空岳触云。

坐骑嘶嘶鸣绩少,矮雀哜哜绕檐奔。

风吹马尾千条线,日照龙鳞万点金。(朱棣真作)

誓灭胡夷功勋建,江山永固辈辈春。

叔朱棣吟完,对着我后背拍一下,说:轮到侄子你了。皇爷爷看到后,很不高兴,说:哪有你这样当叔叔的?叔马上给我道歉。我说:叔不是故意的,只是想表示下叔侄亲情。接下来我吟诗:

畅春(第五句非作者作)

白驹乘瑞志涯天,不抵边关誓不还。

蹄踏九州三千里,声威海五百年。

风吹马尾千条线,电闪龙珠万物寒。

继往开来挥气概,春风得意化酬瞻。

再接下来,秦隐王朱尚炳吟诗:

畅春(五、六句非作者作)

鸿鹄高展伴春暖,泥燕忙巢不窃闲。

迎面煦风传惬意,点头露朵笑容颜。

风吹马尾千条线,雨打羊毛一片毡。

但愿江山明媚驻,再无秋瑟伴霜寒。

皇爷爷听后,说:在气势上,太孙最佳,燕王次之,秦隐王居末。在格律上,燕王最佳,属于工对,太孙次之,属于邻对,“千”字重复使用且有拗救。总而言之,我很满意。

听了太祖之言,我们很高兴。叔朱棣始终对我不屑,但迫于皇爷爷威望,他不敢轻举妄动。皇爷爷驾崩之后,心患已没,早有乱政起兵之异心,所以后来举兵,也是意料之中。程济于洪武三十一年秋季,观测天相,觉到异常,于是上书:北方将会有叛乱兵祸,可能在明年夏秋季节,大臣们朝议时,皆说没有根据,我把他以蛊惑人心,乱政挠民为由下狱,本想治他死罪,他说:皇上开恩,圣上可先把我囚起来,如是明年没有兵祸,我预测不灵验,可再杀我也不迟。果真在建文元年七月,燕王贼逆起兵,我把他从狱中放出来,想委任为大将军,征北讨逆,他说:我不做功臣,只做谋士,于是留到身边,以谋大事,至到今天仍然跟着我。

燕王起兵谋返,这仗一打就是三年多,其中曲曲折折,反反复复,总体战势对大明是越来越不利。在建文年春夏之交,由于北方战事吃紧,大明军队平乱失利渐多,形成收缩之势,燕军已驻军长江北岸,伺机渡江南下,直奔京都。我事先虑到不测之事,与大臣商议,决定授镇海指挥使郑熙圣上谕旨,赐尚方宝剑,率三千御林军,押运国库金银财宝,率先出发,运达闽东福宁县金涵乡村瑞迹寺及周边其它佛寺安置,以图谋未来。并指示他们到达后,妥善安置物资,三千御林军削发为僧,入住寺院,明眼为出家僧人,暗中则保护物资安全。郑熙本人则住持瑞迹寺。

燕军于建文年六月十三日到达应天金川门,此时,我军势气已经完全颓废,战力极弱,人心动摇,岌岌可危。我让金川门守军将领李景隆、谷王朱穗死守金川门,决不能让贼兵前进半步,可惜他们俩贪生怕死,主动打开城门,让逆贼不费吹灰之力入城。如今想一想,错用李景隆甚悔,错换良将耿炳文甚责!说什么皆晚了。燕兵迅速包围内城元武门、东华门、西华门、洪武门、东长安门、西长安门,蚊蝇不得出入。皇宫变成一座孤岛,与外界联络中断。

自从金川门破,就知后事难料,凶多吉少,不得不考虑后事退路安排。想到隔江而治,想到自刎殉国,想到远走他乡,图谋将来复国大事。我思虑很多,顾虑重重,忧心如焚。也曾想过出门迎接燕王,拥戴他为皇帝,可是我有何面目去见他呀!慌乱之中,贴身藏好半残双龙玉配后,掏出提前写给叔朱棣之诗文,张贴在奉天殿正门对应的奉天门上。不知叔得位后,看到诗文,有何感想,诗文内容是:

致新君

太皇文武治江山,沥血披肝几许难。

心恐乾坤更异姓,胸装社稷藐情缘。

臭名昭著争权柄,同室操戈铸笑谈。

殂殁无颜安祖庙,新国不久定削藩!

劝新君

江山翻覆尘埃定,新主乾坤旧似萍。

万里河川君任意,千般坎坷我独行。

祸国祸众操戈闹,同种同根耻脸红。

忠耿臣工为社稷,本该善待吝杀生!

我知道燕王性格,爱刃善杀,危难时刻。仍想着各位臣工安危,怕燕王入城后,大开杀戒,屠杀臣工百姓。他们有什么过错呢?若被诛杀,死不瞑目!

然后,开始安排身后事,把近亲和大臣全聚一起,此时,侧耳已能听到燕贼喊杀之声。本来欲自焚成仁,众臣皆认为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借此来图谋将来。大臣们皆愿随我出走,我说:燕王心狠,必不会放过各位臣工,你们有老有小,妻子儿女,不能随我出走者,不做免强,你们各自图谋未来。愿意跟我者,请跟我来。齐泰、方孝儒等大臣跪在地上,皆泪流满面,愿为君王而死,甘为社稷而亡,场面感人至深,无不落泪者。先期派遣臣工出城去打探消息,回来者说,所有明门均已重兵把守。暗门中有坎门、兑门、震门、巽门、离门、坤门,在出口座亭处,业已被逆兵包围。自知只剩鬼门可行,鬼门出口在水中,臣工皆不知,逆兵更不知。事不宜迟,差人从奉天殿中取出皇爷爷生前保存檀木箧子,里面放皇爷爷当年出家时所用道僧物品,角铁封,存放日久,锁已锈死不能开,捶之方破。取出袈裟等僧人用物,包括有僧衣,度牒等,巧饰道僧,带足出行盘缠,放火烧了奉天殿,乘乱出走。本来太子、母后、皇后、和我是在一起,在大臣护送下足可逃生,可场面太乱了,招集已来不及,回寻已不允许。自我安慰叔是冲着皇位而来,他得位之后,不会拿家眷宗亲问事。可仁慈再次被残酷打败,逆贼逼皇后你携太子投火成仁,逐母后出宫,艰辛流浪,最终客死他乡,每每回忆,皆悔恨无边!

我与大臣从宫中入暗道穿越东华门、朝阳门地下,到达朝阳门下外护城河边上。这时,水平暗道突然下沉五尺有余,出口注入水中,屏气闭眼,沿道口方向扶壁而下,通过水下鬼门浮出水面,混身湿透,顾不得片刻整理。正欲逃走,这时,一小舟款款靠近,舟上僧人跪下,说:皇上,请上船吧,贫僧在此等候多时了。我与大臣即登上小舟,沿秦淮河南下。我诧异,便问:何人让你到此接我?僧人道:神乐观道长。大家不再说话。近听是哗哗浆声和夜虫苦鸣,远看是火光冲天和杀声一片。

原来,这是皇爷爷生前安排。皇爷爷出身佛门,京都周边所有佛寺皆与皇爷爷渊源匪浅。当位时,就嘱托神乐观道长,时刻留意宫中变化,如有难事,请派舟船在朝阳门外护城河面等候,接应皇上于水火之急。自从燕兵驻扎在江边之始,神乐观道长就知祸事必起,每天派僧人王升驾舟楫在此等候接应,以救皇上于水火之急。当然,他们也不知朝阳门护城河下,竟然还有个鬼门,可供皇臣逃生。

皇爷爷当初兴建皇宫,大明刚刚初定,夷未平,各路豪杰随时会起兵谋反。虑到不测发生时,如何逃离魔掌,图谋将来。于是,在皇宫奠基中,退却应天周边劳工,从千里外调入大量劳工,黑纱缠眼,夜间送达,日夜赶工,彼此之间不能言语,不能打听相关事项,否则,军法问斩。故谁也不敢多言,唯恐装哑巴还不够,基础筑固完工后,地面恢复如常,便给劳工发放些许盘缠,蒙眼乘夜间遣送于千里之外。重要监工领班,重奖后遣散回乡,永世不得泄密,否则株连满门。为防止宫廷大臣及其它人员知道,所有暗门均不得记载史书,只能让皇上和皇后知道,代代口喻。故宫中暗门,民间及大臣皆不知。

我与二十二位忠臣乘船沿秦淮河南下,到神乐观时停舟上岸,本打算与道长短暂道别,同时商议下一步行程安排,可神乐观竟无一人一僧,空空如也。无耐重新上船,当船行至中和桥时,乘夜看到岸边人影窜动,正在迟疑之时,王升说:这是神乐观道长帅众僧向君王道别。舟行桥头,看到众僧齐跪岸边,面向舟来方向,双手合一,为君王与众臣祈福。短暂商议行程后,即匆匆话别,众僧呜呜哭匐在地,场面让人为之动容,舟南行将尽,仍看到众僧跪向舟驶方向,久久不恳离去。有神乐观道长话别诗文为证:

话别

魆魆苍昊厉风哀,异动三垣耀不开。

杨子江流嗔满矣,秦淮河水绩弘哉!

失声湖海悲成串,长啸山川宇倒栽。

今夜惜别多保重,重整河岳筹未来。

在外城郭上方门附近,弃舟入陆,步行出上方门。因夜黑急赶,不久便脚病复发,疼痛难忍,无法速度行走。大臣们建议,暂去苏州吴郡普济寺,那是主录僧傅洽早年出家之地。我说:这离京都太近,燕王为人狰狞,消息灵通,手下会很快发现踪迹,实在太危险了,一定要继续南下。如果在此歇息,定会给傅洽留下知情不报之罪,带来杀身之祸。大臣们连夜置来车马,乘坐继续南行,星夜兼程,天亮时分,到达浙江湖州境内,终于甩出困境,走出魔掌。晚间乘夜色到达浦江境内,入住郑-义门。

郑-义门是翰林待绍郑洽祖居,郑洽乃郑-义门郑氏第八世孙。自北宋崇和元年起,郑氏家族在浦江合族同居历时三百余年,被称做“廉俭孝义第一家”,至今已整整闻名将近三百年。其长达一百六十八条传世家训《郑氏规范》,被誉为华夏传统家训重要里程碑。元至大年,被旌表为“孝义门”,至元元年,又被旌表为“孝义郑氏之门”,及后来被赐予“麟凤”、“眉寿”等美誉。如此忠孝之家,堪比华夏楷模,也是我放心投奔原因之一。

当年,皇爷爷与张士诚在江浙厮杀,郑-义门当时已九世同居,由七世子弟郑铉主持家政。他得知浦江将成为群雄争霸主战场,马上作出安排,把一门上下两千多人遣散逃难,自己则留在郑-义门看守。皇爷爷所部大将李文忠率红巾军路过郑-义门,郑铉看到红巾军军纪严明,对群众秋毫无犯,得民心者得天下,就知道红巾军必得天下。于是,十分拥戴皇爷爷,给军队资助许多物资。皇爷爷得天下后,于洪武十八年,亲自上门,为郑-义门书写“江南第一家”匾额,以表感谢。

洪武十三年丞相胡惟庸乱国,扯到郑-义门郑濂身上。治罪时,其兄弟六人皆抢着把罪名独揽到自已身上,皇爷爷非常感动,说:这种家庭,怎会出乱臣呢?于是,赦免了郑濂之罪,郑家从此更是感恩戴德。我当政后,赐给郑-义门御书“孝义家”三字匾额,高悬郑宅里屋门厅。

郑-义门正宅古屋,右联:三朝旌表恩荣第,左联:九世同居孝义堂,横批:江南第一家,下面是:敕旌孝义堂祠,右边墙上,书写五个大字:忠信孝悌耕。九个牌坊矗立于浦江白麟溪苍茫大地,古香古色,沐风浴雨,诉说着郑氏家族忠孝两全之仁德。

郑-义门境内有一条小溪,原名香岩溪,全长三十余华里。郑氏始迁祖郑淮从遂安迁居浦江,入赘宣家,因祖地遥远,亲情故土难忘,就以上祖郑白麟之名,把香岩溪改为白麟溪作为纪念,借此来表示不忘根本。元朝末年,名相脱脱巡察至此,看到郑-义门家繁有序,教子有方,忠孝两全,随被感动,亲题“白麟溪”三个大字以示表彰,并书诗一首,对郑-义门第充满褒奖之情。经过世道风云变化,诗文真迹已无处可考。郑-义门子弟后来镌碑一座立于溪畔,与郑氏宗祠相映呼应。当初名相脱脱诗文如下:

望族

江左仁族郑-义门,御书褒匾相白麟。

千丁兴旺荣天下,九代同居表后人。

忠义当头功盖世,孝廉作魄誉惊坤。

牌坊立伟经风雨,贤圣昭彰万古存。

我与随从大臣到郑-义门后,为防止追兵围剿,发生倾覆,郑-义门家长安排我与大臣分开居住。我在郑洽陪同下安居万松岭,这里古柏成林,隐蔽性极佳,易于出逃,大臣们住郑-义门旧宅。

大家日夜兼程实在太累了,休息一夜。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就招集大臣在郑-义门宗祠聚会,商议下一步行程打算,经过商议,决定兵分两路,以防被逆贼一网打尽。一路向南,由大将军余六府带队护卫前往东南沿海福宁县,先去开拓生机,同时与镇海指挥使郑熙汇合,建军垦荒,建立寺祠,招募勇武僧人,逐步壮大力量,蓄积讨贼势力。同时,众多大臣离开郑-义门,也可减少目标暴露危险。只留下郑洽、程济二人与我为伴,人少了,也更容易躲藏。众大臣只在郑-义门休息二日,就又南向出发了。

在郑-义门逃难日子,实在太难了,虽然吃喝优厚,但心情差到极点,失国之羞,母后、皇后太子杳无音讯,揪心疼痛。

特别是不久后,从京都传来了很多坏消息,燕王对应天皇宫血洗三日,搜查我的下落。宫内侍人皆说建文自焚而亡,并从火堆灰中扒出一具烧焦尸体来证明。燕王见到尸体后,看烧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他压根没有验尸,便装模作样抚尸痛哭说,叔仅是前来帮助皇上学善,纠正过错,你又何必自寻死路呢?很快,他似乎名正言顺称帝上位,以天子礼葬建文皇帝,并遣官致祭,辍朝三日。

很快,叔朱棣站稳脚根后便大开杀戒,没有逃亡大臣皆被杀戮,株连九族。被害人有齐泰、黄子澄、方孝儒、景清、卓敬、暴昭、练子宁、毛泰、王艮、戴德彝、卢植、王叔英、谢升、丁志方、甘霜、董镛、陈继之、韩永、叶福、茅大芳、陈迪、铁铉、黄观等三十余人。京都暗无天日,风声鹤唳,血流成河,尸堆成山,蚊蝇成团,臭味充天,无不掩鼻出行者。主录僧傅洽被下狱,生死不明。

叔朱棣先把方孝儒下狱,京都平定后,想借助方孝孺名望,给他起草即位诏书,臣服方百姓。方孝孺被召到朝廷,燕王朱棣走下卧榻假惺惺慰问之后,便说:我请先生来,只是想仿效周公辅佐成王那样。方孝孺问:周成王在哪里?燕王答:他自焚而死。方孝孺又问:“为什么不立成王儿子?燕王答:国家要依靠成年君王统领夷百姓,方可安境保民。方孝孺说:“为什么不立成王弟弟?”燕王答:这是我们朱家内事。然后,示意左右侍者给方孝孺递上纸笔,说:诏示天下,非得由先生起草不可。方孝孺把笔掷于地,边哭边骂道:死就死了,诏书我绝不能起草。燕王本性尽现,大怒说:不要不视抬举,犯我者,株你九族。方孝儒更怒,说:株我十族又能咋样?然后就破口大骂。燕王露出狰狞面目,命左右卫人割去方孝儒舌头,血流如注,方孝儒口对纸张,画出一个大大“篡”字。燕王气急败坏,于建文年六月二十五日采用磔刑车裂于街市,并株连十族。方孝孺慷慨赴死,英永就义!书绝命诗一首:

殉君(方孝儒真作)

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

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猷。

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

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

呜呼哀哉,庶不我尤!

时年十六岁。先生门生后人廖镛与其弟廖铭收拾其遗骨,偷偷掩埋在聚宝门外山坡上。

方孝孺弟弟方孝友与之同赴刑场,视死如归,一同殉国,也赋诗一首:

劝兄(方孝友真作)

阿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

华表柱头千载后,旅魂依旧到家山。

大臣铁铉见朱棣时,骂不绝口,威风凛凛,立而不跪。并拿出前日书就讨贼诗文示于燕王,并大声背颂起来,内容是:

讨逆

耍猷竖子盗权国,丧孝失忠定死绝。

违窃皇祖遗嘱令,借清君侧动兵戈。

脑存奸诈黑天下,心长蛇蝎乱六合。

如若乾坤刚正在,天崩地裂灭贼窝!

朱棣没有阅完诗文,即大怒,撕得粉碎。令人割下铁铉耳、鼻,塞入其口中,问:滋味甘吗?铁铉厉声说:忠臣孝子之味,有何不甘?言毕,一声怒吐,喷了朱棣满脸,燕王气急败坏,随令手下行刑,铁铉遂受磔刑而死。燕王不解恨,架起油锅把铁铉炸了,大殿上顿时充满焦煳味。燕王站一边,怒道:活着你不朝拜我,作践我,炸成排骨你也得朝拜我!太监急忙用铁勾拉着铁铉遗骨架,使其转身朝拜燕王。没成想铁铉口鼻竟然喷出一股水液,一部分喷向燕王和太监,一部分贮入滚油中,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只听油锅里一声炸响,热油溅飞出丈余远,六月热气,衣薄单小,烫得太监脸胸皮肉顿绽,嗷嗷乱叫,也溅到燕王老贼胸上,顿时燎泡高耸,宛若鸡蛋大小,晶莹剔透。铁铉遗骨架硬是没有转身,真乃骨气之人。燕寇不敢再让铁铉转身,草草掩埋了事。

醒尘向马恩慧讲述这些伤心事,已气不成声,几度哽咽,忍着伤痛,继续接着往下陈述逆贼罪行。

我与燕王在争夺江山权柄之上有不共戴天之恨,但在家族长幼方面,他是长辈,所以在言语上我要像尊敬其它长辈那样尊敬他,故总是称呼他为“叔朱棣”。他在皇宫内开屠杀场,大量臣工皆被罗织罪名下狱,惨遭诛杀。你做为皇后,带着两个娃娃,本想着会善待你们娘三儿,不看别人,就看太祖之面,看到你是晚辈之面,也该好好安抚你们。哪能再赶尽杀绝呢?你们活着,难道还能夺走叔心中期望许久之皇位?但叔太狠心了!竟然也没有放过你们,对你是百般刁难,万般侮辱,你忍无可忍,带着长儿借奉天殿余火投烈成仁。之后,叔竟然查也没查,看也没看,仅是听听太监粗枝陈述,就把你当成建文帝,草草收拾,匆匆下葬,并立马通告全宫并昭告天下,建文帝自燃奉天殿,本欲逃走,不料被大炎吞噬,即日驾崩,以天子之礼义,隆葬皇陵。可见叔是早有想法在胸呀,我不死,他就是篡位夺权,声名狼藉,我死了,他就是众望所归,众臣所推,名利双收。天下不可一日无主,国邦不可一日无君,很快,择良日登基。看来叔朱棣想帝位是想疯了!

关于母后,也一把年纪了,竟然把母后驱逐宫门,发配陵园守陵,这不是逼迫母后去死吗?

个个消息传到郑-义门,皆锥心之痛,不久我就病倒了,这一病就是几个月,到冬至时日,才慢慢康复。本来打算小住半个月余便启程去沿海福宁县,这一病竟然误了几个月。想到郑家这么多天床前饲候,不厌其烦,顶着被叔诛杀之险,心内着实过意不去,随赋诗一首送给郑洽,祝福郑家永远兴旺发达,算是对郑家忠义之感谢,诗词是:

谢郑洽

白麟楷表孝忠全,书匾三朝海传。

十拱十桥难测岁,九坊九柏不知年。

东明书院接荣赞,圣谕楼上授誉繁。

华夏皆如溪谱范,民安国泰享长安!

转眼到了正月十五,华夏民族传统节日,民间皆喜气洋洋,外面舞起龙灯狮子来。郑洽见我整天闷闷不乐,就在夜间带我出去赏灯,郑家舞狮首领看到皇上也出来赏灯,禁不住想行跪拜之礼,故意用力点头,狮头也随着下颠,犹如瘸子在行走一样,一频一闪,实际上是行礼,我感动得流下眼泪。落魄如此,还尊重建文,咋能不让我感谢臣民呢?此情此景,又想到京都往昔元日,无限惆怅,清苦之状压于内心,没敢示于外人,观灯回来,子时仍无法入眠,禁不住吟诗一首:

灯愁

乾坤沉寂寂,心腹满当当。

春暖频袭动,冬寒常悚惶。

饱经霜雪变,惊骇电雷狂。

恍若隔尘世,惆烦夜未央。

此时,正有一个叫陈忠之人,从暗中观察到舞灯异常,认定必有蹊跷,仔细着磨情况根由,舞灯之状似是行礼,必有贵人在此赏灯。于是,想到民间巷尾流言蜚语,认定建文皇帝必在其中。升官发财机会来了,翌日一早就去官府告发。

不足两日,燕王派精兵一千人,前往郑-义门捉拿我,晚间到达浦江之地。郑家门户宽广,院落重重,在当地德高望重,眼线众多,官兵没到村口,便有好心之人告于郑氏家长。闻之,郑洽带着我朝万松岭深处遁去,里面最偏僻之处,有一古井,井口蛛网纵横交错,母指般大小蜘蛛附于网面。顾不得那么多,在郑洽帮助下,我下遁入井,躲进深处水面处,双脚叉开,登在井壁上,背靠井壁,贴于一边。因为慌乱,鞋子也掉入井水中一只。

井深约有丈五之余,周皆坚质砌成,缝隙刚好可以登脚,初春时节,春寒料峭,但井下并不寒冷,反倒有几丝暖意,怪不得蜘蛛活跃于此。我在井中静待约有二个时辰后,静听外面声响嘈杂,灯光忽明忽暗,闪动异常,细听声音,由远及近,一会功夫,便有人站在井口之上,提着油灯往里照,灯光暗暗,随风闪动。只听一个说:井口蛛网纵横交接,推测久无他人到来。另一人说:闪开,我投石试探。手起石落,擦我胸部而下,发起一声闷响,击起巍巍浪头,荡湿鞋脚。一个领头说:找不到凶犯,如何给皇上交差?只能说是报假案了,撤!只听井外一阵杂乱,一会便恢复宁静。此时,仰天借微弱星月之光,仍可看到一只蜘蛛正忙着织破网。天助我呀,蜘蛛在我下井后,补圆破网,救了我一命,逆贼投石破网,蜘蛛马上又出来补网。又待二个时辰,听到外面郑洽叫喊声后,方慢慢攀爬出水井。

据说,搜寻官兵找不到我,悻悻而归,把事件原委说一遍,反咬陈忠报假案。叔朱棣恼羞成怒,遣手下把陈忠抓出来,没有审问便一刀毙命。并说:犯欺君之罪者,当如是!吓得身边臣工一阵哆嗦。是呀,报信说建文活着,这不是给燕王找难堪,陷他于不仁不义吗?唯有建文死了,燕王才能明正言顺安享江山,既得名,也得利。谁敢在大厅广众面前说建文活着,这就是给燕王出难题,就是死罪。这是后话。

郑-义门是不能再躲身了,郑洽、程济与我连夜商讨下一步计划。虑到闽东有旧臣在此暗中运筹复国之事,刚刚起步,不能前去,以防被燕兵觉察后被一网打尽,前功尽弃。为转移燕兵注意力,我辈必须引开燕兵眼光看向别处。江浙之地更不能去,离京都太近,再加上地势平坦,千里沃野,不便隐蔽。江西承宣布政使司也不能去,离浦江太近,燕兵很容易搜到信息。北方是燕兵本营,我们要反之道而行之,随决定连夜出发,前去两湖之地。

临行前,郑洽给几个儿子逐一做出安排。长子郑榛,化名郑安升,前往厦门定居。次子郑松,与燕军战斗中阵亡,由其长兄郑安生将其骨骸移葬于厦门,并化名郑安治。三子郑樵,子郑模,随其母隐居浦江桃源口。五子郑栈,化名郑钱,几天后动身,只身前往闽东,找到先至大臣镇海指挥使郑熙及大将军余六府,秘密告诉他们我与郑洽、程济已经前往两湖之地躲避。

这时,我插口说:带我口谕,要求他们要做好隐蔽工作,保密身份,壮大势力,并且,要装作无意之间向当地老百姓放出流言飞语,道听建文皇上在城破之时,从水路逃至海外南洋等地,这样便于给逆贼造成建文出海逃亡之痹,在陆内追查松懈之心。等我绕道到达后,伺机起兵复国。同时安排郑钱在当地安居,帮助复国。

我刚说完毕,郑洽又接着说:孩子们按皇上及乃父要求照办就是了。以后不要再提乃亲之事,若有人问,就答乃父已患病身亡,直接了断不测之人念想。我与皇上要远走高飞,浪迹天涯。

然后,郑洽书诗一首,暗押在在郑-义门宗祠香案下,以示辞别,内容是:

辞别

晚辈寅时背故川,山高道远永无还。

睿诚自古尊一贵,忠孝从来少两全。

陌路今宵音迅断,沉心不禁泪珠潸。

先祖英魄知臣意,长跪宗祠敬裱燃。

临别,郑洽跪在宗祠内上香百炷,在列祖列宗灵前,足足磕了十个响头,长跪约百步之时。

寅时出发,三人带着简单行囊,挑一幅便担,化妆成出家之人,乘夜色匆匆踏上行程,消失在西北方乡间小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