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作者:中国通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7471

东晋时期门阀世族专政虽立国百年而皇权衰落;宋齐以来皇权虽有加强但由于诸王、门阀世族、武将寒人等几种政治势力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矛盾政局动荡国运短暂。为了调和这一矛盾使封建皇权在各种政治势力的平衡状态下得以长期稳定地行使最高权力梁武帝绞尽脑汁尽可能地在不危及皇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种政治势力的政治经济要求。对宗室诸王他尽量予以实权或出任方面或位居台辅。他取消了宋齐以来为防范诸王的典签制使出镇方面的诸王成为地方政权的实际分掌者。诸王中虽有勤于政务者如梁武帝的弟弟萧憺在任荆州刺史时厉精图治广屯田省力役抚恤阵亡将士家属供给贫困民屯使荆州长期维持稳定局面但也不乏奢侈纵欲贪赃枉法者。对这些人只要他们无反叛之心梁武帝都予以纵容充其量训以家教以避免骨肉相残的局面出现。他的六弟临川王萧宏是个巧取豪夺的老手住宅内有库房百余间。有人揭他打算谋反。梁武帝亲临萧宏住宅逐屋查看。库房内藏钺三亿布绢丝棉不计其数。萧宏以为大祸临头惶恐不安。不料梁武帝因未现兵器十分高兴对萧宏说:“阿六你很富有呵!”从此对萧宏更加信任。

对门阀世族梁武帝改变了宋齐二朝对其压抑的作法尽可能地恢复他们尊崇的地位。下诏命令“凡诸郡国旧族邦内无在朝位者选官搜括使郡有一人”。特意置州望、郡宗、乡豪各一人共计州望二十三人郡宗三百五十人乡豪数千人(当时有县一千二十二乡数不详)安置士人并让他们负责推荐东晋以来湮灭不显的旧族使他们有参加政权的机会。在当时东晋初的百家士族重新得到重视。梁武帝以熟悉《百家谱》的东海徐勉为吏部尚书。徐勉在写给朝臣的文告中都要避其家讳以示对百家士族的尊重。萧衍对于宋齐以来“冒袭良家即成冠族;妄修边幅便为雅士”的现象深恶痛绝他命令吏部依据东晋之制设立选簿使选举“应在贯鱼自有铨次”避免“谱牒讹误诈伪多绪”之弊以维护门阀世族的政治利益。尽管如此萧衍也并不是无条件地赋予百家士族以政治实权。一般说凡是萧衍的亲故或有功劳的百家士族均可获得礼遇优厚的高官但他们能否有实权则决定于其才能和操行。如对尚书省长官的人选即是如此。大族名士谢胐与萧衍关系密切但生性不堪繁琐不省职事萧衍遂以其为侍中、司徒、尚书令徒有尚书省长官之名而实权则在同是大族名士却效忠萧衍、熟悉政务的尚书右仆射、侍中范云以及尚书左丞徐勉手中。范云死后众人都认为尚书左仆射、大族名士沈约当接替范云典掌枢要。沈约与萧衍曾同为“八友”萧衍禅代之际又立有功劳但萧衍认为沈约为人轻浮不如尚书左丞徐勉那样稳重忠厚于是舍沈约不用而以徐勉典掌枢要与右卫将军大族名士周舍同参国政使其掌管国史、诏诰、仪礼、法律、军旅大权。徐勉和周舍事君谨慎决无疏漏。二人曾与别人不住嘴地聊了一整天但机要之事竟一无所露众人都非常钦佩。

可是门阀世族在政治上的腐朽却使得在他们中间像徐勉一类的人如同凤毛麟角。梁武帝为了自身统治的需要注意在实际政务中挥寒人的作用。他提出“设官分职惟才是务”的原则认为对才华众的人不以其“居皂隶而见抑”对生性凶险的人则应“虽处鼎族而宜甄。”天监四年(5o5)萧衍下诏设立招收寒门子弟的五馆每馆有生员数百人由国家供给食宿。只要生员能通一经策实后即可叙录“虽复牛监羊肆寒品后门并随才试吏勿有遗隔”。此外萧衍对“甲族以二十登仕后门以过立试吏”的选官年令限制也给予一定程度的放宽下诏规定对寒门中有卓越才能者选官勿限年次。这些措施为寒门阶层进一步打开了通往中下层官吏的仕途适应了寒门势力日益崛起的形势。

萧衍是军人出身靠武力取得天下所以他对那些拥戴自己的武将功臣优宠备至。武将多是寒门出身。萧衍通过委以高官封赐显爵的方式使他们成为新的权贵时“草泽底下悉化为贵人”(《粱书·陈伯之传》)。如吕僧珍起自寒贱于禅代之际立有殊勋遂封侯官至领军将军、散骑常侍萧衍任其为心膂“恩遇隆密莫与为比”。其余如张弘策、曹景宗、陈庆之等人亦因萧衍称帝而骤富暴贵或享受甲族权益或任总方面或权倾朝野。梁武帝萧衍也尽可能地满足这些人的政治、经济要求使之成为自己可靠的支柱。

为安排旧族、新贵、寒士梁武帝定百官九品为十八班其外又有流外七班;武将内外之班达五十六有名号二百四十八个。除此之外梁武帝还不断增置州郡县以满足门阀世族和寒门素士对官位的需求。

梁武帝优容皇族子弟和权贵后裔以及官吏他们犯法全然不受法律的制裁。梁武帝侄子萧正德和大臣子弟夏侯洪等人纠集恶少年公开杀人劫人财物梁武帝并不加以处分。御史中丞任昉弹奏曹景宗犯法梁武帝以其是功臣按下不治。他优容权贵却刻于百姓如果罪该从坐不论老幼都不得免;一人逃亡全家人都要被罚作苦役。天监十年(511)梁武帝到南郊祭天途中一老人拦住他的车说道:“你使用法律对民众太严对权贵太宽不是长久之计呵!若能改变对天下是一大幸事!”梁武帝听后对百姓用法稍有宽缓。

为了有利于封建统治梁武帝即位后就大兴儒学制礼作乐。天监元年(5o2)素善锺律的萧衍自制四种弦乐器名‘通’又制十二笛辅以锺器厘正雅乐。天监四年(5o5)设五馆讲授儒学并分遣博士祭酒到各州郡立学。他经常亲临国学讲授经籍策试生员。天监十一年(512)又制成五礼共一千余卷八千一十九条颁布施行。萧衍自己就是个无所不通的名士他文思钦明自幼笃学博通儒玄。当了皇帝后虽日理万机仍学而不止常常在烛光旁卷不释手直至深夜。他著有《制旨孝经义》、《周易讲疏》、《乐社义》、《毛诗答问》、《春秋答问》、《尚书大义》、《中庸讲疏》、《孔子正言》、《老子讲疏》等凡二百余卷或阐述儒学大义或以玄学来补充儒学的不足。朝臣对其论点不同意者都可以奉表质疑他也一一为其解释断疑。

萧衍博通文史。他钦令编《通史》六百卷亲自撰写赞序。他才思敏捷文笔华丽往往落笔成章。所作的千赋百诗多是一气呵成而且尚可文质彬彬其中也不乏名作例如“洛阳女儿名莫愁”的诗句到后世还在传诵。他多才多艺“六艺备闲棊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草隶、尺牍、骑射莫不称妙。”在他的倡导和鼓励下梁朝五礼俱备雅乐和谐儒学大兴文史并茂东晋以来二百余年“文物之盛独美于兹”。北方士族中不少人南望羡慕认为江南是正朔所在文化渊薮想来投奔。梁武帝因此亦十分得意。

萧衍当了皇帝后勤于政务孜孜不倦。冬天四更天时就点起蜡烛批阅文件手坼裂了也毫不在乎。他多自己起草赞、序、诏诰、铭、诔、说、箴、颂、戕、奏诸文合成在一起共一百二十卷。他常常因政务繁忙而顾不上饮食。这在封建皇帝里还是比较少见的。但是尽管他亲理万机但往往却因用人不当和自身无能而不收实效甚至会导致相反的结果。

萧衍即位之初北魏政治已呈现日趋腐朽的状态。梁与北魏在天监初年经常生小规模战争互有胜负边境十分不安定。梁武帝萧衍遂在天监四年(5o5)大举伐魏。他任命六弟、懦性无能的临川王萧宏为主帅。当时梁军“器械精新军容甚盛北人以为百数十年所未有”(《梁书太祖五王传》)。军次洛口(今安徽省洛河镇)萧宏畏敌不进。一天夜里突降暴风雨军营出现骚乱以为魏军前来袭营。萧宏慌忙率数骑弃军逃跑。全军将士既无主帅纷纷离散弃甲投戈填满水6置老幼病残于不顾。结果梁军损失近五万人。魏军乘势大举进攻淮南地区幸赖守军死战名将韦睿等率大军及时援救才扭转了岌岌可危的败局。此后梁魏僵持于两淮地区。梁武帝为阻止敌军南下于天监十三年(514)二十万人筑浮山堰(安徽凤阳县境)企图壅遏淮水以灌淹北魏的寿阳城。淮河中沙土轻浮难以成堰武帝不听劝谏靡费千万役人死伤无数花费了二年时间堰勉强建成。初成见效淮河流域数百里地并成泽国北魏军不得不撤退。但不久后淮水暴涨浮山堰倒塌沿淮河所有城戍和居民近十余万口都被洪水吞没。不久后北魏生六镇起义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急剧激化。萧衍见有机可乘欲取乱侮亡统一北方。大通二年(528)他以来降的魏宗室元颢为魏王命令大将陈庆之率众七千配合元颢北伐。元颢和陈庆之进展顺利先攻下北魏都洛阳又连下三十二城。但元颢入洛后与陈庆之生矛盾欲脱离梁朝自立。梁武帝也没有再派大军去支援陈庆之。结果尔朱荣反攻洛阳杀元颢陈庆之全军覆没只身一人化装成僧侣逃回江南。梁武帝自天监四年所开始的北伐事业也告结束。

梁武帝在即位后所采取的一系列内外政策虽在一段时间内维持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造就了相对的繁荣局面但也埋下了内忧外难的隐患。连年劳民伤财、无果而终的对魏战争严重削弱了梁朝的国力加重了统治危机。对宗室、权贵、门阀世族的优容放纵使得构成梁朝统治支柱的政治势力日益腐朽透顶。颜之推曾说:“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各级官吏无不专事盘剥不恤百姓所以各种矛盾逐渐激化梁朝统治也开始由盛向衰转化。

晚年昏庸随着功成业就年事增高梁武帝本人也开始由有为向无为由开明向昏庸转化。但他与一般昏庸皇帝有所不同。从个人生活看他似乎无可指责。他身着布衣木绵早帐一冠三载一被二年。不好酒色自五十岁起不再娶后宫;提倡后宫节俭不衣锦绮。又始终以正人君子的标准约束自己。他注意服装仪表整洁即使是在盛夏季节也照样衣冠楚楚决不袒胸露臂;服饰不整不与人相见哪怕是见内竖小臣也如会见重要宾客一样正冠整衣。可是所有这些并不能掩盖他那虚伪、贪婪、猜忌和利己的本性。相反梁武帝越步入晚年这些丑恶的东西就表现得越为明显。

萧衍信佛。他称帝后就于建康锺山造大爱敬寺青溪边造智度寺又在皇宫内立至敬等殿。他还组织群臣对宣扬“神灭论”的范缜进行围攻并借口范缜与王亮相通谋而将其流徙广州。但当时他并未达到疯狂笃信的程度。但随着梁朝统治危机的加深佛教遂成为他用以麻醉自己、欺骗他人的鸦片。他不仅潜心佛经著解释佛典的义记数百卷而且经常亲自于重光殿和同泰寺向万余人讲说他创立了三教同源说说孔子、老子是佛的学生;佛教是日儒道是众星即三教之中佛教最高儒道是佛的辅助。他以苦行僧自居早晚都去佛寺礼拜屡次设救苦斋四部无遮会、无碍会宣称做功德事替百姓求福到了晚年他往往一天只吃一顿饭饭菜也不过豆羹和粗米饭而已。但他的所谓素食正如他自己所承认的那样一个瓜可以变出几十个式样一种菜可以做出几十种味道。他所谓的为百姓求福不过是招祸而已。普通八年(527)他次舍身同泰寺表示要出家当和尚呆了四天才回宫。大通三年(529)他再次舍身群臣出钱一亿将他赎回。中大同元年(546)他第三次舍身同泰寺群臣出钱二亿才将其赎回。第二年他舍身念头又作结果在寺里呆了三十七天群臣又花了一亿才将其赎回。不巧刚刚赎身回宫同泰寺的塔就烧毁了。他遂下诏说道愈高魔也愈盛行善一定会有障碍应大兴土木新塔应比旧塔增高一倍。于是役使大量民众造十二层高塔四次赎身一次造塔既为自己捞得美名也为佛寺骗得大量财力和人力。结果倒霉的是百姓。

萧衍至晚年既已老眼昏花怠于政事又沉溺佛教每当判决重罪时往往一天也难下决断。临贺王萧正德父子欲谋反逆他觉后对其声泪俱下地训诫后就宥赦之。史称:“亲亲及所爱愆犯多有纵舍故政刑弛紊。”因此王侯益加骄横或者白天公然于都城大街上杀人或者在晚上打家劫舍。有的罪犯藏匿于王侯之家有司知道而不敢搜捕。武帝对此并非不了解只因都是亲朋故旧不加以禁止罢了。而黎民百姓却动辄得咎。当时梁全国编户不过五百万口百姓每年因犯法而被判二年以上徒刑的达五千人之多。萧衍还刚愎自用忌讳别人揭短。史称“衍好人佞己末年尤甚”(《魏书·岛夷萧衍传》)。有人对他披露了真情他就暴跳如雷;有人粉饰太平他则兴高采烈。他自恃才高不允许有人在他之上。沈约曾恰当地评价他说:“此公好面子不让着他就会恼羞成怒。”中大同元年(546)名士贺琛上书指出当时弊政有四:其一官吏搜刮民不堪命;其二官吏穷奢极欲无限浪费;其三权臣玩弄威福执法不公;其四大兴土木民不聊生。梁武帝看后勃然大怒叫来主书口授敕书责骂贺琛强词夺理地为自己辩解开脱。敕书大意是:“你说什么‘上书不为朝廷所用’为何不列举出犯法官吏的姓名?你说什么‘奢侈无度’我与此无关。我除了公宴外从不吃公家饭宫里人也如此;凡所兴土木都不费公家一砖一木不过是靠雇人借资而已。你说‘宜导之以节俭’我不沾酒色居室不过一席之地宫中无雕饰之物。昼夜操劳日进一餐逐渐消瘦还不是为了国家!你说话要负责。所说的弊端乱政和营建的轻重缓急都要举出具体事例;所谓富国强兵之术息民省役之宜并宜具列!若不如此则是欺罔朝廷。”贺琛因此不敢再说话只有谢罪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侯景之乱是不足为怪的。

亡国于侯景之乱侯景是鲜卑化的羯族人。他与东魏皇帝高欢关系密切曾任东魏河南道大行台将兵十万**河南达十四年之久。高欢死侯景因不肯受继任皇帝高澄节制以河南十三州降西魏。西魏又欲夺其兵权。侯景在东西夹击的情况下于太清元年(547)向梁武帝接洽投降请求派兵援助。

梁武帝当了四十六年皇帝一直在北伐事业中没有丝毫进展。他听说侯景来降十分高兴。他贪图河南十三州之地又想统一中原于是任命侯景为河南王。又派他的侄子萧渊明率五万人进攻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以牵制东魏支援侯景。梁军士气低落纪律松弛主帅萧渊明怯懦畏敌无实战经验结果梁军在彭城外十八里的寒山堰一带被东魏军队击败萧渊明被俘梁军主力几乎损失殆尽。

报信的人到建康正值梁武帝睡午觉。宦官告诉梁武帝说侍中朱异有急事相告武帝预感大事不妙急忙起床来到文德殿。朱异说:“寒山堰我军大败。”武帝惊恐万状几乎从床上掉下来。宦官急忙扶他就坐。武帝长叹道:“看来我要重蹈晋家覆辙被夷狄所亡了。”

梁军败后东魏集中兵力进攻侯景。侯景率四万军队拼死抵抗几次击败魏军双方相持数月之久。梁朝因而得到喘息时间调兵遣将弥补防务漏洞。侯景因力不能支被魏军打败率步骑八百投奔南朝到达寿阳(今安徽寿县)。梁武帝出于对侯景的感激正式委任他为南豫州刺史戍守寿阳。还赐给他青布万段兵仗若干。双方因利害关系结成暂时的同盟。东魏为了离间这种同盟对梁武帝展开了外交攻势。让被俘的萧渊明写信给梁武帝表示只要梁武帝消灭侯景北朝即可释放萧渊明和其他战俘。梁武帝贪图小便宜立即同意和议回信说:“只要萧渊明放回就立即送回侯景。”侯景虽反对和议但并未将和议看得很重要。他公然对人说我取河北不成夺江南还是有把握的。梁武帝虽有出卖侯景的打算可是又不考虑其后果对侯景并不防范。侯景一方面积极备战一方面利用萧衍与侄子萧正德之间的矛盾寻找内应。萧正德在萧衍无子时过继给他但萧统的出生却打破了萧正德继承皇位的美梦。萧正德因此心怀不满。侯景派人与萧正德联系答应事成后拥立他为皇帝。萧正德喜出望外成为侯景内应。

太清二年(548)八月初十侯景于寿阳起兵以诛中领军朱异、少府卿徐驎、太子右卫率6验、制局监周石珍为名。朱异以奸佞骄贪蔽主弄权为时人所疾;其他三人以苛刻为务号为“三蠹”。故其起兵具有一定的号召力。

梁武帝以萧正德防守长江正中侯景下怀。十月二十二日侯景顺利渡江。初渡江时他只有兵八千马数百匹。渡江后兵势大振遂立即进攻建康。防守宣阳门的萧正德又开城门迎侯景入城。梁武帝慌忙领男女十几万人甲士二万入台城戍守。太子萧纲见情况紧急全副武装去见梁武帝征求对策。梁武帝心灰意懒说:“这是你自己的事何必来问我!内外军事指挥都由你负责吧!”

侯景急攻台城太子萧纲与良将羊侃拼死抵抗打退侯景多次进攻侯景无奈只好一边胁迫民众为兵一方面展开攻心战。他檄文于城内说:“梁自近岁以来权倖用事割剥齐民以供嗜欲。如曰不然公等试观:今日国家池苑王公第宅僧尼寺塔;及在位庶僚姬姜百室仆从数千不耕不织锦衣玉食不夺百姓从何得之?”(《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檄文切中时弊守城将士为之心动。故虽梁军多于侯景军队却难以组织反击。

当时台城内只有粮四十万斛不能支持太长时间。梁武帝欲斩朱异等人以退侯景被太子萧纲劝阻。他又寄希望于城外勤王援军。但怎知城外梁军二、三十万在他的子孙带领下都顿兵不前专事抢掠。这时侯景以深受压迫的奴隶为兵军力增强又开始攻城。在太清三年(549)三月十二日台城被围一百三十多天后侯景攻入台城。

侯景虚伪地派人送呈于梁武帝写道:“陛下为奸佞所蔽故臣领众入朝惊动圣体今诣阙待罪。”梁武帝问:“侯景在什么地方?让他来。”侯景拜见武帝于太极东堂。武帝故作镇静问:“你在军队中时间很久了有什么功劳?”侯景一时慑于皇威汗颜无语。武帝又问:“你是哪儿的人而敢到此地!妻子还在北方吗?”景又不回答。别人代为答道:“侯景妻子皆为高澄所杀只以一人归附陛下。”武帝又问:“刚过江时你有多少兵马?”景回答说:“千人”。“围城有多少人?”答道:“十万”。“那么现在有多少人?”答道:“普天都为我所有。”梁武帝听后低头无语。

侯景为了收买人心废黜只当了一百多天皇帝的萧正德仍奉梁武帝为皇帝。他迫使梁武帝下诏遣还勤王之军又任命自己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他囚禁梁武帝于太极东堂。梁武帝萧衍受侯景摆布内心愤愤不平。侯景欲用亲信为司空武帝说:“调和阴阳要司空这玩意儿有什么用!”侯景又请以其两个亲信为便殿主帅武帝还是不同意。侯景十分不满。太子萧纲哭着劝谏武帝不要过于逞强武帝大怒说:“是谁让你来的!如果社稷有灵还能重复大业;如若不然哭亦无济于事!”侯景又让士兵驱赶马匹带着刀箭在皇宫内出出进进。梁武帝觉得十分奇怪问左右其中奥妙。有人答道:“这是侯丞相的甲士。”武帝大怒叱骂道:“是侯景不是什么丞相!”左右都大惊失色。从此武帝的要求多不被满足饮食也为守卫所裁节遂忧愤饥饿成疾。五月的一天他病卧于净居殿觉得口苦向看守要蜜吃遭到拒绝。他连叫二声:“荷!荷!”就死了。终年八十六岁。

萧衍死后侯景立太子萧纲为帝不久后又杀之。侯景专门从事烧杀掳掠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建康几乎荡然无遗;江南赤地千里人烟罕见白骨成堆;梁朝宗室诸王互相厮杀骨肉相残不久后同归于尽政权落入到陈霸先手中。如此结局不能不归咎于梁武帝萧衍的昏庸无能和养寇贻患。

第三节侯景从尔朱荣到高欢麾下侯景(5o3—552)字万景。北魏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南)鲜卑化羯人。少年时深受边镇剽悍好武风习影响行为不拘善骑射骁勇好斗有膂力深为乡里所惮。被选为怀朔镇兵曾任功曹史、外兵史等低级官职。北魏末年边镇各族人民大起义飚起鸣鼓角、树旗帜者不计其数。侯景与怀抱澄清天下之志的怀朔镇队主高欢甚相友好同图建勋立业。武泰元年(528)四月秀容川契胡酋帅尔朱荣乘孝明帝被胡太后毒死之机举兵入洛动河阴之变攫取北魏军政大权。尔朱荣权势熏炙各地豪强纷纷投奔侯景亦率私兵归尔朱荣。为开辟前程又向尔朱荣麾下名将慕容绍宗学习兵法。由于机警敏捷侯景迅提高了作战指挥能力。“未几绍宗每询问焉”甚得尔朱荣器重。

六镇起义被镇压下去后河北起义军势力又如火如荼展起来。建义元年(528)八月义军领葛荣率军围邺众号百万。尔朱荣受诏讨葛荣任侯景为前锋同率精骑七万1倍道兼行东出滏口与葛荣决战。葛荣自诩久历戎阵威行河北己众敌寡胜券在操。他骄傲轻敌在数十里平野上箕张平推迎战分散了兵力。尔朱荣与侯景利用了葛荣的严重错误腹背夹攻突破薄弱处大败义军、生擒葛荣。河北起义军从极盛而一战败亡。侯景战功卓著擢为定州刺史、大行台封濮阳郡公崭现头角。

永熙二年(533)高欢消灭了尔朱荣集团掌握了魏孝武帝。侯景见高欢势盛遂率所领之众依附高欢再图展。永熙三年(534)因君相矛盾激化孝武帝奔关中依宇文泰。高欢立清河王亶之子善见为孝静帝东西魏分立。宇文泰据关中与高氏抗衡南有萧梁天下三分之势遽成。侯景在高欢重用下跃马横枪驰骋疆场成为东魏重要将领。

侯景悍勇能战驭军有法特别注意以厚利抚纳笼络士卒。每战胜后辄将所掠财宝分与手下将士故得部众拥戴“咸为之用”。他精于韬略机诈权变有“颇习行阵”1、“多诡诈”2之称。由于善挟巧诈作战多捷侯景对东魏雄勇冠一时的猛将高昂、彭乐等亦不屑一顾嗤此辈“似豕突尔势何所至”而自视甚高桀骜不驯。

经略河南东魏迁都于邺后高欢置重兵于河北自居晋阳全力对付西魏和北方的柔然对与梁接境的河南一带鞭长莫及。河南古称“四战之地”战略地位重要。高欢选中久涉行阵、善谋多诈的侯景经略河南。天平元年(534)侯景受命攻荆州都督贺拔胜开始苦心经营。他先后在荆州败走贺拔胜、独孤信、史宁等西魏骁将。天平三年(536)侵梁楚州又获梁刺史桓和。屡屡获胜战绩斐然。久居河南侯景对南朝梁廷**状况了解得非常深切。1 尔朱荣率兵数各书记载不一此从朱大渭主编《中国农民战争史·魏晋南北朝史卷》第251 页。1 《册府元龟》卷442《将帅部》。

2 《太平御览》卷313 引《三国典略》。

他藐视梁武帝萧衍妄敦戒素、佞佛昏谬曾踌躇满志地夸口愿请兵“横行天下要须济江缚取萧衍老公以作太平寺主”骄矜自负溢于言表。

天平四年(537)高欢大举伐西魏任侯景为西道大行台“经略关西”。侯景建议兵多力有余宜分前后二军相继而进。前军若胜后军全力前军若败后军承之。高欢不纳此万全之计十月在沙苑战败。嗣后侯景向高欢请劲兵数万言称追击宇文泰骄胜之兵实则想乘机入关割据被高欢妃娄氏识破未行。

沙苑战败后西魏军东进洛阳河南诸郡多降。为争回此战略要地元象元年(538)二月侯景率卢勇等将收复广州。南汾州、颍州、豫州亦复入东魏。秋七月侯景与司徒公高敖曹围西魏将独孤信于金墉城宇文泰亲提大军急趋救援。侯景布阵坚固北据河桥(今河南孟县西南)南依邙山(今河南洛阳市北)与西魏军搏战几乎阵擒宇文泰。只因西魏援军继至兵势复振宇文泰方反败为胜。此次河桥之战中侯景善于因机制变、因形用权的特长引人注目。战后侯景更邀宠睐。高欢对之“仗任若己之半体”益加倚重。

兴和三年(541)秋八月东魏任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侯景兼为尚书仆射、河南道大行台。使领军十万**河南“随机防讨”。既以备梁、西魏又使讨叛2侯景成为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河南“殷实富强”1人口百万2侯景在此经营多年中早与当地豪族紧密勾结3逐渐展成与中央不相协调的强大地方势力初步具备了割据的经济、政治诸条件。如今获得“与神武(高欢)相亚”的显赫地位和权力更是如虎添翼专兵尾大势成。武定元年(543)东、西魏在邙山大战东魏获得大胜。侯景也因用计赚取虎牢城连收北豫州和洛州功迁司空;武定三年(545)改授司徒。侯景官运亨通、权柄在握土广人众实力雄厚久酝于怀的“飞扬跋扈志”难免时时流露。他轻视高欢之子高澄对东魏将领司马子如口出大言:“王(高欢)在吾不敢有异王无吾不能与鲜卑小儿(高澄)共事。”因被高澄视为肘腋之患也引起了高欢的疑忌和防范。

叛魏降梁武定五年(547)正月高欢疾笃。高澄先制人书召侯景入京。侯景自知一旦入朝脱离根本就如虎兕在柙不仅威权尽失性命也难保无虞于是公开据兵反叛。河南诸州刺史、守、令也多与侯景合流。东魏在上年的玉璧之战中损失惨重高欢新死引起朝野振动侯景反叛使东魏西、南两面受敌形势更加严峻。为尽快平叛高澄对侯景许以种种优厚条件诱降同时遣重兵昼夜兼行企图包围侯景一举歼灭之。侯景仓促难敌急举河南1 《玉海》、《邺侯家传》:“东魏河北、河南三道殷实富强”。

2 据《魏书·地形志》上中二卷所录东魏武定年间(543—55o)户口数统计:东魏总口数7591654。侯景所辖十三州中除缺阳、西扬、东荆、襄四州户口数外其余豫、广、颍、洛、北荆、东豫、南兖、西兖、齐九州共764399 口十三州总口数当在百万左右约占东魏人口总数13%。3 《通典》卷三《乡党》引宋孝王《关东风俗传》曰:“瀛冀诸州清河张宋、并州王氏濮阳侯族诸如此辈一宗将近万室烟火连接比屋而居..侯景之反河南侯氏几为大患有如刘元海石勒之众也。”

六州降西魏请援。旋学狡兔三窟二月又遣行台郎中丁和上表萧衍倾河南全境豫、广、颍、洛、阳、西扬、东荆、北荆、襄、东豫、南兖、西兖和齐十三州降梁求援。谋援举地数量的不同透露出侯景对西魏心存疑虑投降乃是解急权宜之计;而对萧梁则无所顾忌暗蓄有全力斡旋伺机攘权的险恶用心。梁廷众僚惴惴皆请拒之。但梁武帝不久前曾夜梦中原牧守以地降梁权臣朱异为邀宠释此梦为宇内方一之征。恰值侯景来降萧衍矜然自得谓己梦通神竟利令智昏引狼入室欲藉侯景扩土北进。纳降并封之为河南王、大将军、大行台承制如邓禹故事。五月东魏韩轨领重兵围侯景于颍川窘困中侯景再割东荆、鲁阳、长社、北兖四城向西魏请救。宇文泰深谋远虑既不愿放过此稍纵即逝的东进良机又审慎冷静地注意防范诈谖叵测的侯景危过翻异。他决意相机行事纳降后乘势进取河南。遣兵前往颍川解危又派荆州刺史王思政抓紧接收降地七州十二镇。东魏兵退侯景出屯悬瓠。喘息未定宇文泰召其入朝企图虚委重任实去其权。侯景深谙此谋自然不入宇文之彀。他公然宣称“吾耻与高澄雁行安能比肩大弟(指宇文泰)”决计马南向染指萧梁。

萧衍纳降后即派兵运粮应接侯景。太清元年(547 年)八月贞阳侯萧渊明受命率十万大军屯寒山与侯景犄角大举北伐。十一月东魏慕容绍宗大败梁军俘渊明再回师扑击侯景。两军于涡阳(今安徽蒙城)对垒。侯景命战士皆被短甲、执短刃、入阵砍人胫马足大败慕容绍宗。绍宗裨将斛律光狼狈逃走张恃显落马被擒。绍宗慨叹“未见如(侯)景之难克者也”遂定计深沟固垒。两军相持数月后侯军粮尽。太清二年(548)春正月侯景部将暴显等降绍宗。侯景收散卒步骑八百奔梁寿阳城(今安徽寿县)。叛梁作乱东魏乘胜收复失地即令萧渊明遣使述高澄欲“更申和睦”之意企图离间梁、侯坐收渔利。此时侯景亡师失地身价大减。太清二年二月梁与东魏间开始协商议和事宜。侯景慑于南北复通“不免高氏之手”驰启固谏数次未纳;又向萧衍求与南朝高门王、谢结婚被梁主拒绝。侯景恨怨反心更炽。为摸清萧衍真实态度他诈作东魏书信言以萧渊明交换侯景。萧衍堕计复信“贞阳旦至侯景夕反”弃卖侯景。既已进退失据侯景遂破釜沉舟在寿阳募军聚众更新军械秣马潜戈侍机反梁。并暗结早就觊觎皇位的梁临贺王萧正德密约事成后拥正德为帝。准备就绪后八月侯景以诛长期沆瀣一气、奸佞骄贪、蔽主弄权而为时人所疾的中领军朱异、少府卿徐驎、太子右卫率6验等“三蠹”为名在寿阳起兵反梁。梁后期无论是经济、军事还是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诸方面早已危机四伏。因北魏东西分裂无暇顾及江淮萧衍见边境安宁囊弓戢矢。政躬多暇竟溺陷释教废弛朝纲。士大夫上行下效争尚空谈不习武事文恬武嬉奄无生气。武帝长斋事佛自奉仁慈对王侯官吏多有宽纵。他们作恶有恃无恐乃至白昼杀人越货劫道行凶。地方官贪赎横行残民以逞直至搜刮净尽方肯罢休。大同十一年(545)梁散骑常侍贺琛启陈时弊言户口减落长吏贪残风俗侈靡官场窳败经济凋敝。他言辞直切武帝恼羞成怒严辞诘责而又无可如何。梁朝阶级矛盾日益激化自大通元年(527 年)至侯景叛乱的二十二年中梁朝农民多次揭竿而起参加者万人以上的较大规模起义就高达八次。少数民族的反抗也此起彼伏1。萧梁已酿成“人人厌苦家家思乱”“国有累卵之危俗有土崩之势”的岌岌可危局面2。侯景起兵及时准确地抓住了梁朝社会矛盾尖锐的重要症结。他传布檄文直斥梁朝“割剥齐民以供嗜欲”疾呼“今日国家池苑、王公第宅、僧尼寺塔及在位庶僚姬姜百室仆从数千不耕不织锦衣玉食;不夺百姓从何得之?”陈词慷慨激昂颇具煽动性。且起兵之初约束军纪不使扰民故而得到北兖州等地城人响应。

梁宗室诸王见武帝年老、朝多秕政也不免隐生雄心。又见武帝舍嫡立庶更激起诸王觊觎帝位。侯景南下正好提供了他们借勤王之机勒兵观变的机会。

侯景连下谯州(今安徽滁县)、历阳(今安徽和县)兵临长江。梁都官尚书羊侃建议据采石袭寿春迫使侯景进退失据自然瓦解。但萧衍闭目塞听盲信天险长江;麻痹轻敌拒绝这一正确建议放弃了主动攻击、消灭侯景的最佳战机。萧衍更万万没想到前太子临贺王萧正德会勾结侯景里应外合竟委任正德负责建康防务。梁军布防混乱疏于戒备给侯景造成了可趁之机。十月下旬萧正德派船数十艘假借运荻草自横江偷渡侯景及所部兵八千马数百匹到采石。侯景轻越天险直掩建康。江南承平岁久罕见兵甲。侯军猝然出现公私骇震一片慌乱。两天后侯军抵建康朱雀桁南建康守将庾信、王质、萧大春、谢禧等均不战弃阵而逃。侯景未遇激战连下东府城、石头城屯军皇宫所在地台城之下。自此水火兼用在三十余万6续集结的梁援军环视下连续攻城一百二十余日。

围逼既久台城内粮尽疫行军士煮弩熏鼠捕雀而食。饥疫死者“横尸满路”“烂汁满沟洫”后来仅剩二三千羸弱死守。侯景也渐粮饷不支又闻梁荆州精锐援军将到遂谲诈求和以却援足粮。太清二年二月与梁武帝歃血为盟停战。萧衍接受侯景的戢兵条件割江右四州之地(南豫、西豫、合州、光州)予侯景遣诸路援军返师台城守卫也尽收兵甲。侯景及时补充军粮缮修器械休整军队。十余日后毁盟重开战幕悉力猛攻。三月十二日台城陷落。萧衍沦为阶下囚五月饿死。侯景虚立梁简文帝。梁名存实亡。

侯景自寿阳起兵奇袭建康至攻陷台城历时仅七个月。他率不善水战的少量北军越过长江长驱直入短期内一举摧毁梁朝实属惊人。他的成功与萧衍昏谬愚瞽密不可分但也反映出侯景战术灵活判断准确、工于心计的指挥才能。侯景所以敢以处于劣势的少量军队大胆攻敌关键在于善于用奇。他料敌正确充分利用敌人的弱点抓住宗室伪饰勤王、顿兵不战和援军将帅惧战自保、互相猜忌梁军士气泄沓、没有正面打硬仗的战斗力等有利条件集精兵锐卒攻敌要害战决化弱为强未战已先胜敌一筹。

为达到奇袭目的侯景巧辟蹊径。起兵前先暗结萧正德作内应故能悄无声阒拱手越过长江萧梁也因此失去最重要的战略屏障和心理优势。即使已兵扼建康咫尺的板桥侯景还假惺惺地宣称起兵仅为诛权佞无意问1 据张泽咸、朱大渭编《魏晋南北朝农民战争史料汇编》第五卷《萧梁》部分统计时间迄萧衍死时为止。并参阅朱大渭主编《中国农民战争史·魏晋南北朝卷》第199 页。

2 《文苑英华》卷七五四·梁典总论。

鼎以麻痹萧衍。梁布军尚未停当侯景已轻骑简从飞袭建康。萧梁猝不及防受创凛然。

对6续赴援的三十余万勤王梁师侯景也从冷静的分析出决定自己的战术。他根据“外援虽多各各乖张无有总制更相妒忌”;将不威严兵不整肃;或游疑观望或闻风而逃;指挥系统紊乱不灵嫌隙颇深实力大减等情况断定梁王侯、诸将无有敢撄锋铦“竭力致死”与己争一胜负者。大胆积极进攻先制人挫敌锐气。太清二年十一月侯景陈兵于建康覆舟山北与绍陵王萧纶对阵。萧纶畏葸不战。日暮侯景更约次日会战佯退。安南侯萧骏麾军追击侯景出其不意陡然回师反扑乘胜击破赵伯起等军。诸军皆溃萧纶奔逃。侯景悉收辎重生擒西丰公萧大春安前司马庄丘慧、主帅霍俊等。梁军夺气、胆寒。太清三年正月侯景再次主动出击。在青塘消灭了援军中坚韦灿军队再一鼓作气与援军统帅柳仲礼决战。柳仲礼受伤战败气馁诸军愈加仓皇。侯景不失时机暗贿金镮自此柳仲礼闭营不战敛势冷观。援军戎幕清闲掠民财产。侯景解除了后顾之忧集中兵力凌厉攻击台城。

军事强攻的同时侯景双管齐下成功地运用了政治攻心的战术。台城守军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南朝贵族官僚的奴隶。奴隶素居社会最底层被视为生口等同牛马。他们深仇蕴蓄犹如满弩紧弓一旦找到了爆的契机就会转化成强大的战斗力。侯景在攻城中宣布放免在南方沦为奴隶的北人为良并不次任用以重赏招引他们从军。朱异家奴逾城投景侯景封为仪同并令乘良马披锦袍往来城下炫耀城内说:“朱异五十年仕宦方得中领军我始仕侯王已为仪同。”奴隶鱼贯偷出趋降侯景感激私恩愿为效死。故胡三省以为萧梁虐奴咎由自取1。显然侯景诱募和抚纳奴隶巧妙地分化和动摇了台城的抵抗力有效地壮大了自己的力量。攻台城藉此而收意外之效。

太清三年二月末侯景再施诳诈又获成功。他利用萧衍久困疲怠急欲偃兵的心理投其所好提出停战为盟。诱使梁军撤援弛备自己抓紧储粮筹辎。然后骤然变计劲卒精甲蓦然猛攻昼夜不停一举破台城亡梁。建康之战充分体现了侯景战术灵活、用兵诡谲的特点。

入城后侯景自为大都督、录尚书事、使持节、大丞相、王如故。掌握梁廷大权。他废萧正德为侍中、大司马。六月杀萧正德。欲除梁诸藩后篡位派叛军东进浙东州郡。太清三年(549)十二月侯军陷会稽尽有三吴。大保元年(55o)侯景自为相国、汉王;十月自加宇宙大将军、都督**诸军事。梁简文帝成其砧上之俎萧梁有名无实。

侯景出身行伍志大识 。在久膺疆寄的戎军生涯中养成了“反覆猜忍”酷虐凶狡的性格。他有野心而无政干生性暴戾嗜杀不能真正收取民心难于在南方站稳脚跟。故军虽锐勇不能持久。

侯景初至建康军令尚严士卒不敢侵暴。及久攻不下人心渐散粮仓将罄乃纵兵掠民。无论金帛菽粟恣意劫夺。他令民筑土山攻城不限贵贱昼夜不息乱加殴捶疲羸者杀以填山号哭之声惊天动地。城破后将病人与死尸聚而焚之惨不忍睹。还在石头城立大舂碓刑人或加 杀或断其手足刻析心腹破出肝肠;他封箝民口禁人偶语犯则刑及外族。1 《资治通鉴》卷一六一。

遣军攻浙东他鼓励诸将破栅平城尽屠毋赦以扬威名故其将领专务焚掠杀人如芥。南方人民创痛巨深仇恨侯军暴虐荼毒“虽死不从之”。啸聚筑垒亟起抗暴。南方土豪酋帅亦趁国土板荡朝廷倾覆风云际会异军突起。他们凭藉私人武装参与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成了后来平定侯景的主力登上了南朝政治舞台。

侯景横逆衄践江南经济文化遭巨大损失。梁都建康所在地扬州和邻近的东扬州向来富庶繁荣为南朝财政所本。亟经摧燎这一带的社会经济一落千丈。建康城焚掠后满目疮痍残如荒郊。“户口百遗一二大航南岸极目无烟”。由于战争中不能正常生产大宝元年(55o)又旱蝗相继江南生特大饥荒。百姓流入山谷江湖以草根木实果腹草木垂尽饿殍遍野。就连富室豪家亦皆乏食鸠形鹄面坐怀金玉奄奄待毙。江南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堆高如邱陇凋残颓废一二十年后犹未克复。

萧梁文人学士逢此乱离备历屯蹇而丧命者甚多大量藏书亦于战火中毁佚。南朝文化受到空前浩劫但部分文士北逃避乱客观上给南北文化交流和北齐文化展以一定推动1。

江南士族自东晋末开始衰落至梁末已呈沉淫沉弱生机殆尽之态。他们大多麇集于建康和扬州因而在侯景暴风骤雨般的扫荡中被屠戮略尽。皇室萧氏更是难逃灭顶之灾。侥幸身免的士族逃往江陵投靠荆州刺史萧绎喘息未定遽遭西掳入关没为仆隶耕田养马。南朝士族自此一蹶不振成为强弩之末了。

侯景凭凌南土东魏乘梁危迫中不遑顾及淮南派辛术招携安抚侵蚀入己。不费一矢坐得全淮。西魏争城掠地也不甘示弱先取襄樊再占益梁长江上游入其畛域。在军事、经济力量上优势陡增以后北周灭北齐隋统一南北的契机遂萌。

侯军在建康和浙东肆虐长江中上游萧梁荆、郢、雍、湘、益诸方镇却火并正盛。湘东王萧绎不急莽、卓之诛先行昆弟之戮结西魏翦除兄弟子侄为自立清道。宗室自相鱼肉无异是代侯景行师。大宝二年(551)闰三月侯景遣军乘机西上。从此时起侯景在战术上犯了以己之短击敌之长的严重错误。荆、郢虽交通便利但多为水路侯军不善水战难于利用;侯景早已尽失民心脱离建康根本骤然难于驻足。他本应水、步两道鼓行西上直指江陵;或是身顿长沙、徇地零、桂积聚兵粮荆、郢皆可入其掌。但他自恃兵多将广屡战屡胜轻视梁荆州精锐。兵分五千守夏再分一万趋巴陵另有一路指叩江陵。兵分势散各路又未能协同默契。当前锋任约军与梁徐文盛军相接后萧绎抽兵驰救任约窘急。侯景率兵援任约四月在西阳被长于水战的徐军打败。梁军一味逃窜惧战的颓势开始扭转。侯景急遣轻骑三百袭陷郢州擒刺史萧方诸。徐文盛等军心大乱奔归江陵。梁将王僧辩受命拒侯景在巴陵(今湖南岳阳)沉船靡旗伪装将遁。侯景中计昼夜猛攻巴陵、数旬不克。锐士尽于坚城士卒饥于米菽军中疾疫蔓延死伤大半侯军战斗力大损。六月赤亭大战中梁将胡僧祐和6法和败擒任约断侯景一臂。侯景只得放弃经略江汉退走建康。梁豫州刺史荀朗自巢湖出濡须邀击侯景破其后军。梁军士气大振转入战略反攻。因利乘便沿流进讨。侯景丧师失将奔逃船只前后不接。

1 参阅缪钺《颜之推年谱》见《读史存稿》1982 年版。

回到建康后侯景自恐不能久存欲早逞为帝之心。八月幽禁简文帝立豫章王萧栋改元天正。九月杀简文帝及其诸子。十一月废萧栋自立改元太始国号汉。

承圣元年(552)三月梁江州刺史王僧辩军、东扬州刺史陈霸先军与侯景在姑孰和石头城北激战。侯景情穷势绌率部下数十人遁逃。四月在沪渎下海北逃途中被随行羊鹍所杀。

第十九章高欢、宇文泰、北周武帝第一节高欢高欢(496—547)字贺六浑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东)人。东魏王朝的建立者和实际统治者。

从队主到晋州刺史高欢自称是河北大族渤海高氏的后裔1。六世祖高隐曾任西晋玄菟太守以后三世又有人在鲜卑慕容人所建立的前燕、后燕政权里为官。拓跋珪灭后燕曾祖高湖降魏为右将军。祖父高谧仕魏官至侍御史因犯法依律徙居怀朔镇降为兵户。

怀朔在今内蒙古固阳西南是北魏边塞六镇之一。这一地区的镇兵和镇民以鲜卑人为主也有被迫徙居这里的汉人和其他民族的人口由于长期的民族杂居后者多已鲜卑化了。高欢就是一个鲜卑化的汉人。

北魏后期兵户的社会地位很低属于半自由人。他们只有在立下战功以后由政府赦免才能与一般国家编户的地位相等。高欢的早年生活充满了贫困和屈辱。母亲死后他一直被寄养在姐夫尉景的家里。长大以后靠着娶上有钱的老婆高欢才买到马被镇将提拔为队主后改任函使。函使主要负责由边镇往都洛阳传递信件是一种职务低贱的小军官受人鄙视。有一次仅因为坐着吃饭高欢便遭到上司的一顿痛打。

高欢当函使共有六年其时正值宣武帝末年到孝明帝初年。北魏政权已十分**最高统治阶层穷奢极欲、佞佛成风;朝中权贵卖官鬻爵贿赂公行地方官吏更是拚命聚敛财富。劳动人民在沉重的租税赋役压迫之下大量地破产、流亡各种社会矛盾迅激化。函使的生活打开了高欢的眼界许多社会问题迫使他去思考。高欢预感到北魏的统治在走向绝路天下将要大乱。他是一个有政治抱负、想干一番事业的人觉得时机快要到来了。神龟二年(519)二月洛阳城内生皇宫卫队的武士们聚众闹事的乱子。千余名羽林、虎贲集会抗议政府排抑武人先在尚书省诟骂继而闯入征西将军张彝的私第殴伤主人烧死其子。事后北魏政府只惩办几个头目其余的人一概赦免不问。高欢在洛阳目睹了事件的全过程。回到怀朔他对家人说:“政府**无能到这种程度前途可想而知。天下大乱钱财能够保得住吗?”于是他有意识地用钱财去交结那些有志造反的朋友。慢慢地在高欢的周围聚拢了一帮志同道合的人。

北魏末年北方边镇地区是社会矛盾的焦点。这里的镇兵、镇民受到的压迫最深痛苦最大动摇北魏统治的各族人民大起义也先从这里爆并向全国波及。高欢和他的一伙先后参加过两支由六镇兵民为主体的河北义军。高欢参加起义是带着个人野心来寻找出路的。所以在杜洛周义军他曾制造过谋杀事件企图夺取义军的领导权。改投葛荣后不久他又叛降义1 关于高欢的族属《魏书·高湖传》、《北齐书·神武帝纪》皆记其世系出于渤海名门高氏。清人王鸣盛最早提出怀疑。周一良教授推论高欢本非汉人王仲荦教授也持此说。缪钺教授更认为高欢乃塞上鲜卑或汉人久居塞上而鲜卑化者既贵之后伪造世系。谭其骧教授则考证出高欢的族属出于高丽。军的死敌尔朱荣。

尔朱荣是塞上北秀容川(今山西保德县朱家川一带)契胡族酋长拥有部落八千余家。北魏内乱他乘机大肆招纳兵勇展武装力量。北魏政府授予尔朱荣车骑将军及并、肆、汾、广、恒、云六州讨虏大都督的职务利用他的兵力镇压起义。尔朱荣兵势日盛野心逐渐膨胀。高欢迎合他的心理建议举兵内向通过武力控制北魏政权。由此高欢深得尔朱荣的信任被任命为亲信都督(卫队长)。武泰元年(528)二月尔朱荣以高欢为先锋长驱下洛通过血腥的屠杀制服了北魏朝廷把持了大权。当年九月尔朱荣出兵镇压葛荣。高欢利用旧日与河北义军的关系进行分化瓦解诱使七个称王的义军领脱离葛荣导致河北义军的最后失败。之后高欢又参与镇压山东的羊侃、邢杲起义以功累迁为第三镇人酋长、晋州刺史等职成为尔朱荣最得力的部将。尔朱荣认为在他的下属中只有高欢可以代替他统军是个帅才。

移军河北另立门户永安三年(53o)北魏孝庄帝不甘心作傀儡用计将尔朱荣杀死。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统领余众从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赴洛为叔父报仇。临行前尔朱兆要高欢与他同行。高欢以汾晋地区的山蜀作乱为借口滞留晋州(今山西临汾地区)不动。在尔朱氏家族中高欢只敬畏尔朱荣一人认为尔朱兆粗鄙狂愚成就不了大业不愿意附属于他。尔朱兆兵陷洛阳以后高欢警告他不要对皇帝下手否则将会十分被动。然而尔朱兆置之不理仍将孝庄帝弄到晋阳缢死。这使高欢决意脱离尔朱氏另立门户。

当年十月河西牧子费也头部纥豆陵步藩率众南下在秀容川大破尔朱兆进逼晋阳。尔朱兆向高欢告急。高欢一面答应救援一面借口无桥渡河逗留缓行。当时他的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尔朱兆被费也头消灭又害怕费也头兵势太强日后难除。经过再三犹豫才在尔朱兆反复求援后与之联兵合击将费也头打败。

在打败费也头的当天夜里尔朱兆兴致勃勃地来到高欢的营寨要来个通夜宴饮。席间尔朱兆向高欢请教治理他辖下的二十万六镇降户的办法。所谓六镇降户就是参加河北起义的六镇兵民残余力量。起义失败后尔朱荣把他们强徙到山西的并州(今山西太原地区)肆州(今山西忻县地区)一带。由于受到契胡军人的欺凌无法生活六镇降户经常起来反抗前后二十六次造反。尔朱荣、尔朱兆杀死了很多人但是骚乱仍然不断生。所以这些六镇降户成了尔朱兆最头疼的问题。而高欢却对他们很感兴趣。他要与尔朱氏分手苦于兵力不足而六镇降户正是他所需要的力量。他知道凭借自己同六镇的特殊关系不但有能力控制他们而且能把他们训练成一支驰骋天下的劲旅。于是高欢对尔朱兆说:“二十多万人怎么能都杀死呢?你应该选个可靠的人把他们编制和统率起来再有人闹事你就惩罚这个将领。有人认真管闹事的人自然会少了。”尔朱兆说:“好主意!可让谁来管呢?”高欢还没有说话他的一个下属抢着提名高欢。高欢一拳打掉那个下属的牙齿还要求尔朱兆处死他。高欢演出的苦肉计居然骗取了尔朱兆的信任。尔朱兆把统率六镇降户的权力移交给他。高欢害怕尔朱兆酒醒后反悔立即出营向六镇降户宣布尔朱兆的任命并命令他们到汾水以东的阳曲川集合。六镇降户向来痛恨尔朱兆而对高欢有一定的好感所以能够比较服从他的调遣。

高欢为摆脱尔朱兆的控制借口并肆地区频岁霜旱缺少粮食要求带领六镇降户到太行山以东的今河北地区就食。因为事先买通了尔朱兆的左右他的要求很快得到了满足。

在东去的路上高欢将尔朱荣妻子从洛阳带来的三百匹战马劫走还杀死了尔朱兆派遣统领降户家眷的部将。这些作法不但壮大自己的实力而且进一步得到了降户们的拥护。

普泰元年(531)二月高欢率军经上党(今山西长治北)穿大王山到达河北的滏口(今河北磁县西北石鼓山)驻扎下来。

当时河北地区的政治形势错综复杂尔朱氏集团和他们的反对派争夺异常激烈。尔朱氏的亲信刘诞和侯渊分别据有相州(今河北临漳县地区)和定州(今河北定县地区)控制殷州(今河北隆尧地区)大权的则是尔朱氏家族的成员尔朱羽生。反尔朱氏的力量主要集中在幽州和冀州:幽州(今北京地区)刺史刘灵助自称燕王声言要为孝庄帝复仇。占据冀州(今河北冀县地区)的河北大族封隆之、高乾、高昂兄弟更与尔朱氏势不两立。他们杀死尔朱兆派来的监军白鹞并将前来偷袭的尔朱羽生打败。此外还有很多坞堡势力也拒绝与尔朱氏合作。

高欢要实现在河北站稳脚根最终同尔朱氏决裂的计划就必须同反尔朱氏的河北大族建立联系以取得他们的支持。因此他一面自称与高乾、高昂兄弟同宗一面放出进攻冀州治所信都的口信。由于高欢尚未脱离尔朱氏集团河北大族搞不清楚他的真实用意。高乾特意来到滏口摸底他劝说高欢与尔朱氏决裂并邀请他进据冀州。这时赵郡大族李元忠也赶到滏口。李元忠是殷州西山的大坞堡主统领堡户多达数千家。他表示有能力控制殷州的局面并同意归附高欢。同时尔朱氏也想拉拢高欢通过他们操纵下的北魏政府进封他为渤海王、东道大行台、冀州刺史等职务。

高欢占据冀州后开始着手对六镇降户的控制和改造。高欢极意笼络他们自称是鲜卑人同他们讲话也一律用鲜卑语。他还千方百计地加深六镇降户对尔朱兆的仇恨。高欢故意散布消息说尔朱兆要把他们弄到并州去当奴仆还要征他们去打仗。一时间六镇降户人心惶惶无不切齿痛恨尔朱兆。他们表示拥戴高欢作领并决心跟高欢起来造反。高欢看到时机成熟便向他们讲:“你们这些人不懂得纪律。一个军队人数再多没有法度迟早要垮台的。我当统帅先要立下纪律不许欺负汉族人不许违犯我的军令。”高欢说完六镇降户全都跪倒在地高喊道:“不管生死一切全听将军的安排。”

高欢为什么向他所统率的六镇军队提出不许欺负汉人的问题呢?原来自孝文帝从代北平城迁都洛阳以后北魏政府对六镇鲜卑采取歧视政策这就形成了六镇人对汉化和汉人的仇视心理和报复情绪。河北是汉人居住区高欢要在河北立足必须解决鲜卑人与汉人的矛盾。所以高欢经常劝说鲜卑人要加强纪律尊重汉人。他对鲜卑军人讲:“汉人是你们的奴婢男人为你们种地女人为你们织布让你们得到温饱你们为什么要欺负他们?”他自己以身作则行军路过汉人农田的时候都要牵着马步行而过不让军马踏坏庄稼。高欢还规定汉族老百姓家的东西一概不许侵犯。

在当时战乱的年代里象高欢这样能注意申明纪律、约束军队的统帅可谓是凤毛麟角了。由于高欢治军严明他的军队的名声最初还是比较好的。同时高欢还努力加强同河北大族的关系。他称高乾为叔父并和自己的儿子以子孙之礼拜见他们。高欢注意尊重他们的民族感情凡是高氏兄弟在场他同军队讲话都改用汉语还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军队。为消除对鲜卑军人的对立情绪他对汉族老百姓讲:“鲜卑人接受你们的粮食和布匹是受你们雇佣替你们来打仗让你们能过上安宁日子的。你们不要恨他们。”这种缓解民族矛盾的做法比较得人心。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高欢在河北立足已稳遂与尔朱氏彻底决裂。这年六月高欢授意李元忠攻打殷州城同时派高乾以救援为名将尔朱羽生诱出城外杀死。高欢委任李元忠为殷州刺史并上表宣布尔朱氏罪恶。不久他在信都拥立北魏宗室元朗为帝自任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大行台等职公开和尔朱氏操纵下的洛阳政府相对抗。

韩陵之役大捷高欢的突然反戈极大地激怒了尔朱氏一家。八月尔朱兆亲率大军攻打殷州李元忠支持不住败退信都。尔朱兆进驻广阿(今河北隆尧东)与自徐兗进屯阳平(今山东馆陶)的尔朱仲远大军形成对冀州犄角之势。高欢了解尔朱氏家族内部矛盾重重巧施离间计使尔朱仲远不战而还。他乘机在广阿大破尔朱兆俘获甲士五千余人。接着又连陷殷州、相州生擒刘诞迁都城于邺(今河南临漳县西南)。

高欢的节节胜利迫使迭相猜2的尔朱氏一家暂时一致起来。在掌握朝政的尔朱世隆策划之下尔朱兆、尔朱天光、尔朱仲远等人分别从晋阳、关中、徐兗等地调集大军气势汹汹地扑向邺城准备一举消灭高欢。

普泰二年(532)闰三月集结在洹河南岸的各路尔朱氏军达二十万人。

形势对高欢十分不利尔朱氏军队不但数量多而且以剽悍雄健的契胡族骑兵为主。而高欢的军队则是步骑交杂全军战马尚凑不足二千匹步卒也不满三万人。双方实力悬殊。

面对处于绝对优势的敌人高欢采取了集中兵力、破釜沉舟的战术。他留下少量军队守护邺城把大部队调到邺城东南方的韩陵山下、摆成一个圆阵。他命令将士用绳索把许多牛、驴牲畜系好连结在一起将去往邺城的归路堵死。高欢的部署用意十分明显向全军将士表明:现在背靠大山又没有退路只有决一死战战胜敌人才能生存。

战斗开始后高欢亲自率领主力部队从中路冲向敌阵。河北大族高昂率领三千名由他的乡里部曲组成的私兵担任左翼部队高昂的弟弟高岳指挥右翼部队。尔朱军仗着兵多将众从四面包抄过来。他们进攻的主要目标是高欢的中军企图活捉或杀死高欢。这样高昂和高岳的左右两军受到压力反而不大。高岳现受到敌人重点攻击的中军形势危急当机立断马上从右军中抽调五百名精锐的六镇鲜卑铁骑对准敌军前驱部队的主帅尔朱兆猛扑过去。高昂也亲率一千名汉人骑兵横击尔朱军的左右翼。高欢手下的另一将领斛律敦乘机绕到敌后攻击敌人的后应部队。骄傲轻敌的各路尔朱军想不到会突然同时受敌一时懵头转向不知所措纷纷溃败逃跑。高欢看见敌军阵角大乱立即抓着战机指挥军队迅猛冲杀。尔朱军抵挡不住很快土崩瓦解。几个尔朱军的将领干脆放下武器投降了。尔朱兆见大势已去勉强收拾起残兵败将狼狈地窜回晋阳。他的几个叔叔、兄弟也抛下军队各自逃生去了。在决定命运的韩陵之战中高欢靠智慧和勇敢打败了敌人。

韩陵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高欢以三万之众打败了七倍于己的敌人这和正确的战略、战术思想是分不开的。先高欢知己知彼。他在尔朱氏的军队中生活过对于这个军队内情十分熟悉。尔朱军不但内部矛盾尖锐而且麻痹轻敌。而自己军队中的鲜卑人既对尔朱氏的军队有着刻骨的仇恨又英勇善战。根据敌我双方的这些情况高欢制定了一个正确的作战方案。他以断绝自己军队退路、破釜沉舟的办法激将士以死拚搏的斗志。这是高欢以少胜多的第二个原因。最后高欢比较好地处理了内部关系。他尽量调和和消除汉人和鲜卑人之间的矛盾。在战争开始之前高欢曾担心高昂率领的汉族军队战斗力不强想派一千名鲜卑兵协助他们。但是高昂认为两族人在一起不便指挥拒绝了这个建议。在这种情况下高欢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这就使得高昂心情比较舒畅战斗中十分勇敢还能与其他各部注意配合互相支援。

韩陵战后北方的政治、军事形势生重大变化。尔朱氏各派势力很快被高欢消灭了。除晋阳的尔朱兆尚在苟延残喘外其余的人不是被杀就是逃到南朝去了。这年四月高欢进入洛阳废杀尔朱氏拥立的节闵帝元恭及原来的傀儡元朗(只因他是魏宗室的疏属)另立元修为皇帝是为北魏孝武帝。高欢自为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太师等职把北魏政府的实权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

七月高欢兵三路亲率十万大军杀向晋阳。尔朱兆仓皇舍弃晋阳退到北秀容。次年正月尔朱兆兵败自缢而死。

建立东魏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高欢集中精力对他的军队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和改编。他现晋阳一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四周崇山峻岭易守难攻是个极好的屯兵之地。于是高欢在晋阳建置大丞相府长期住在那里遥控洛阳。他还把手下的鲜卑人从河北迁到了并州、汾州一带并分别在秀容郡(今山西原平县)、寿阳城(今山西寿阳西)、受阳县(今山西文水东)设置恒、燕、云三州侨州政府;又把六镇改为朔、显、蔚三州分别在六壁城(今山西孝义西南)、邬县(今山西平遥西北)等地设置侨州政府。侨州政府不受当地政府管辖直属大丞相府。高欢从政治上、经济上给予六镇鲜卑很多特殊的照顾规定他们以打仗为主要职业不从事生产衣食供给都仰承于汉族人民。六州鲜卑拱卫在晋阳的四周既有利于高欢对军队的调和使用又成为他重要的兵源。

永熙三年(534)五月魏孝武帝下诏调河南诸州兵声言要亲自进攻南方的萧梁王朝而实际上是想突袭晋阳搞掉高欢。

魏孝武帝同高欢关系紧张生在一年以前。几个对高欢专权不满的朝臣向孝武帝建议加强禁卫军以防备晋阳。本来就不愿受高欢摆布的孝武帝很快按照他们的意见设置了都督部曲并大量选拔骁勇增允武直还把一部分军国大权转移到高欢的反对派手里。同时他还秘密地和拥兵关陇的贺拔岳建立联系任用贺拔岳的哥哥贺拔胜都督荆州等七州的军事。不久孝武帝杀死在朝中任司空官职的高乾撤销高欢亲信韩贤建州刺史的职务将高欢安插在洛阳的党羽一一地清除掉。

高欢识破孝武帝的用心立即调集二十四万大军声称应诏南讨分兵四路大举南下。七月高欢引军渡河迫使孝武帝丢弃洛阳亡命长安投奔到贺拔岳的继任者宇文泰那里。八月高欢占据洛阳大肆屠杀反对派。但孝武帝的西走也使高欢失去了政治资本。他前后写过四十多封信件请求孝武帝东还均遭拒绝。十月高欢改立年仅十一岁的元善见为帝是为魏孝静帝。不久他以洛阳处以四战之地难以为都下令北迁邺城。高欢命令下达后三天洛阳城民四十万户被驱出家园狼狈就道。高欢留在洛阳处理后事事毕还晋阳从此军国大权一概归入相府。北魏被一分为二以邺城为都的北魏王朝居于宇文泰制下的北魏长安王朝的东方故史称东魏。东西对峙败多胜少天平二年(535)高欢镇压了并、汾地区的刘蠡升起义。孝昌年间(525—527)受六镇起义的影响居住在离石(今山西离石)以西安定(今甘肃泾川)以东广大山区的稽胡族人民不堪政府压迫在刘蠡升领导下举行起义。刘蠡升自称天子在汾州境内的云阳谷一带建立政权。刘蠡升力量日益展对以并汾为基地的高欢造成严重威胁。高欢先后三次重兵进行讨伐甚至不惜采取欺诈手段终于将义军战败。赵蠡升被杀五万多户胡汉人口被高欢俘获。

魏孝武帝逃到长安后不久与宇文泰生矛盾被毒死。宇文泰改立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文帝。宇文泰以丞相的职务控制大权。西魏同东魏比较在经济、军事实力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高欢建立东魏后有志消灭西魏统一北方开始频繁地向西部用兵。

天平三年(536)正月高欢亲自率领一万骑兵袭击西魏的夏州(今内蒙乌审旗南)逼降其刺史斛拔俄弥突。不久高欢又派兵将准备投降的西魏灵州刺史曹泥、凉州刺史刘丰解救到东魏。两次战争高欢共虏获西魏一万多户人口。

西魏大统二年(东魏天平三年)是关中地区的大灾年“人相食死者什六八”(《资治通鉴》卷一五七)。高欢利用这一有利形势在当年年底大举进攻宇文泰。他以大都督窦泰趋潼关以司徒曹昂包抄蓝田自己亲率主力进屯蒲坂。次年正月宇文泰抓着东魏军队骄傲轻敌的弱点潜军出小关突袭窦泰。攻潼关的东魏军没有防备结果全军覆没窦泰兵败自杀。高欢听到窦泰的败讯急忙拆掉为渡河而建置的浮桥撤军而还。不久高昂也身受重伤返回东魏。

天平四年(537)九月高欢不甘心小关的失败选择宇文泰东出潼关到恒农(今河南灵宝北)“就谷”之机一面派高昂围攻恒农截断宇文泰的归路一面亲率十万大军自蒲津(今山西永济西)而西先后渡过黄河、洛水屯军许原准备一举攻陷长安消灭西魏政权。但是高欢没有想到宇文泰会很快摆脱高昂引兵入关又轻骑渡渭将大军隐蔽在渭曲沙苑(今陕西大荔南)一带。高欢的部将由于地理环境不熟且又麻痹轻敌、纪律涣散结果二十万之众竟然被不足一万的西魏人马打败。这一战是高欢统兵历史上所遭遇的最惨重的失败全军将士死伤八万余人各类武器、铠甲损失十八万多件。

沙苑之战后宇文泰在关中陇上地区的统治得到进一步巩固高欢逐渐丧失对西魏的战略优势靠东魏的力量统一北方的目标已很难实现。东西魏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

高欢退军后西魏乘胜攻占了蒲坂和洛阳的金墉城。元象元年(538)七月高欢得知宇文泰与魏文帝要来洛阳祭拜园陵遂命令侯景、高昂率军反攻金墉城自己亲率大军担任后继部队。宇文泰亲自赶来救援守城的西魏军队在河桥(今河南孟县西南)被侯景打败几乎被俘。但西魏大军及时赶到反败为胜。高昂全军覆没本人为追兵所杀。河桥一役东魏将士被俘一万五千余人落水而死的近万人。

高欢在同西魏的几次大战中连续告败具体原因因战争而异各不相同但都是次要的原因。政治上的逐渐**官吏贪污成风东魏境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不断激化才是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

东魏立国之初高欢也想对北魏末年泛滥成灾的**吏治予以廓清。天平二年(535)他为在邺城的文武百官规定了给禄标准并派人检查各州郡县政府官吏执法的情况。但是随从高欢起家的鲜卑族权贵不顾禁令依然肆意贪污高欢无可奈何。有个叫杜弼的行台郎中实在看不过去了要求高欢惩办贪官污吏。高欢对他说了实话:“官场上贪污的风气由来已久。武将中有很多人因家眷在关中受到宇文泰的招诱去留未定。江南的萧衍专搞礼乐制度对汉族士大夫有很大的吸引力。我如果对他们过分强调纲纪不予宽容的话一旦都离我而去我怎样立国呀?”等到杜弼再来提建议时高欢则翻了脸。他命令士兵把弓拉开刀竖起来让杜弼从刀锋箭头中间钻过去然后对杜弼说:“箭也不射你刀也不砍你你还害怕。我的军人们却是真刀真枪百死一生功劳这么大贪污点算什么!”高欢以放纵贪污立国使东魏的吏治、官风**到了极点。

这时原已缓和的民族矛盾又重新尖锐起来。天平四年(537)治河的民伕死去不少鲜卑贵族竟讲:“一钱不值的汉人随他们死去吧。”一个汉族将领听到后气坏了准备杀死他。汉族、鲜卑族将领之间常因民族关系紧张而生火并。高昂之死也是由于东魏鲜卑族将领见死不救造成的。

武定元年(543)月东魏与西魏再次生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东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据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叛降西魏。宇文泰亲至洛阳接应用兵包围了河桥。高欢匆匆从晋阳赶到黄河北岸在挫败西魏烧桥的船队后渡河占据了邙山。两军合战宇文泰战败险些被擒。这一仗西魏军损伤三万余众。第二天两军又生战争宇文泰仍未能取胜只好引兵入关。这次战争史称邙山之战。

邙山之战虽以高欢的胜利而告终但也暴露了东魏内部的许多问题。部将的贪财好利军纪败坏严重地损耗了军队的战斗力一度干扰了高欢的军事部署。当时宇文泰兵败几乎遭擒大将彭乐接受一口袋黄金的贿赂竟然将敌军主帅放跑了。

由于平素对下属放纵惯了高欢感觉到光靠自己的力量很难改变这种局面。他开始采用扶植儿子高澄的办法试图对不法权贵稍加约束。武定二年(544)三月高欢把高澄的职务从吏部尚书提升到大将军、领中书监并将掌管机要的权力从门下省转归中书省。高欢企图以此削弱邺中四贵的权力。邺中四贵是高欢原来安插在邺城控制东魏朝政的孙腾、司马子如等四人。他们凭借权势专恣骄贪成为不法权贵的领袖人物。高澄起用汉族士人崔季舒为中书侍郎崔暹为御史中尉授意他们对司马子如等人进行弹劾。高澄下令将司马子如下狱、免职并当众羞辱孙腾同时还处死、黜免一大批贪赃枉法的贵族官僚。一时满朝肃然颇有成效。事后高欢出面极力安抚司马子如等人并下书给邺城诸贵说:“崔暹等人居宪台象司马子如这样同我亲密的人我都不能救。请你们大家谨慎小心一些。”

为了扩大剥削对象增加租税赋役收入。高欢在统治区域内多次清查户籍搜括人口。早在元象元年(538)他曾下令禁止各地牧守令长擅立佛寺以防止大量国家编户成为免除租税赋役的僧尼。武定元年(543)高欢亲自巡行冀、定二州校对核实河北地区的户口。次年十月他又派遣孙腾、高隆之为括户大使分行诸州前后共清查出无籍人口六十多万户并强迫大量流离、侨寓人口返回本乡。

北魏末年原本已衰落下去的柔然汗国由于参与镇压六镇起义遂渐强盛起来。东西魏分裂以后高欢和宇文泰无暇北顾竞相与柔然通好遂使柔然可汗阿那瑰称雄漠南势力无故。武定四年(546)西魏与柔然合谋连兵进攻东魏。高欢得知后一面在幽、安、定三州的北边险要关口修建防御工事一面派臣下出使柔然为儿子高澄求婚。柔然可汗拒绝将女儿嫁与高澄强迫高欢自娶。高欢被迫将其妻匹娄氏处于别居纳柔然公主为正室。高欢屈辱妥协讨好柔然以换取北边的和平全力对付西魏。

这年九月高欢亲率大军围攻西魏据守的玉壁。玉壁在今山西稷山县西南处于汾水的下游。西魏设在这里的要塞对东魏的晋州威胁很大。高欢命令士兵昼夜攻城企图拔掉这个钉子。但是他遇到了西魏守将韦孝宽的顽强抵抗。东魏军队苦攻五十余日士卒死病七万余人始终未能破城。高欢智力皆尽在身染重病之后解围退军。

高欢回到晋阳后一病不起武定五年(547)正月死去终年五十二岁。北齐建立后高欢被追谥为献武帝后改谥为神武帝。

高欢的一生可以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他经历了各种艰难曲折从出身低贱的兵户之子成为一名统帅并建立了强大的东魏王朝。他擅长分析和把握客观形势并能作出决断。他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成功的。但是在他的后期由于没有勇气对其营垒中的**风气进行斗争他徒有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也终未能有大的建树。在东西魏长期的战争中高欢占据着实力上的优势。东魏地区经济达人口众多但是战争的结果却是败多胜少。另外高欢明知下属侯景专兵一方不易驾驭却又不在生前及时处理导致侯景在他死后作乱使东魏丧失河南四州之地国力大伤。高欢诸子高欢共有十五子。

长子高澄(521—549)字子惠。十一岁时被封为渤海王世子次年加封侍中等职。东魏建立后先后为尚书令、大行台、并州刺史、京畿大都督、吏部尚书等职。武定二年(544)以大将军、中书监之职居邺受父命控制朝政。高欢死后继任大丞相专擅东魏大权。河南大行台侯景将兵十万反叛东魏。高澄派慕容绍宗等人南下镇压大破侯景。武定七年(549)高澄完成夺取东魏皇位的准备工作突然为邺城“膳奴”蓝京杀死时年二十九岁。北齐建立后追谥为文襄帝。

次子高洋(529—559)字子进。父兄执东魏朝政期间先后任尚书左仆射、尚书令、中书监、京畿大都督等职。高澄被杀后进爵为齐王受封为使持节、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大行台等职。武定八年(55o)废东魏皇帝自立改国号为齐史称北齐。在位期间重用汉族官僚杨愔等人删削律令并省州郡县减少冗官严禁贪污注意肃清吏治;前后筑长城四千里置边镇二十五所屡次打败柔然、突厥、契丹出击萧齐拓地至淮南。后期以功业自矜纵欲酗酒残暴滥杀大兴土木赏费无度遂国势转衰。天保十年(559)病死时年三十一岁。谥号为文宣帝。

六子高演(535—561)字延安。兄高洋在位期间封常山王历任并省尚书令、司空、大司马、录尚书事等职。高洋死子高殷嗣位。乾明元年(56o)三月高演在鲜卑权贵的支持下动政变杀死汉族大臣杨愔等人自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掌管朝廷大权。八月废高殷称帝改元。次年马惊坠地伤肋而死年二十七岁。谥号为孝昭帝。

九子高湛(537—569)兄高洋、高演在位期间封长广王历任尚书令、司徒、太尉、并州刺史、京畿大都督、大傅、录尚书事、右丞相等职。高演死大宁元年(561)十一月即皇帝位。在位期间督修律令成《齐律》十二篇、令四十卷。颁行新的均田令和租调法并对三长免役特权作出新的调整。清河四年(565)四月禅位于子高纬称太上皇。天统四年十二月(569年1 月)病死年三十二。谥号为武成帝。

第二节宇文泰宇文泰(5o7—556)字黑獭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属西魏王朝的建立者和实际统治者西魏禅周后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武成元年(559)追尊为文皇帝。

边镇武吏宇文泰的先世是东胡族宇文部的酋长东汉末年宇文部加入鲜卑檀石槐部落联盟遂亦鲜卑化游牧于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上游地区。西晋末年部落强盛自称单于从阴山南迁居于辽西。四世纪中期被鲜卑慕容部所灭慕容皝迁宇文部五千余落于昌黎(今辽宁朝阳市)一些宇文部贵族遂先后入仕前燕、后燕政权宇文泰高祖陵即仕于后燕拜驸马都尉封玄菟公。皇始元年(396)八月北魏太祖拓跋珪领军进攻燕都中山(今河北定县)燕军大败次年十月魏军克中山后燕将吏士卒降者二万余人宇文陵亦率甲骑五百降魏拜都牧主。天兴元年(398)十二月北魏徙六州二十二郡豪杰于代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一带以加强控制宇文陵也随之迁武川遂世居武川。

正光五年(524)破六韩拔陵领导的边镇起义在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县东北)爆随后起义军大将卫可孤攻下武川镇。不久武川镇中下级军官贺拔岳父子宇文泰父宇文肱等袭杀卫可孤投降政府。其时北魏王朝向柔然借兵镇压起义军柔然骑兵在攻下六镇后大肆掠夺破坏致使六镇饥荒严重北魏政府只得移饥民于河北就食。宇文泰和其父、兄也被徙到河北博陵(今河北安平)。孝昌二年(526)正月怀朔镇镇兵鲜于修礼率领北镇流民于定州左人城(今河北唐县西)起义宇文一家亦参加了起义队伍。但在前往左人城途中被政府军击败宇文肱及其长子、次子阵亡宇文泰与其兄洛生幸免于难入鲜于修礼军中。及修礼死又入葛荣军中被任为将帅。葛荣失败后尔失荣惧宇文兄弟有异心遂托以他罪诛洛生宇文泰慷慨陈述才释去尔朱荣对他的戒心免遭其难。由于宇文泰与尔朱荣的部将贺拔岳有旧岳亦是武川军人与泰父肱关系甚密因此宇文泰被收编在贺拔岳部下。

永安三年(53o)春尔朱荣以尔朱天光为主帅贺拔岳和侯莫陈悦为副帅率兵前往镇压关陇起义军。宇文泰以步兵校尉的身份随岳入关因镇压起义军有功累迁至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增邑三百户加直阁将军、行原州事。在镇压关陇起义的过程中宇文泰乘机扩大自己的影响对吏民施以恩惠羸得了不少人的好感。是年九月孝庄帝诛杀尔朱荣但大权仍操在握有大军的尔朱氏手中。中兴二年(532)月尔朱天光领兵东返不久尔朱氏败灭天光亦被杀。先是天光东返留弟显寿镇守长安贺拔岳用宇文泰计袭取长安泰帅轻骑为先锋倍道兼行显寿闻报弃城东走至华阴(今陕西大荔)被泰军追及擒获。及天光死关中只剩下贺拔岳与侯莫陈悦两个军事集团。同年魏帝授贺拔岳为关西大行台岳以宇文泰为行台左丞领府司马事无巨细皆委之于泰。

尔朱荣之败高欢之力也高欢亦由此而位居丞相秉掌大权。孝武帝对这种政由旁出的局面很不满意密与贺拔岳相结想依凭岳在关中的实力来牵制高欢。初贺拔岳遣行台郎冯景诣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南)见高欢欢与景歃血为誓约与岳结为兄弟景还告诉贺拔岳高欢奸诈有余不可轻信。时为府司马的宇文泰自请使晋阳以观察高欢为人既至与高欢口答应对敏捷雄辩欢欲留泰为己用泰固辞而返。宇文泰回到长安对贺拔岳分析了当时形势:“高欢决不甘于为臣下者他之所以还没有篡夺皇位是惮于你们兄弟二人。至于侯莫陈悦其人不过是个庸人只是碰上了好机会才得以居高位其既无忧国之心也就不为高欢所排忌只要早作准备取之不难。如今河西费也头有控弦之骑不下一万夏州刺史斛拔弥俄突拥兵三千灵州刺史曹泥、河西流民纥豆陵拔利也各拥部众心怀异望。因此今如引军向陇扼其要害示之以威服之以德即可收其兵马充实我军。西辑氐、羌北抚沙塞还军长安匡辅魏室这正是当年齐桓、晋文之举也。”贺拔岳听了非常佩服遂派宇文泰到洛阳见孝武帝密陈其打算孝武帝听后大喜加宇文泰为武卫将军。

永熙二年(533)八月孝武帝授贺拔岳为都督雍、华等二十州诸军事、雍州刺史。岳以牧马为名引兵西屯平凉(今甘肃华亭西)除灵州刺史曹泥依附于高欢外费也头万俟受洛干、夏州刺史斛拔弥俄突、河西流民纥豆陵伊利等皆归附于岳秦、南秦、河、渭四州刺史也来到平凉受岳节度。是年贺拔岳以夏州(治岩绿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边塞要地欲派得力之人为刺史在众人的极力推举下以宇文泰为使持节、武卫将军、夏州刺史。宇文泰到州后抚慰流民结好少数民族很快控制了夏州局势。接替贺拔岳为统帅永熙三年(534)春正月贺拔岳准备讨伐曹泥遣都督赵贵到夏州与宇文泰商议此事宇文泰认为:曹泥虽然依附高欢但灵州(治今宁夏灵武西南)不过孤城一座未足为忧值得担心的是侯莫陈悦贪而无信必然为患应尽早谋取之。贺拔岳没有听从宇文泰的意见坚持己见与侯莫陈悦共同出兵伐曹泥。然悦早已受高欢密旨出兵途中借口商议军事诱岳入营杀之。

贺拔岳死后军中无人统帅人心离散在大都督赵贵的建议下众人共推宇文泰为统帅派杜朔周星夜奔夏州告之。宇文泰闻讯即率帐下轻骑驰赴平凉为防事变令杜朔周帅众先据弹筝峡(今甘肃平凉西北)。宇文泰行至安定(今甘肃泾川北)正遇高欢派来招抚贺拔岳部众的侯景宇文泰以言语折之辞气俱下侯景不敢前往平凉中途而归。先是孝武帝正将谋取高欢闻贺拔岳被害遣武卫将军元毗为使前往宣旨抚慰并调岳所领部众还洛阳及元毗到平凉宇文泰已被众将推为统帅。

宇文泰统领岳军后一面命诸军戒严准备进讨侯莫陈悦一面上表孝武帝并与元毗及诸将刑牲盟誓相约共扶王室孝武帝遂下诏以宇文泰为大都督统领岳所部人马。

宇文泰得到孝武帝的正式承认后立即准备进攻侯莫陈悦。先是原州(治高平今宁夏固原)刺史史归素为贺拔岳所亲信及贺拔岳死竟反投于悦悦遣王伯和、成次安领兵二千助史归镇守原州。因此宇文泰先派都督侯莫陈崇帅轻骑一千奔袭原州擒史归、王伯和及成次安等缚送平凉。永熙三年(534)三月宇文泰调诸军毕集原州准备攻悦。四月军出木狭关(今宁夏固原西南)正逢大雨雪平地积雪二尺宇文泰知悦怯而多猜遂倍道兼行出其不意直扑悦之大本营水洛城(今甘肃庄浪东南)。悦闻泰军至留万人守水洛城自领大军退保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陇城镇)。宇文泰军到水洛守军出降泰即率轻骑数百奔略阳悦又退保上邽(今甘肃天水)。时南秦州刺史李弼亦在悦军中见悦败势已定乃暗中派使者诣泰请为内应。其夜悦弃城出军中惊溃士卒纷纷来降宇文泰纵兵奋击大破悦军悦仅与子弟及麾下数十骑遁走灵州宇文泰急令镇守原州的宇文导在前面堵击又以都督贺拔颖领一军尾追至牵屯山(今宁夏固原西)追及侯莫陈悦自杀于野。随后宇文泰又遣都督刘亮攻取盘踞豳州(治定安今甘肃宁县)的悦党孙定儿克之。又以重兵威逼迫使氐王杨绍先称藩送妻、子为质。十一月遣李虎、李弼等讨伐曹泥明年曹泥降灵州遂平宇文泰徙其豪强置于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以加强控制。

宇文泰平定秦、陇后实力增强孝武帝以泰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关西大都督略阳县公承制封拜成为仅次于高欢的有力人物。

建立西魏永熙三年(534)五月孝武帝欲起兵伐高欢事泄高欢有所戒备中军将军王思政对孝武帝说:“高欢的篡逆之心已昭然若揭洛阳非用武之地一旦遭到进攻难以守御宇文泰心存王室不如前往关中凭借宇文泰的力量与高欢抗衡。”孝武帝深以为然。先是秦、陇刚平夏州长史于谨曾劝宇文泰上书孝武帝徙都关中效曹操之举挟天子以令诸侯宇文泰接受了这一意见将高欢结好自己的书信都封交孝武帝以示忠于王室之心。及孝武帝欲伐高欢又遣大都督梁御率步骑五千屯于黄河、渭水合口处以为声援令秦州刺史骆率轻骑一千入洛阳不久又遣大都督李贤领精骑一千赴洛阳。因此当孝武帝向大臣征询徙都关中的意见时上下几乎都表示同意。七月孝武帝遂从洛阳率轻骑入关迁都长安加授宇文泰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军国之政皆由泰定。是年十月高欢另立元善见称帝徙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北魏分裂。

初孝武帝与高欢有隙畏欢权重欲结援宇文泰借泰之力量击欢及徙都长安政由泰出仍受制于人心中不悦与宇文泰渐生嫌隙不满之情溢于言表。永熙三年(534)十二月宇文泰以毒酒害死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文帝明年正月文帝于长安城西即位改元大统宇文泰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大行台军政大事尽出于泰手。从此北魏分为东西高欢与宇文泰皆居相位军国大事总属相府成为实际的统治者元氏皇帝不过是傀儡而已。

西魏立国后形势极为险峻其时天下三分东有高欢大军压境南有萧梁不时构衅。尤其是高欢视西魏为劲敌急欲将其扼杀于襁褓之中而东西魏力量对比又十分悬殊东魏地广国富人口逾二千万兵强马壮高欢能调动的军队不下二十万;西魏地狭国贫人口不满千万宇文泰直接掌握的军队不过三万余人。同时西魏立国之初关中即遭大饥人心浮动。宇文泰也看到了这种形势大统元年(535)三月他命各衙署斟酌古今以来的治国经验且可以用于现实者制订颁行了二十四条新制。并提拔了武功大姓苏绰为大行台左丞参与机密拟订治国大纲革新政治。

创建府兵宇文泰先进行的是改革军制建立府兵制度。

大统三年(537)宇文泰开始整军。先是东魏连年入侵永熙三年(524)八月高欢帅师攻克潼关进逼华阴(今陕西华阴西南);大统元年(525)春正月东魏大行台尚书司马子如率军再攻潼关见宇文泰已有准备遂挥师攻华州(治华山今陕西华县)赖着刺史王罴的拚力死战才打退了东魏进攻;大统二年三月高欢又亲率万骑袭取夏州徙五千户而归。不久又袭取灵州徙五千户而归;大统三年正月高欢又领军屯蒲坂(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于黄河上架设浮桥准备渡河攻潼关。高欢恃戎马之强年年进攻西魏虽然未曾得手但宇文泰知道长此下去实力处于劣势的西魏必然难以支持当务之急是要提高士气增强战斗力开拓兵源扩充军队。

大统三年七月宇文泰集诸军于咸阳八月率之于潼关整军宣布军法军规不得贪财轻敌不得作威于百姓与敌作战用命则赏之逃脱皆戮之。通过这次整顿西魏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不久高欢率二十万大军入侵西魏以少胜多在沙苑(今陕西华阴县境内)大败高欢俘敌八万余人。

随着军队素质的提高宇文泰又进一步扩充军队壮大军事力量。初宇文泰在接受贺拔岳的以武川兵户为骨干的军团时这一军团人数不过数千人击败侯莫陈悦后其大将李弼拥众万人来归以后跟随孝武帝元修入关的由鲜卑族人组成的北魏宿卫禁旅也有近万人合起来宇文泰掌握的军队约有近三万人分别由十二个将军率领。沙苑之役后又通过收编降军等不断补充人数渐渐增多到大统八年(542)三月正式建立六军时已有兵约十万人。

大统九年(543)二月高欢将兵十万渡过黄河据邙山(今河南洛阳西北)列阵宇文泰领军击之战于邙山大败士卒损失六万余人经过数年经营建立起来的一支军队损失大半。而当时关陇地区的鲜卑族人数有限不可能再大量补充军队因此邙山之战后宇文泰开始从汉族中间吸收兵员三月宣布征募关陇地区的豪强地主武装。在北魏末年的关陇起义中豪强地主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组织乡兵东西魏分立后这些地主武装并没有解散仍然控制在豪强手中。宇文泰通过广募豪强以充军旅这一措施把这些分散的乡兵武装变成中央军队的一部分由政府选择关陇地区有名望的人物来统领从而既加强了中央对军队的控制削弱了魏末以来的地方势力又促进了武川军人集团与关陇地主的联合。此后到大统十六年(55o)又进一步把征兵对象扩大为所有的均田户这样西魏军队中汉族士兵的比重进一步增加。

同时宇文泰又对军队统辖系统进行改革形式上采取鲜卑旧日的八部之制立八柱国。除宇文泰自己在大统三年(537)由西魏文帝任命为柱国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为西魏军队的实际统帅外又在大统十四年(548)任命西魏宗室广陵王元欣为柱国大将军但仅挂虚名并无实权另任命赵贵、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六人为柱国大将军实际统率六军。每个柱国大将军下有两个大将军共十二大将军;每个大将军下有两个开府共二十四开府;每个开府下有两个仪同共四十八仪同;一个仪同领兵约千人一个开府领兵两千一个大将军领兵四千一个柱国大将军领兵八千六柱国合计有兵四万八千人左右这支军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府兵。府兵的前身由贺拔岳的武川军团、侯莫陈悦军团中的李弼军团以及随孝武帝入关的北魏宿卫禁旅这三部分组成这些军队都是鲜卑化的军队尤其是武川军团前身是六镇鲜卑大都是拓跋族成员随着拓跋族的封建化他们的地位下降因此他们参加了六镇起义和河北起义;但是他们又错误地认为是汉化导致他们的地位下降而看不到汉化是历史的进步和必然竭力想回复到原来的氏族部落关系中去宇文泰出身武川军团对这种心理十分了解。因此在建立府兵时就采用了鲜卑族原有的部落组织即八部之制作为编制新军的蓝本。在士兵和军官之间的关系上保持鲜卑旧日的氏族关系。西魏恭帝元年(554)又以有功诸将继承鲜卑三十六国及九十九姓除有的将领本来就用鲜卑复姓的不予更动外那些已经在太和改制时将复姓改为单姓的将领则重新改为复姓已采用汉姓或本来就是汉姓的则赐以鲜卑姓如李虎赐姓大野氏、李弼赐姓徒何氏、赵贵赐姓乙弗氏、杨忠赐姓普六茹氏凡所统领的士兵皆以他们主将的鲜卑姓为自己的姓氏。

宇文泰借用氏族部落的血缘纽带来组织府兵使官兵之间蒙上了一层宗族的亲密色彩以搞好将领和士兵间的结合提高府兵的战斗力。事实上府兵的组成并没有也不可能真正倒退到氏族关系中去但由于这种兵制多少带有一些过去部落兵制的色彩因此从那些曾经沦落为兵户的六镇鲜卑来看身份提高了地位改善了从而使府兵的战斗力也增强了。

六条诏书与革新政治大统七年(541)九月宇文泰颁行了由苏绰起草的六条诏书“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十一月又颁布了十二条新制和大统元年(535)三月颁布的二十四条新制合在一起共三十六条。六条诏书和这些新制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方面并据此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政治上宇文泰奉行以德治教化为主法治为辅的统治原则。要求各级官吏用儒家学说修身躬行仁义、孝悌、忠信、礼让、廉平、俭约等恪守这些儒家道德规范。同时又向人民灌输孝悌、仁顺、礼义用这些儒家伦理纲常观念束缚人们思想以心和志静邪僻之念不生稳定统治秩序。

在用人上奉行唯贤是举不限资荫只要德才兼备那怕出身微贱亦可身居卿相。宇文泰的这一选官思想体现了打破门阀传统的新精神保证了西魏吏治较为清明也为大批汉族士人进入西魏政权开辟了道路。

在这一选人思想的指导下宇文泰将来自不同方面的人聚拢在自己周围如李弼原是侯莫陈悦帐下大都督且互为姻亲后倒戈归附宇文泰毫无戒备之心予以重用成为统率府兵的八柱国大将军之一。柳敏原是东魏河东郡丞宇文泰克河东后得之当即拜为丞相府参军事后来成为帮助宇文泰制定国策的核心人物。再如武功大姓苏绰宇文泰对之推心委任而无闲言如有外出常常预署空纸授绰若须有处分苏绰可以随事施行事后启告一下即可。正因为宇文泰能唯贤是举用而不疑因此西魏政府上下协力内部团结保证了各项政策措施的顺利执行。

宇文泰还比较注意听取臣下的不同意见勇于纳谏。早在大统五年(539)他就下令置纸笔于京城阳武门外以访求得失。当丞相府记室柳虯提出纳忠谠之言的建议时宇文泰欣然采纳并要求史官记事须得失无隐。宇文泰的这种做法有助于西魏吏治的清明。

在法律上宇文泰主张不苛不暴既要“法不阿贵”官吏犯法一视同仁如宇文泰的内兄王世任秦州刺史时骄横州县结果被赐死。位至大将军的郑伟不遵法度结果被免职。另一方面又要求断案者慎罚力戒楚毒之下自痛自诬尽量减少冤假错案。大统十三年(552)宇文泰又下令废止流传了二千余年的宫刑。

宇文泰在经济上根据儒家先富后教的传统观念积极劝课农桑奖励耕植并相应地制定采取了一些措施。先就是将被破坏了的均田制恢复起来使那些由于土地兼并、战乱、天灾而丧失土地流落他乡的农民和土地重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农民的生产活动提供了条件。西魏均田制的授田、租调和北魏虽有差异但变化不大在役制上却变动较多对服役年龄、时间、人数都作了重新规定。服役年龄从北魏时的十五岁改为十八岁;服役时间则根据年成丰歉而定丰年不过一月中年不过二旬下年不过十天使役期大为缩短;人数上则规定每户农家服役者限于一人避免过多地动用民力妨碍农业生产。同时宇文泰还颁行了户籍制度和计帐制度即预定次年徭役概数的计帐之法以求赋役的征较为合理还对绢的长度作了统一规定以四十尺为一匹。

宇文泰除了制定颁行上述经济政策外还明确规定了地方官吏在展生产方面的职责。每到岁州县长官必须督促百姓无论少长但能操持农器者皆令就田务必不失农时。对于那些游手怠惰好逸恶劳不事生产者给以处罚。由于宇文泰衡量牧守政绩的标准之一就是劝课农桑因此地方官吏大都重视农桑生产经济逐渐展到宇文泰死之前已经出现了一个仓廪充实的小康局面。

在思想文化上宇文泰雅好儒术以儒家学说作为思想武器去除鲜卑族的一些落后习俗和摒弃当时思想领域中风靡一时的空谈玄理、崇佛论道一类的腐朽风习。在京师长安设立国子学拜儒学大师卢诞为国子祭酒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大批具有儒家思想观念的人士作为政权的支柱。还根据先秦典籍《尚书》中的《大诰》一文的格式制定《大诰》一篇作为文章的样式于大统十一年(545)宣示群臣明令自今后文章须皆依此体力图以此矫正浮华文风。

六条诏书颁行后宇文泰令各级官吏学习背诵规定凡不通六条及计帐之法者都不能为官保证了这些措施的实施刷新了西魏一代政治。

开疆拓土大统十二年(546)九月高欢亲率大军十余万人围攻西魏据守的玉壁(今山西稷山县西南)想拔除西魏安在汾水下游的这个钉子。西魏并州刺史韦孝宽镇守玉壁顽强抵抗高欢先后采用断水道、火攻、挖地道等战术围城五十余日士卒死亡七万多人未能攻下玉壁最后高欢染疾只得解围而去。玉壁之战高欢倾力而出攻一孤城五十余天不下智力皆困以至愤恚成疾明年正月病而死。自此西魏扭转了过去的劣势和东魏势均力敌了。

高欢死后子澄即位高澄与手握重兵的侯景不和畏景权重欲夺其兵权侯景以河南十三州之地降于西魏。宇文泰接受了侯景的投降同时又对机诈权变的侯景十分谨慎分派大军络绎接收侯景所占土地并示意景交出军队入朝长安。其时高澄在侯景叛变后也派大军进逼于是侯景转而投归萧梁酿成了一场侯景之乱。在平定侯景之乱的过程中萧氏兄弟争夺帝位相互残杀宇文泰乘机略取土地夺得汉东、益州、襄阳(今湖北襄樊)等地控制了长江上游和汉水。

大统十七年(552)侯景败亡梁武帝第七子萧绎在江陵(今湖北江陵县)称帝是为梁元帝。萧绎在侯景未平前曾称臣于西魏与西魏订立盟约;西魏以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南)梁以安6(今湖北安6)为界请同附庸并送质子。既称帝后便不再称臣宇文泰派使臣宇文仁恕到江陵聘问梁元帝向宇文仁恕表示梁已统一西魏应将所占梁、益、襄阳等地归还梁朝。宇文仁恕还告宇文泰后泰认为既已取得梁、益就应进一步规取江汉恰巧此时萧绎侄萧詧入朝西魏请求出兵击绎。于是西魏恭帝元年(554)九月宇文泰命于谨、宇文护等率步骑五万进攻江陵。十一月城破梁元帝被处死魏军挑选江陵百姓男女十余万口驱归关中只把一座空城留给萧詧同时又将原来梁朝控制的雍州诸郡收归西魏作郡县这样西魏的疆域扩展到了今四川、湖北一带。

公元554 年正月宇文泰废杀废帝元钦。初西魏文帝元宝炬病死子元钦继位是为废帝。元氏宗室想从宇文泰手中夺回大权尚书元烈阴谋动政变事泄宇文泰杀元烈。废帝对元烈之死深感同情对宇文泰十分不满密谋诛之谋泄于是宇文泰废之立元钦之弟廓即位是为恭帝重新恢复旧姓拓跋。宇文泰始终把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西魏恭帝三年(556)正月宇文泰又推出了一套由汉族士人苏绰、卢辩依据《周礼》制定的新官制。这套新官制抛弃了魏晋以来的官职名号仿《周礼》设立六官:宇文泰为太师、大冢宰李弼为太傅、大司徒赵贵为太保、大宗伯独孤信为大司马于谨为大司寇侯莫陈崇为大司空余官称号也都仿《周礼》但并不是将秦汉官制一概废除而是参照使用尤其是地方官职仍行秦汉旧法而不变。在官制改革前宇文泰又作九命之典以叙内外官爵即将官吏的等级分为十八命正九命和九命。命数多者官高如柱国大将军为正九命骠骑、车骑大将军为九命。命实际上就是品不过品以正一品为最高官命以正九命为最高官。同时宇文泰在改革官制之际将地方官吏任免之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宇文泰改革官制也和建立府兵制度一样具有浓郁的复古色彩只不过前者是从汉族古代社会寻找依据后者是从鲜卑族的部落时代得到启。宇文泰通过这种托古改制给自己的统治披上一件正统的外衣以向人们显示宇文氏政权并非僭伪取消民族间的心理隔阂。而在府兵制中则通过鲜卑化照顾鲜卑民族的感情泯灭府兵中的民族界限。宇文泰通过这些改革巩固了统治基础。

为了全力对付东魏和南梁宇文泰对北边少数民族柔然和突厥采取和亲政策。北魏末年内部动乱柔然势力复盛屡屡侵扰边境。西魏建立后宇文泰先是以宗室元翌女嫁柔然主阿那瓌弟塔寒后又劝西魏文帝纳阿那瓌女郁久闾氏为皇后以结好柔然。对突厥亦然大统十一年(545)宇文泰派使者前往突厥和突厥建立起联系大统十七年(551)以长乐公主嫁给突厥主阿史那土门突厥也经常派使者访问西魏赠送礼物如大统十七年(553)突厥向西魏献马五万匹。

宇文泰对北边少数民族采取的和亲政策保证了边鄙无虞也加强了和少数民族的友好往来起了民族修好的作用。

西魏恭帝三年(556)四月宇文泰北巡八月渡北河(今内蒙古境内乌加河)九月还至牵屯山(今宁夏固原县西)染疾。宇文泰知自己病重派人急招侄儿宇文护宇文护赶到泾州(今甘肃泾川北)宇文泰已经病危托孤于宇文护:“我的儿子都还年幼今外寇方强国家之事由你决定宜努力以完成我的志向。”不久卒于云阳(今陕西泾阳西北)年五十岁葬于成陵(今陕西富平县北)谥号文公。

是年十月泰子觉嗣位为太师、大冢宰宇文护辅政。次年宇文觉称帝是为孝闵帝北周开始。

宇文泰一生正处在由乱到治的历史转折点他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历史条件下观时而变顺乎历史展的潮流终至取威定霸转弱为强南清江汉西克巴蜀北控沙漠奠定了北周王朝之基础。他在位时所颁行的兵制、选官之法等等更是开隋唐政治制度之渊源宇文泰的功业可谓盛矣堪称是中国历史上继孝文帝元宏之后的又一位少数民族杰出人物。

第三节北周武帝1诛杀宇文护北周武帝宇文邕(543—578)字祢罗突鲜卑族人他当了十八年皇帝死时仅三十五岁。

宇文邕是宇文泰的第四子据说他“幼而孝敬聪敏有器质”(《北史·周本纪》下第十)。宇文泰因此很喜欢他常对人说:“成吾志者此儿也。”青少年时代的宇文邕前途平坦十二岁时就被封为辅城郡公。后来孝闵帝即位他又被拜为大将军出镇同州。明帝即位宇文邕“迁柱国授蒲州刺史入为大司空行御正进封鲁国公领宗师甚见亲爱参议朝廷大事”。宇文邕性格沉稳不爱多说话但如果有事问他他总能说到点子上所以明帝曾感慨道:“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同上)

武成二年四月(56o)北周明帝被宇文护毒死宇文邕即位是为北周武帝。

北周武帝即位时北周政局十分不稳关键原因就在于宇文护垄断了北周实权。

宇文护又名萨保是宇文泰的侄儿。西魏时曾任大将军、司空。556年宇文泰病重临终之前曾郑重地对宇文护说:“吾诸子皆幼外寇方强天下之事属之于汝宜努力以成吾志。”宇文护表面许诺下来。第二年他拥立宇文觉为帝建立了北周政权。宇文觉“性刚果恶晋公护之专权”(《资治通鉴》卷一六七《陈纪》一)。宇文护见他不服不久就把他毒死另立宇文毓为帝是为北周明帝。北周明帝在位不过短短四年之久宇文护又将他毒死改立北周武帝。

周武帝深知宇文护势力已经长成所以刚开始时他不敢暴露自己对宇文护的不满。有这样一件事说明了他的谨慎和精明。有一次周梁躁公侯莫陈崇随周武帝一同到原州夜里他执意回到长安去。众人都认为这件事有些奇怪。陈崇自以为聪明便对自己周围亲近的人说:“吾比闻术者言晋公今年不利车驾今乎夜还不过晋公死耳。”有人把陈崇的话传了出去。周武帝听说后立即召诸公于大德殿当着众人的面责骂陈崇陈崇惶恐谢罪。就在这一天夜里宇文护派兵冲进陈崇住所迫使他自杀了。周武帝这样做起到了表明自己对宇文护决无二心的作用。不久周武帝又用韬晦之计表彰宇文护诏称:“大冢宰晋国公亲则懿昆任当元辅自今诏诰及百司文书并不得称公名。”(《资治通鉴》卷一六九《陈纪》三)

宇文护的母亲被北齐俘虏母子分离三十五年后来北齐将她放回周武帝对她也竭力奉承“凡所资奉穷极华盛。每四时伏腊周主帅诸亲戚行家人之礼称觞上寿”。用此来博得宇文护的欢心。

由于周武帝表面上的尊重、曲从宇文护没有像对宇文觉、宇文毓那样对待他。然而在暗中宇文护还是时时要挟周武帝专横跋扈总想取而代之。

公元572 年周武帝决心铲除宇文护。一天宇文护从同州返回长安周武帝便与他一同来见太后周武帝一边走一边对宇文护说:“太后春秋1 本节引文见《周书·武帝本纪》者不另作注。

高颇好饮酒。虽屡谏未蒙垂纳。兄今入朝愿更启请。”说着又从怀中掏出一篇《酒诰》交给宇文护让他以此劝说太后。宇文护进到太后居处果然听从周武帝所言对太后读起了《酒诰》。他正读着周武帝举起玉珽在他脑袋上猛地一击。宇文护跌倒在地周武帝忙令宦官何泉用刀砍杀宇文护泉心慌手颤连砍几刀都没有击中要害。这时躲在一旁的周武帝母亲的弟弟卫公直跑了出来帮忙杀死了宇文护。诛宇文护是北周武帝一生中的大事。它使周武帝避免了走短命皇帝的老路把北周从内乱倾轧中解救出来。

宇文护被杀后北周的大权才真正开始掌握在北周武帝手中。周武帝除去了心头之患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他在父亲宇文泰所建立的基础上终于使原来弱于北齐的北周转弱为强。

灭佛北周武帝一生中另一件大事就是灭佛。

南北朝时佛教开始在中国传布兴旺起来有人上书警告最为佞佛的梁武帝说天下户口几乎被寺庙占去了一半。北朝佛教的影响更大北魏末年有佛寺三万余所僧尼达二百万以上。北齐佛风更炽境内佛寺四万多所僧众二百万。僧侣不仅干涉政治而且干涉经济寺院经济日益展僧侣地主和世俗地主互相争夺土地和人民大量的壮劳力投入佛门国家因此而失去兵源。佛教对当时社会的冲击不亚于洪水猛兽。一些统治者虽说也感受到了佛教对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的冲击但他们却不愿对佛教采取什么措施因为佛教能欺骗和麻痹广大穷苦大众封建统治者正是看中了佛教的这一作用。所以宋文帝说如果天下的百姓都信佛教“则吾坐致太平夫复何事!”正因为如此南北朝的统治者对于佛教一般都是采取政治上保护、经济上支持的政策。比如梁武帝把佛教定为国教几次舍身到同泰寺去当“寺奴”。因此在当时灭佛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在北周武帝之前魏太武帝也曾灭佛魏太武帝灭佛主要采取武力而北周武帝灭佛主要采取和平的方式所以效果更好些。

天和二年(567)有一个叫卫元嵩的人给周武帝上书认为“唐、虞无佛图而国安;齐、梁有寺舍而祚失者未合道也。但利民益国则会佛心耳。夫佛心者大慈为本安乐含生终不苦役黎民。”因此他建议周武帝灭佛。

卫元嵩本是四川的一个和尚为了哗众取宠他听从自己老师的建议故意装疯卖傻。后来他到了长安一方面与当朝权贵结交一方面玩弄故伎让大家认为他是与众不同的奇人他对周武帝鼓吹灭佛也本是出于这一目的。可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卫元嵩的建议正符合急于求治的周武帝的心意出于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考虑周武帝决定灭佛。

不久周武帝先后召开了几次大会召集百官、道、僧聚集一堂讨论是否应该灭佛。尽管周武帝灭佛之意已很明显但讨论进行了四次之多仍无结果。因为当时佛教已深入人心扭转世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重要的是当时朝廷中掌握实权的是宇文护宇文护是虔诚的佛教徒灭佛之事阻力先来自于他。所以当时灭佛的条件远未成熟。

公元572 年周武帝诛杀宇文护把大权收归己有之后于次年十二月又召集道士、僧侣、百官再次讨论佛、道、儒三教的问题。这一次“帝升高坐辨释三教先后以儒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把佛教抑为最末事实上已是灭佛的前奏。当时有些佛教徒不知周武帝用意所在还一个劲地争辩不休说明佛教当在道教之上心里很不服气。而另一些明眼人却看透了周武帝的心事指出:“若他方异国远近闻知疑谓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深诚可怪。”他们认为周武帝这样做并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因为“但顽僧任役未足加兵;寺地给民岂能富国”(《广弘明集》卷24《周释昙积》《谏周高祖沙汰僧表》)。

僧侣的讥讽、反抗都无济于事反而更增添了周武帝对灭佛的决心。建德三年(574)五月十五日周武帝下诏“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一时间北周境内“融佛焚经驱僧破塔..宝刹伽兰皆为俗宅沙门释种悉作白衣”(《历代三宝记》)。

建德六年(577)正月周武帝率军攻入齐邺城。当时齐地佛风最盛周武帝决心将尊儒灭佛的政策在齐地推行。齐国有一个叫熊安生的国子博士博通五经听说周武帝入邺城连忙叫家人扫门准备迎接周武帝前来拜访他的家人都感到奇怪熊安生说:“周帝重道尊儒必将见我。”果然不久周武帝就亲自来拜见他了。周武帝给了这个儒生很高规格的礼遇“不听拜亲执其手引与同坐赏赐甚厚给安车驷马以自随”(《资治通鉴》卷一七三《陈纪》七)。在尊儒的同时周武帝又召集北齐僧人讲叙废佛的理由。僧人慧远以地狱来威胁周武帝他警告周武帝说:“陛下今恃王力自在破灭三宝是邪见入。阿鼻地狱不简贵贱陛下何得不怖。”(《广弘明集》卷十《叙释慧远抗周武帝废佛教事》)周武帝没有惧怕所谓死后下地狱的警告下令禁断齐境佛教。

周武帝灭佛一事被佛教徒视为佛教浩劫竭力攻击。但从当时历史来看周武帝的灭佛对社会展所起的作用是利大于弊的。周武帝不顾世俗偏见从公元574 年到578 年他下令“毁破前代关山西东数百年来官私所造一切佛塔扫地悉尽。融刮圣容焚烧经典。八州寺庙出四十千尽赐王公充为第宅。三方释子灭三百万皆复军民还归编户。”(《历代三宝记》)

周武帝灭佛时间较长涉及面广触动深成绩很可观这一点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因此当时有人称赞说:“帝独运远略罢之(指灭佛)强国富民之上策”(《广弘明集》卷七《叙列代王百滞惑解》)。灭佛事实上也起到了“民役稍希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西定妖戎国安民乐”的作用。正因为北周成功的灭佛运动才使它国力大大增强为灭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灭北齐统一北方周武帝一生中第三件大事就是灭北齐统一北方。长期以来北周和北齐的关系主要是战争关系双方互有胜负力量大体均衡。但是自从北周武帝亲政后情况生了很大变化:一是经过灭佛国家经济势力增长;二是吸收均田上广大汉族农民充当府兵扩大了府兵队伍军事优势形成;三是北与突厥和亲南和陈朝通好外交策略上的成功。而北齐却处于“政出多门鬻狱卖官唯利是视荒淫酒色忌害忠良。阖境嗷然不胜其弊”(《周书·韦孝宽传》)的状况。

北齐后主高纬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他不爱说话胆子又小因此不愿意接见大臣。大臣向他奏事时都不敢抬头看他往往是把要讲的事撮其大要略略一说就慌忙退出了。高纬对理政全无兴致日常生活却十分奢侈“后宫皆宝衣玉食一裙之费至直万匹竞为新巧朝衣夕弊。盛修宫苑穷极壮丽所好不常数毁又复。百工土木无时休息夜则然火照作寒则以汤为泥凿晋阳西山大像一夜然油万盆光照宫中”(《资治通鉴》卷一七二《陈纪》六)。高纬整日里和一些宠臣、美姬鬼混自弹琵琶唱无愁之曲近侍和之者以百数。齐朝的老百姓给他送了个雅号称为无愁天子。高纬还随意封官连他宠爱的狗、马、鹰、鸡都被封为仪同、郡官、开府。北齐的政治一团漆黑。

北周武帝看清了北齐混乱的局势决定出兵伐齐。公元575 年七月周武帝命宇文纯、司马消难达奚震为前三军总管宇文盛、侯莫陈琼、宇文招为后三军总管。杨坚、薛迥、李穆等率军分道并进。周武帝自率大军六万直指河阴。周军进入北齐境内纪律严明“禁伐树践稼犯者皆斩”。颇得民心。不久周武帝所部顺利攻下了河阴城(今河南孟津县东)。齐王宪部拔武济进围洛口攻下了东、西二城。周军包围中■城(今河南孟县西南)达二十天久攻不下。周武帝自率所部攻金墉城不克。九月齐右丞相高阿那肱从晋阳率大军援救河阳周武帝得了急病只得退兵。

第二年(576)十月北周再次出兵伐齐。此次伐齐周武帝集中了十四万五千兵力改变了前次进军路线亲自率部直攻晋州。他对群臣解释此举意图时说:“前出河外直为拊背未扼其喉。晋州本高欢所起之地镇摄要重今往攻之彼必来援;吾严军以待击之必克。然后乘破竹之势鼓行而东足以穷其巢穴混同文轨”(《资治通鉴》卷一七二《陈纪》六)。周军以越王盛、杞公亮、随公杨坚为右三军谯王俭、大将军宝泰、广化公丘崇为左三军齐王宪、陈王纯为前军。十月下旬周军主力进抵平阳城下北齐晋州刺史崔景暠等投降。平阳为晋阳门户在军事上具有重大意义。周武帝接受了上次伐齐失败的教训派上开府仪同大将军安定梁士彦为晋州刺史留精兵一万镇守平阳城。

北齐后主高纬在周军进攻平阳的时候正带领妃子冯淑妃在天池(今山西宁武县西南管涔山上)打猎晋州告急的文书从早晨到中午飞马传送了三次右丞相高阿那肱居然不去报告高纬理由是:“大家正为乐边鄙小小交兵乃是常事何急奏闻!”一直到晚上信使来说:“平阳已陷。”高阿那肱才上奏高纬战事情况冯淑妃却要求高纬“更杀一围”。高纬竟然置如此紧急的战局而不顾又和冯淑妃尽兴打起猎来。唐诗人李商隐《北齐二》诗云:“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回。”就是讽刺此事的。

十一月初北齐后主率齐军主力十万到达平阳开始将平阳城包围昼夜不停地攻打。城中情况危急城堞皆尽城墙完好处不过数仞而已。齐周双方短兵相接或交马出入。周外援不至守城将士有些惊慌梁士彦慷慨自若对将士们说:“死在今日吾为尔先。”于是周军奋勇争先无不一以当百。齐军稍退梁士彦立即命令城中军民乃至妇女昼夜修城三日就把城墙修好了。齐军挖地道攻城城坍陷了一处将士乘虚而入可就在这紧急关头高纬突然命令将士暂停攻城。原来传说晋州城西石上有圣人遗迹高纬要和冯淑妃同去观看冯淑妃涂脂抹粉耽误了很长时间才姗姗而来这期间周军早已抢时间用木板把缺口挡住了。高纬又恐城中射出的弩矢伤了冯淑妃特抽出攻城的木料筑造远桥。这样一折腾齐军失去了攻城的有利时机。

十二月周武帝从长安赶赴平阳周军其他各路也聚集平阳约有八万兵力周军临城而阵东西长达二十余里。起先齐军怕周军猝然而至曾想出一个办法在城南穿堑从乔山至于汾水齐王高纬见周军到来便下令齐兵在堑北布阵。周武帝命齐王宪前去探看虚实齐王宪回来很有信心地对周武帝说:“请破之而后食。”周武帝听了十分高兴说:“如汝言吾无忧矣!”周武帝乘着马巡视周军一边走一边高声读出各军主帅姓名以示慰勉将士喜于被知精神更加振奋。

高纬对高阿那肱说:“是战好呢还是不战好?”高阿那肱回答说:“吾兵虽多堪战者不过十万..昔攻玉壁援军来即退。今日将士岂胜神武(指高欢)时邪!不如勿战。”也有人主张与周战如有一个叫安吐根的说:“一撮许贼马上刺取掷著汾水中耳!”高纬主意不定。齐的群臣中又有人提出一条可笑的意见说:“彼亦天子(指周武帝)我亦天子。彼尚能远来我何为守堑示弱。”高纬对这条意见很赞赏认为“此言是也”。于是下令填堑。

本来周武帝一直想进攻齐军却苦于被堑阻挡现见齐军主动把堑填平不禁大喜连忙下令进攻齐军。

两军交战实力不相上下后来齐军略略后退冯淑妃就惊慌失措地大声喊道:“齐军败啦!齐军败啦!”齐录尚书城阳王穆提婆急忙对高纬说:“赶快走赶快走呀!”高纬带着冯淑妃慌忙向高梁桥逃去。齐师君主一逃顿时军心大乱连战皆溃死者万余人。“军资甲仗数百里间委弃山积。”平阳之战北齐主力实际已被打垮。高纬逃回晋阳想逃往北朔州(今山西朔县)进而投奔突厥。他一出晋阳城群百纷纷逃离连穆提婆见大势已去也转而投奔周武帝去了。

齐后主高纬逃到邺城企图重整军容斛律孝卿请他接见将士并为他事先准备好讲稿告诉他要“忼慨流涕以感激人心。”高纬走到将士面前突然记不起该要讲的话于是大笑起来。见高纬笑左右随从也禁不住跟着大笑。将士们见此情景都非常气愤纷纷说:“你皇帝都不着急我们还急什么!”于是皆无战心。

高纬在邺还搞了一个禅位的把戏将皇帝位子让给了八岁的儿子高恒自己当起太上皇来。公元577 年正月周武帝率军攻破邺城高纬于先一日逃往济州又从济州逃往青州准备投奔陈朝为北周追兵所俘送往长安第二年被杀。

周武帝灭齐统一北方在历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结束了自东西魏分裂以来近半个世纪的分裂割据局面使人民免受战争苦难得以重建家园恢复生产从而促进了整个北方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广泛交流和展为隋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北周北齐的统一就没有后来南北朝的统一。

历史功绩周武帝一生致力于改革。他在父亲宇文泰励精图治的基础上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公元573 年周武帝下令改“军士为侍官”吸收均田上的汉族农民充当府兵。当兵本人可以免除租调和徭役他们的家庭在三年内也可以不交纳租调和服徭役原来为地方豪强大族所控制的农民现在直接为朝廷所掌握。这是周武帝对府兵制所作的一项重大改革内容。灭齐以后他把改革扩展到了整个北方。就在灭齐的这年八月下诏“凡诸杂户悉放为民配杂之科因之永削。”十一月又规定“自永熙三年七月以来去年十月以前东土之民被抄略在化内为奴婢者及平江陵之后良人没为奴婢者并宜放免所在附籍一同民伍。若田主人犹须共居听留为部曲及客女。”次年又下令释放豆卢宁攻打江南武陵等地所俘“民庶为人奴婢者”成为百姓。他还注重广辟农田兴修水利于“蒲州开河渠同州开龙渠以广灌溉”。周武帝在“六条诏书”的基础上制定了“刑书要制”。“要制”在本质上是镇压人民的但对豪强地主隐没土地和人口也同样施以重典。如规定正、长隐没户口五户和十丁以上或土地三顷以上的处死刑。此外他还颁了统一的度量衡便利于商业交往。所有这些改革措施顺应了历史展的要求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对当时经济的恢复社会的安定起了积极作用。

周武帝一生戎马倥偬能和将士同甘共苦身先士卒。他“锐情教习至于校兵阅武步行山谷履涉勤苦皆人所不堪..每宴会将士必自执杯酒或手付赐物。至于征战之处躬在行陈”故“能得士卒死力”。

周武帝一生勤于政事生活简朴平居常穿布衣盖布被后宫不过十余人。前宇文护掌权时所建宫室“悉令毁撤雕斲之物并赐贫民”。连《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也不止一处谈到他“性节俭”称赞说:“周高祖可谓善处胜矣!他人胜则益奢高祖胜而愈俭。”

周武帝不愧为南北朝时期的一代英主可惜正当他打算“平突厥定江南”实现统一全国理想的时候不幸于出征前夕病逝。

第二十章范晔、裴松之、沈约、刘勰、钟嵘第一节范晔范晔(398—446)字蔚宗祖籍顺阳(今河南淅川县)永嘉之乱后移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刘宋时期杰出的史学家史学名著《后汉书》的作者。

家世与早年经历范晔出生在一个著名的士族家庭。高祖范晷为西晋雍州刺史加左将军。曾祖范汪入仕东晋官至晋安北将军、徐兗二州刺史进爵武兴县侯。祖父范宁先后出任临淮太守、豫章太守。父范泰仕晋为中书侍郎桓玄执政时被废黜徙居丹徒。刘裕于京口起兵灭桓玄控制东晋政府实权后。范泰重新被启用出任国子博士、南郡太守、御史中丞等职。他为东阳太守时因开仓供粮和兵千人助刘裕打败卢循有功被加官为振武将军。从此范泰受到刘裕的信任屡被升迁先后担任侍中、尚书常侍兼司空等职。宋代晋后拜为金紫光录大夫散骑常侍少帝时加位特进。

范晔的家庭有着正宗的家学传统。范汪“博学多通善谈名理”撰有《尚书大事》二十卷《范氏家传》一卷《祭典》三卷以及属于医学棋艺的著作《范东阳方》一百零五卷《棋九品序录》一卷等。范宁尝作《古文尚书舜典》一卷《尚书注》十卷《礼杂问》十卷《文集》十六卷尤以《春秋榖梁传集解》十二卷“其义精审为世所重”。范泰也有《古今善言》二十四卷及文集等多种著述。受到家庭的影响范晔从小好学再加上天资聪慧因此尚未成年便以博涉经史善写文章而负盛名。

晋安帝义熙十年(414)范晔十七岁州刺史征辟他为主簿。当时范晔同其父范泰一样在政治上是支持刘裕的故不肯应辟就职。六年后即公元42o 年刘裕代晋称帝改国号为宋。这一年二十三岁的范晔应召到刘裕之子彭城王刘义恭的府下为冠军参军后又随府转为右军参军。此后十余年他先后担任过尚书外兵郎、荆州别驾从事史、秘书监、新蔡太守司徒从事中郎、尚书吏部郎多种职务。

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冬扬州刺史彭城王刘义康母亲王太妃去世。刘义康把故僚们召集到府内帮助料理丧事范晔也到场了。刘义康的母亲死了范晔实在悲伤不起来。在临葬前的一天夜晚轮到他的弟弟范广渊值班范晔兄弟俩邀了一位朋友躲在屋里喝起酒来。醉意朦胧之际范晔忘记了利害竟推开窗子听挽歌助酒。这件事传出后刘义康非常恼怒。几句谗言上去宋文帝就把范晔打到宣城(今安徽宣城)当太守去了。

这次贬官对范晔是一次很大的刺激。仕途上的坎坷勾起了他幼年生活的某些隐痛。范晔虽然生在名门士族但他本人却是个妾生的庶子。晋代自“永嘉以来嫡待庶如奴妻遇妾若婢”(王楙《野客丛书》卷十五)嫡庶之别是官僚之家不可逾越的大分因而也决定了子女们的社会身分。范晔的母亲把他生在厕所里并且碰伤了他的前额因而落下个小字为“砖”。嫡母所生的哥哥范晏嫉妒他的才学骂他“进利”认为他是终家破族的祸害。父亲范泰也不喜欢范晔早早地将他过继给从伯范弘之。屈伸荣辱与宦海浮沉使得范晔心情十分苦闷。

在宣城任上他开始从事后汉史的编纂工作企图以此排解这种痛苦。

史事的研究打开了他的眼界。范晔后来讲:“本未关史书政恒觉其不可解耳。既造后汉转得统绪。”这就是说原来现实中的许多不能解答的问题在同历史的经验相对照后他逐渐整理出了一些头绪。范晔凭着个人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写出了他的历史名作《后汉书》。这一年他三十五岁。《后汉书》的杰出成就《后汉书》记事上起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25)下讫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o)囊括东汉一代一百九十六年的历史。范晔原计划写十纪、十志、八十列传。十志他委托谢俨代撰。谢俨搜撰完毕卷入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与范晔同以谋反罪名被杀。志稿与范晔所写的序例随之散佚。以后梁人刘昭注《后汉书》时因范晔曾称赞过西晋人司马彪的《续汉书》遂取其八志以补范书之缺故今仍称此志为《续汉志》。

范晔曾讲过他编纂《后汉书》的目的是“欲因事就卷内论以正一代得失”。这样明确地提出写史为政治服务可以说是历史上的第一人。因此范晔特别重视史论。他采用论赞的形式明文评论史事把史论作为重心成为《后汉书》的一个特点。范晔还继承了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编撰思想。他在很多序、论中打破朝代的断限尽量地把某一历史现象的生、展及其结果描述清楚力图有所归纳。虽然他所找到的事物内在联系大多是浮浅的甚至有的是错误的。然而这种从历史形势展上论述古今变异总结历史展规律的史学研究方法是可取的。例如在《党锢列传》序中范晔详细地论述了从春秋到汉末士风的变迁:战国时期重计谋、尊说士因而诱导很多人饰巧驰辩进行钓利;汉高祖文礼简阔引起人们的轻死重义怨恚必仇;武帝崇尚儒学又出现了党同伐异的纷争;到桓灵之际主荒政谬宦官当权则造成清议的流行。他认为“上好则下必甚矫枉故直必过其理然矣”。表明范晔看到了某些历史现象向矛盾的对立面展他企图用“理”来概括说明。在《党锢列传》序中范晔还用四组矛盾的事物来比喻党锢问题所面临的矛盾阐述了作者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这在过去的史书上是极少见的。

范晔对《后汉书》的体裁问题是动过一番脑筋的。据《隋书·魏憺传》记载范晔著书时曾对纪传体和编年体进行过比较。他说:“《春秋》者文既总略好失事形今人拟作所以为短;纪传体史班之所变也网罗一代事义周悉适之后学此焉为优故继而作之。”这表明在他看来采用纪传体写史比编年体更能全面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能给后人提供更多的东西。

《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先他在帝纪之后添置了皇后纪。东汉从和帝开始连续有六个太后临朝。把她们的活动写成纪的形式既名正言顺又能准确地反映这一时期的政治特点。其次《后汉书》新增加了《党锢》、《宦官》、《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和《列女》七个类传。范晔是第一位在纪传体史书中专为妇女作传的史学家。尤为可贵的是《列女传》所收集的十七位杰出女性并不都是贞女节妇还包括并不符合礼教道德标准的才女蔡琰。范晔创《文苑传》更是把握了汉代的文学展趋势将孔门四科中地位最低的文学摆到了应有的位置。此外《党锢传》、《宦官传》都是为反映一代特点、概括一代大事而设立的。第三《后汉书》突出了“论”、“赞”的地位。司马迁、班固和陈寿在他们的著作中也都明文评史只是具体名目不同。《史记》称“太史公曰”《汉书》为“赞”《三国志》曰“评”。“论”、“赞”在《后汉书》中的重要性远在前面三书之上因为范晔不但利用这种形式评论史实还对某一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综述从几个方面反复地进行分析对本传起到题解作用。《后汉书》的“论”一般是指纪传后面的论差不多每篇都有一或一以上。论中又有序论也称作序是在《皇后纪》和杂传的前面。论多是评论历史问题和历史人物有时也采取讽喻或感慨的形式。赞在每篇纪传后面都有一一律用四字一句的韵语写成或概括史实或另新意多可补论的不足。赞的语言凝炼用意很深。如从《光武帝纪》到《献帝纪》的赞概括了东汉建立、展和衰亡等不同阶段的政治大事。把九赞合起来看简直是一篇用韵语写的东汉政治史略。在《胡广传》中作者写了一个以苟合取容又无可短长的官僚的升迁史赞曰:“胡公庸庸饰情恭貌。朝章虽理据正或桡。”透露了作者对这类人物的指责和义愤。《后汉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如八十列传大体是按照时代的先后进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为两汉之际的风云人物。其后的九卷是光武时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将领。卷十三至四十二卷人物则生活在明、章、和三帝时期并以行止相近或依世系合传。下面又有十一卷安、顺帝时期的名人再下是桓、灵、献三朝人物。六十六至七十四卷为循吏等九个杂传最后六卷为边族列传。除此之外《后汉书》的严谨还表现在范晔能够坚持一事不两载的编撰原则凡一事与数人相关的则见于此必不见彼。全书经过范晔的悉心订核确实有刘知几所说的“简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补注》)的长处。同时范晔使用的类叙法也很有特色。他把人品相同的人合为一传有时甚至打破时间界限加王充、王符和仲长统皆因立论切中时弊本人又淡泊荣辱虽不同时代也合为一传。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书的容量给不少人品很好但事迹不多的人造成了立传机会。像《卓茂传》兼收了不仕王莽的孔休、蔡勋等五人的事迹《来历传》则附录了与来历一起反对废黜太子的十七人的事迹。

范晔基本上是一个无神论者。在《后汉书》里他猛烈地抨击了佛教的虚妄。这些观点主要集中于《西域传》论中。他指出自张骞以来西域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关于佛神的记载所谓佛教的种种说法都是后起的。虽然佛教“好仁恶杀蠲敝崇善”的教义有吸引人的地方但它在方法上是奇谲不经的尤其是神不灭论和因果报应的说法更使通达事理的人不能接受。范晔还在《襄楷传》和《桓帝纪》论中对崇佛的汉桓帝进行了辛辣的嘲弄和批评。范晔反对天命论。在《李通传》论中他对李通以“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的谶文鼓动刘秀起事评论说:“天道性命圣人难言之况乃臆测微隐猖狂无妄之福污灭宗亲以觖一切之功哉!”这说明范晔根本不信图谶。他还在《张衡传》中收录了张衡的反图谶疏。张衡引述大量史实论证了图谶的欺伪范晔对此记载甚详表明了赞同的态度。有趣的是他把吴雄、赵兴和陈伯敬三人合载于《郭躬传》后。吴雄、赵兴两人不信巫师故犯妖禁非但没有族诛反而三世为官。可是陈伯敬矩步端膝讳言死字却不免刀锯。范晔通过史实论证了阴阳禁忌的荒诞。《后汉书》中的无神论和反天命思想无疑是有进步性的。由于时代的局限范晔的无神论思想并不彻底。《后汉书》反映出这种思想上的矛盾。如在《窦武、何进传》中他把窦、何两人的失败与宋襄公相比透露了“智非不足权亦有余盖天败也”的看法。《后汉书》保存了一些迷信的记载特别是在《方术传》中他把费长房的缩地、王乔的凫履、左慈的羊鸣、郭宪、栾巴的潠酒灭火写得活灵活现仿佛天下真有仙术。这都是范晔思想中的消极因素。

《后汉书》的进步性还体现在勇于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颂正义的行为方面。在《王充、王符、仲长统传》中范晔详细地收录了八篇抨击时政的论文。这些文章大多宣扬了异端思想如把社会动乱的原因大胆地归结为统治阶级倒行逆施的结果。他们说残暴的君主看见大家不敢违背他的意志总以为自己的统治非常巩固。于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他把“饿狼”“饥虎”一样的官僚派往各地“熬天下之脂膏斲生人之骨髓”结果“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这些文章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侈腐化说他们“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清醇之酎败而不可饮”。还认为某些君臣关系是臣虏关系是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间的关系。范晔除借古人之口表述自己的异端思想外在《窦宪传》论中则直接对君主滥用权力糟蹋人力的行径表示不满:“东方朔称: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信矣!以此言之士有怀琬琰以煨尘者亦何支哉!”《后汉书》一方面揭露鱼肉人民的权贵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刚强正直、不畏强暴的中下层人士。在《党锢传》中他为二十一人立传竭力歌颂他们的气节对张俭、范滂、李膺等人也写得生动传神融进了作者的感情。遗憾的是他虽然同情人民的痛苦但反对农民起义。范晔对黄巾起义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这是由阶级立场决定的。

范晔作史十分讲究文采对于《后汉书》的文章他自己评价很高。

确实范书文辞优美简洁流畅不仅为史学名著也称得上是文学名作。但有的地方范晔过于重文对于史的记载不免有所亏损。如司马彪《续汉书》载:“虞诩为武都太守始到郡谷石千盐石八千见户万三千。视事三载米石八十盐石四百流人还归户数万人足家给一郡无事。”“下辩东三十余里许有峡中当泉水生大石障塞水流每至春夏溢没秋稼、坏败营郭。诩乃使人烧石以水灌之石皆坼裂因镌去石遂无汪溺之患。”史料详实生动但到了范晔的笔下只剩下“数十里中皆烧石翦木开漕船道”。和“二三年间遂增至四万余户盐米丰贱十倍于前”的几句了。

《后汉书》是范晔私人著述又尚未彻底完稿因此在他的生前看到这部书的人很少影响不大。

杀身只为性太直刘宋初年地方官吏的任期仍承袭在晋时期六年一任的制度。大约在永嘉十五年(438)范晔离开宣城调任为长沙王镇军长史并领衔为宁朔将军。

次年范晔的嫡母在宜都去世。那时其兄范暠在宜都担任太守。父亲去世后嫡母一直随暠在官。按照礼教的规定范晔应该即刻启程奔丧。但他对嫡母素无感情故迟迟不肯上路被迫动身后又携带妻小自随。范晔一系列的违礼行为受到了御史中丞的弹劾。宋文帝比较欣赏范晔的才能没有将他治罪。

此后从元嘉十七年(44o)到二十一年五年多的时间里范晔的仕途一直比较顺利。他先后担任过始兴王后军长史并领南下邳太守。始兴王由豫州调至建康(今南京)为扬州刺史范晔随行入京。不久他升任为统领一部分禁军的左卫将军和职务相当于尚书令的太子詹事。

范晔具有多方面的才能除学识渊博善于为文外还精通音乐长于书法。但范晔为人傲岸不羁不肯迎合最高统治者。他的琵琶弹得很好并能创作新曲。宋文帝很想听听屡次加以暗示范晔假装糊涂始终不肯为皇帝弹奏。在一次宴会上宋文帝直接向范晔请求说:“我想唱一歌你可以伴奏吗?”话说得这份上范晔只得奉旨弹奏。待宋元帝一唱完他立即停止了演奏竟不肯多弹一曲。

担任朝廷要职的官吏庾炳之、何尚之、徐湛之、沈演之等人都嫉妒他的才能不愿意范晔得到皇帝的宠信。范晔虽然不巴结皇帝对同僚却以诚相待。当时沈演之为右卫将军与范晔对掌禁旅同参机密。每次朝见皇帝时范晔若先到必等沈演之到来一起进去。而同僚从来对他不怀好意想尽办法排挤、打击甚至陷害他。像沈演之入朝向来没有等范晔的习惯。不久范晔识破了同僚们的阴贼险恶写了一篇《和香方》对他们进行讥讪。根据同僚的特点他把他们有的比作是“多忌”的麝香、“昏钝”的“枣膏”;有的比作是“虚燥”的“灵藿”、“粘湿”的“詹唐”等等而范晔则以“沈实易和”自喻。《和香方》一出为同僚所不容。在充满陷阱的官场上范晔不懂得保护自己终于引出了杀身大祸。

彭城王刘义康长期执政威权日重受到宋文帝的猜忌。随着时间的推移兄弟之间的矛盾越演越烈。元嘉十七年(44o)宋文帝以“合党连群阴谋潜计”的罪名诛杀、流徙刘义康的亲信刘湛、刘斌等十余人并解除了刘义康的宰辅职务将他贬至豫章(今江西南昌)任江州刺史。刘义康到豫章后不甘心失败遂加紧活动准备夺权。

元嘉二十一年(444)刘义康的几位心腹筹划政变。由于范晔掌握禁军有盛名又多年在刘义康的部下为官所以在网罗党羽时候成了他们注意的对象。他们通过各种方法拉拢范晔刘义康也因宣城之贬向他频致歉意。最初范晔不同意参与对方用朝廷拒绝联姻一事相激。考虑到自己的处境范晔终于参加进来。他们商定次年九月起事刘义康的党羽孔熙先兄弟俩事先写好檄文并要范晔以刘义康的名义起草政变宣言。由于种种原因政变未能如期举行。这年十一月刘义康的一个党徒徐湛之向宋文帝告密并声称范晔是政变的主谋。于是范晔被捕于元嘉二十二年十二月(466 年1月)惨遭杀害时年四十八岁。范晔在临刑前仍然坚持自己的无神论主张对那些相信佛教并对他投石下井的同僚进行了不妥协的抗争。他说:“天下决无佛鬼。若有灵自当相报。”

一些后话狱中范晔写了一篇《与诸甥侄书》总结了他对文学、史学、音乐、书法的研究心得。在即将告别人世之际他希望将来能有个知音理解《后汉书》的价值。他对花费毕生心血写成的史学著作十分自负认为它们“精意深旨”是从古至今没有过的“体大而思精”的作品其中诸序与论赞更是“天下之奇作”和班固的《汉书》相比毫无愧感。他说世人多贵古贱今所以他才“称情狂言”以期引起人们对《后汉书》的重视。范晔的自夸虽然有些过分但他的著作也确实有人之处。刘昭说:“范晔后汉诚跨众氏”(《后汉书注补志序》)刘知几也说:“范晔博采众书裁成汉典观其所取颇有奇工”(参见《史通》的《书事篇》和《补注篇》)。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在范晔著书之前记述东汉一代历史的著作共有十部八百余卷。然范书一出诸家《后汉书》则日渐消沉逐渐散佚。后来除晋人袁宏的《后汉纪》保存下来以外其余都已不存。这说明范书杀青虽晚却后来居上。

《后汉书》的纪传部分为唐高宗太子李贤所注。司马彪的志注者是南朝梁人刘昭。刘昭的注原包括全部范书及司马志李贤的注即是以此为基础参照其他各书增删而成的。李贤以志非范书故不注刘注作为补阙才与李注一并流传下来了。清人注释《后汉书》的著作很多其中以惠栋的《补注》为最好。后来王先谦采集众注合成《集解》一书更为后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后汉书》外范晔的遗著尚有集十五卷录一卷《和香方》一卷《杂香膏方》一卷(俱见《隋书·经籍志》)。据《旧唐志》记载范晔还著有《百官阶次》一卷。上述各书今皆不存。今存者有《双鹤诗序》一篇见《艺文类聚》卷9o;《乐游应诏诗》一见《文选》卷2。

范晔被处决时其子范蔼、范遥、范叔蒌同时遇害。后人中只有范蔼子范鲁连因其母为公主之女得全性命。其侄孙范缜、范云有名于齐、梁之世。范缜继承与完善了范晔的无神论的思想范晔生前一直未能完成的无鬼论则为范缜所著的神灭论——这部在中国思想展史上划时代的唯物主义论文——填补了。

第二节裴松之裴松之(372—451)字世期先世原为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永嘉南迁后移居江南。东晋刘宋之际的史学家《三国志注》的作者。

仕宦生活裴松之出身于士族官僚家庭。祖父裴昧官居光录大夫。父亲裴珪曾任正员外郎。

裴松之从小喜欢读书八岁的时候已熟知《论语》、《诗经》诸书。长大以后他博览各种典籍学识日进。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391)朝廷选拔一批名门士族子弟入宫侍卫参与顾问咨询事宜。由于门第和本人的学识裴松之被选中担任殿中将军的职务。与裴松之同时入选的琅邪王望之、会稽谢輶都是名门望族。这一年裴松之二十岁。

晋安帝初年东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强藩举兵威胁中央的战争频繁生。隆安二年(398)裴松之的舅父豫州刺史庾楷联合兗青二州刺史王恭等人攻打建康。兵变失败后庾楷投奔占据夏口的桓玄被委任为武昌太守。庾楷为扩大自己的势力要求外甥裴松之西行担任新野太守。裴松之考虑此行风险太大迟迟不肯动身。果然不久西部几个军阀火并庾楷死于桓玄之手。裴松之犹豫未行免去了一场杀身之祸。

义熙初年裴松之先后担任过员外散骑侍郎和吴兴故鄣县县令等职。由于他在故鄣县政绩突出被升调回中央改任尚书祠部郎的职务。

在尚书祠部任官期间裴松之曾上书要求禁断私碑。东晋承汉魏余弊官僚士人欺世盗名之风甚盛。他们生前竞相饰情标榜死后家人竭力堆砌华文丽藻为其铭石勒碑。裴松之是个严肃的学者。他认为碑铭之作是为明示后人所以传记必须与事实相符而现在弄虚作假造成真假相蒙使后人没有取信的标准掩盖了历史的真象。在揭露批判这种恶习的同时裴松之也表露了自己对于修史和鉴别史料的某些观点。

义熙十二年(416)执掌朝政的太尉刘裕兼领司州刺史率军北伐。裴松之时任司州主簿随军北行。北伐过程中裴松之始终总领府事参与幕府机要。刘裕十分赏识裴松之的才干称赞他有“庙廊之才”将他转任治中从事史。一俟晋军攻占洛阳刘裕就把他召回南方委任为自己封国的世子洗马。这时裴松之已成为刘裕集团中的重要成员。

刘宋代晋以后裴松之历任零陵内史、国子博士、冗从仆射等职。元嘉三年(426)宋文帝派遣十六人为大使巡行各州。裴松之被派往湘州。自湘州归来他将所探询的吏政民情归纳为二十四项条款。这次的巡视以裴松之的任务完成为最好因而受到了舆论的赞扬。不久他被升任为中书侍郎、司冀二州大中正并赐爵西乡侯。

奉诏精注《三国志》同年宋文帝向裴松之表露了对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不太满意。他命令裴松之广采三国各类史籍为陈书作注。裴松之受诏后上搜旧闻傍摭遗逸经过三年的精心撰作终于在元嘉六年(429)七月写成《三国志注》。宋文帝看过后非常高兴称赞他说:“你作成了一件不朽的事业。”这一年裴松之五十八岁。

裴松之随注书呈给宋文帝一份《上三国志注表》这是他对注书工作的总结。先裴松之肯定了陈寿的著作。认为它叙事清晰取材审正是当时的一部“嘉史”。同时他指出陈书有过于简略、以至脱漏很多重要史实的缺陷。最后裴松之陈述了自己作注的指导思想并把注文概括为补阙、备异、惩妄、论辩四种类型。

“补阙”是裴松之注书的重点。用他自己的话说凡陈书所不记载的而又有保存价值的史料注书全部予以补充。补阙大致分两个方面。第一对于陈书中记载过于简略的地方裴松之广征博引悉心增补使读者得知比陈书更多的史实。如曹操始兴屯田为三国时期重要的政治、经济措施。而《三国志·武帝纪》只在建安元年条下书“用枣祗、韩浩等议始兴屯田”如此一代大事只有寥寥数字。裴松之则引王沈《魏书》进行补充联系后面《任峻传》注引的《魏武故事》共增补有关记载近三百三十字。这样就把屯田的前因后果、具体措施大体描述清楚了。陈寿对于当时著名的哲学家王弼的生平记载也过于疏略只在《钟会传》后附记“弼好论儒道辞才逸辩注《易》及《老子》为尚书郎年二十余卒”。裴松之为王弼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思想补充了七百五十余字。此外《三国志》对西北及西方各族、各国的情况也未作专篇叙述仅于《乌丸传》、《鲜卑传》等文中略作交待。裴注则引《魏略》对氐、匈奴、羌、西域各国、大秦及大秦属国予以重点叙述其中关于大秦的地理、交通、风俗、物产等方面的记载尤为详瞻。在这方面的注文中裴松之有时还说明补充材料的理由如《王粲附吴质传》注引《魏略》之《魏太子与吴质书》后写道:“松之以本传虽略载太子此书美辞多被删落今故悉取《魏略》所述以备其文。”又在《傅嘏传》注引司马彪《战略》前讲:“《战略》载嘏此对详于本传今悉载之以尽其意。”第二对于陈寿记载遗漏的地方裴松之也搜集资料给予添补。《武帝纪》建安十五年条下裴注增加一个“令”(后人题称为《让县自明本志令》)。在此令中曹操叙述了他五十五岁以前生平抱负的变化是曹操一篇很重要的自传。在《武帝纪》末裴松之注引《魏书》、《傅子》诸书综述曹操的为人并补充了曹操援剑割、多疑滥杀、生性节俭等方面的史实都为后人研究曹操提供了重要的资料。马钧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科技明家陈书对马钧其人其事只字未提。裴松之除在《明帝纪》注引《魏略》中述其制作外还在《杜夔传》注引傅玄序文将马钧生平事迹及其创造明用洋洋一千二百余字叙述清楚遂使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免遭淹没无闻的悲剧。《孙皓传》注中所引《晋阳秋》讲到孙皓降于王濬“濬收其图籍领州四郡四十三县三百一十三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米谷二百八十万斛舟船五千余艘后宫五千余人。”这是吴亡时全面情况是研究经济史难得的宝贵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