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作者:中国通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859

辽朝契丹、汉臣多有诗文集如辽道宗《清宁集》、耶律资忠《西亭集》、萧孝穆《宝老集》、杨佶《登瀛集》、李瀚《丁年集》等都已不存。今存者有进士王鼎的《焚椒录》记录了辽道宗皇后被诬致死的情况为研究道宗朝政事和辽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辽人著述流传至今者尚有释希麟的《续一切经音义》、行均的《龙龛手鉴》和耶律淳的《星命总括》对研究辽朝的社会和宗教也不无裨益。《契丹国志》及其他宋人著作中的史料与辽为兄弟之国的宋人著作中专记或涉及辽事者为数颇多为研究辽史的重要文献。其中专记辽事者推南宋叶隆礼的《契丹国志》全书27卷包括帝纪12 卷后妃、诸王、外戚、群臣列传7 卷书、表、语录、杂记等8 卷。记录了契丹初兴、建国始末搜集了与后晋、宋、西夏交往文书今有贾敬颜、林荣贵点校本。又有节本名《辽志》摘取书中有关契丹初兴、部落、族姓、制度和风俗等内容不分卷。

南宋李焘所纂《续资治通鉴长编》为编年体北宋史其中涉及辽事也多有记载可考订《辽史》的舛误和补充《辽史》的不足。

南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25o 卷记事起自宋政和七年(1117)终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在记宋金和战事时对辽末形势北辽和辽、1 冯家昇《&1t;辽史源流考》见《冯家昇论著辑粹》中华书局1987 年版。1 《辽史·文学·耶律孟简传》。

宋、金三方交往事也有较多记载。

南宋王称的《东都事略》有契丹专传可资参考。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对契丹人的早期活动、辽的建立和辽与中原五代各政权的交往以及辽朝某些制度的记载有重要参考价值。

此外《宋大诏令集》、《文献通考》、《通志》、《册府元龟》、《宋会要辑稿》、《武经总要·北蕃地理》以及宋人使辽语录、宋人行记、宋人文集、诸臣章奏等也多有关于辽朝史事的专门或零星记录。近年贾敬颜教授对宋人使辽行程录作了整理、疏证有《宋元人行记十一种疏证稿》(油印本)搜集了胡峤、晋出帝、王曾、薛映、宋绶、沈括等人的使辽行程录所记为宋使所亲见对研究辽代地理、风俗、军政制度等都有一定参考价值。《辽史》按照中国历史传统后继的朝代应为前朝撰修史书以记录其君臣行事政事得失。金朝曾两次撰修《辽史》第一次在熙宗时以耶律固主持纂修。后其徒萧永祺纂成75 卷未及刊行。章宗时再次置局编修以移剌履、党怀英等提控、编修陈大任继成之称陈大任《辽史》仍未及刊行。陈大任《辽史》中当使用了大量辽时著述时“凡民间辽时碑铭墓志及诸家文集或记忆辽旧事悉上送官”1。元修《辽史》时陈大任《辽史》和耶律俨《实录》尚存是元修《辽史》的重要依据今亦不存有关资料赖元修《辽史》得以保存。

《辽史》是记录辽朝史事的纪传体史书元顺帝时宰相脱脱奉敕撰116卷其中本纪3o 卷志32 卷表8 卷列传45 卷另附国语解1 卷。在陈大任《辽史》和耶律俨《实录》已佚的今天它是所能见到的保存辽代史料最为丰富的史籍是研究和学习辽史的主要文献。《辽史》中的部分志、表为其独创内容相当丰富。如《营卫志》中记载了契丹人的部落族帐、斡鲁朵和行营捺钵;《百官志》记录了辽朝的北、南面官;《礼志》记载了汉礼和契丹礼仪;《仪卫志》记载了“国舆”、“汉舆”“国服”、“汉服”“国仗”、“渤海仗”、“汉仗”不但保存了辽朝的大量典制而且为研究契丹民族史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清人赵翼称“《辽史》立表最善”2所列《世表》、《皇子表》、《公主表》、《皇族表》可补纪传之失并可与纪传相互校勘;《游幸表》更体现了辽朝行国的特征。

金朝虽曾两次撰修《辽史》终因体例未定未能刊行。及至元朝修撰《辽史》时屡经朝代更迭文献散失已多可资参考的资料已感匮乏。而《辽史》自至正三年(1343)四月开局编修次年三月成书历时仅11 个月。时间短促缺乏周密安排和详审考订因而疏失、遗漏、重复、抵误之处所在多有如纪年错误记事矛盾、疏失史事错误译名混乱一人两传等因而使用时应与其他文献互证。《辽史》元刻本已失传现有明、清和民国时数种版本。1974 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辽史》标点校勘本为目前通行的较好版本。

高丽曾为辽朝属国与辽交往也很密切。明代郑麟趾编纂的《高丽史》1 《金史·文艺·党怀英传》。

2 赵翼撰王树民校证《廿二史札记校证》中华书局1984 年版。

中也有大量关于辽朝和辽与高丽交往的史料。此外明人杨循吉还著有《辽小史》主要记叙辽政权的建立、更迭、西迁和帝位争夺颇简略。

第三节宋代史料《宋史》、《东都事略》《宋史》元脱脱奉敕撰496 卷至正五年(1345)成书主要依据宋朝国史、实录、日历、时政记等删削增补而成详于北宋略于南宋南宋后期尤疏略向以粗疏芜杂著称但保存史料丰富。

《宋史翼》4o 卷清末6心源以宋人文集、史书以及年谱、方志资料辑补《宋史》未立传人物补传781 人(附传64 人)可补《宋史》之不足。

《东都事略》13o 卷南宋王称撰纪传体北宋史无志表时称“信而有征”少数史料为《宋史》所无或可纠《宋史》失误。

《续资治通鉴长编》《续资治通鉴长编》52o 卷南宋李焘据国史、实录、家传、野记等修撰淳熙十年(1183)成书广征博引考证异同保存大量史料久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出重编分卷已佚徽宗、钦宗两朝以及英宗、神宗、哲宗三朝各一部分。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15o 卷南宋杨仲良据《续资治通鉴长编》编撰按朝各分事目虽太祖、太宗、哲宗、徽宗四朝共佚8 卷另2 卷亦残缺仍保存了许多史料。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2oo 卷南宋李心传撰高宗一朝编年史据国史、日历、文集、碑传等修撰约于嘉定元年(12o8)成书保存了南宋初期及宋金战争史料。

《三朝北盟会编》25o 卷南宋徐梦莘编撰绍熙五年(1194)成书具载徽宗、钦宗、高宗三朝宋金和战史料全录或节录原文尤为珍贵。《宋会要辑稿》、《文献通考》、《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宋会要辑稿》宋代至宁宗朝历朝修撰会要皆已成书久佚。清嘉庆时徐松自《永乐大典》辑出后经多人整理未能完成。1936 年据整理稿影印出版为2oo 册;1957 年再缩版影印为八大册。分为17 门门下分目收录大量诏令、法令、奏议虽多有残缺但保存了大量宋代典章制度史料。陈智将本书整理时的复文或误作复文而被删落的遗文约八十万字整理为《宋会要辑稿补编》1988 年影印出版为一大册。

《文献通考》348 卷马端临编撰元大德十一年(13o7)成书分为24 门门下分目为典制通史下迄南宋宁宗朝对宋代典制记载尤详。《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南宋李心传撰分甲、乙两集各2o 卷甲集分13 门乙集分12 门体例类同会要分类记载嘉定以前典制、事迹。南宋李攸《宋朝事实》2o 卷记北宋典制体例亦近会要。

《宋大诏令集》、《庆元条法事类》《宋大诏令集》原为24o 卷今存196 卷1962 年中华书局校印出版。传宋绶后人于南宋初编辑。存17 门分类辑录北宋八朝(无钦宗朝)诏令36oo 余篇。

《庆元条法事类》存36 卷南宋谢深甫等奉诏编集嘉泰二年(12o2)

编成为当时现行法令汇编也保留一些已不实行的北宋法令存16 门门下分类排列敕、令、格、式、申明“申明”载有时间自元祐七年(1o92)至嘉泰元年。

《诸臣奏议》、《历代名臣奏议》《诸臣奏议》15o 卷南宋赵汝愚辑为北宋奏议分类选集分12门114 目每篇奏议附有时间。

《历代名臣奏议》35o 卷明黄淮、杨士奇辑。分64 门分类辑录其中宋代奏议约占十分之七许多为他书所未载。1989 年据邓广铭先生藏明永乐刊本影印附有篇名目录和作者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传记类史料《名臣碑传琬琰集》1o7 卷南宋杜大珪编共录碑传文254 篇传主221 人极大部分为北宋人。1938 年燕京大学将其中《实录》附传27篇及已佚宋人文集的碑传文53 篇编为《琬琰集删存》。

《伊洛渊源录》14 卷南宋朱熹撰录宋代理学人物27 人的行状、墓志、家传或小传及有关文章、言行录末卷为“无征述文字者”2o 人大多有小传。

《鄂国金佗稡编、续编》共58 卷南宋岳珂编收集大量有关岳飞的原始资料和时人有关著作。王曾瑜的校注本征引书籍近两百种更丰富了本书内容(中华书局1989 年版)。

《宋名臣言行录》共75 卷南宋朱熹、李幼武纂集分前(即《五朝名臣言行录》)、后(即《三朝名臣言行录》以上朱熹编纂)、续、别、外五集共收北宋及南宋中期以前人物225 人列有简介或小传及言行等。此外尚有南宋刘宰《京口耆旧传》9 卷记镇江(今属江苏)府属县25 人传记;元初佚名《昭忠录》1 卷记宋末近五十年间(宋元战争)死难人物13o 人;元吴师道《敬乡录》14 卷辑婺州(今浙江金华)属县人物有宋人近4o 人;明初宋濂《浦阳(今浙江浦江)人物记》2 卷有宋人16人都保存了不少史料。

《宋元学案》1oo 卷清黄宗羲、全祖望编撰立宋代学案、党案、学略84 案(略)涉及约2ooo 人记述师承、传授选录传记、著作、论述汇集了宋代学术思想史的基本史料。

编年类史料《宋史全文》有《宋史全文资治通鉴》等多种书名36 卷宋元之际佚名编撰编年体宋史。附佚名《宋季朝事实》2 卷保存了南宋后期的部分史料。

《宋太宗实录》8o 卷存2o 卷宋钱若水等奉敕撰咸平元年(998)

成书是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宋代实录。

此外宋陈均《宋九朝编年(纲目)备要》3o 卷记北宋事;李■《皇宋十朝纲要》25 卷记北宋及南宋高宗朝事;汪藻(一作佚名)《靖康要录》16 卷记宋钦宗朝事;熊克《中兴小纪》4o 卷记宋高宗一朝事;佚名《皇宋中兴两朝圣政》64 卷(佚3o 至45 卷)记南宋高宗、孝宗两朝事;刘时举《续宋编年资治通鉴》15 卷记南宋高、孝、光、宁宗四朝事;佚名《两朝纲目备要》16 卷记南宋光、宁宗两朝事;元初佚名《宋季三朝政要》6卷记南宋理宗、度宗及少帝(恭帝)时事卷6 系南宋末陈仲微《二王(广王、端宗和益王、末帝)末》。

传世的宋人编年谱谱主有范仲淹、欧阳修、苏轼、周敦颐、朱熹等多种后人修撰的宋人年谱更多其中以清代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为最著汇集众多史料为王安石辩诬。

政书类史料《职官分纪》5o 卷宋孙逢吉撰官制通志分官列职下迄哲宗元祐年间尤详于宋代政制。此外南宋末许月卿《百官箴》分曹列职载当时政制。

《武经总要》前后两集各2o 卷宋曾公亮、丁度等奉敕撰庆历四年(1o44)成书为军事通志分制度、边防、故事(战例)、占候四部尤详于北宋前期介绍兵法、条令、战术、战阵、训练、编制、装备附有武器、战阵等插图介绍了三种火药配方。

此外记载宰辅的有宋徐自明《宋宰铺编年录》2o 卷编至嘉定八年(1215)。明吕邦耀《续宋宰辅编年录》26 卷续至祥兴二年(1279)。王瑞来《宋宰辅编年录校补》合二书为一。

记载北宋三馆、秘阁及秘书省制度的有程俱《麟台故事》记载南宋秘书省制度的有南宋陈骙《南宋馆阁录》、佚名《续录》。

记载翰林学士院制度、典故的有南宋洪遵编《翰苑群书》南宋周必大《玉堂杂记》。

记载州县地方官从政及注意事项的有北宋末李元弼《作邑自箴》南宋佚名《州县提纲》胡太初《昼帘绪论》。南宋董煟《救荒活命书》则载自古至宋孝宗政令及救荒之策等供地方官从政参考。

南宋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分类编辑南宋宁宗、理宗二朝地方官的诉讼判语及少量有关公文许多为他书未载史料。

地理类史料总志有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2oo 卷(存197 卷半)王存《元丰九域志》1o 卷欧阳忞《舆地广记》38 卷。南宋有王象之《舆地纪胜》2oo卷(存169 卷)、祝穆《方舆胜览》7o 卷。

地方志现存的宋代地方志近3o 种元代亦有近1o 种几乎覆盖今苏南、上海和浙江的杭、嘉、湖及宁绍平原。如今江苏南京(《建康志》)、镇江、常州(《毗陵志》)、无锡、苏州(《吴郡志》)、昆山(《玉峰志》)、常熟(《琴川志》)上海松江(《云间志》)浙江杭州(《临安志》)、嘉兴(《嘉禾志》)、海盐澉浦镇(《澉水志》)、吴兴、绍兴(《会稽志》)、宁波(《四明志》)。此外浙江定海(《昌国志》)、临海(《赤城志》)、建德(《严州志》)、嵊县(《剡录》)福建福州(《三山志》)、仙游(《仙溪志》)、长汀(《临汀志》)1以及安徽歙县(《新安志》)等皆有志其中北宋仅《吴郡图经续记》1 种北方亦仅元《齐乘》(山东志)1种。

城市志记载北宋都城东京开封(今河南开封)的有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南宋都临安的有吴自牧《梦粱录》、《西湖老人繁胜录》、周密《武林旧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记载两城经济、文化、风俗等史料。此外王瓘《北道刊误志》记有北宋开封及大名(今属河北)城的史料。类书、文集、笔记中的史料宋代分类辑录的诸书保存了许多散佚史料。著名的有章如愚《山堂考索》、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王应麟《玉海》等皆通录历代而详于宋代而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专录北宋神宗朝以前事。

著名历史人物如范仲淹、韩琦、包拯、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沈括、二程、李纲、朱熹、陈亮、6九渊、6游、真德秀、文天祥等等都有文集传世宋人文集多达4oo 种以上保存着大量书、信、奏议、制诏、碑传以及许多诗文都属史料。吕祖谦编《宋文鉴》选录北宋各体诗文26oo篇部分史料不见于他书。

宋代数百种笔记中保存着大量史料。著名的如司马光《涑水纪闻》、6游《老学庵笔记》、王明清《挥麈录》、赵昇《朝野类要》、岳珂《愧郯录》、周密《齐东野语》和《癸辛杂识》等等大多记载史事、典制、见闻、佚事。沈括《梦溪笔谈》则还有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记载而洪迈除《容斋随笔》外还有记载神怪的《夷坚志》其中有反映当时市民生活的社会史料。

专门著作中的史料宋代还有数以百计的各种专门著作门类庞杂数量众多保存了各个方面的史料。如机械有苏颂的《新仪象法要》建筑有李诫《营造法式》数学有秦九韶《数书九章》医学有《政和本草》、《和剂局方》、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董汲《脚气治法总要》法医有宋慈《洗冤集录》。

农业和园艺有陈旉《农书》桐、荔枝、橘、菌、竹、笋等经济作物1 《永乐大典》卷7889—7985中华书局1959 年影印本;其他宋元方志辑入《宋元方志丛刊》中华书局影印本。

牡丹、芍药、海棠、梅、兰、菊等观赏植物无不有专著陈景沂《全芳备祖》备载各种花、草、果、木、蔬、笋、木耳、菌、茶、药材及五谷、桑、麻等。

此外茶、酒、糖、蟹、香料以及琴、棋、书、画、体育、游艺、杂剧、小说(话本)、笔、墨、纸、砚、藏书目录等等也无不有专门著作提供了各方面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