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作者:中国通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0257

今人编辑史料《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第五册(宋辽金部分) 邓广铭主编辑录125 种著作全面系统地分类选编最基本的史料原文校点注释信实可据。

《宋人轶事汇编》丁传靖编收人物4oo 多辑自5oo 多种著作原文但引文常有误。

《两宋农民战争史料汇编》何竹淇编从38o 多部著作中以事件分别辑录原文大体齐备间有考订。

《宋辽金画家史料》陈高华编收录宋辽金画家87 人(内辽3 人、金6 人)(清厉鹗《南宋院画录》所录画家大部分未收入本书)以人分编辑录史料。

《宋代吐蕃史料集》汤开建、刘建丽辑校除《宋史》外辑录各种史籍、文集、笔记、方志的史料。

第四节西夏史料西夏有专设的史官与修史机构。据夏仁宗时制定的西夏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第十章《司次行文门》规定夏国“史院”位列三品(中品)1。仁宗时担任蕃汉教授的大臣斡道冲世代掌国史2。天盛十三年(1161)设立翰林学士院任命焦景颜、王佥等为学士修撰李氏实录。

西夏所修实录、国史都没有流传下来。史载西夏献宗时南院宣徽使罗世昌“知国且亡谱夏国世次二十卷藏之”3未见传世。西夏末耶律楚材随成吉思汗入西夏后收其“遗书”其中当有西夏的实录、国史等史籍。据明人姚士粦《见只编》记载:“兰溪魏某客华州王槐野祭酒家见架上有‘夏国书’凡阅三旬始遍。”又清人钱谦益《牧斋有学集·黄氏千顷斋藏书记》云:“庆阳李司寇家有西夏实录其子孔度屡见许而不可得。”近人柯劭忞为戴锡章《西夏纪》所作序中有:“犹忆光绪辛巳(1881)予与福山王文敏公(懿荣)俱客成都。文敏言:有得西夏国史数册者皆梵字也。属文敏购之其人秘为鸿宝不肯售。”据以上记载西夏的史籍是逐渐散失亡佚的。

佚失的宋人所著西夏史籍据今所知有孙巽《夏国枢要》2 卷记西夏“兵屯会要土地肥硗井泉涌涸谷粟窖藏酋豪姓氏名位司存与夫城池之完缺风俗之所尚”1。元修《宋史·夏国传》所述帝王谥号、庙号、陵名等都采自此书。刘温润曾任鄜延都监驻守延州(今陕西延安)著有《西夏须知》1 卷记载西夏境内杂事凡15 条目2。这两部书大约在清中叶时尚存残本3。此外宋元人著作的西夏史书尚有存目而无撰者姓名的有《西夏杂记》④、《西夏事实》、《西夏事宜》等。5宋人著作中的西夏史料由于现存的西夏史料极少今日研究西夏历史主要依靠宋人所编的史书中与西夏史事有关的著作。此类著作很多。记载西夏史料最为丰富的如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后人编辑的西夏史书多取材于此如果将其中有关的西夏史事摘录成编也是一部内容丰富的西夏编年史。其次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是现存宋代史料最重要的一种特别是其中《兵》、《方域》、《蕃夷》等门类保存了丰富的西夏史料。托名曾巩撰的《隆平集》、王称《东都事略》都是宋人著作为夏国作传者采撷史料较早且“信而1 黄振华:《评苏联近三十年的西夏学研究》《社会科学战线》1987 年第2 期。原件现藏俄罗斯圣彼得堡。

2 虞集:《道园学古录》卷4《西夏相斡公画像赞》。

3 《金史》卷134《西夏传赞》;吴广成:《西夏书事》卷42。

1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后志》卷1。

2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2 下参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3 《西夏书事》周郁滨序。

④ 尤袤:《遂初堂书目》。

5 袁桷:《清容居士集》卷41。

有征”6前者多记载西夏习俗和制度后者专述西夏立国前后至北宋末与宋朝有关的史事。此外大量的宋人文集、笔记小说中都有不少的西夏史料尤其是那些出任过西北边疆或参与处理西夏问题的大臣的文集、笔记时有珍贵记述如范仲淹《范文正公集》、张方平《乐全集》、余靖《武溪集》、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笔记如沈括《梦溪笔谈》、司马光《涑水纪闻》、魏泰《东轩笔录》、陈师道《后山谈丛》、田况《儒林公议》、曾布《曾公遗录》等。类书如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政书有彭百川《太平治绩统类》及宋人编的《宋大诏令集》等都含有各种不同的西夏史料。西夏与辽、金并存关系密切辽、金的史籍如《契丹国志》、《大金国志》、《归潜志》、《闲闲老人滏水文集》都有涉及西夏史事的记载。

宋、辽、金三史及其他史书、文集中的西夏史料元代脱脱主持修撰宋、辽、金三史各有《夏国传》或《西夏记》、《西夏传》是与本朝有关的比较集中、比较系统的西夏史事记载。“三史”虽然修于元末但它主要取材于宋、辽、金三朝的国史、实录、日历及当代著作这些史籍现在几乎全部失传因此“三史”保存的资料有相当重要的史料价值。“三史”中以《宋史·夏国传》最为详细内容也较丰富。《辽史·西夏外记》最为简略内容基本是本纪中有关西夏史事的摘录。《金史·西夏传》主要依据金代历朝实录。此外“三史”的本纪、志、表、列传中也包含有相关的西夏史事。

西夏建国前的党项族早在唐末已建立地方割据政权。党项族的兴起与建国前的历史主要见于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的《党项传》《五代会要》的《党项羌传》及《册府元龟》、《资治通鉴》等史籍中。西夏灭亡后元代西夏人(唐兀氏)的活动主要见于《元史》及大量的元人文集与有关著作中1。

汉文史书中的西夏史料一般说来都是从本朝角度出记录与西夏生关系的史事不外是和平时期的朝聘、交往和冲突时期的仇杀、战争。对西夏的政治制度、社会阶级结构、生产力水平等方面记载很少或语焉不详这是利用汉文史籍中西夏史料时感到的最大不足。

西夏文史料西夏在元昊建国前夕创制了西夏文字汉文史书称为“蕃书”。西夏文创制后元昊“尊为国字凡国中艺文诰牒尽易蕃书”2。西夏文文献流传下来的为数不少。19o8 年至19o9 年沙俄军官柯兹洛夫在黑水城遗址(今内蒙古额济纳旗)现的西夏文书其中有官私文书、法律文献、语文著作、6 《东都事略》洪迈序。

1 除《元史》外较重要者如《蒙古秘史》柯劭忞《新元史》屠寄《蒙兀儿史记》邵远平《元史类编》苏天爵《国朝名臣事略》虞集《道园学古录》余阙《青阳文集》等著作和文集。2 《西夏书事》卷12。又《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9景祐三年十二月辛未:“赵元昊自制蕃书十二卷字画繁冗屈曲类符箓教国人纪事悉用蕃书。”

文学作品、历史、医卜、佛经以及译自汉文或编译成书的汉籍译著3这些都是第一手的西夏史料。

政治、法律史料法律著作有六七种其中《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共2o 章是西夏仁宗天盛年间(1149—1169)制定的法典它规定了西夏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国家政治机构及国家各阶层所应遵循的准则1。西夏神宗光定年间(1211—1222)还制定了《新法》和《猪年新法》。军事法典有夏崇宗贞观年间(11o1—1113)制定的《贞观玉镜统》。职官制度的记载有一份《西夏官阶封号表》列举西夏官阶七品以及皇后、公主、嫔妃、诸王、国师、文武大臣的封号2。这些都提供了研究西夏国家机构和职官制度的重要资料。社会经济史料《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第十章《司次行文门》中列有国家设立的管理手工业生产的机构司、院有七八种以上。

西夏文韵书《文海》字典《蕃汉合时掌中珠》、《要集》词书《圣立义海》、《义同一类》3记载西夏时期的各类词语反映了当时的生产与生活都可当作史料来利用。西夏文书《瓜州审判记录》④、《天盛二十二年卖地文契》5等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西夏的社会经济制度。

文化典籍西夏文献中属于文化方面的典籍最为丰富。字(词)典中除上列几种外还有《音同》、《五声切韵》分类词语《三才杂字》历史著作《太祖继迁文》诗文集《三世属明言文集》、《贤智集》诗歌《新集金碎掌直文》故事《新集慈孝记》格言集《圣立义海》谚语集《新集锦合辞》等。还有宗教咒语《魔断要语》法术图《谨■》以及历书、乐器图等1。

西夏时期曾从汉文或藏文翻译佛教经典现存的西夏文佛经十分丰富。

佛经中译经图及其序跋如实地描绘了西夏译经的场景、组织、规模;列举了译经的时代译、校者及译经缘起2是研究西夏佛教史的重要资料。

3 戈尔芭切娃、克恰诺夫编:《西夏文写本和刊本》莫斯科东方文献出版社1963 年版。汉译文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历史室资料组:《民族史译文集》第3 辑以下简称《西夏文写本和刊本》。1 黄振华:《评苏联近三十年的西夏学研究》。

2 《西夏文写本和刊本》。

3 史金波、白滨、黄振华著:《文海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年版;[西夏]骨勒茂才编:《蕃汉合时掌中珠》载《嘉草轩丛刊》;又见《西夏文写本和刊本》。

④ 《北平图书馆馆刊》第4 卷第3 号193o 年版。

5 黄振华:《西夏天盛二十二年卖地文契考释》载《西夏史论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1 《西夏文写本和刊本》。

2 史金波:《西夏译经图解》《西夏文&1t;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愿文译证》载《西夏史论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

第五节金代史料金朝重视文化的展崇尚文治“典章法度几及汉、唐”3。金仿辽、宋设官修史由记注院掌修起居注秘书监属下的著作局掌修日历国史院掌修实录和国史。《金史》卷13《卫绍王纪·赞》载元初王鹗奉诏修金史时采摭杨云翼《日录》4o 条、陈老《日录》3o 条。日录当如唐、宋宰相的时政记或与日历相类④。实录有《先朝实录》3 卷记始祖以下十帝事迹。从太祖至宣宗(包括睿宗、显宗)均有实录只缺卫绍王但有《卫王事迹》而无实录哀宗实录亦缺金代实录早已亡佚。

至今保存下来的最基本的金代史料是《金史》、《大金国志》。

此外尚有金、宋、元人的著述。金代文人辈出著述亦丰惜多已失传。元时刘因《金太子允恭墨竹》诗:“百年图籍有萧相一代英雄惟蔡公。策书纷纷少颜色空山夜哭遗山翁。”1所幸有元好问、刘祁、王鹗诸士为存金朝史事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金史》、《大金国志》《金史》元脱脱奉敕撰。全书135 卷本纪19 卷志39 卷表4 卷列传73 卷近百万字是全面记载金朝兴亡的一部史书。

在元脱脱修《金史》前致力于写金朝史的有二人一是金元之际的大文学家元好问晚年以“国亡史作己所当任”2欲据实录撰写金史。《静修先生文集》卷5 记载:“汴亡张蔡公以金实录归遗山尝就公誊录。”但因乐夔所阻以实录为基础撰写金史的计划未能实现。于是“乃构亭于家著述其上因名曰‘野史’。凡金源君臣遗言往行采摭所闻有所得辄以寸纸细字为记录至百余万言”3。著有《遗山文集》、《中州集》、《壬辰杂编》、《续夷坚志》。其著述多为纂修金史所本。二是王鹗金实录在金南京(今河南开封)失陷时张柔“于金帛一无所取独入史馆取金实录并秘府图书”④。于元中统二年(1261)将实录献上王鹗向元世祖忽必烈建议命国史院修辽、金二史。王鹗为修金史搜集和采访史事得故金部令史窦祥所忆旧事2o 余条司天提点张正之写灾异16 条张承旨家手本载旧事5条金礼部尚书杨云翼《日录》4o 条陈老《日录》3o 条。5元好问《壬辰杂编》亦于此时搜得并藏在史馆。王鹗的金史编写目录至今保存在王恽《玉堂嘉话》中。王鹗《金史》成为后来修金史的底本。

元灭金后于中统二年因王鹗奏请而修辽、金二史至元十六年(1279)灭宋又命修辽、宋、金三史但由于正统之争体例不能确定而中止。到3 《金史》卷126《元好问传》。

④ 金毓黻:《中国史学史》商务印书馆1957 年版第1o8 页。

1 刘因:《静修先生文集》卷5。

23 《金史》卷126《元好问传》。

④ 《元史》卷147《张柔传》。

5 《金史》卷13《卫绍王纪·赞》。

顺帝至正三年(1343)方定“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1命丞相脱脱为都总裁官主持修史次年十一月《金史》成。时脱脱已罢相由丞相阿鲁图继任为都总裁并上《进金史表》。

《金史》所据资料较为丰富既有实录、国史复有王鹗的《金史》为底本元好问、刘祁生前即有意识抢救史料和著述均为金史的编写奠定良好的基础。《金史》在三史中一直评价很高赵翼《廿二史札记》卷27称:“金史叙事最详核文笔亦极老洁迥出宋、元二史之上。说者谓多取刘祁《归潜志》、元好问《壬辰杂编》以成书故称良史。”

《金史》体例多仿《新唐书》其创例处是在“本纪”之前列“世纪”“本纪”之后复有“世纪补”。“世纪”是仿《魏书》之《帝纪序》而创例。《金史》创立《交聘表》是金与宋、西夏、高丽使臣交往的记载。《金史》于西京路列部族节度使八、详稳九处、群牧十二打破了只以府州县为地理内容的传统观点。《金史》虽称最善但亦存在许多缺点清人亦多有论列。《大金国志》是仅次于《金史》的一部较为完整的金朝史。全书4o卷纪26 卷开国功臣传1 卷文学翰苑传2 卷杂录3 卷杂载制度7卷许亢宗奉使行程录1 卷。托名宇文懋昭撰载有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进书表一通。元苏天爵曾提及此书其成书时间应不晚于元中期。《大金国志》不是以金实录、国史为资料的主要来源而是以抄撮宋、元人请记载间以野闻俚说而成书。此书虽多有错误但保存了部分难以得到的史料且大部分记载可与他书相互印证或补他书之不足。因此《大金国志》仍不失为研究金朝史的基本史料。

《大金吊伐录》、《大金集礼》金人(包括由金入元的人)撰述有佚撰者姓名的《大金吊伐录》是一部难得的有关金宋关系的文书资料汇编。此书是荟萃朝廷案籍编纂而成起金太祖天辅七年(1123)金宋交割燕云迄金太宗天会五年(1127)立刘豫宋高宗南渡。收录金宋往来国书、誓诏、册表、谢表、文状、指挥、牒檄等161 篇。其中49 篇见于《三朝北盟会编》详略互异足资校用而此书所录都是原文作为研究金史的资料更是可贵。

《大金集礼》4o 卷金章宗明昌六年(1195)礼部尚书张■等进是我国古代被保存下来的礼志的重要文献之一。《金史》卷28《礼志》:“故书之存仅《集礼》若干卷其藏史馆者又残缺弗完故掇其郊社宗庙诸神祀、朝觐会同等仪而为书若夫凶礼则略焉。”此《集礼》若干卷即张■之《大金集礼》。是书依尊号、册谥、祠祀、朝会、燕飨、仪仗、舆服等门类编次而成为元修金史的《礼志》、《仪卫志》、《舆服志》等所本。此书可据以补订金史诸志是金朝掌故的总汇。

金人文集、史书诗文集、志、遗事保存至今的有王寂《拙轩集》6 卷赵秉文《闲闲老人滏水文集》2o 卷王若虚《滹南遗老集》45 卷王庭筠《黄华集》8 卷1 权衡:《庚申外史》。

蔡松年《明秀集》3 卷段克己、段成己《二妙集》8 卷元好问《遗山先生文集》4o 卷、《中州集》1o 卷李俊民《庄靖集》1o 卷耶律楚材《湛然居士集》14 卷。志有王寂《鸭江行部志》、《辽东行部志》刘祁《归潜志》4 卷元好问《续夷坚志》4 卷。遗事有王鹗《汝南遗事》。其中有的是由金入元之人有的非写于金时但多记有金事或多存金时某一方面的史事是研究金史所必备的。

宋人著作中的金朝史料宋人撰述涉及金事者颇多。主要有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此书是载金代女真、社会、金宋关系以存录金代史事最为丰富的一部史书其资料多为他书所不载。熊克《中兴小纪》、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所载金朝史事亦不少亦足资参用。宋人使金所写的书有许亢宗《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洪皓《松漠纪闻》正续各1 卷、楼钥《北行日录》2 卷、范成大《揽辔录》1 卷、周煇《北辕录》1 卷。诸书有关金代女真、金朝杂事、史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都有记载是对金史研究有重要价值的资料。在宋人的文集、笔记中亦多有关于金朝史事的记载如洪皓的《鄱阳集》、洪迈的《容斋随笔》、周密的《齐东野语》、岳珂的《桯史》等等不胜枚举。元人著作中的金朝史料元继金、南宋之后而统一全国元初多承金制而金人入元及金源文物保留于元者颇多因此在元人撰述中有不少关于金代史事的记载散见于各书之中。文集方面有王恽《秋涧先生大全集》其中不少碑、记涉及金代史事特别是金末战乱的情况文集最后的《玉堂嘉话》是研究金朝文献及史事的重要资料。在耶律铸《双溪醉隐集》中有些轶事和宫室制度为《金史》所不及。郝经《陵川集》其中碑、记、序及诗亦有不少涉及金代史事。胡祗遹《紫山大全集》、刘因《静修文集》、魏初《青崖集》、苏天爵《滋溪文稿》、虞集《道园学古录》、姚燧《牧庵集》、许有壬《至正集》等均是研究金史所必须参用的。陶宗仪《辍耕录》亦有关于金朝的记事。从《元典章》中可以探求金《泰和律》的逸文。

第二章考古资料第一节城址与界壕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的城市经济有了很大展各类城市星罗棋布城市布局也与唐代有很大的不同。封闭式的坊市次被开放式的街巷所取代是中国城市展史上的一次巨大的变革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后期阶段。以宫城为中心的重城式的布局是皇权至上思想在都城规划中的反映。工商业的进一步展对地方城市的展及其规划起了促进作用。至于辽金两朝前后期都城布局的变化则反映了契丹和女真族接受汉文化的过程。

都城开封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都城开封城遗址位于今河南开封市。由于黄河泛滥故城已深埋地下使考古工作十分困难。初步探明整个外城的轮廓和部分城门并进行了部分解剖试掘1。故城为三套城墙东西略短南北稍长平面形状为不十分方正的矩形。

中心为皇城即宫殿所在地原为唐宣武节度使衙后梁建为宫城北宋初扩建形制略作东西短、南北长的长方形周长约25oo 米。皇城为砖砌城墙四面开6 门其中南墙开3 门。这与宫城居中的布局有关与唐长安城不同。这种方式也影响了金中都及元大都的规划。南面正门宣德门是城市中轴线的起点。考古勘探已现南墙的两处门址。

第二重为里城主要用作商业和居民区也是官署、寺观等的集中区。

原唐汴州城后梁建都升为开封府。遗址相当于今开封市区形制略呈正方形周长约25 华里。文献载有12 门每壁各有3 门城门的旧名表示它联系的地区如宋门通宋州(商丘)、曹门通曹州、郑门通郑州。这也说明当时城市与周围地区在交通及经济上的联系较密切。各城门皆有瓮城通御路的4 个门有门3 重各城门正对其他城门有门4 重各门不正对。现有各城门位置与文献记载的相对位置基本上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