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房权福      更新:2019-08-28 04:20      字数:10263

建文帝逊国流浪奇遇记(第章)【作者:房权福】

千辛跋涉路悠悠,河岳迢遥未尽头。

铺地盖天容饿冻,顶风逆水惧鸿鸥。

朝观叠岭伴岚雾,夕宿穷乡握愤忧。

忽遇旧情真爱叙,可憎贼逆索无休。

话说三人饰成僧侣模样,我为师傅,郑洽、程济为徒弟,携简单行李,专挑偏僻小道行走,脚脚冰霜,口口寒气,晨露双肩,天亮时分,到达兰溪。长江流域正月天气,虽冷,但可忍受,虽潮,但不粘身,天空是湛蓝一片,脚下是小道伸远,天边红霞随初阳滚动,瞬息万变。新年刚过,到处是爆竹残片,年味气息依然浓厚。远方,不时传来零星爆竹声,让人紧张而又浮想联翩,三人不敢停留,继续前行。

傍晚时分,到达衢州,此时,离郑-义门已有约三百华里,稍稍松口气。人一旦松劲,疲惫就会袭来,饥肠辘辘,四肢绵软,只好找一家饭庄用餐。在一个偏避小街,有一家小餐馆,新年刚过,食客很少,店内空空如也,门口幌子大大,随风起舞。三人进屋坐定,店家便招呼上来:三位客官,看样子是僧人化斋路过此地,请问用什么膳?郑洽说:三份素面,一份荤面。店家说:好——得!说闭,他打量这三个人,心里有疑:僧人还能吃荤?郑洽看中他的心思,便接话茬说,他们二人是出家人,我是凡间人士,素荤但吃无妨。这时,店家才明白咋回事。回后厨忙起来。郑洽打量起店内设施来,木凳木桌,灰墙白顶,收拾倒也利索明净。在门后桌面上,放一本卷边旧手抄书,名《离骚》,是战国末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所著。郑洽随手翻几页,看到页页做注,可见读者是如此认真,推定必是个识文断句之人在此谋生隐居。做饭之间,店家也心思起来,这三个人,不像凡间人士,特别是年纪最轻者,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浓眉大眼,鼻梁高挺,目光寒冷,又透几分悲情,穿着虽陋,但神气不减。推断近来社会动荡,精英隐士居多,心中便有几分注意。

饭菜很快端上桌面,热气腾腾,三人饥肠辘辘,眨眼功夫就吃去一半。店家在边上看着,不觉吟诗一首:

迎贵

政苛如虎食人猛,廷殿凌杀鬼灭灯。

奸长战酣夺权政,仁侄败北走麦城。

忠良涂血天嗔怒,睿智潜乡地受功。

饭铺虽卑兜旧事,紫微入内耀三生。

此诗出口,郑洽三人心中一震,有点害怕被暴露身份,再也坐不住了,如此落魄打饰,还是被隐士看出迹相来,话已至此,不能不应和了,郑洽放下碗筷,也吟诗一首:

酬答

高人卓尔眼如刀,看破缄言记深牢。

落奔难人慈作本,谦迎店主义为高。

蛟龙困浅天阴郁,睿智入乡月寂寥。

广会宾朋通大道,铭心不忘定酬劳!

几个人哈哈大笑起来,心中有数,但谁也不愿多说。饭罢,郑洽掏出些许银两,店家不恳接。只是说:有幸,有幸!郑洽无法,只能放置在饭桌上。素面吃光,荤面打包后,装入行囊,三人匆匆而去。

走出饭庄,早春季节,竟然惊出一身热汗,本打算餐后投宿一晚,明天启程,如此看来,是非之地,三人不敢久留,走为上策,拖着疲惫身躯,星夜赶程。又走约七十华里,到达常山,已鸡叫头遍,才就近找偏僻农村借宿。借微弱星光,在羊肠小道边上有一竹园,竹子虽微,也有一人之高,风吹沙沙,弯道进去,有几家门户,破屋烂院,篱笆倾覆,院落枯叶满地,一看便知久无人居。他们不放心,又左找右寻,确实无人,方才放心。原来,这几户人家,不知何故早消失无踪,找稍微好点屋子,三人打开行李,草草铺就。这时,郑洽以地为桌打开荤面,对我说:皇上生于富贵,民家素面,怕不习惯,特多要一份,让皇上吃,一是增加体能,二是吃饱了不想过往。我感动极了,落下眼泪,我要求一分为三,各吃一些,说什么他俩不依,看着我把荤面吃光。君臣关系深如鱼水,还说啥呢?由于太过疲惫,躺下就睡着了。

梦里,平生第一次梦到皇爷爷,仍是原来模样,慈善有加,穿着龙礼袍,端坐在奉天殿正门内,既威严又慈善。我经过时,他微微笑着,只是腰似乎更驼了点,脸上皱纹更多了,我看到皇爷爷,立即给爷爷请安。他看到我,笑眯眯说:太孙,你四叔现在表现还行吧,有没有又冒犯了你?做人可不能太慈善了,要建立自已威望,必要时候,可以使几个下马威,打得一拳出,免得百拳来。说完,似乎又叹起气来,悲从心来,接着说:太子早薨,秦王早薨,晋王早薨,他们是我心头肉呀!咋走那么早呀,让我白发人送黑发人,我看着他们一个个出生,看着他们一个个长大,又看着他们一个个薨去,这不是要杀我吗?皇上也是人呀,有乡间疾苦,也有庙堂之烦。你奶奶一生慈祥,母仪天下,可惜也撇下我不管不问走了,就剩我一人孤苦伶仃。突然,看到皇爷爷双眼粘满泪花,皇爷爷为人刚毅,很少落泪,看到他这样伤感,我也掉下眼泪,不觉哇哇哭起来,皇爷爷又说:太孙不要怕,有皇爷爷给你做主,谁也不能怎么你!你四叔他……

有人推我,突然醒了,是个梦,我自己早已是泪流满面,哭得像个小孩子。郑洽说:皇上,你做恶梦了吧,开始微笑,后来啼哭,最后来放声悲嚎,我怕你太过伤心,就把皇上您推醒了。我说:梦见皇爷爷了,想到他对我百般之好,又想到现在处境之险,就禁不住伤心落泪了。郑洽说:皇上有这份孝心,比什么都好,不过要保重龙体,图谋未来,皇上身体垮了,我们做臣子者,活着还有何意义?安慰一番,又入睡了。

一觉醒来,日高三杆,这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自已采石立锅,烧些简单饭菜糊口之后,继续上路,中间走走歇歇,三天后,途经婺源、景德镇,到达都昌。

都昌是鄱阳湖东北岸湖畔一突入要地。北依武山,南濒鄱阳湖;东界黄金山、银宝湖、上岸东洲,与对面吴城、星子县隔水相望,地处江右“水汇一湖”要冲。提到这地方,我是太熟悉了,皇爷爷生前,只要讲到用兵打仗,必提到这地方。这曾是“鄱阳湖大战”主战场,是皇爷爷打败陈友谅,奠定大明江山根基之战。皇爷爷只要提到这场战争,就会滔滔不绝把战事详讲一遍。此战,皇爷爷参战兵力约二十万,陈友谅参战兵力约六十万,皇爷爷乘陈友谅军久攻受挫之际,分兵据守鄱阳湖口,先断其退路;继集中兵力,巧用火攻之谋,歼其主力,后水陆截击,全歼陈军于突围之际。创造了中国水战史上以少胜多之著名战例,为统一江南奠定了基础。

傍晚时分,在都昌找临水偏僻之地夜宿,以便第二天早早登舟,到达吴城,然后继续北上。在一乡野客栈,三人匆匆落脚,客栈前面有一块空地,摆着桌椅,有挑灯痕迹,估计店家时常在此坐赏观景,背靠古栈,面对无边水国,时常有惊鸿飞过,天水相接,白云悠悠。郑洽与店家粗粗聊起来,原来店家是浔阳人士,躲避战乱,到此后落脚至今。扯到浔阳,就不得不让人想到唐代著明大诗人白居易之《琵琶行》,郑洽不由唱吟:同是天崖沦落人。刚唱吟完,店家就接茬说: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唱一和,拉近了感情,店家也是个好客之人,如同对待知己一样,当即取出陈酒,约三人与之对饮起来。人生在世,各有难委,人人有诉不尽之苦衷,人人皆有道不尽之艰辛。四人不觉皆喝多了,道路渺渺,地面摇摇,思绪飘飘,拘谨状全抛九霄云外。我平生第一次放纵自我,大声嚷起来:徒弟们!拿出笔纸,我要抒发惆怅郁闷之心情。程济说:师傅,您稍等,我马上取了就来。一会功夫,笔墨纸卷均陈放桌子之上。我借着微弱灯光,挥毫落墨,边唱边书,写下这首《感都昌》:

都昌汉名曰枭阳,依毗鄱阳东北方。

扼守湖关要塞地,古来兵略争战疆。

北遥匡庐奇险秀,南近湖波水悠扬。

西眺吴城和星子,东吞七解牵土塘。

汉高六年设衙县,时至今日千年长。

德厚育仁礼义广,誉传江表鱼米乡。

早春不冷风犹爽,霞落烟湖闪红光。

鸭鹤悠闲影自看,鲤鳙安逸水底翔。

夏初日暖万物芳,植种护渔家家忙。

稼穑抽绿牛羊壮,湖生拱彩雷声昌。

秋高云淡气色朗,鱼壮稻香穗银黄。

翁老洋溢满面笑,收完田地忙鱼舱。

冬临厉风嘶嘶响,寒降乾坤万物藏。

日望湖面岚烟续,晚围青灯天伦长。

天下皆闻枭阳刚,懦夫到此亦顽强。

古有陶侃稳东晋,路不拾遗美名扬。

江氏三古育天祥,忧民爱圣殉国殇。

激留末世惊天句,大义凛然赴刑场。

今宵不期临都昌,思绪飘飘多迷茫!

寒夜不围忧愁状,浓醪难醉心头伤。

遥想太祖争帝皇,鄱阳大战陈友谅。

巧使妙计用火攻,连克贼营敌军亡。

断斩贼兵十万,一搏成名威四方。

囊括四海基础奠,势拔岳掩赤洋。

吾辈皆该学太祖,气冲敌胆斗志昂。

不做床箦百年稳,愿化金星一闪光。

更深湖面孤渔晃,子夜寒风入骨凉。

冰露坠绿偶作响,湖风夹韵扑淡香。

残杯味退脑清荡,忧懑复袭断肠伤。

身野异乡路漫漫?前途渺渺在何方?

同是沦落天涯客,一人一苦难品尝!

挚交今夜必相聚,邂逅侃然诉衷肠。

诸位皆称好兄弟,情同手足畅梦想。

不言再见难再见,明朝一别浪天疆。

吾愿沉醉不知醒,永远如斯到天亮。

天亮世人皆看我,泪浸足踏成鱼塘。

泪塘鱼苗轻游荡,转眼已有三尺长。

忧愁哀怨有多少?且看无边湖鄱阳!

写就,在大家欢呼声中,一声长叹,举樽仰天一饮而尽,似乎要饮下这半生之愁,只后醉如烂泥,竟不知更年,沉睡醒来,已是第二天时近中午了。

午饭后,上舟解系,与店家话别,满载依依惜别之情,驶向远方水天一色。然后,弃舟登陆,过吴城、蓼南,穿星子县,到庐山。

此时,已是翌日午后,骄阳似火,暖意融融。郑、程二人看我心情很差,于是建议绕道去庐山一趟,权当散心解压,虽没看景之心,但还是同意二位好意。日暮时间,登临庐山之巅。

早春时节,寒风嘶嘶,独居位高,更显风厉。坐万峰之巅,惆怅心情解轻许多。脚下是烟云团簇,飘绕山涧,泉水下泄,穿梭于岚烟之间。从云缝观望,野路似带,镶嵌在神州之地,九曲回肠;居屋如甲壳,三三两两卧在地表;参天大树宛若小草,爬卧在魆色母亲的怀抱。三个人坐在最危要之处,静静观起来。

程济说:千年古庐,险道万丈,轻览众山,手可摘蟠,如此美景,必须吟诗。知道他们美意,于是说:你先来吧,郑跟后。程济于是就吟起来:

庐山

江南一璀璨,巍峻现庐山。

手触蟠桃秀,足蹚层矞巅。

南思腾阁序,东眺绿海边。

云峰观凡世,闲若驾鹤仙。

郑洽接着吟诗:

庐山

匡庐接桂苑,云锁雾峰巅。

朝雨惊竹蠖,晚霜戏树猿。

欲穷华夏秀,极目翠边天。

醉景迷归路,抛别尘世烟。

接下来,我吟:

庐山

吾本天地主,今日访庐山。

初见忠臣面,何因缄口言?

涧溪流陨泣,玉管奏高远。

似有卿卿语,哑无侃侃谈。

怒冤充宇栋,忧恨比潭渊。

本欲身飞去,自责心不甘。

借问安邦计,泪倾瀑逝川。

就这样,三个人在冷冷巅峰坐一下午,晚上星辉盈头,方悠悠下山,找客栈归宿。经过这次庐山之行,感觉心情归好不少,赶路也越发更有力气了。翌日启程,经艰辛跋涉,穿浔阳,渡九江,越阳新,路黄岗,终于到达江夏洪山宝通禅寺。

宝通禅寺历史悠久,位于洪山南麓,属江夏地区,始建于南朝刘宋年间,其间战火几经损毁重建,后来在六叔朱桢就藩之间又大规模修缮,形成如此弘大之规模。

我们一行三人来到宝通禅寺,与住持见面,住持百忙之中在客堂接待,我说:阿弥陀佛,贫僧来自南国,其二位是贫僧尘间朋友,不当之处,请高僧海涵。说着取出度牒让住持过目,他阅后,皱几皱眉头,说:阿弥陀佛,甚幸!甚幸!并当即同意我留寺为僧,并要求弟子们安排住屋,按照度牒上所载,给我法号离尘。就这样,我顺顺当当便住下来。

原来,宝通禅寺住持与孝康皇帝主录僧洁庵乃师出同门,彼此熟稔无比,友谊深厚,通晓许多应天朝中大事。当初皇爷爷保存这几张度牒,皆是由孝康帝主录僧洁庵亲笔书就,他一眼便看出原由来。慧眼之人,不必过多询问。即明白其中奥妙,出家人以慈悲为怀,还说啥呢?

晨钟暮鼓生活从此开始,住持内心明白建文有多少苦,却不能道于外人。生活之余,常与我交流谈心。偶尔也携我望景吟诗,打发僧侣时光,或是逗我一乐。

这年仲夏某一天,天气燥热,再加上江夏自古有火炉之称,更是热如闷炕,晚间树梢爬蝉仍叫个不停,让人越发燥热。我也闲来无事,来到禅院散步,正遇住持在院落外纳凉,他拦住我说:离尘,这燥热夏晚,让人不能入睡,知道你书四经熟稔,不若吟诗一首,暂解一下这沉闷心情?我说:在师傅面前吟诗,有点难为情呀,还不如师傅先来,我跟后。住持说:善哉,善哉,老衲就先吟了,这本来就是一种消遣时间方式,何必过份拘谨。于是,稍稍沉思状,便吟来:

江夏夜感

热闷如罐瓮,外火里堂蒸。

豸蹜风烦燥,虫鸣夜更清。

牛织银汉浴,日月海中暝。

皆避三伏去,唯吾心静平。

接下来,我吟:

江夏夜感

炉火不虚名,声传四海中。

湖闷清水煮,江燥热鱼蒸。

晶汗足边沸,汽湿地表腾。

品尝今故境,心冷意悲风。

住持说:心情常此,不利身心健康,望离尘能放下大悲大喜,安然面对。我说:多谢师傅教导,“放下”二字,岂有如此简单?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挥之不去。

这年深秋,天气爽朗,到寺院许愿香客络绎不绝,比往年要多许多,我作为众僧中一员,虽没有像其它僧人那样,整天忙寺院之事,但也偶尔坐居龛后,帮忙维持寺院正常秩序。住持知道我身负特殊情况,从来不给我安排待人接物及需要抛头露面之事。

有一天一早,寺前待满香客,争烧头炉香。大家皆排起长队来,我在龛后,静静坐着,看护着寺院物品,同时给香客提供力所能及之帮忙。突然,一个熟悉身影映入眼帘,似曾相识而又几分陌生。身材似玉松,款款疾步行,肤白如冰酥,回眸百媚生。她完全贯注于焚香许愿上,周边一切宛若无存。轻轻焚香,恭恭敬上,双手合一,窃窃祈祷。虽听不大清楚,但最后一句有“祝福君王”四字,听得真切。我仔细回想,方忆起他是我当初应天府宫中陈贵妃。

话说这陈贵妃,其实,并非选入宫,她自小就是马皇后家里朴人,是马恩慧小时候重要玩伴,友谊深厚。后来,马恩慧入宫贵为皇后,她也随皇后入宫,成为宫中朴人,伺候皇后。再后来,陈贵妃已出落成大家闺秀,到了嫁配年纪,在皇后马恩慧牵线搭桥之下,经多次催促,我方同意,借此她实现华丽转身,被封为贵妃。

她怎么会在这里?她是如何逃出宫门,远走此地?她为何还要为君王祈福?一连串问号在我心中生成。我本想上前,直接告诉她,你梦中祈福的君王,就在你眼前,但古刹严肃之地,岂能伤风败俗,如此儿戏?

她焚香离去,我紧跟其后,其出门右拐,即向洪山走去,我也紧跟之后,前后相距约十步距。路上车水马龙,我怕外人识出身份,又怕这样追一女子被外人耻笑,随即买一顶草帽,盖头遮颜。

在洪山脚下崎岖小道上,四周已无人迹,我大声叫喊:陈贵妃,请留步,我是你心中建文君王。她没有驻足,仅是放慢脚步,仍匆匆有加,朝山林深处而去。我再喊:陈贵妃,我是你建文兄!这一声,竟然把她吓坏了,她转身看我一眼,便惊叫一声,昏厥过去。我很后悔这样叫她,自责自我粗鲁,影响到她好心情。但事已如此,我只能紧步向前,把她抱在怀中,掐人中,按胸膛,顺脖子,一会功夫,她缓过神来,眼神极度恐惧,目无定所。我看她醒了,说:陈贵妃,我是你君王建文兄,还记得应天府吗?还记得应天府鞍桥明月,宫柳竹影吗?这时,她方微微张开有些发白嘴唇,说:你——是人——还是——鬼?怎么会在这里?四叔朱棣,不是说你自焚而崩,葬于孝陵吗?我说:陈贵妃,我是焚了奉天殿,但大臣们皆劝我出走,图谋未来。在危机时刻,我采纳忠臣们建议,从鬼门出走了,四棣朱棣昭告天下,说我死亡,那是他另有目的。旧君已亡,他可以名正言顺当皇帝嘛。她说:君王,如此说来,君王还活着?我拍拍胸膛说:看看,结实着呢,这是真人,哪是鬼呀!她伸手掐掐脸,又摸摸耳,说:这不是做白日梦吧。我说:这是千真万确,真正君王在你面前。她终于确定,我还是个活人。

这时候,她突然哭起来,似乎所有女人见到自已心中慕男,皆会这样哭起来。我说:你是君王爱妃,岂能不听君王之话,说哭就哭呢?这才制止哭声。我问:陈贵妃是如何逃出宫门,离开应天,到此故地?她说:君王不知,详细一言难尽。

原来,四叔朱棣打进应天后,大开杀戒,一月不封刀,至使应天府喋血成河,冤魂遍野。对于宫中女人,能赶者赶,能送者送,能占者占,能杀者杀。像黄子澄、练子宁、方孝孺、齐泰、卓敬等等这些忠义之臣家眷,包括妻妾女媳,全部送到教坊、浣衣局、军营,成为被奸宿者,或配象奴,生不如死。原属于建文帝女人,姿色漂亮者、水灵者,皆被朱棣据为己有,她们也实现了辈份攀升,由侄媳妇转变为叔女人,造孽和不耻呀!

陈贵妃边落泪边说:君王对我之好,天高地厚,实在是不忍伤害君王,就借机在晚间赏月之机逃出宫门,此生就算是流浪奔波落魄而死,也誓死不做四叔女人,叔侄乱辈,岂能让人说出口?当初走出宫门,举目无亲,天热如烤,我就朝着老家方向,坚定走下去,出外郭,跨扬子,一月奔波,才回到濠州幼年老家。可是我发现世颜俱变,由于我身世不同凡人,谁也不敢与我相认,谁也不敢与我多言,皆怕引来杀身之祸。为了保护家人,也为了远离那伤心之地,我就继续向西北而去,离应天府越远越好,不觉就来到这江夏之地,借洪山偏辟之地落脚。我老父亲心痛女儿,也跟着我跋山涉水,辛苦来到这江夏之地。君王离开这段日子里,我每天把君王好处想一遍又一遍,在心中无数次坚定自已,一定要保护好自已,不辜负圣明君王对我之好。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把你给盼来了,这难道不是梦幻一般吗?

我说:陈贵妃,这哪是梦幻呀,这是真实之事,感人肺腑!让我终生难忘呀!天下烈女不多,皆让我碰上了,甚幸呀!皇后已投烈成仁,今后,陈贵妃就是我心中皇后。只是我再也不能给你名份和幸福了!说到这里,不觉泪飞如雨。

陈贵妃说:君王之言,像锥子一样锥心疼腑,同是落难之人,还言什么名份和幸福?能与君王再次相见,已是洪福齐天了,不求轰轰烈烈,但求平平淡淡,彼此相携,终老在这片异乡之地,还有什么怨言可诉呢?

我泪也流干了,实在是太感动了!幸福与感慨双双来袭,让人措手不及。我说:为掩人耳目,以后你称我离尘大哥,我称你妹妹,海枯石烂,不可改口。她双目念泪,点头同意。

我扶她慢慢起来,复朝洪山森林深处走去。在一老屋前,停下脚步,她说:到了,这是个无主老屋,据周边邻居称,此屋主人已远走他乡,再也不会回来了,于是我据为己有,老父把屋前屋后收拾干净,便住下来,算是有个栖身之地。后来,在房前屋后,又开垦一片荒地,种些青菜瓜果,当做口粮。地里活忙完了,就去宝通禅寺上香,为君王祈福。

正在观看,里屋老父亲蹒跚走出来,他没有见过我,有点迟疑,陈贵妃马上介绍说:爹爹,这是我在应天府宫中君王,也就是建文皇帝。老父亲知道应天府中恩恩怨怨,以及建文失国之恨,一看到我,老泪纵横,默默流起泪来。我说:老爹,不想过去了,要面向未来,我们还要生活呀。我三番几次劝说后,方停止流泪。

三人坐定,我把这半年多所发生之事,皆告于陈贵妃,坎坎坷坷,让人不堪回首。

异乡他地,偶遇陈贵妃之事,我告于郑洽、程济二人,他俩也来到老屋,人就这样,一起叙旧,回忆往昔幸福与悲伤。后来,经商议,我又拿出部分复国经费,把老屋翻修一新,拉起院墙,开垦数片荒地,算是有地有家之人,生活总算有了着落。

为掩邻人耳目,我们四人商议,郑洽年长,饰陈妹妹老爹之弟,程济年少些,饰陈妹哥哥,我以出家僧人身份,来此看望妹妹、朋友,尽量不引起周边邻人怀疑。

翌年秋后,陈妹妹身怀六甲,行动十分不便,就让她每天待在家中,让郑洽、程济二人陪她说话、聊天,消磨时光。每日三餐,由郑洽去街市安排,不时有鱼、时令绿菜买回,给陈妹妹补身体。

建文六年十月十日,陈妹妹顺利生产,生一白胖小子,我们个大人皆高兴极了,眉飞色舞,走路生风,心中那高兴劲溢于言表。

说到这,皇后马恩花双眼含泪,幸福劲表现无遗,把“白胖小”视为己出。插话说:圣上,我真为你高兴,你终于又后继有人了,虽然不是我为你所生,但一样为你高兴。有机会,我一定要当面答谢陈贵妃,她做了一件足以旌表千秋之事呀!我抚摸着马恩花满头乌发,算是对她安慰,也是对她无声之感谢。

然后,我接着讲述在江夏之事。回到宝通禅寺这边,我们个大人,坐满一屋子,一起研究,给孩子起个什么姓名好听。闲坐几个时辰,七嘴八舌也说了不少,但没有一个结论。最后还是我来拍板定案,说:“白胖小”虽然为落魄君王后人,但也皇室血统,高贵无比,当然也不能随便起个姓名,迫于目前形势需要,为保证安全,“白胖小”暂时还不能姓朱。我初步思考,让他姓“让”,暗含四叔皇位,是我让给。至于名字,大家说说,有什么良策建言。郑洽说:叫“尔玉”为妥,暗含“玺”字,也就是让出帝印,反正就是表示你让出了万里江山。于是,“让尔玉”便成为“白胖小”凡间姓名。

转眼之间,让尔玉已半岁了,可爱有加,聪明劲表现出来了,放在腿上,扶之便能上下窜蹦,真让人欣慰。

这年端午节后某一天,宝通禅寺住持突然单独召见我,还认为是住持又想吟诗唱词了,谁知是另外一件大事,让我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住持单独把我叫到客堂,开门见山,说: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本寺已不能给您提供栖身之地了,不过,老衲还有另外一招,我给你写个便条,您手持此条去黔中安顺高峰山万华禅寺院或灵永寺院,那边住持皆为我同门师弟或道友,他们皆认得老衲真迹。说到此,取来笔纸,简单写道:师兄实在想念师弟,特遣贵人送去便条一张,聊表怀念之心意,落款是:宝通禅寺住持。

我听得一头雾水,这不是好好的,怎么说走就让我走呢?我也陷入沉思,这其中,必有什么事件发生。

住持看出我内心思量,于是站起来,在客堂踱起步来,轻轻吟诗一首:

绿枝

叶红傲日共协力,沐雨搏风死恋依。

痴衲护花抛生死,残霜摧绿紧进逼。

胸怀正义无思二,可叹歪斜占第一。

倘使乾坤本末置,万物皆要把头低。

最后,住持说:您今天就可以动身了,越早越好,此乃是非之地,不可久待矣!

住持意思这么明显,算是下了逐客令,我不能再有迟疑了。于是,就暂时告别住持,回到洪山老屋,商量后事。

后来才知道,端午节前一天,四叔手下大臣胡濙带领一帮人马,浩浩荡荡突然造访宝通禅寺,住持接见了他。胡濙说:住持高僧,不请自来,打挠了,我奉当今皇上之命,到贵寺打听武当派祖师、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圣上想请他入宫,委以重任。因为要务在身,只能例行公事,先遣人察看寺内是否有张道人藏居。说完,手下人马便一间间找起来。住持是个明白人,立马就明白胡濙找张三丰是假,找建文皇上是真。胡濙人马也有所耳闻,我是身披皇爷爷袈裟而走,很有可能在华夏神州某个佛寺栖身。当然,宝通禅寺住持见到这个架势,巧妙打发走胡濙后,细思量,这事不可轻视,欺君之罪,谁人敢犯?于是才单独见了我。

我草草与住持话别,怀依依惜别之情,离开宝通禅寺,回到洪山脚下老屋。

回到洪山老屋后,招集郑洽、程济回来,一起商议下一步计划。他俩坚持先到黔中安顺平坝高峰山万华禅寺院或灵永寺院暂躲一段时日,以观后事进展情况,再做长远决定。臣子们皆这样决定了,我也就同意了。

临别,我告诉陈贵妃,说:你们娘俩暂时就住在这洪山老屋吧,有房,有地,有吃喝,由老爹在此帮忙劳作照料,我也放心了。切记我以下逐条,其一,“让”姓是孩子尘间姓,任何时候也不要更改,不能告诉世间外人此姓来历考究,只能等孩子长大成人后,私下口授与他,并要代代口授相传,万不可留下纸质把柄,受制于人。其二,“尔玉”此名,也不与外人解释来历,只等孩子成人后,口授与他。其三,此次别离,不敢言再见,未来如何,实难料定,如果我不能及时回到洪山,若干年后,请把我所留衣物,做一衣冠冢,让孩儿成人后有个哭诉之地,选址可去宝通禅寺与住持商量,他们会尽力帮助你。其四,何时何地,千年万年,皆不能让孩子忘记,他是朱家建文帝后人,皇室血统,但也不能传于外人。其,我纵观历史,各朝各代未有千秋万世者,如果有那一天,山河变颜,不再禁锢,方可把这些口授内容,以文字形式固定下来,载入家谱,留传百世。

最后,我从行李中取出皇爷爷当年留下信物一件,给让尔玉配戴脖间。说:此信物,上面有皇爷爷姓名,找宝通禅寺住持帮助,如果他不信,请示此信物,说明来历,他就不会再迟疑了。

话已至此,陈贵妃早已成为泪人,似有千千语,化泪成晶珠,抚儿痴安慰,竟然说不出。

傍晚时分,我们三人与陈贵妃及让尔玉道别。我说:贵妃母子,祝福康生,来日方长,彼此珍重!

我头也不回,一脚踏出屋门。此时江夏黄天,竟然下起滂沱大雨,雷电交加,雾蒙蒙一片,花木翠绿随风起舞,竟折断无数于泥坑。我们三人顶风行走在暴雨中,走出老远回头,仍能看到老屋门口有老少三人站成石佛,目视送行,场面惨惨戚戚,不堪回首。

来到宝通禅寺与住持道别,住持身披雨披,亲自送到江边道别,情切意真,让人荡气回肠。舟行江面,雨撒前程,住持呆立岸边,目送我们远行,突然放声吟唱起来:

大风起兮江面涌,暴雨倾兮巅行程。

排浊浪兮云自横,目孤舟兮君别行。

地无理兮万残败,天有情兮百景生。

得猛士兮拥天下,失乾坤兮丧敬崇。

志刚毅兮复四海,勇果敢兮展九鹏。

……

舟行越来越远,风雨声越来越大,后面就听不清住持再唱些什么了,唯有暴风骤雨充满双耳,涛天浊浪排山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