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作者:中国通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7651

第二节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在秦始皇去世之前已是民怨沸腾反者四起。其中有的人如彭越、英布、刘邦等已初步组织起具有农民起义性质的队伍。这种局面的出现生动地构成了农民大起义的前奏曲。而始皇之死与二世、赵高的倒行逆施则大大加了大起义爆的进程。二世“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困穷而主弗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1“赵高以峻文决罪于内百官以峭法断割于外。死者相枕席刑者相望。百姓侧目重足不寒而栗。”2二世、赵高极端**主义的黑暗统治使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的劳动人民以及社会各阶层都无法按原样生活下去了。“天下敖然若焦热倾然若苦烈。上下不相宁吏民不相僇。”3“自君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④社会剧烈震荡人们惶惶不可终日南北各地如同堆积着易燃的枯草最高统治者恰似坐在那将爆的火山口上。因此只要有人率先振臂高呼举起革命的火炬就必然会使早已出现的分散的点点反秦星火迅燃遍各地使微弱的前奏曲演成威武雄壮的场面。历史急需这样的人物这样的人物也必然会涌现出来。于是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高呼一举拉开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陈胜字涉阳城(今河南商水西南)5人出生于一个地位极为低下的贫苦农民家庭。吴广字叔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也是一名贫苦农民。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o9 年)朝廷强征大批“闾左”贫民去戍守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在今安徽、河南交界地区有九百人被征调出。陈胜、吴广在被征之列并被推定为屯长。这年七月他们走到蕲县(今安徽宿县南)大泽乡(今宿县东南)时碰到滂沱大雨道路不通延误了到达渔阳的期限。按照秦代法律的规定误期就要一律处斩。死亡威胁着每一个人暴虐的统治激起了九百名贫苦农民莫大的义愤。

在这紧急关头陈胜、吴广共同分析了当时的情势与出路一致认为逃亡是死起义也可能死。同样是死倒不如起义反秦为争国而死。陈胜还进一步提出:现在人们遭受秦的暴政之苦已经很久了!特别是秦二世作为始皇的少子本不应继位当继位的是长子扶苏。扶苏是由于多次劝谏秦始皇引起始皇的不满才被贬到边地去将兵的。“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1项燕原是楚国的名将屡建战功关怀士兵深受楚人的崇敬与拥戴。现在有的人以为他死了有的还说他逃亡在外。“今1 贾谊:《新书·过秦》。

2 《盐铁论·周秦》。

3 《淮南子·兵略训》。

④ 贾谊:《新书·过秦》。

5 阳城今属何处史学界迄无定论。主要有河南商水说、登封说、方城说以及安徽宿县说等几种看法。笔者以为商水说更为合理可信一些故从之。

1 《史记·陈涉世家》。

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2于是两人决定立即采取各种方式制造反秦舆论准备组织起义。他们先去找人占卜。占卜人深知其用意便说:你们的大事本是可望成功的不过最好还是求求鬼神。“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3他们于是用丹砂写了“陈胜王”的帛书悄悄塞进渔民准备出卖的鱼腹里。戍卒买鱼烹食时现了这种帛书感到十分奇怪。夜间陈胜又密令吴广潜入戍卒驻处附近荒野丛林中的神祠里燃起若明若暗的篝火学着狐狸的嚎叫声高呼“大楚兴陈胜王”。戍卒们听到后更是惊恐不已。等到天刚亮他们便以奇特的心情指目陈胜纷纷传说着与他有关的“丹书”、“狐鸣”的奇闻异事。这时在戍卒心目中陈胜显然已是一位具有神奇色彩的人物了。

陈胜、吴广经过一番舆论准备之后迅采取果断措施。这时适逢押送戍卒的将尉喝醉了酒吴广便故意一再扬言自己打算逃亡竭力激怒将尉。果然将尉一听吴广说要逃亡就当众辱打他而且拔剑刺之。一时间戍卒们群情激愤怒不可遏。吴广乘势夺剑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至此陈胜、吴广实际上已是九百名戍卒的领。他们下令把这批最早的反秦勇士们集合在一起郑重地宣告: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这是一篇农民起义的誓言。它阐明了人们当时面临的严峻处境及可供选择的最佳出路表达了革命农民蔑视秦代等级秩序敢于斗争宁死不屈的意愿也是对传统的贵族血统论的有力抨击。陈胜、吴广的号召得到了全体戍卒的热烈响应。大家搭起祭坛祭以尉。袒右盟誓诈称公子扶苏、项燕号称大楚。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迅组织起一支农民起义军攻下大泽乡一场空前未有的农民革命战争爆了。

“张楚”政权的建立与反秦斗争的蓬勃展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爆之后立即如燎原烈火四处燃烧起来。起义军先攻蕲(今安徽宿县南)蕲下。接着陈胜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自己则率主力向西北进击连克铚(今安徽宿县西)、酂(今河南永城西南)、苦(今河南鹿邑)、柘(今河南柘城)、谯(今安徽亳县)等地。起义军进展迅屡战皆捷。大军所至人们“赢粮而景从”。当起义军逼近陈(今河南淮阳)时已是一支拥有战车六、七百乘、骑兵千余、步卒数万人的队伍了。

起义军决定集中兵力攻陈。陈的郡守、县令都不在只有郡丞率师抵抗。但他们一战即败郡丞死。陈胜乃入据陈。陈原是西周、春秋时陈国的都城又是楚的后期国都。秦灭六国后还在这里设置郡、县治所加强防卫把它视为皇朝在东方的重要统治据点。所以起义军顺利克陈战告捷不仅直接打击了貌似强大的秦军而且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起义军入陈后适应形势展的需要陈胜很快就在这里召集三老、豪2 《史记·陈涉世家》。

3 《史记·陈涉世家》。

1 《史记·陈涉世家》。

杰等“皆来会计事”决定正式成立农民革命政权。三老、豪杰一致认为陈胜“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功勋卓著宜立为王。在大家拥戴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1。《史记·秦始皇本纪》云:“戍卒陈胜等反故荆地为张楚。”《史记·天官书》说:“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因以张楚并起。”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五星占》中的《土星行度表》里还有以“张楚”纪元的确凿记载2。所以“张楚”作为陈胜政权的称号或国号应是确定无疑的。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李奇云:陈胜“欲张大楚国故称张楚也”。颜师古注《汉书》引刘德说:张楚“若云张大楚国也。”当然陈胜这样做并不是真正为了“复立楚国之社稷”而是出于一种策略上的考虑。大家知道秦的暴政秦在故楚地区的残暴统治曾使这里的人们产生过一种相当普遍的反秦暴政、眷念故国的社会心态。“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人心思楚群起反秦这是故楚特别是陈、蕲一带阶级矛盾、阶级斗争的一个显著特点。陈胜长期生活于这一地区深知要在这里顺利地动和组织反秦起义最好的办法就是打出兴楚的旗号以此为天下唱。司马迁、班固称其张楚是为了“从民欲”1、“从民望”2这是有见地的。

“张楚”政权的建立使各地农民纷纷投入起义行列“家自为怨人自为斗各报其怨而攻其仇”3。《史记·秦始皇本纪》写道:陈胜为王后“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皆杀其守尉令丞反以应陈涉”。《史记·陈涉世家》也说:“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在一段时间内群起反秦的数百人以至数千人的起义队伍各地多有“不可胜数”。如早已“亡之江中为群盗”的刑徒英布等这时就正式“聚兵数千人”以“叛秦”。在东阳(今江苏盱眙东南)人们亦杀其县令“相聚数千人”并有“异军苍头特起”④。在淮海之间还有凌县(今江苏泗阳西北)人秦嘉、凌县(今安徽宿县西)人董緤、符离(今安徽宿县东北)人朱鸡石、取虑(今安徽灵壁东北)人郑布、徐县(今江苏泗洪南)人丁疾等在“陈王初立时”相继起义。他们共同将兵攻郯(今山东郯城)一度把秦东海郡守庆围困在这里。还有陈胜称王后故鲁一带的许多儒生也“持孔氏之礼器往归陈王”“委质为臣”。连孔子八世孙孔鲋(甲)也曾“为陈涉博士卒与涉俱死”1。反秦起义席卷各地“从之者如流水”。远在东南沿海地区的东瓯(今浙江南部沿海一带)、闽越(今福建沿海一带)等越族人民也参加了反秦斗争。当时全国确已形成了天下共起反秦的形势。

在农民起义大好形势的影响与推动下一些前六国的旧贵族和官吏也被卷进了反秦斗争的浪潮。原韩国贵族出身的张良其“大父、父五世相韩”。秦灭韩后良“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陈胜起义后良“亦聚1 《史记·陈涉世家》。

2 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五星占〉附表释文》载《文物》1974 年11 期。1 《史记·陈涉世家》。

2 《汉书·陈胜传》。

3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④ 《史记·项羽本纪》。

1 《史记·儒林列传》、《汉书·儒林传》。

少年百余人”2以反秦。原齐王田氏宗族田儋于齐亡后北至狄(今山东高青)。陈胜初王楚时儋即佯为缚其家奴从少年之县廷假借请求秦狄县令杀其奴的机会“见狄令囚击杀令”3随即与其从弟田荣、荣弟田横召集豪吏子弟以起兵。原魏宗室诸公子魏咎故魏时受封为宁陵君。秦灭魏迁咎为家人。“陈胜之起王也咎往从之。”④还有与魏贵族有密切联系的“魏之名士”张耳、陈余因受秦的悬赏缉捕两人曾变易姓名逃之至陈“为里门监以自食”。陈胜入陈后他们也求见陈胜加入了反秦行列。农民大起义的风雷搅动了社会的各个阶级与阶层。六国旧贵族卷入反秦的激流一方面扩大了反秦的社会势力孤立了统治集团加了秦皇朝的瓦解;但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反秦往往是为存亡继绝据地为王恢复旧的社会秩序夺回早已失去的天堂因而不可避免地给整个斗争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与危害。随着形势的展和变化这种影响与危害日趋严重以致酿成反秦队伍内部的分裂并使陈胜农民起义军陷入了失败的困境。

陈胜起义军的军事进攻及其西征的失利随着反秦斗争形势的高涨和农民武装力量的壮大陈胜以陈为中心迅组织起义军和各地反秦武装分途出击从几条战线上向秦皇朝及其统治地区起攻势。

在东南一线陈胜为了开拓后方防止腹背受敌继前已派遣葛婴徇蕲以东之后又增派汝阴(今安徽阜阳)人邓宗进攻秦九江郡(郡治今安徽寿县)以控制大江南北的广大地区;在北线陈胜采纳陈余“请奇兵北略赵地”的建议以陈人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以张耳、陈余为左右校尉给予兵卒三千使北上渡河攻占原属赵国的地区。接着又令魏人周市北徇魏地;在西线以夺取关中为战略目标兵分三路:一路以吴广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今河南荥阳)。一路由周文率领。周文一名周章陈之贤人也习兵曾为楚将项燕军视日占卜吉凶。陈胜任命他为将军使其经颍川过函谷关直捣咸阳。一路由铚人宋留率领令其定南阳(今河南南阳)入武关(今陕西商南南)。各路起义军在广大农民群众和各反秦社会势力的拥护与支持下“望屋而食横行天下”1。他们“攻城略地莫不降下。天下为之糜费嵦动云彻席卷方数千里。”2面对起义军的凌厉攻势秦兵“阻险不守关梁不阖长戟不刺强弩不射”3于是关东的大片土地和许多郡县很快便被起义军所占有了。这里最值得注意的一是吴广率领的军队顺利进抵三川郡并围困了荥阳。荥阳本属军事要地又是秦关中联接关东的重要通道附近还有积贮大量粮食的敖仓。吴广一举包围荥2 《史记·留侯世家》。

3 《史记·田儋列传》。

④ 《史记·魏豹列传》。

1 贾谊:《新书·过秦》。

2 《淮南子·兵略训》。

3 贾谊:《新书·过秦》。

阳迫使丞相李斯之子三川守李由龟缩在荥阳城内不敢出战这就牵制了秦的兵力为其他诸路的进军创造了条件。二是周文率领的军队迅穿过颍川、三川两郡直入关中。当他突破函谷关(今陕西灵宝东北)时已是战车千乘兵卒数十万的大军了。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o9 年)九月周文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军斩将搴旗乘胜前进一直打到秦始皇骊山墓附近的戏(今陕西临潼境内)。这里离咸阳只百来里了。

对于陈胜起义二世、赵高开始本来很不介意甚至根本不承认它的存在。陈胜初起时有一任谒者的朝臣出使东方后回到咸阳以所闻陈胜反秦事告二世。二世大怒认为此等“群盗”小事不足以闻于上乃将这名谒者下吏入狱。不久陈胜攻下蕲、陈。消息传来二世召集博士儒生询问对策:“楚戍卒攻蕲入陈于公如何?”博士诸生三十多人都说:陈胜起兵实为反秦反者“罪死无赦愿陛下急兵击之”1。二世一听便怒形于色。待诏博士叔孙通见情势不妙只得随即阿顺其意曰:“诸生言皆非也。”今天下一统兵革不用。“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于下使人人奉职四方辐辏安敢有反者!”2陈胜等只不过是“群盗鼠窃狗盗”之辈何足挂齿!且各郡守将尉正加紧捕捉论罪陛下完全不用担忧。二世听后转怒为喜当即赐叔孙通帛二十匹衣一袭拜为博士。同时又令御史案治诸生凡“言反者下吏非所宜言诸言盗者皆罢之。”3从此不论是官吏还是诸生就再也没有谁敢在二世面前言及陈胜反秦了。

陈胜的反秦起义并没有因秦二世的蔑视与否认而中止。相反它如燎原烈火迅猛异常。当周文西征至戏时二世才如遇晴天霹雳急忙采取两项极为凶狠的措施:一是采纳少府章邯的建议大赦修骊山墓的数十万刑徒和人奴产子并使其“悉”以击周文军。二是命令守卫北边、修筑长城的三十万大军由王离、苏角等率领急南下1以便从侧翼夹击起义军。秦皇朝大规模的有计划的军事镇压给陈胜起义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从整体上看陈胜王陈之后随即分途出击大举西征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西征的三路大军缺乏统一的指挥与调配他们不是协同作战而是各行其是互不依托。周文进军至戏固然是农民战争的巨大胜利但面临的却是孤军深入、后无救援的险境。吴广长时间地被牵制在荥阳城下欲攻不克欲罢不忍势必导致士气疲软陷入僵局。而这些又必然给章邯军队的反击以可逞之机并进而引起这场农民战争风云的突变与形势的逆转。

凶狠狡诈的章邯似乎猜测出了陈胜西征军的战略弱点。他集中可以投入战场的全部兵力先猛击周文。周文及其军队本来就缺乏正面作战的经验加之孤立无援突然遭到章邯数十万因赦免而组合的拥有精锐兵器的强大军事力量的反击虽出生入死英勇奋战但仍“尽败”于秦。周文被迫退出函谷关固守曹阳(今河南灵宝东北)并在这里和章邯军坚持战斗了两个月才退至渑池(今河南渑池西)。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o8 年)十一月1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汉书·叔孙通传》。

2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汉书·叔孙通传》。

3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汉书·叔孙通传》。

1 参阅朱绍侯《关于秦末三十万戍守北边国防军的下落问题》载《史学月刊》1958 年4 期;张传玺《关于“章邯军”与“王离军”的关系问题》载《史学月刊》1958 年11 期。周文又在渑池浴血奋战十余天终因寡不敌众再次大败。周文自杀殉难“军遂不战”而溃。

章邯击败周文西征军之后乘胜进逼荥阳。这时的吴广军队虽仍包围荥阳城但实际上已是军心浮动甚至在领导集团内也出现了分歧。吴广的部将田臧等眼见周文已败而荥阳又久攻不能下感到“秦兵旦暮至”“秦军至必大败”。于是主张以一小部分兵力继续围困荥阳牵制李由的守军而以全部精兵迎击章邯指挥的来犯之敌。本来田臧提出这一作战方案不无一定的依据起码较之吴广的作法略胜一筹。但他却不仅没有和吴广商议反而认为“今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事恐败”1因而竟假借陈胜的命令杀害了吴广“献其于陈王”2。陈胜无可奈何只得承认既成事实使使赐田臧楚令尹印任他为上将使其指挥荥阳前线的大军。田臧取得军权后乃使李归等屯守荥阳城下自己则率精兵西进迎击章邯大战于敖仓。田臧战死军队溃散。接着章邯又直驱荥阳与困守在荥阳城内的三川守李由夹击李归破之李归壮烈牺牲。至此陈胜起义军西征的第二支主力部队也被残酷镇压了。

周文、吴广的西征军是陈胜起义军的主力是“张楚”政权的基石和支柱。这两支大军的失利与溃败给陈胜的反秦革命事业造成了致命的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成为他由胜而败的一个转折点。

六国旧贵族的分裂活动与陈胜起义的失败随着农民起义形势的逆转和西征的失利在整个反秦阵线内也出现了明显的碰撞与分裂。这主要是在革命**中卷入反秦斗争的六国旧贵族的割据分立活动的加剧。这些人以为天下方乱正是实行政治投机之时。他们或互相倾轧你争我夺;或霸占故国自立为王;或公开与陈胜的“张楚”政权分庭抗礼拒不服从调遣甚至坐视秦皇朝对农民起义军的围剿而不救援。张耳、陈余接受陈胜委派北略赵地至邯郸后听到周文至戏败退的信息便劝武臣立为王并说:“陈王起蕲至陈而王非必立六国后。”今将军已下赵数十城“独介居河北不王无以填(镇)之”1。于是武臣乃立为赵王以陈余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对于武臣的王赵陈胜开始是反对的甚至打算“尽族武臣等家而兵击赵”2。但为了减少反秦阻力避免“又生一秦”他仍接受柱国房君蔡赐的建议遣使者前往贺之令其“趣兵西入关”以救周文。可是张耳、陈余却劝武臣拒不兵说:“王王赵非楚意特以计贺王。楚已灭秦必加兵于赵。愿王毋西兵北徇燕、代南收河内以自广。”3武臣因不西向兵而使故燕上谷卒使韩广将兵北徇燕地又使李良略恒山(郡治东垣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张黡略上党(郡治长子今山西长治市西南)。但韩广北至蓟(今北京市)后亦在燕故贵人豪杰的怂恿下自立为燕王。而李良不久则举兵1 《史记·陈涉世家》。

2 《史记·陈涉世家》。

1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汉书·张耳陈余传》。

2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汉书·张耳陈余传》。

3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汉书·张耳陈余传》。

反赵袭击邯郸杀武臣、邵骚赶走了张耳、陈余。还有周市也立故魏后宁陵君咎为魏王。田儋更以“诸侯皆反秦自立齐古之建国儋田氏当王”1遂自立为齐王。

六国旧贵族的割据自立不仅大大削弱了反秦势力造成了反秦阵线内部的公开分裂更严重的是直接牵制和孤立了作为反秦主力的陈胜起义军给秦二世、章邯等镇压这支军队扭转战局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周文、田臧等就是在张耳、陈余、武臣拒不“西兵”的情况下遭致失败整个陈胜起义也是在这些六国旧贵族热衷于分立割据、见危不援的困境中走向失败的。章邯继镇压周文、田臧西征军之后接着便向陈胜起义军的政治中心陈及其周围进犯。这时秦二世又增派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佐章邯以击陈胜。而对陈胜来说由于上述种种客观原因以及自己军事上的轻敌2与失误主力部队已丧失殆尽剩下的可用于作战的兵力已为数甚少。在这种敌我力量对比极为悬殊的情况下章邯为了尽快围歼起义军一方面遣别将击邓说军于郯(今山东郯城)以便堵住陈胜至东北的退路。邓说军散走陈;另一方面则亲自以主力击伍徐于许(今河南许昌市东)以便打开攻陈的通道伍徐军亦散走陈。章邯攻占陈的外围之后便集中攻陈守陈的柱国房君蔡赐死。紧接着又进兵击陈西张贺军陈胜亲临督战。但因寡不敌众张贺军破而死。秦二世二年腊(十二)月陈胜走汝阴(今安徽阜阳)。不久又至下城父(今安徽涡阳)。这时陈胜本想且战且走坚持战斗但却不幸被阴险的御者庄贾所杀害。陈胜牺牲了庄贾投降了秦军。

陈胜之死引起了他往日的近侍“故涓人”将军吕臣极大的义愤。他组织“仓头军”在新阳(安徽界北)重新举起义旗“攻陈下之”杀了叛徒庄贾并“复以陈为楚”1。与此同时早先受陈胜重任的第三支西征军的主将宋留本已下南阳即将入武关。但当他听到陈胜死讯后竟自行放弃南阳使“南阳复为秦”。宋留既已改变反秦的政治立场乃东逃至新蔡(今河南新蔡)不战而“以军降秦”。只是宋留的投降并没有苟延自己的性命。他被押至咸阳后被车裂而死。

吕臣次夺回陈之后秦左右校复攻下之。吕臣再度聚集被打散的军队并与在鄱阳湖一带活动的英布起义军相会合共同反击秦左右校。他们大破秦军于青波(今河南新蔡西南)又第二次夺回陈再次“以陈为楚”。不过由于陈胜已死陈胜起义的大势已去吕臣、英布等为了坚持反秦斗争很快便加入了项梁起义军的行列。

陈胜起义失败了。但他的反秦事业在刘邦、项羽等人手里得到继续和完成。他所开创的农民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极为深远。这次起义从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o9 年)七月至二世二年腊(十二)月前后只六个月2。陈胜之兴也其败亦。究其原因固已如前所述有秦皇朝的残酷镇压有六国旧贵族的分裂割据也有自身的军事失误但从根本上说则是由于1 《史记·田儋列传》、《汉书·田儋传》。

2 据《资治通鉴》卷七《秦纪》二载:“陈王既遣周章(文)以秦政之乱有轻秦之意不复设备。博士孔鲋谏曰:‘臣闻兵法不恃敌之不我攻恃我不可攻。今王恃敌而不自恃若跌而不振悔之无及也。’陈王曰:‘寡人之军先生无累焉。’”

1 《史记·陈涉世家》。

2 秦采用颛顼历以十月为岁。

陈胜及其“张楚”政权具有农民阶级不可克服的思想上政治上的弱点与局限。第三节刘邦、项羽起义刘邦沛县起义刘邦(前256—前195 年)字季沛丰邑(今江苏丰县)中阳里人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亭是县以下的与乡并行的一种行政机构主要职掌社会治安与邮传也兼管服役刑徒的征调、押送一类的差事。刘邦就曾以亭长身份多次送刑徒去秦都咸阳。他在一次“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时竟能自行扔掉当时不少人求之不得的亭长的吏职果断地带领愿意跟随他的“徒中壮士”十余人亡匿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闯荡江湖静观时变。果然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点燃了反秦的火炬刘邦在黑暗中梦寐以求的光亮与机遇来临了。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o9 年)七月陈胜起义后风起云涌从者如流“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1。这年九月沛县(今江苏沛县)周围已有不少地方为起义军所攻占沛县辖区内也有人向往起义跃跃欲动。面对这样的局面沛县令惊恐不安。为了免遭起义军的屠戮摆脱困境另谋出路他产生了“以沛应涉”争取主动的意念但又拿不定主意。于是只得找县主吏萧何、狱掾曹参商量。萧何、曹参本是刘邦的同乡均为沛人又素有交往。“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高祖以吏徭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1从萧何与刘邦过从甚密的关系来看刘邦隐匿芒砀之间萧何当是知道的。所以当沛令言及这类事时萧何便与曹参有意这样说: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2身为暴秦沛令早已成为沛县子弟特别是其农民群众的敌手。那些深受其凌辱之苦的人们怎能相信他会起兵反秦并继续供其驱使呢!沛令自觉理亏心虚无计可施于是采纳萧何、曹参的建议令樊哙往召刘邦。这时刘邦已拥众数百人活跃于江湖山林之间俨然一支足以反秦举事的起义队伍了。

刘邦带着自己的队伍跟随樊哙急赶到沛县。这时沛令却突然后悔起来。他担心刘邦至沛后会影响他的官位危及他的身家性命于是下令关闭城门加强守卫还谋图杀害萧何、曹参。萧、曹深感形势危急随即设法秘密越城投奔刘邦。刘邦得知城内生突变也相应地改变方略起草了一份给沛城父老的帛书捆在箭镞上射至城上帛书写道: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3这是一份很有号召力的反秦檄文。它揭示了当时面临的严峻形势指出天下共起反秦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沛城父老也只有共起“诛令”才能保全家室这是唯一的出路;如果继续为沛令守城为之卖命其结果只会是“父子俱屠”遭致“无为”的牺牲。帛书1 《史记·高祖本纪》。

1 《史记·萧相国世家》、《汉书·萧何传》。

2 《史记·高祖本纪》、《汉书·高帝纪》。

3 《史记·高祖本纪》、《汉书·高帝纪》。

孤立了沛令挫败了他负隅顽抗的企图;争取了民众得到了沛城父老的响应。沛父老豪杰于是率领子弟少年攻打县府“共杀沛令”并打开城门主动将刘邦及其队伍迎接到了城里。

刘邦入城后大家想推他为沛令但刘邦原来只是个小小的亭长且沛城又不是他直接攻下的因此不便贸然应允只得推辞道:“天下方拢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1当时最有条件被推择的本是萧何和曹参。但这两人都尽力推让给刘邦。而在场的诸父老也都说:“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2于是在大家出于不同动机的推举下刘邦乃立为沛公。同时还在县庭里举行祠黄帝祭蚩尤衅鼓旗的仪式“帜皆赤”庄重地宣布反秦起义。

这里值得提出的问题是刘邦为什么自称“沛公”而不称“沛令”?这是因为刘邦本出生于故楚的沛县为楚人且在楚国生活了三十多年3。楚的国君称王其县宰则是称“公”的。秦既亡楚楚人亦欲亡秦。而陈胜起义后又号为“张楚”自立为楚王。所以刘邦称“公”不仅是对秦的“县令”之类制度的蔑视与摒弃也是他响应陈胜尊从“民望”走反秦起义道路的明显表现。唐颜师古引孟康云:“陈涉为楚王沛公起应涉故从楚制称曰公。”1所说甚是。刘邦开始起事就明确提出反秦的斗争目标并自视为陈胜起义的组成部分是对其反秦起义的响应。至于旗帜“皆赤”除为着附会所谓“赤帝子杀白帝子”的异闻借以神化自己之外大抵也会是秦的“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2的否定。所以刘邦称“沛公”“帜皆赤”实际上是他反秦起义的标志是他由草莽英雄至农民起义领袖在品格上与政治上的一次升华与越。从此他便在萧何、曹参、樊哙等人的辅助与支持下聚集起由沛县子弟及农民群众组成的三千人的起义队伍加入了以陈胜为代表的农民革命的洪流。

项梁、项羽的会稽起义及其渡江而西就在刘邦起义的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o9 年)九月项梁、项羽也在会稽(今江苏苏州市)举起了反秦的旗帜。

项梁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楚国贵族之后其父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的楚名将项燕。项羽为项梁之兄子名籍字子羽(一字羽)。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起义的消息传至吴中震撼了会稽郡。九月会稽假守殷通慑于农民起义的强大威力又素闻项梁贤能出众多谋善断乃召与计事。项梁说:“方今江西皆反秦此亦天亡秦时也。先制人后制于人。”殷通无计可施只得寄希望于项梁。他慨叹道:“闻夫子楚将世1 《史记·高祖本纪》。

2 《史记·高祖本纪》。

3 关于刘邦的生年历来看法不一。一般认为他出生于公元前256 年即周赧王五十九年、楚考烈王七年。公元前223 年(秦王政二十四年、楚王负刍五年)秦灭楚时刘邦正三十四岁。参阅安作璋、孟祥才的《刘邦评传》第1 页齐鲁书社1988 年版。

1 《汉书·高帝纪》注。

2 《史记·秦始皇本纪》。

家唯足下耳!”梁见等待已久的反秦举事的良机已至便献策说:吴有奇士桓楚可召以将兵起事。但其“亡在泽中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1。守通急于先制人摆脱困境乃接受梁的建议随即召见项羽。羽见守即在项梁的授意与指挥下猝拔剑击斩守。梁持守头佩其印绶。一时间门下人人惊恐四处乱窜。羽奋力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摺伏莫敢起”。梁迅夺取了会稽郡府。接着他便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2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于是项梁为会稽守羽为裨将又选任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随即攻城略地很快平定了吴中各县。项梁、项羽的会稽起义给陷入困境的反秦斗争增添了新的巨大活力。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o8 年)陈胜的部将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人召平奉命攻打广陵。进击过程中传闻陈胜已经败走秦章邯军即将追来召平乃渡过长江假借陈王令拜项梁为张楚政权的上柱国并命其“急引兵西击秦”3。梁受命后乃率领江东精兵八千人渡江而西。至东阳(今江苏盱眙东南)汇合了故东阳令史陈婴的起义军两万人。渡淮之后又汇聚了英布和蒲将军的部队。等到军屯下邳(今江苏邳县南)时身任张楚上柱国重职的项梁已拥众六七万人成为张楚旗帜下的一支薪的起义大军了。

刘邦、项梁、项羽的反秦斗争与薛城之会随着刘邦与项梁、项羽的起义在东南江淮一带的广大地区很快就形成了反秦斗争的热潮。秦二世二年十月刘邦率军从沛县北上先攻胡陵(今江苏沛县北)、方舆(今山东金乡)连克两城。接着又大破秦泗川监平围攻丰邑的部队并令雍齿守丰。十一月刘邦引兵至薛(今山东滕州市南)再次大败秦军杀秦泗川郡守壮。正当刘邦进展顺利连战连胜之际不料反秦阵线内部生了争夺地盘的冲突并导致了自己队伍的分裂。原来受陈胜派遣北略魏地的周市这时竟南下至丰、沛一带扩展自己的实力范围。他借口历史上魏一度东迁于丰“丰故梁(魏)徙也”竭力策动雍齿背叛刘邦归附于魏。雍齿本来就不愿追随刘邦现经周市的一番威逼利诱便公开“反为魏守丰”。雍齿的背叛无疑是对刘邦的一次巨大的打击。他回师猛攻丰邑仍不能取只得暂时退守沛城积蓄力量设法争取新的援助。

秦二世二年正月秦嘉、东阳宁君等率领陈胜起义军的余部结集在留城(今江苏沛县南)一带势力较强。刘邦往投秦嘉请他给援兵以攻丰。但这时的形势突然生变化主要是秦章邯遣别将司马■将兵从陈郡北上接连残暴血洗相城(今安徽濉溪市西)攻入砀郡(郡治砀今安徽砀山南)大有进犯留、■之势。为了抵御司马■的进攻刘邦与东阳宁君主动引兵迎战。初战于萧(今安徽萧县西北)西不利;再战于砀(今安徽砀山南)激战三日夺回砀城并收编了部分砀郡士兵。不久又攻克下邑(今安徽砀山)。经过这段时间近三个月的战斗与磨练刘邦的部众已展至万人左右。他自忖实力已明显增强乃再度还击丰邑但又未攻下。适逢这时项梁、1 上引均见《汉书·项籍传》《史记·项羽本纪》所载略异。

2 《史记·项羽本纪》、《汉书·项籍传》。

3 《史记·项羽本纪》、《汉书·项籍传》。

项羽率领的数万大军已进驻薛城(今山东滕州市南)成为当时农民起义军中一支最强大的力量。刘邦为了自身的展也为了雪雍齿背叛之恨乃北上至薛投靠了项梁。

如前所述项梁、项羽自江东渡过江淮以后势力有了更快的展。当时陈胜的部将秦嘉置张楚政权的危难于不顾竟擅自立故楚贵族出身的景驹为楚王独占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以东企图阻挡项梁、项羽起义军的北上。项梁严正指出:“陈王先争战不利未闻所在。今秦嘉倍陈王而立景驹逆无道。”1乃率军进击秦嘉追至胡陵(今江苏沛县北)秦嘉、景驹战败而死其军归降于梁。项梁收降秦嘉余部之后使别将朱鸡石、余樊君迎战章邯军于栗(今安徽夏邑)起义军失利。余樊君战死;朱鸡石战败亡走胡陵。项梁引兵至薛杀鸡石。这时刘邦领从骑百余前来投靠项梁。项梁给与刘邦兵卒五千人五大夫将十人。在项梁支持下刘邦带着已经扩充了的军队第三次还击丰邑拔其城雍齿仓惶出走远逃至魏。与此同时项梁又使项羽别攻襄城(今河南睢县)。由于守城的秦军负隅顽抗拒不投降羽激战攻克后愤怒地下令将秦的守城将士“皆阬之”2。襄城之战初次体现了项羽勇于拼杀的战斗风格但也表露了他近于残忍的旧贵族的劣根性。而这一点正是他以后走向失败的原因之一。

秦二世二年六月项梁得知了陈胜已死的确切消息。他作为陈胜张楚政权的上柱国为了稳定人心增强起义军自身的内聚力决定“召诸别将会薛计事”1共谋反秦大略。刘邦也专从沛赶来参加了这一会议。会上七十岁的居鄛(今安徽巢县)人范增说:“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他提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为长久计宜“复立楚之后”2。根据范增的建议项梁乃找来已流落民间的牧羊人、楚怀王孙心立以为楚怀王。又以陈婴为上柱国封五县为食邑与怀王共居于盱台(今江苏盱眙东北)。项梁自号武信君掌握军政大权成为各路起义军的实际领。

如何评价薛城之会呢?主张“复立楚后”固然是当时以项梁为代表的农民起义领袖们政治上的不成熟与失误;但作为封建社会早期的一次农民起义在那戎马倥偬的动荡之中能召集这样的会议它本身就是农民起义军的自我组织能力与斗争水准进一步提高的重要表现。它增强了“亡秦必楚”的信念协调了各路起义军的行动提高了反秦战斗力成为秦末农民战争开始走向第二阶段的标志。如果说这场革命战争在此以前是以陈胜为领和旗帜;那末自此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则是以项梁为盟主了。

薛城之会后反秦的农民战争又迅展开了。秦二世二年七月项梁、刘邦冒着大雨引兵攻亢父(今山东济宁市南)。这时章邯军正围困齐田荣于东阿(今山东东阿西南)田荣求救项梁急北上大败章邯解东阿之围。项梁又使刘邦、项羽攻克城阳(今山东荷泽东北)西败秦军于濮阳(今河南濮阳南)东。八月刘邦、项羽进抵雍丘(今河南杞县)又破秦军并一举斩杀了秦丞相李斯之子三川守李由。与此同时项梁则从东阿挥1 《史记·项羽本纪》、《汉书·项籍传》。

2 《史记·项羽本纪》、《汉书·项籍传》。

1 《史记·项羽本纪》、《汉书·项籍传》。

2 《史记·项羽本纪》、《汉书·项籍传》。

戈南下破秦军于定陶(今山东定陶)。在短短的两个月里起义军攻城略地五战五捷杀死秦主将李由屡次重创秦镇压起义军的主力部队;但这一些却使项梁“益轻秦有骄色”1自满自足起来。当时宋义曾告诫他说:“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2但项梁未能听从宋义的劝告更未采取加强防备的军事措施以致为秦军所利用。秦“悉起兵益章邯”3以优势兵力对定陶的项梁军营设下埋伏然后在夜幕中冒雨起突然袭击。项梁来不及组织反攻便在一片混战中被杀身亡。

项梁的阵亡是秦末农民战争中继陈胜被害之后的又一次严重损失它使开始出现新**的反秦斗争再次遭受了巨大挫折。当时刘邦、项羽正联合进攻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项梁阵亡的噩耗传来士卒为之震恐。适应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刘邦、项羽决定缩短战线集中兵力调整战略部署。他们与将军吕臣主动避开秦军主力率军东至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以这里为集结点吕臣军驻彭城东项羽军守彭城西刘邦军屯彭城外围的军事要地砀县城。三面构成犄角之势互相策应。不久楚怀王又从盱台徙都彭城以吕臣为司徒以其父吕青为令尹。封项羽为长安侯号为鲁公。以刘邦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这一些措施使当时陷入窘促局面的起义军摆脱了秦军的追击保存了有生力量强化了控制系统与指挥机制为今后积极主动的军事进攻创造了条件。

秦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激化在秦二世矫诏即位、赵高居中用事之后统治集团内就迅出现了错综复杂的争权夺利的矛盾。而农民起义的爆与反秦斗争的高涨更使这种矛盾与冲突特别是赵高、李斯之间的争斗日益激化起来。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o8 年)赵高利用任郎中令、职掌宫殿门户的机遇恃宠专恣“所杀及报私怨众多”。但他作贼心虚深恐大臣乘上朝奏事之便向二世告他胡作非为的种种行径乃对二世说:“天子所以贵者但以声闻群臣莫得见其面”故也。且陛下年纪又轻即位不久何必与大臣见面“决事”呢?如果决断的事万一有失误之处反而会在群臣面前暴露自己的短处有损天子的威严。因此陛下今后应“深拱禁中”有事可和臣等内廷侍从商定处理办法有所准备。这样大臣们就不敢再面奏疑难不当之事天下也会称颂陛下为“圣主矣”1。昏庸的秦二世本来就沉溺酒色怠于政事听了赵高的奸计于是“乃不坐朝廷见大臣居禁中”。从此朝中诸事便“皆决于赵高”2了。

赵高独揽朝政引起了一向权势欲颇重的左丞相李斯的不满。赵高为了排斥异已消灭政敌便设法在二世、李斯之间播弄权术竭力煽起二世对他的这位丞相的怀疑与忿恨。一次赵高装着焦虑不安的神态向李斯询问道:眼下关东“群盗”日益增多而今上却还在“急益徭治阿房宫聚狗马无1 《史记·项羽本纪》、《汉书·项籍传》。

2 《史记·项羽本纪》、《汉书·项籍传》。

3 《史记·项羽本纪》、《汉书·项籍传》。

1 《史记·李斯列传》。

2 《史记·李斯列传》。

用之物”1。丞相身居高位为何不上朝谏阻呢?李斯说:我早就想进言了但今时上不坐朝廷我想见也没有机会。赵高见李斯已上圈套便当即表示可代为语闻于二世。于是他故意趁二世与宫女宴饮作乐时要李斯前来奏事。李斯在宫门外三次求见。二世大怒道:我平常空闲的时间很多丞相不来。现在“吾方燕私丞相辄来请事”2丞相岂不是有意轻视我存心和我过不去吗?赵高乘机煽动道:以往的沙丘之谋丞相是参与了的。现在陛下已立为帝而丞相却未因此而得到更多的利禄“此其意亦望裂地而王矣”3。还有丞相的长子李由为三川郡守而在他的辖区里陈胜等人的军队曾公行无阻“过三川城守不敢击”还听说他们之间有“文书相往来”④哩!对于赵高的这番诬告二世深信不疑。为了追查此事他使人查“三川守与盗通状”5。李斯很快风闻了二世对他父子二人的怀疑也自知这是赵高诬陷之所致乃上书极言“赵高之短”。说高擅自作威作福“与陛下无异”且其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他是企图像过去宋子罕“劫其君”、齐田常代姜齐那样取君位而代之。“陛下不图臣恐其为变也。”6但是在赵高与李斯的这场争斗中秦二世是明显倾斜于赵高的。他一向“雅爱”赵高认为此人“契行修善”“精廉强力”⑦。他不仅没有考虑李斯提出的问题反而私下告诉了赵高。于是火上加油李斯、赵高之间的冲突与倾轧更加激化了。这时农民起义正风起云涌席卷各地。二世一方面加紧征调关中兵卒前去镇压另一方面仍继续“戍漕转作”劳民伤财。为了挽救摇摇欲坠的统治维护既得利益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和李斯向二世进谏道:“关东群盗并起。秦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转作事苦赋税大也。请止阿房宫作者减四边戍转。”1可是二世竟毫不以为然。他十分荒唐地提出:“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者就应该“肆意极欲”为所欲为而他自己这方面还是有其名“毋其实”享乐得远不够哩!更何况戍边地、修宫室之事本都是先帝开创的功业。他还说:现在“群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罢先帝之所为是上毋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以在位?”2于是二世下令逮捕冯去疾、李斯和冯劫。去疾、劫拒不受辱愤然自杀。李斯被囚禁下狱。

李斯入狱后二世使赵高审讯案治。高以“斯与子由谋反”的罪名先收捕其宗族宾客接着便对他施用酷刑“榜掠千余”。李斯不胜其苦竟招供诬服承认有“谋反”之罪。但他又自恃有功实无反心乃上书二世乞求二世能“寤而赦之”。可是赵高不仅扣下了李斯的奏书还使自己的一群亲信和打手伪装成御史、谒者、侍中对他轮番审讯。只要李斯稍一否认前供“以其实对”就会招来一顿毒打。不久二世派人来复核案情李1 《史记·李斯列传》。

2 《史记·李斯列传》。

3 《史记·李斯列传》。

④ 《史记·李斯列传》。

5 《史记·李斯列传》。

6 《史记·李斯列传》。

⑦ 《史记·李斯列传》。

1 《史记·秦始皇本纪》。

2 《史记·秦始皇本纪》。

斯弄不清来人的意图怕再受酷刑不敢鸣冤翻供终致屈招枉服。对此二世自然也不会置疑。他还高兴地说:“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3于是就在李由被刘邦、项羽的农民起义军打死后不久李斯也被夷三族具五刑论腰斩于咸阳市了。

冯去疾、冯劫、李斯已死二世乃拜赵高为中丞相“事无大小辄决于高”1。赵高的擅权独断既是秦统治集团早已存在的内部矛盾激化的产物又是新的争斗的开始。秦皇朝就是在农民起义的强大冲击及其无休止的内部倾轧中走向灭亡的。

巨鹿之战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o8 年)后九月章邯已破项梁。他也犯了骄傲的病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北击赵。这时前已王赵的武臣已在其内部争斗中为李良所杀继之而王的乃故赵国王的后裔赵歇。赵歇称王后居信都(今河北邢台市)以张耳为相陈余为将但他们还未站稳脚跟就遭到了来自秦军的猛烈攻击。当时先率军进攻赵王歇的是秦将王离。离王翦之孙“秦之名将也”2。他和涉闲、苏角率领的部队原是秦始皇时戍守北边长城一线的主力军是当时最精锐的秦兵劲旅。秦末农民战争爆后二世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和反秦斗争命令这支军队急东渡经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井陉(今河北井陉西北)南下至信都大败赵王歇迫使赵歇、张耳等仓皇退至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王离随即团团围住了这座城邑。《史记·王翦列传》云:“陈胜之反秦秦使王翦之孙王离击赵围赵王及张耳巨鹿城。”王离之众原为三十万估计这时也还会有二十万左右。以如此之多的精兵“攻新造之赵”围困这样一座不大的孤城其对赵歇、张耳威胁之严重是可想而知的。

就在王离围巨鹿后不久即秦二世三年十月章邯也率二十余万之众北抵赵地。他先接受了赵将李良的投降接着便引兵入邯郸大肆驱赶这里的居民强徙他们至河内(今河南辉县、武陟一带)又平夷其城郭毁坏其防御设施企图把这座赵的故都变成废墟以防赵国的再起。然后章邯又北进至巨鹿南的棘原下令筑甬道连漳水通黄河直达王离军营使王离军有了源源不断的军需物资特别是粮食的供应。王离兵多食足又有章邯军作后援因而不断地“急攻巨鹿”。而赵歇、张耳方面巨鹿城内是“食尽兵少”寡不敌众;城外虽有陈余匆促在常山(今河北定县、石家庄一带)收来的士兵数万人驻在巨鹿北但陈余“自度兵少不敌秦不敢前”1。赵歇、张耳困守孤城危在旦夕只得四处求助其中主要是数次派使者至楚乞请楚紧急出兵救援。

楚作为当时农民战争的主力在各路反秦势力中最具备救赵的条件。

只是早在陈胜起义军西征受阻时原赵王武臣及张耳、陈余曾违抗陈胜“趣兵西入秦”的命令拒不援楚。但这已是历史的往事。而且眼下的秦围巨3 《史记·李斯列传》。

1 《史记·李斯列传》。

2 《史记·王翦列传》。

1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鹿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可视为历史对张耳、陈余等的分裂主义行径的一种惩处。所以从更现实的大局考虑楚是应援赵的。这是因为救人之危合楚、赵之力有利于激励士气壮大声势出其不意地夹击敌人从而获得战争主动权争取决战的胜利。如果坐视不救秦一旦灭赵并进而击败北方其余主要反秦势力之后必然举师南下全力击楚使楚陷入难以摆脱的困境。权衡利弊得失楚怀王决定出兵救赵。他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宋义统领诸别将号为“卿子冠军”具体指挥救赵的各项军事活动。

秦二世三年十月宋义率军北上。当他行至安阳(今河南安阳)时竟置赵之危难于不顾下令全军停止前进并在这里滞留达四十六天之久。为了改变这种状态项羽提出:“今秦军围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1宋义拒不接受项羽这一建议不愿“急引兵”攻秦却主张坐视秦、赵“先斗”“我承其弊”并宣布凡不服从他的主张和命令者“皆斩之”2。同时宋义又私自打通与齐的关节遣其子宋襄去任齐相还丢下紧急繁忙的军务亲身送之至无盐(今山东东平西南)。时正十一月“天寒大雨士卒冻饥”而他却“饮酒高会”3。对于宋义这种贻误军机、擅离职守、徇私贪鄙、毫不怜恤士卒的行径项羽极为义愤。他说: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卒食半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并力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扫境内而属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卹士卒而徇私非社稷之臣也。④显然宋义不但不可能完成救赵击秦的重任反而成了进军巨鹿的障碍物。为了排除这一障碍项羽利用晨朝上将军的时机即其军帐中斩宋义头并宣布:“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籍诛之。”1军中将士对宋义本来早就不满现在项羽既然为他们除了心头之恨自然无不“慴服”“莫敢枝梧”2。大家一致推举项羽为假上将军。使桓楚回报于楚怀王。怀王无可奈何只得承认既成事实遣使臣授命项羽为上将军令其统领救赵大军。

秦二世三年十二月项羽已杀号为“卿子冠军的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3。他先遣勇猛善战的当阳君英布和蒲将军将卒二万人渡过漳河直奔巨鹿以突然袭击方式绝章邯运粮的甬道切断王离军赖以生存的补给线使之陷于“乏食”少粮的被动局面。接着项羽乃统领全军抢渡漳河然后下令“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④以示拚死奋战的决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破釜沉舟”故事的由来。项羽军迅扑向秦的前沿阵地包围正处于饥饿之中的王离军连续起九次攻势大破之虏主将王1 《史记·项羽本纪》、《汉书·项籍传》。

2 《史记·项羽本纪》、《汉书·项籍传》。

3 《史记·项羽本纪》、《汉书·项籍传》。

④ 《史记·项羽本纪》、《汉书·项籍传》。

1 《史记·项羽本纪》、《汉书·项籍传》。

2 《史记·项羽本纪》、《汉书·项籍传》。

3 《史记·项羽本纪》、《汉书·项籍传》。

④ 《史记·项羽本纪》、《汉书·项籍传》。

离杀苏角。涉闲不降楚**而死。连章邯也被迫引兵退却。当是时“楚兵冠诸侯”。燕、齐等各路军来救巨鹿壁垒于其周围者不下“十余壁”但都不敢纵兵以应战。及至项羽起攻势时他们也只能躲在壁垒内去惊奇地观望。“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5项羽已败秦军乃召见援赵的各诸侯将领。这些将领为其盖世无比的威武气势所折服“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6。从此项羽被共推为诸侯上将军成为各路反秦军公认的领。

秦二世三年四月项羽继全歼王离军之后又“急攻章邯”⑦章邯军节节败退。二世使人怒斥章邯。邯遣长史司马欣至咸阳请事本想向二世、赵高奏明战况请求增援。但赵高拒不接见并“有不信之心”。长史欣只得惴惴不安地秘密奔回章邯军还报章邯说:“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熟计之。”1适逢陈余这时也遗书章邯劝其投降。正当章邯动摇不定犹豫难决之时项羽乃乘机先令蒲将军破其军于漳河之南接着自己又引兵再击其军于汙水(漳河支流)之上大破之。至此章邯企图顽抗的幻梦已完全破灭。他深知自己已是山穷水尽进退维谷除向农民起义军投降之外已别无出路。而项羽也感到自己军粮不足继续作战也有困难乃于秦二世三年七月在洹水之南的殷墟(今河南安阳市西)接受了章邯及其部将司马欣、董翳的投降。章邯降楚后项羽立其为雍王。又以司马欣为上将军将秦降卒西向进军关中。行至新安(今河南渑池西)项羽以“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2恐其生变乱竟下令将这批二十余万人的降卒夜击杀坑死于新安城南。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它从秦二世三年十一月项羽任上将军渡河北上起至这年七月章邯投降为止历时九个月先后全歼王离军迫降章邯军一举消灭秦镇压农民起义的全部主力取得了反秦斗争决定性的胜利为刘邦入关推翻秦皇朝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而在这一辉煌战役中项羽的功绩则是彪炳史册不可磨灭的。他不愧为秦末农民起义的杰出领。

刘邦入关与秦的灭亡就在项羽北上救赵时刘邦则分道扬镳走上了西入关中的征程。

自楚怀王由盱台迁彭城后不久农民起义军就确定了入定关中的战略决策。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o8 年)后九月楚怀王曾与各路将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1时秦的兵力尚强在战争过程中起义军常败北失利因而许多将领都不敢也不愿率先入关。只有项羽出于对秦击败项梁军、杀死项梁的仇恨自告奋勇愿与刘邦一起西入关。但怀王的一些老将却认为羽“为人僄悍猾贼”“诸所过无不残灭”不如更遣像刘邦那样的“宽大5 《史记·项羽本纪》、《汉书·项籍传》。

6 《史记·项羽本纪》、《汉书·项籍传》。

⑦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

1 《史记·项羽本纪》、《汉书·项籍传》。

2 《史记·项羽本纪》、《汉书·项籍传》。

1 《史记·高祖本纪》、《汉书·高帝纪》。

长者”“扶义而西”。“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2于是怀王不许项羽而遣刘邦率军西征。

刘邦接受入关重任后随即聚集陈胜、项梁余下的散卒由彭城至砀县(今安徽砀山南)。从这里出西北抵城阳(一作成阳今山东菏泽东北)及其邻近的杠里进攻秦军壁垒破其二军。秦二世三年十月刘邦再破秦东郡尉于成武(今山东成武)。不久引兵至栗(今江苏沛县境)遇刚武侯(一说作刚侯武)夺其军四千余人又收编魏将皇欣、武满的部队攻秦军破之。秦二世三年二月刘邦攻昌邑(今山东金乡县西)与彭越领导的一支农民起义军相会合。西过高阳(今河南杞县西)遇到这里任里门监的儒生郦食其(音历异基)。刘邦接受其建议袭击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获得了秦的大量积粟又争取了郦食其之弟郦商的部卒四千人的支持与归附。刘邦为了嘉奖郦氏兄弟的功绩激励士气乃以郦食其为广野君郦商为将将陈留兵与其一道攻打开封(今河南开封市南)未克。随即北上与秦将杨熊战于白马(今河南濮阳西南)再战于曲遇(今河南中牟县境)大破之。杨熊败逃至荥阳(今河南荥阳北)被秦二世下令处死。刘邦大败杨熊之后开始把战场引向西南的颍川、南阳等地。这里物产丰富兵源充足既是秦统治中心在东面的屏障又是进入关中的通道。刘邦在这一重要区域攻城略地辗转奔驰了两个月。他先攻颖阳(一作颖川今河南禹县南)屠其城消灭了秦守城的顽固势力。又会合并运用张良、韩王成的兵力略故韩的轘辕(今河南登封西北)、阳翟(今河南禹县)等地下十余城。这时赵遣别将司马卬南下企图抢先渡河入关争夺胜利果实。刘邦乃北攻平阴(今河南孟津北)绝河津延阻了司马卬的入关进程。不久他就与张良等一道从轘辕南下经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向南阳挺进。

秦二世三年六月刘邦率军进抵南阳郡的犨县(今河南叶县)秦南阳郡守 前来迎击战于犨东秦军大败。刘邦乘胜穷追翻山越岭直抵南阳郡的治所宛县(今河南南阳市)城下。 退保宛城。刘邦攻城不下急于尽快入关乃绕过宛城引兵迳直西行。张良劝谏说:眼下秦的兵卒还相当多且据险而守。现在我军不坚决攻下宛城轻率西进一旦“宛从后击强秦在前”我们必然陷于前后夹攻腹背受敌的“危道”1之中。刘邦感到张良的建议很有道理当即命令军队在夜幕掩护下偃旗息鼓改从其他道路上迅折回并赶在天亮前完成对宛城的包围。等到黎明时分南阳守 现自己已被困于重围之中城破在即走投无路自觉一切均已绝望便想自杀了事。这时给他担任舍人的亲信陈恢说:现在的情势虽然非常危急但也不必匆忙地自寻短见出路总是可以找到的。于是陈恢踰城去见刘邦并说:臣闻足下约先入咸阳者王之。今足下留守宛。宛大郡之都也连城数十人民众积蓄多吏人自以为降必死故皆坚守乘城。今足下尽日止攻士死伤者必多;引兵去宛宛必随足下后。足下前则失咸阳之约后又有强宛之患。为足下计莫若约降封其守因使止守引其甲卒与之西。2 《史记·高祖本纪》、《汉书·高帝纪》。

1 《史记·高祖本纪》、《汉书·高帝纪》。

诸城未下者闻声争开门而待足下通行无所累。1陈恢的这番游说旨在劝告刘邦止攻约降指出只有这样才能早日占有宛城扩大影响使西进通行无阻以最小的代价夺取最大的胜利。陈恢的这一建议正好符合刘邦急下宛与入关的迫切要求因而很快就被采纳。七月刘邦接受南阳守 投降封他为殷侯又封陈恢千户。宛城以约降方式不战而下随即产生巨大的连锁反应出现了“引兵西无不下者”2的大好局面。刘邦进抵丹水(今河南淅川西)时就有戚鳃、王陵率部前来归附又招降了秦的西陵守军。在沿丹水南行还攻胡阳(今河南唐河西南)时又汇合了番君别将梅鋗的部队并和他一起进攻析(今河南西峡)、郦(今河南南召南)析、郦秦军亦降。这样宛城周围的许多城邑很快便为起义军所占领。八月刘邦乘胜前进一举攻克武关(今陕西商南东南)。于是秦关中的南大门及其最后一道要塞也被攻破了。

刘邦的西征从秦二世二年后九月开始前后只用近十二个月的时间就连克泗水、砀、东郡、三川、颖川、南阳等郡的广大地区并突破武关逼近关中。刘邦之所以能迅取得如此巨大的战绩就客观条件而言主要是由于当时秦镇压农民起义的主力均已结集于河北并先后为项羽所消灭因而刘邦在进军途中除了受到一些地方武装的分散狙击外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大的抵抗。这是历史的机遇。但能捕捉这种难得的机遇成就其大业的则离不开刘邦及其决策群体的自我奋进与作为。刘邦知人善任从善纳谏注意扩充军队积聚实力纪律严明“所过毋得卤掠”1。作战时还能避实就虚分化瓦解迁回突袭各个击破。这一些更是他克敌制胜的基本因素。

刘邦的西征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项羽消灭王离、章邯军之后也加紧向西进军。正当关中处于南北两面夹击之时秦统治集团内的矛盾也展到互相残杀、不可收拾的地步。

秦二世三年八月杀害了李斯的赵高为了进一步篡权了解群臣对自己行径的反应故意将一头鹿献给二世并硬说它是一匹马。二世笑道:“这分明是鹿怎能说是马?”又问左右群臣群臣有的默不作声有的“言马以阿顺赵高”2也有的如实地说是鹿。结果凡是言鹿的都遭到了赵高的打击与迫害。自是“群臣皆畏高”3高也因此而更加肆无忌惮了。但是历史的展总不会以赵高的志愿为转移。特别是农民起义与反秦斗争的熊熊烈火即将烧进关中。“自关以东大抵尽叛秦吏以应诸侯诸侯咸率其众西向”1更使赵高惊恐不安。加之二世又曾“使使责让高以盗贼事”2他感到祸已临头。于是暗中与其婿咸阳令阎乐、弟赵成密谋又使守卫宫殿的郎中令为内应由阎乐率吏卒千余人突然冲入二世所在的望夷宫逼二世自杀。阎乐对1 《史记·高祖本纪》、《汉书·高帝纪》。

2 《史记·项羽本纪》、《汉书·项籍传》。

1 《汉书·高帝纪》。

2 《史记·秦始皇本纪》。

3 《史记·秦始皇本纪》。

1 《史记·秦始皇本纪》。

2 《史记·秦始皇本纪》。

二世说:“足下骄恣诛杀无道天下共叛足下足下其自为计。”3二世要求见赵高阎乐不许;“愿得一郡为王”“愿为万户侯”亦不许;最后要求“愿与妻子为黔比诸公子”④阎乐仍不许。二世无法只得自杀而死。

赵高逼死秦二世之后于这一年九月立二世兄子公子婴为秦王。又使人与刘邦联系“欲约分王关中”5。刘邦这时的十万起义大军已逼近离咸阳不远的峣关(今陕西蓝田东南);夺取整个关中已是指日可待。因而当即拒绝赵高的要求打破了他的缓兵之计。秦王子婴也深知高居心险恶又听说他企图“灭秦宗室而王关中”6乃与二子合谋刺杀高于斋宫夷其三族以徇咸阳。同时他还派军队加强对峣关的防守企图抵挡刘邦的攻势。刘邦采纳张良的计谋一方面在峣关周围的山上到处张起起义军的战旗遍置疑兵给秦军制造一种他们已被包围的假象;另一方面又派郦食其、6贾往说峣关秦军守将啗之以利禄引诱他们答应归降“连和”放松戒备。然后因其怠懈引兵绕过峣关从后面反击秦军断其退路大破之于蓝田(今陕西蓝田西南)南。紧接着进至蓝田再次大败秦军。至此秦的最后一支武装力量也已被消灭它剩下的只是一座咸阳孤城了。

汉元年(公元前2o6 年)十月刘邦率领胜利的起义大军进驻霸上(今陕西西安市东南)给秦王子婴出了“约降”的最后通牒。即位仅四十六天的子婴茕茕独立已无任何抵抗能力只得“素车白马系项以组封皇帝玺符节”1亲至枳道亭(今陕西西安市境内)旁向刘邦投降。一个盛极一时但却“政苛刑峻”的封建皇朝终于被农民战争摧毁了。

秦末农民战争从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o9 年)七月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开始至汉元年(公元前2o6 年)十月秦子婴投降刘邦为止前后实际上只经历了两年四个月时间但在历史上却产生过伟大的作用与深远的影响。

3 《史记·秦始皇本纪》。

④ 《史记·秦始皇本纪》。

5 《史记·高祖本纪》、《汉书·高帝纪》。

6 《史记·秦始皇本纪》。

1 《史记·高祖本纪》、《汉书·高帝纪》。

第四章西汉皇朝的建立和巩固公元前2o7 年冬十月刘邦在霸上接受秦孺子婴的投降。汉朝的纪年即从此开始1。汉五年(公元前2o2 年)刘邦称帝是为汉高祖。至汉十二年刘邦卒。这十二年是西汉皇朝创立的时期。此后吕后当政十五年(前195—前18o 年)2汉文帝刘恒在位二十三年(前18o—前157 年)汉景帝刘启在位十六年(前157—前141 年)。在这约五十五年中汉家皇朝得到了巩固。

1 汉初沿用秦《颛顼历》以十月为岁。故公元前2o7 年冬十月起即为汉元年。而元年的大部分月份都在公元前2o6 年。

2 公元前195 年至188 年名义上是惠帝刘盈(刘邦之子)在位但实权由吕后所掌握故《史记》以《吕太后本纪》接《高祖本纪》。

第一节对楚战争的胜利刘项入关后的分歧秦皇朝以后农民军反秦的斗争转化为农民军领袖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主要是刘邦和项羽这两大反秦主力之间进行了长达五年的战争。

当初楚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函谷关就可在其地封王。刘邦入关后就以掌握关中权力的人自居派军扼守函谷关。项羽在巨鹿大战取胜后听说刘邦已到关中便连夜带领大军西进。项羽被挡在函谷关前大怒督军破关。于是刘、项两大主力都进入关中双方在政治上策略上表现出根本性的歧异。

刘邦进关之后很注意对居民和降将的安抚实行宽厚政治。汉元年(公元前2o7 年)冬十一月刘邦召集关中父老宣告:天下苦秦法久矣我入关就是为废除秦朝苛法实行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派使者周行各县乡邑以此告谕百姓。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说:“仓粟多。非乏不欲费民。”民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1。刘邦在约法三章中提出来的“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对人身生存权的要求是政治上很重要的大事。刘邦的作法获得关中民众的欢迎。项羽的做法恰好相反他到处大肆杀戮。他率大军西进时路过新安(河南今县)听说章邯降卒因受楚军士侮辱而有怨言便连夜阬杀秦降卒二十万人于新安城南。

汉元年冬十二月项羽驻军鸿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准备向刘邦进攻。当时项羽有大军四十万号称百万而刘邦的兵力只有十万。刘邦被迫求和听从张良谏议亲至鸿门项羽大营中卑辞言好。范增劝项羽在宴席上杀死刘邦项羽没有答应刘邦借故退席回去。数日后项羽率兵至秦都咸阳大肆屠杀杀了秦子婴放火烧掉秦朝宫殿大火燃烧三月不熄。他还掳掠了大批财宝、妇女“秦民大失望”1。

刘邦志在夺得天下有政治眼光。刘邦军队入咸阳后萧何独先入秦丞相府收集天下图籍收藏起来因而刘邦得以具体掌握各地险要、户口多少、强弱形势。刘邦见秦宫殿华美有住下享受之意。樊哙、张良劝阻说:这些奢丽的宫殿是秦朝无道而灭亡的物证若住下去等于助纣为虐。沛公若欲有天下就不能在宫中停留。于是刘邦退出咸阳还军霸上。这些都表明刘邦及其部下已开始为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新政权作准备。项羽的手下也有人劝说项羽关中形势险要且又富庶可以凭此称霸天下。但项羽则回答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2汉元年(公元前2o6 年)春项羽在各支反秦势力自封为王的既成局面下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他调整诸王土地把自己的亲信分封于各王国的善地为王而徒置诸故王于其原据地的边缘3。他名1 《史记·高祖本纪》。

1 《史记·项羽本纪》。

2 《史记·项羽本纪》。

3 如立司马卬为殷王据河内;张耳为常山王据有赵地;立臧荼为燕王都蓟。徙赵王歇为代王徙燕王韩广为辽东王徙齐王田市为胶东王。

义上尊楚怀王为义帝却把他由彭城迁郴(今属湖南省)并在半途中把他杀了。项羽完全背弃当初怀王与诸将的约定改封刘邦为汉王让他僻处于汉中、巴、蜀的一隅。又三分关中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利用他们堵死刘邦的出路。项羽立了十八个王并自立为西楚霸王。项羽这一措施不但不能收拾割据局面反而加剧了割据。四月项羽及各诸侯王罢兵各就国。但不久田荣就在齐地起兵自立为王又有彭越起兵于梁陈余起兵于赵出现了诸侯王混战的局面。

对于项羽违约和排挤刘邦的行为刘邦手下众将是不服气的他们主张与项羽硬拼。在此关键时刻萧何警告刘邦保持清醒头脑若要硬拼无异送死。他劝刘邦看得长远接受封号到汉中去安抚百姓积蓄力量最终定能拥有天下。于是刘邦率军至汉中诸侯吏士民众慕从者有数万人。韩信也在此时背楚归汉。刘邦采用张良计策烧绝所过栈道向项羽表示无意东归。八月刘邦采纳韩信建议部署还兵关中。他引兵从故道出连续击破章邯、司马欣、董翳军夺取了函谷关及其以西地区。

汉楚在荥阳、成皋间的相持汉二年(公元前2o5 年)刘邦自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东)渡黄河又经洛阳向东进军。这时项羽正率军北上山东作战北至北海“烧夷城郭、宫室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所过多所残灭。齐民相聚叛之”1。刘邦利用彭城空虚率诸侯兵五十六万人大举东伐又得彭越率兵三万余人来归遂攻入彭城。项羽闻讯率三万精兵回师反击。睢水一战刘邦大败仅剩数十骑逃到砀(今安徽砀山南)。刘邦收集逃散的士卒退至荥阳。诸败军至此会合又得镇守关中的萧何征集补充兵员送来汉军复振。刘邦策动九江王英布举兵叛楚牵制项羽兵力。随后派韩信等攻占魏、赵两地。汉、楚双方在荥阳、成皋一带相持展开了激烈的争夺。项羽大军曾把刘邦包围在荥阳刘邦用计得脱退入关中留少数兵力固守荥阳。此后改从武关出军宛、叶(今河南南阳市及叶县南)。项羽引兵南下汉军坚壁拒战。当时彭越常在项羽后方断其粮道又在下邳(今江苏邳县)大破楚军。项羽背后受到威胁只得移兵东击彭越。刘邦乘机北上再次进军成皋。项羽打败彭越后回兵攻拔荥阳再夺成皋。刘邦派卢绾等率师渡白马津(今河南滑县北)南下与彭越会合夹击项羽后方烧毁其粮食积聚。与此同时韩信也平定了齐地。汉四年(公元前2o3 年)项羽不得不再次东征彭越而留大将曹咎守卫成皋。汉军进攻成皋楚军坚守不出。汉军故意在阵前辱骂激怒曹咎待楚军出动半渡氾水时大破楚军曹咎自杀。项羽引兵西还楚汉双方在广武(今河南荥阳东北)相持不下。刘邦封韩信为齐王征其兵击楚。项羽既多方面受敌后方供给又不断受到袭击楚军缺粮而士气疲惫汉军则粮多而士气高涨汉军居于优势。刘邦趁机跟项羽讲和双方约定以鸿沟(在中牟县)为界“以西为汉以东为楚”1。

楚汉战争共五年时间而两军在荥阳、成皋之间展开激烈争夺即有三年刘邦的军事力量在相持中逐步由劣势变为优势。最后项羽陷入“兵疲食尽”1 《史记·项羽本纪》。

1 《汉书·高帝纪》。

的困境他被迫同意划鸿沟为界表示了他已不与刘邦争天下了。

垓下之围和项羽之死汉四年(公元前2o3 年)秋九月项羽引兵东归。刘邦采纳张良、陈平的计策毁约乘胜追击。汉五年冬十月刘邦追项羽至固陵(河南淮阳县西北)韩信、彭越却未应约联合击楚汉军又被项羽打得大败。刘邦为了取得韩信、彭越全力支持对楚作战划分睢阳(今河南商丘)以北至谷城(今山东东阿南)之地归彭越所有自陈(今河南淮阳)以东至于海滨之地归齐王韩信所有。至此刘邦部署了对项羽军队的包围汉军及韩信、彭越、英布的军队一齐指向项羽。决定刘项胜败的最后一役来到了。十二月项羽至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被围数重。入夜汉军四面唱起楚歌动摇了项羽军心。项羽半夜惊起以为楚军尽为汉所虏饮酒帐中悲歌慷慨。他连夜带领壮士八百余人骑马突围南走。天明后渡过淮河从骑只剩百余人。项羽至阴陵(今安徽凤阳南)迷路向路旁一位老农问路。老农故意指给他错误的方向于是陷入大泽之中被汉军快骑追上。

项羽引兵向东跟随的只剩下二十八骑追击他的汉军骑兵却有数千人。项羽陷入重重包围无法逃脱对随从说:“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这时他还要显示他“溃围斩将刈旗”的勇气大呼驰下汉军披靡。汉郎中将杨喜追项羽项羽瞋目叱咤杨喜“人马俱惊辟易数里”1。项羽果然三次溃围斩杀汉将数人。左右皆慑服。

项羽来到乌江(今安徽和县境)边上乌江亭长要用船载他过江。项羽不肯说:“我带领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现在无一人生还我无面目见江东父老!”于是与随从下马步行与汉军短兵接战。项羽杀汉军数百人自己也负伤十余处最后自刎而死。

汉初君臣说刘项成败汉五年(公元前2o2 年)二月刘邦在定陶(山东今县)即皇帝位建立了西汉皇朝。

楚汉战争经过五年的较量最后以刘胜项败而告结束这是历史的一大变局。不可一世的项羽为什么最后失败?出身低微、原来处于劣势地位的刘邦为什么最后胜利?汉初政治人物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刘邦君臣在汉朝建立不久的一次庆功宴上曾作过评说。史载: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粮饻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1 《史记·项羽本纪》。

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1刘邦富有谋略、知人善任、善于采纳部下谏议项羽则妬贤嫉能刚愎自用确是造成刘胜项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刘邦还十分中肯地评价了“汉初三杰”为创建西汉皇朝所立下的卓著功勋。汉初群臣除张良是韩相的公子外其余大都出身微贱。萧何、曹参是沛县吏、掾韩信是无业游民陈平、王陵、6贾、夏侯婴都出身平民。郦食其是乡里守门者。樊哙、周勃、灌婴各以屠狗、织薄、贩缯为业。娄敬是挽车的戍卒1。由于他们各自显示出才能受到刘邦的任用成为有名的重臣、谋士、武将。项羽则堵塞言路任人唯亲最后众叛亲离。谋士范增因一再提出计策不被采用愤而离开半路上因气极而死。韩信、英布原先都在项羽军中终因不受重用而改投刘邦。刘邦周围的文臣武将不仅帮助他战胜了项羽而且在汉朝开国后为创设制度、治理国家作出卓越的建树。

1 参见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汉初布衣将相之局”条。

第二节汉皇朝规模的树立律令法仪的制定汉初朝廷适时地制定律令法仪定都长安颁行一系列安定社会的诏令树立了西汉立国的规模。

所谓律令法仪的制定是指:“汉兴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2原先刘邦入关中废除秦朝苛法颁布“约法三章”取代它。汉朝初建丞相萧何“攈摭秦法权宜于时者作律九章。”1这有名的《九章律》比秦朝苛严的律令远为宽缓和简明成为汉朝制定法律的基础韩信删定军法 将原来芜杂的一百八十二家兵法“删取要用”定著为三十五家2。张苍为章程包括制定历法和规定汉代度量衡两项3。历法对于确定封建王朝的正朔、安排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关系重大。当时规定仍用秦朝的《颛顼历》(十月为岁)被称为“比于六历疏阔中最为微近。”④叔孙通定礼仪同是汉初大事。叔孙通原是秦待诏博士在彭城归降刘邦拜为博士。刘邦初登帝位尚未建立起朝廷的礼仪“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刘邦为此感到头痛。叔孙通据古礼及秦仪加以取舍和变通制定适合汉朝的比较简易的朝仪经刘邦试观之后又让朝臣作了一番练习。汉七年(公元前2oo 年)十月长安举行长乐宫落成大典按照叔孙通所定仪式文武官员严格按尊卑次序分别列队拜见皇帝不合仪法者当场被带走“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竟朝置酒无敢讙哗失礼者。于是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5叔孙通被拜为太常。汉初朝仪、宗庙仪法等都由他制定。

定都长安刘邦初都洛阳不久即定都长安。在定都问题上当时有两种主张。群臣原籍在山东希望都城邻近家乡。他们认为:秦都关中二世而亡周都洛阳则延续了几百年。洛阳东西有成皋、殽山之险南北靠着黄河、洛河可以据险而守。另一种看法是:天下尚未太平关中三面有险可以固守一旦有急难可以动员百万之众东制诸侯。经济上关中腹地广阔、物产丰富“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因此建都关中就等于“扼天下之亢而附其背”。“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而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1提出后一种主张的是娄敬2和张良。娄敬当时是挽车的戍卒从齐到关东服徭役穿着粗布短衣求见向刘邦提出这一建议。2 见《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艺文志》“兵书略”又称:“汉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1 《汉书·刑法志》。

2 《汉书·艺文志》“兵书略”。

3 《史记集解》引如淳曰:“章历数之章术也。程者权衡丈尺斛斗之平法也。”④ 《汉书·律历志》。

5 《史记·叔孙通列传》。

1 以上见《史记·刘敬列传》和《留侯世家》。

2 娄敬建议被采纳拜为郎中赐姓刘故以后称刘敬。

刘邦认为娄敬、张良的主张有远见予以采纳随即定都长安。多年来刘邦委任萧何在关中镇守汉在关中地区统治稳固。不久后臧荼、陈豨、英布等叛乱景帝时吴楚七国之乱都是在山东地区生汉都长安处在西方凭借其险要形势控制全国有利于保持大局的稳定。

汉承秦制与除秦苛法西汉是封建**的王朝。它在政治机构和政区体制上承续了秦朝的制度。西汉皇朝又是在反秦农民起义大风暴之后建立的刘邦及其大臣们吸取了暴秦迅灭亡的教训在统治思想和政策上又有重大的改变。

“汉承秦制”主要包括两项。一是职官制度采用了秦制。皇帝掌握最高权力实行**统治。在皇帝以下又同样设置了十二个主要朝臣: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奉常(景帝时更名太常)、郎中令(武帝时更名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典客(景帝时更名大行令武帝时又更名大鸿胪)、宗正、治粟内史(景帝时更名大农令武帝时又更名大司农)、少府。这些朝臣的职掌也与秦制相同。二是同样实行郡县制作为全国基本的政区体制。以对居民实行编制为基础郡辖县县辖乡、里而最基层的组织则是编户齐民的什伍。郡守、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实行上计制度上报户口、垦田、赋税的统计数字作为对郡县长官成绩的考核。郡县制保证了朝廷政策法令在全国范围内施行对巩固国家的统一挥很大的作用。但在汉初还有势力很大的封国。

汉初政治与秦又有根本性的不同。刘邦把除秦苛法、与民休息作为施政的指导方针这是刘邦进关后所执行的宽厚政治的继续1也是当时社会经济凋敝的状况所迫切需要的。经历了秦朝十五年的严酷压榨和反秦战争、楚汉战争长达八年的战乱汉初社会残破不堪人民大量死伤流亡“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十二三”2。许多农民流亡他乡不得耕作;有的还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自卖为奴。社会财富极端匮乏“自天子不能具钩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盖藏”。投机商人囤积居奇致使“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3。面对这种情况恢复和展生产、恢复民力、与民休息是十分急迫的任务。

刘邦在汉初开国短短七年间为稳定政权和恢复社会生产颁布了一系列重要的政令。

高祖五年(公元前2o2 年)五月罢兵并遣送回家。同年又连续下诏奖励从事农业生产规定:一入关灭秦的关东人愿意留在关中为民的免徭役十二年回关东的免徭役六年。二劝说原先因逃避战乱逃亡山泽的回到原籍重新成为编籍内的民户恢复他们的爵位、田地、住宅以从事农业生产不准官吏虐待。三规定原先因饥饿自卖为奴婢的恢复庶民的身份。四规定所有军吏卒无罪的凡是无爵者一律进爵为大夫原先是大夫的进1 据《汉书·高帝纪》载:当时曾对艰苦支持战争的蜀、汉民众免租税二年。对关中从军作战者全家免服徭役一年。选用“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授为乡三老、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协助当地教化稳定基层政权。

2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

3 《史记·平准书》。

爵一等这些人并且一律免除本人及全家的徭役。

七年(公元前2oo 年)春因人户稀少而鼓励生育规定对增添丁口者给以免服徭役二年的优待。

十二年(公元前195 年)二月连续下两道重要诏令。一是布告天下朝廷立意要减少赋敛指出由于对各郡国向朝廷贡献未有作出规定所以造成献礼过多向民众征收赋敛过重。命令诸侯王等每年于十月朝献并规定数额。一是诏令各郡国荐举贤能之士要求各郡守、诸侯相国若现有德行、有才能的士人立即上报并负责护送到京师。这两道诏令体现了汉初轻徭薄赋的方针并成为汉代重视荐举人才的先导。

刘邦实行十五税一更是汉初轻徭薄赋政策的重要内容。

对历代兴亡的鉴戒汉代能有效地实行恢复生产、与民休息政策的一个深刻原因是汉初君臣重视总结历代兴亡的教训。史载:6生(6贾)时时前称说《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6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1。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天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6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6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26贾指出秦施暴政而致灭亡继起的汉朝要立稳根基就必须反其道而行之在用暴力手段夺得天下后要用宽缓的手段治理天下。刘邦醒悟之后对此十分重视郑重要求6贾总结秦亡汉兴以至历代兴衰的教训。《新语》十二篇可以说是汉初君臣共同总结历史经验的产物体现出汉初统治集团的指导思想受到刘邦及其群臣的赞赏。

汉初君臣总结历代兴亡教训推动了国家的治理同时也影响此后汉代政治人物重视评论历史问题。文帝时有贾谊著《过秦论》、《治安策》贾山著《至言》都对历史经验作了深刻的总结正是汉初风气的继续。

1 《史记·集解》:“赵氏秦姓也。”

2 《史记·郦生6贾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