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作者:中国通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0368

陈国公主墓出土的金银器是已知辽代金银器中最多、最具代表性的一批该墓共出土金器31 件、银器147 件3。主要有金面具、八曲金盒、镂雕金荷包、錾花金针筒、双龙纹金镯、缠枝花纹金镯、金戒指、金球饰、鎏金银冠、高翅鎏金银冠、金花银枕、金花银靴、金花银盒、金花银钵、银长盘、银唾盂、银托盏、银壶、小银罐、银粉盒、银器盖、银刀、银锥、银勺、银丝网络、银马具和金银带等。所有金银器共用金约17oo 余克用银约1 万余克。金器经鉴定含金量达95—98%。

这批金银器种类繁多制作精美是辽代金银器中罕见的现。器物的内容十分丰富金面具两件、银丝网络两套是完整的殡葬服饰体现了契丹大贵族的丧葬习俗和等级制度。金银带饰保留了原状也极为难得银冠、枕、鞋等在中原地区比较少见。

赤峰大营子辽驸马墓中出土的银高足杯、鎏金龙纹银碗、银壶、银托盏、银筷子、银匙、银锁、银马具、金带饰和各种金银饰件皆出自当地工匠之手器物按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设计为辽代所特有的器物形制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叶茂台7 号墓所出银鎏金镂花捍腰1锤錾五个塔式建筑塔身嵌琥珀、琉璃珠地錾鸾凤纹。这种多层錾刻技术是唐代金银细工的展。

西夏金银器宁夏灵武石坝出土一批包括碗、盒、饰等的西夏银器有的碗在内底以浅线錾刻卧牛图案有的器物墨书意为“三两”、“三两半”的西夏文字是有关西夏衡制的重要现2。位于银川以西贺兰山东麓的西夏④ 巴右文、成顺:《内蒙古昭乌达盟巴林右旗现辽代银器窖藏》《文物》198o 年第5 期。1 敖汉旗文化馆:《敖汉旗李家营子出土的金银器》《考古》1978 年第2 期。2 项春松:《赤峰现的契丹鎏金银器》《文物》1985 年第2 期。

3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辽陈国公主墓》文物出版社1993 年版。1 辽宁省博物馆等:《法库叶茂台辽墓记略》《文物》1975 年第12 期。2 董居安:《宁夏石坝现墨书西夏文银器》《文物》1978 年第12 期。八号帝陵出土有金带饰、花瓣形镂空金饰、金扣边、金鞍饰、镶嵌绿松石鎏金银饰、鎏金兽面形银饰、银片饰、圆形带钉银片饰等。金带饰正面为高浮雕式凸起的葡萄纹;鎏金银饰作花朵形花蕊镶嵌绿松石1。内蒙古临河高油房出土的西夏金器除碗、盏托和大量饰件外甚至还有一件纯金坐佛像2。金代金银器实物现不多已知的少量器物工艺与辽、宋金银工艺有密切的关系但制造较为简洁粗糙。黑龙江阿城金齐国王墓出土的各种金、银饰件多达2o 件(套)其中的金丝玛瑙管项饰用12 件金丝管和16 件玛瑙管分为3 组交错相串而成。该地还曾出土过“翟家记”银锭等金代遗物3。北京通县金墓出土有银簪、镶宝石金坠饰、金箔片等④。

玻璃器宋代玻璃器在数量、品种上较前增加形制多样工艺技术全面用途更广泛。中国自产玻璃器已成为主流产品输入的主要为伊斯兰玻璃器。现与分布出土地点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保存完好的多现于寺院的塔基中。说明玻璃器仍作为珍宝供奉于佛教寺院中或是为佛教寺院特制的器物。保存较好的宋代玻璃器主要有河北定州北宋静志寺塔基出土的玻璃碗、葫芦瓶等1o 件北宋净众院塔基出土的四联瓶、细颈瓶、碗、葫芦瓶等3o 余件江苏连云港海清寺出土的北宋葫芦瓶3 件甘肃灵台北宋舍利石函内出土的葫芦瓶3 件浙江宁波南宋天封塔出土瓶2 件河北正定天宁寺凌霄塔北宋地宫出土瓶2 件河南邓州福胜寺地宫出土的北宋瓶、紫红色葫芦瓶、葫芦瓶4 件以及河南密县北宋塔基出土的5o 余件等。辽代玻璃器出土数量不多绝大部分是伊斯兰生产的外来玻璃器皿。

静志寺塔基和净众院塔基出土两批玻璃器共达7o 余件是这一时期玻璃器考古的重大现1。经部分测试可分两类:一类是中国自产的高铅玻璃另一类为产于伊斯兰的钠钙玻璃。其中数量最多的葫芦瓶经x 荧光分析者均为自产高铅玻璃是迄今出土最多的北宋玻璃器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玻璃制造业的展状况。河南密县北宋塔基出土的5o 余件玻璃器从造型和个别测试标本看多是中国自产的玻璃制品2数量多形制多样展现了当时玻璃制造业的展水平。

器类与器形宋代玻璃器造型多样种类繁多每类器物还有不同的样式。以玻璃瓶数量最多式样最繁复。瓶的尺寸较小有葫芦瓶、长颈瓶、四联瓶、胆形瓶等多种造型而尤以葫芦瓶的数量最多如静志寺塔基出土8 件净众院塔基则多达33 件其他塔基出土的玻璃器亦以葫芦瓶为主。由于这种瓶中有不少内装小沙粒状的舍利子可能是佛教寺院中专门用来供奉舍利的器皿;也有的开盖后散出香气原为装香料之用。除碗、壶、玻璃1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西夏八号陵掘简报》《文物》1978 年第8 期。2 6思贤、郑隆:《内蒙古临河县高油房出土的西夏金器》《文物》1987 年第11 期。3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队:《从出土文物看黑龙江地区的金代社会》、《黑龙江阿城巨源金代齐国王墓掘简报》《文物》1977 年第4 期、1989 年第1o 期。

④ 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北京市通县金代墓葬掘简报》《文物》1977 年第11 期。1 定县博物馆:《河北定县现两座宋代塔基》《文物》1972 年第8 期。2 金戈:《密县北宋塔基中的三彩琉璃塔和其它文物》《文物》1972 年第1o 期。珠、蛋形器等外还新出现玻璃簪、壶形鼎、鸟形器等。静志寺塔基出土的玻璃珠与战国、西汉、东汉的“蜻蜓眼”式玻璃珠相同更接近隋、唐时期的玻璃果但制作更为精致酷似葡萄粒其充分利用玻璃半透明的质感和色彩变幻的特性使珠饰光彩夺目晶莹可爱。

制作工艺大都是无模吹制而成器壁较薄。经x 荧光分析、化学定量分析者都属铅玻璃为中国自己生产。密县塔基出土的鼎形壶先吹制出短颈圆球形的器体再拉出玻璃条加热粘贴于器腹下部为足。鸟形器的制法与鼎形壶相同但工艺更为复杂包括吹制、拉玻璃条、粘贴等多种技法是北宋玻璃工艺中难得的精品。宋代文献中有许多关于玻璃及其制造工艺的描述出土实物使我们对当时的玻璃工艺有了形象的了解。新疆若羌瓦石峡遗址现的大量玻璃残片经拼对多为长颈瓶种类较单一还有一些似为玻璃废料显然是一处玻璃作坊属于宋元时期为中国已知最早的玻璃作坊遗址1。

纺织品宋代是我国纺织技术展的重要时期纺织业已展到全国的43 个州重心南移江、浙。宋代纺织品遗留至今的主要有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oo 余件、江苏金坛周瑀墓衣物5o 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湖南衡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o8 号墓丝麻织品、浙江兰溪棉毯和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等。以罗居多尤以花罗最有特色此外还有绫、缎、印花及彩绘丝织品等。

丝麻织品湖南衡阳县北宋墓中出土的大量丝麻织物1共有大小衣物及服饰残片2oo 余件(块)有袍、袄、衣、裙、鞋、帽、被子等质地有绫、罗、绢、纱、麻等。纹样丰富在花纱、花罗、花绫的纹样装饰上有大、小两种提花织物小提花织物纹样主要由回纹、菱形纹、锯齿纹、连钱纹、几何纹组成花纹单位较小还遗留着汉唐提花织物以细小规矩纹为图案的装饰风格。大提花织物纹样构图复杂生动流畅多以动、植物(狮子、仙鹤、菊花、牡丹)为主题用缠枝藤花、童子为陪衬并点缀吉祥文字与宋代建筑、瓷器和铜镜上的装饰作风极为相似在纱、罗衣襟残片上还现圆扣和麻花形扣眼。这丰富了对北宋时期装饰工艺的认识为研究北宋时期纺织技术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福建福州出土南宋黄昇墓中的遗物多达48o 件2有长袍短衣64 件裤23 件裙子2o 件鞋6 双袜16 双被衾5 条等还有大量的丝织品衣物另有成幅织物134 件。集中反映了南宋纺织工业水平和优秀的传统纺织技艺有平纹组织的纱、绉纱、绢平纹地起斜纹花的绮绞经组织的花罗异向斜纹或变化斜纹组织的花绫和六枚花缎等7 个品种以罗居多近2oo件。绢和绫次之纱和绉纱数量较少。罗和绫多是提花有牡丹、山茶、海棠、百合、月季、菊花、芙蓉等而以牡丹、芙蓉和山茶花最多往往以牡1 黄小江:《若羌县文物调查简况》《新疆文物》1985 年第1 期。

1 湖南省博物馆、衡阳市博物馆:《衡阳县何家皂北宋墓》陈国安:《浅谈衡阳县何家皂北宋墓纺织品》《文物》1984 年第12 期。

2 福建省博物馆:《福州南宋黄昇墓》文物出版社1982 年版。

丹或芙蓉为主体伴以其他花卉组成繁簇花卉图案。这种写实题材的表现形式富有生活气息。绢和纱则为素织。出土的褐黄色梅花璎珞绫长11o4厘米幅宽56 厘米匹端墨书“宗正纺染金丝绢官记”可能是官营手工业作坊的产品。该墓还次出土了六枚纹纬松竹梅提花缎。

江南地区南宋墓中丝织品多成批出土江苏金坛南宋末年周瑀墓出土大量保存完好的丝织品1质料包括纱、罗、绢、绸、绮、绫等6 种反映出宋代镇江织造业的展水平还出土一轴绢本牒文。福州北郊南宋墓中出土的丝织品多达1oo 多件。江西德安现的南宋咸淳十年(1274)周氏墓中也出土了丝织衣裙百余件2。

印染品宋代已展成泥金、描金、印金、贴金、加敷彩等多种印花支柱。黄昇墓中出土的印花与彩绘丝织品花色品种十分齐全。如服饰的对襟和缘边多镶上一条有印花与彩绘相结合或彩绘的花边。印出的花纹底纹或金色轮廓再描绘敷彩最后用白、褐、黑等色或以泥金勾勒花瓣和叶缘。纹饰变化多端有白菊、牡丹、芙蓉、木香、海棠、水仙、山茶、桃花、白萍等花卉有鸾凤、鹿寿、狮球、蝶恋芍药、飞鹤彩云等动物纹有印花人物花边。在敷彩的大叶子上工笔绘就人物、楼阁、鸾鸟、花卉等图案。叶的间隙还绘有手执折枝花或荷叶的童子站立于几凳上。出土时为灰绿、灰蓝、褐、桔红色等。泥金印花再填彩纹的花边纹饰除常见的花卉外还有香串流苏、绶珠飘带、鱼藻、狮子戏球等。贴金印花者有的在贴金的纹廓内再敷彩而成贴金印花敷彩的纹饰。花纹上的金箔连接成片比泥金印花更显出金光灿烂的装饰效果。印花丝织品采用了镂空版印花的四种工艺即植物染料印花、涂料印花、胶印描金和洒金印花。其中描金和印金是前所未有的印花工艺前者是将镂空版纹饰涂上色胶在织物上印出花纹配以描金勾边印花效果更佳;后者则是将镂空花版上涂上有色彩的胶粘剂印到织物上待色胶未干时在纹样上洒以金粉干后抖去多余金粉而成它和凸版花纹相比花纹线条较粗犷色彩较浓有较强的立体感。宋代的缂丝以朱克柔的《莲圹乳鸭图》最为精美是闻名中外的传世珍品。

棉织品宋代的棉织业得到迅展已取代麻织品而成为大众衣料。

浙江兰溪南宋墓内除丝织的单衣夹衣外还出土一条完整的白色棉毯1。棉毯两面拉毛细密厚暖。毯长2.51 米宽1.15 米经鉴定由木棉纱织成。棉毯是独幅的从而证明历史上曾存在“广幅布”和阔幅织机。

辽代丝织品近年来辽墓中出土有大量丝织品。辽宁法库叶茂台7 号墓出土的丝织品包括绢、纱、罗、绫、锦和缂丝共六类9o 多个品种规格。其中有次现的辽、宋时期丝织品用金的标本多件有片金缂丝、描金、捻金等数种。该墓出土的一件长约2 米的缂丝袷被以金为主色织出升龙、火珠、山、水、海怪组成的复杂图案是早期缂丝的典型标本。解放营子辽墓出土的一批织锦、绫、罗、刺绣中有用“夹缬”和“蜡缬”法印染的各种花纹。这两批织物一部分属于契丹人特有的服饰样式可确认为辽地产品。内蒙古乌盟察右前旗豪欠营第6 号墓女尸面具下衬垫的丝绵、棉纸、中絮丝绵的粗罗、花色绢;网络内穿的丝绵长袍、短袄、短衫、裙、背心、手套等1 镇江市博物馆、金坛县文化馆:《江苏金坛南宋周瑀墓掘简报》《文物》1977 年第7 期。2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清理简报》《文物》199o 年第9 期。1 汪济英:《兰溪南宋墓出土的棉毯及其他》《文物》1975 年第6 期。多层丝织品葬服以及裹尸用的深褐色粗罗是研究契丹丝织业的重要资料1。

西夏丝织品史籍记载西夏每年从宋朝得到大量的丝织品自己也有织绢院织作丝绸等物可能多仿自宋朝。西夏帝陵出土的织物中有素罗、纹罗纤细轻柔透明飘逸;工字绫、异向绫工字套叠合榫富有民族风格是在传统的唐绫织法的基础上展起来的一种新颖别致纬线显花法其表面还残留敷彩或印金粉的痕迹可见原来应有斑斓绚丽的色彩;特别是茂花闪色锦色调层次丰富闪色效果好又是我国次出土尤为珍贵2。

金代丝织品黑龙江阿城市金齐国王墓出土一批完整、精美的丝织品服饰和棺盖板上的团龙卷草纹织金丝织品是金代服饰的重大现。丝织物主要是男女服饰分为绵、夹、单类共计3o 余件有袍、衫、裙、腰带、鞋、袜、冠帽等。服饰原料有绢、绸、罗、锦、绫、纱等经纬线排列细密弹性、韧性良好。织工精湛大量采用挖梭技术织金品占有相当数量有织金绸(绫)、织金绢、织金锦等。此外还采用印、绘、绣等技法特别是绣法针法灵巧多变可分为辫绣、打籽绣、贴补绣、盘香绣、平针、接针、套针、钉线、铺线、圈金等1o 余种。颜色有驼、绛、棕、烟、酱、绿、青等色。花纹图案有团龙、夔龙、云鹤、飞鸟、鸳鸯、朵梅、团花、卷草、璧桃、蝴蝶、卷云等纹。袍、衫多为盘领、开裾具有浓厚的北方民族特点。为研究宋、金时期的缫丝技术、纺织技法、印染工艺、织机种类等方面的课题提供了珍贵资料。

漆器两宋时期小商品生产很达其中制漆业是展较早的重要行业之一当时的制漆作坊多设在城市产品往往带有产地等商标铭记。考古现的宋代漆器绝大部分在江南地区它们主要是温州、四明、杭州(临安)、苏州、江宁、襄州等地制造的其中温州漆器最负盛名。

江苏淮安北宋杨氏墓群中现的75 件漆器大部分为木胎以黑漆为主也有酱红色和外黑内红的都属饮食用器其中数件题有铭记如“戊申温州孔三叔上牢”、“江宁府烧朱任□上牢”、“己酉杭州吴□上牢”1。在无锡宋墓、杭州老和山的南宋墓中都曾现带铭记的漆器2都标明了制造者的姓氏或商铺的字号。武进南宋墓中出土的温州漆器最为精美有温州新河金念五郎造戗金花卉人物奁、五马钟念二郎造戗金长方盒、丁字桥巷廨七叔造戗金细钩填漆长方盒以及满雕云纹的剔犀牛镜盒等。戗金朱漆莲瓣式奁盖面戗划园林仕女奁壁为折枝花卉;朱漆地长方盒戗划沽酒老人;黑地长方盒盖面戗划池塘水景花纹之外密布用钻眼做成的斑纹地在一幅画面上有两种髹饰技法说明有纹饰的漆器在宋代占有重要地位为研究宋代1 乌兰察布盟文物工作站:《察右前旗豪欠营第六号辽墓清理简报》《文物》1983 年第9 期。2 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纺织史组:《西夏陵区1o8 号墓出土的丝织品》《文物》1978 年第8 期。1 罗宗真:《淮安宋墓出土的漆器》《文物》1963 年第5 期。

2 朱江:《无锡宋墓清理纪要》、蒋赞初:《谈杭州老和山宋墓出土的漆器》《文物参考资料》1956 年第4 期、1957 年第7 期。

温州的制漆工艺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1。浙江杭州北大桥现的单砖室宋墓棺内出土碗、盒、唾壶等漆器1o 余件其中曲木圈叠胎制作的唾壶是宋代漆器的佳作。按朱书铭文可知它们也是温州产品2。这些日用小商品的突出展是这个时期民营手工业的特色。

无锡北宋墓中现的漆尺保存完整刻度清晰长度与巩县、石家庄宋墓出土的铁尺相同。以往宋尺实物较少仅见木尺、铁尺两种质地此漆尺为宋尺增添了新品类。常州宋墓出土的苏州产金银胎漆器夹罗漆片等证实了苏州与杭州、温州等地一样是当时漆器的重要产地3。武进前南村宋墓也出土有漆器。

武汉市郊十里铺北宋墓出土漆器19 件全为木胎旋制容器一般为内髹赭漆外髹黑漆有的底有朱书文字分别为“丙戌邢家上□(牢)”、“丁亥邢家上□(牢)”、“戊子襄州骀马巷谢家上□(牢)□□”、“己丑襄州邢家造其上□(牢)”等字样④。根据同出遗物上述干支纪年当是北宋崇宁五年到大观三年可见襄阳为漆器生产中心之一。

苏州瑞光寺塔的第三层塔心窖穴中瘗埋着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o13)的珍珠舍利宝幢幢全高122.6 厘米分别以木胎和夹苎胎的描漆雕漆而成底座上的狻猊、宝相花、供养人则是用稠漆堆塑的1。福州南宋末年(1235)墓中出土的漆器中有4 件犀皮漆盒非常珍贵2。

1 陈晶:《记江苏武进新出土的南宋珍贵漆器》《文物》1979 年第3 期。2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北大桥宋墓》《文物》1988 年第11 期。3 陈晶:《常州北环新村宋墓出土的漆器》《考古》1984 年第8 期。④ 湖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武汉市十里铺北宋墓出土漆器等文物》《文物》1966 年第5 期。1 苏州市文管会等:《苏州市瑞光寺塔现一批五代北宋文物》《文物》1979 年第11 期。2 福建省博物馆等:《福建近十年的文物考古收获》见《文物考古工作十年》。第三节陵墓这一时期的陵墓规模、气势都不如前代;各种类型的墓葬等级制度比较松弛随葬品较少但墓室结构比较复杂更多地模仿了当时的地面建筑。辽金墓葬一方面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区域特色另一方面反映了其接受汉族文化和典章制度的过程。

“十国”、宋代帝王陵“十国”帝王陵五代时期五代十国帝王陵中前蜀王建的永陵、后蜀孟知祥的和陵、南汉刘晟的昭陵和南唐李昇、李璟的钦陵、顺陵等以及吴越文穆王钱元瓘墓等都经掘清理。孟知祥夫妇合葬的墓室构造颇为别致为三个并列穹窿顶圆形墓室中间主室较大两侧耳室较小全部用青石叠砌棺座上有精美的浮雕墓门旁有彩绘人像已脱落残缺1。钱元瓘墓的石刻星图其二十八宿星图绘制的正确性是对世界天文史的杰出贡献2。北宋帝陵北宋太祖至哲宗七代皇帝以及被追尊为宣祖的赵匡胤之父赵弘殷的陵墓位于今河南巩县境内嵩山、洛河间丘陵上。陵区以荥田镇(宋永安县治)为中心南北约15 公里东西约1o 公里。北宋皇陵按地望可分作4 区依次为:(1)宣祖永安陵、太祖永昌陵、太宗永熙陵;(2)真宗永定陵;(3)仁宗永昭陵、英宗永厚陵;(4)神宗永裕陵、哲宗永泰陵。结构完整陵前列石大致齐备。2o 世纪6o 年代初曾进行过全面调查3。

宋陵面嵩山而背洛水地势南高北低置陵台于地势最低处。其地点的选定严格按勘舆术的要求而与前代帝陵有很大的不同。8 座皇陵所在地位并无长幼次序依同一制度营造布局基本一致沿袭了唐代积土为陵的制度只是陵园的规模较小。每陵皆有兆域、上宫和下宫。兆域四周植棘枳为标记。兆域内除皇陵外还有祔葬的皇后陵以及宗室子孙和当朝重臣的陪葬墓。上宫即陵丘四面所筑陵垣以内部分陵丘居中心夯土筑成覆斗形边长约23o 米。陵垣四面各设一门四隅有角阙。东、北、西3 门之外各置石雕蹲狮一对。南门系正门门道内置石雕宫人一对门外置石雕武士、奔狮各一对。南为神道石刻夹神道建鹊台、乳台各一对。乳台以北为列石自南至北依次为望柱、象及象奴、瑞禽、角端、仗马及控马官、虎、羊、客使、武臣、文臣等6o 件。陵丘前南神门内为南殿即所谓“上宫”。“下宫”乃日常奉飨之所建于皇陵西北后陵之前与唐陵下宫在帝陵之西南的方位不同。后陵在帝陵之北布局与帝陵相同但规模缩小一倍地面建筑已荡然无存。永定、永昭、永厚、永裕诸后陵北面永熙后陵南面皆有面南蹲狮一对是仅存的下宫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