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作者:中国通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9979

2 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年版。

1 陈明达:《应县木塔》文物出版社1966 年版。

北京房山辽代塔基(1o51)、浙江金华宋万佛塔塔基(1o62)、江苏镇江宋甘露寺塔基(1o78)、浙江宁波宋天封塔地宫(1144)等。

宋代塔基中时代最早的是郑州开元寺塔基1平面为八角形用石条砌筑。塔基内再砌方形地宫顶用石条抹角叠砌7 层内收成八角形藻井上有刻莲花的顶石。地宫门南向半圆形门楣上刻出一佛二菩萨二弟子像门内外刻天王、力士像。地宫后部砌棺床上置石棺。棺下四角雕出力士扛顶的棺座棺座四周的壶门内雕出伎乐和狮子。石棺前后刻版门和天王、力士棺两侧刻佛涅槃后佛的十大弟子痛哭悲伤之状情态各异极为传神。棺盖上刻纪年和施主、匠人的姓名棺座上还刻着施舍物品的名称。与开元寺塔基时代相近的是定州静志寺和净众院塔基2它们的地宫四壁都画有壁画又都出土了许多精美的定窑白瓷器和玻璃器是宋代考古的重要现。静志寺塔基的地宫平面呈方形砖筑四壁上都砌出仿木建筑斗栱并绘彩画顶部上收为盝顶其中盖一歇山式石屋顶。地宫四壁绘壁画南壁门两侧绘天王东壁绘梵王西壁绘帝释北壁中央绘“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灵牌两旁绘佛的十大弟子。而净众院塔基地宫所绘的壁画则在北壁画佛涅槃像并画佛的家人和十大弟子悲泣哭号的情景东西两壁画伎乐。壁画的画面虽然不同但主题都是表现佛涅槃后的事。福胜寺塔基地宫则为平面六边形1六角攒尖顶顶心嵌一铜镜。这一时期塔基中开始流行放置塔幢和各种佛像。密县法海寺塔基出土的琉璃塔2金华万佛塔塔基出土的石幢、金涂塔和6o余件铜佛像3都是很重要的佛教遗物。宁波天封塔地宫出土的浑银地宫殿模型制作异常精美屋面、屋脊、柱础等都与当时建筑规定的制度相合银塔的制作也十分精细均为研究当时建筑、特别是南方江浙一带建筑制度和样式的重要标本。瑞安仙岩寺塔基出土的泗州大圣木雕像则反映了宋代民间信仰的情况④。

在内蒙古和辽宁、北京等都曾现过辽代塔基保存最完整的是北京房山辽代塔基(1o51)5地宫未经扰乱各种供养法器齐全。地宫平面方形砖筑叠涩顶。中央置石函函内装石涅槃像以及拣舍利用的银匙、银筋还有银幡、银花、银碗、银碟、瓷碟和水晶串珠等。在地宫的石板盖顶上立3.12 米高的陀罗尼经石幢一座。宋辽时期的塔内除塔基中瘗埋舍利外还往往在各层塔身中也瘗埋着塔幢、佛像、写经和其他财物。

宗教雕塑随着城市经济的展和开窟造像之风的衰退寺庙造像在这时起逐渐替代了以往石窟造像的地位而成为宗教雕塑的主流。其中大量出现的罗汉塑像具有真实生动、神情活现、体格合理注重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刻画、富1 郑州市博物馆:《郑州开元寺宋代塔基清理简报》《中原文物》1983 年第1 期。2 河北定县博物馆:《河北定县现两座宋代培基》《文物》1972 年第8 期。1 河南省古建研究所等:《邓县福胜寺塔地宫出土一批稀世珍宝》《华夏考古》1988 年第3 期。2 金戈:《密县北宋塔基中的三彩琉璃塔和其它文物》《文物》1972 年第1o 期。3 《金华万佛寺塔出土文物》文物出版社1958 年版。

④ 浙江省博物馆:《浙江瑞安北宋慧光塔出土文物》《文物》1973 年第1 期。5 齐心、刘精义:《北京市房山县北郑村辽塔清理记》《考古》198o 年第2 期。有人间生活情感等特点是佛教艺术世俗化的集中体现。罗汉像除木雕、石雕、夹纻髹漆外大量属于泥塑。罗汉群像组合有十六、十八、四十、五百不等他们是佛教徒对过去宣传佛教人物的创造。其他寺庙雕塑在今山西、河北保存较多河北正定县隆兴寺大悲阁中铜铸四十二臂观音立像高达24米为北宋开宝四年(971)建阁时所铸为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像。像身比例匀称衣纹流畅。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内中央佛坛上高达16 米的十一面观音立像则是现存最高的古代泥塑立像。山西大同华严寺大殿内的31 躯塑像均为辽代塑制十分精美。太原晋祠北宋天圣年间所建圣母殿殿内42尊侍女塑像形象逼真各具性格。

第五节中外交流遗迹和遗物这一时期的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和文化交流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繁荣。北方地区沿着草原丝绸之路的东西交流则主要活跃于11 世纪以前。有关中外交流的遗迹遗物时有现它们主要分布在上述丝绸之路沿线。

泉州港宋代海船在福建泉州南门外和法石、后渚等地常现有古船的桅杆、船索、船板、船钉以及石砌建筑基址和石塔等物结合附近的大量石刻资料可以确定这是一处宋代海港遗址。1973 年现于泉州湾后渚港的沉船出土时仅存底部上部结构已损毁无存残长24.2 米、残宽7.15 米海船为尖底头尖尾方船身扁阔平面近似椭圆状。底有龙骨由两段松木料接合而成全长17.65 米。连接龙骨的艏柱用樟木制成长约4.5 米。船板用柳杉制成舷侧板为三重木板结构总厚度为18 厘米。船板相接处大多采用榫合的方法缝隙塞以麻丝、竹茹和桐油灰再以铁钉钉合。船体用12 道隔板隔成13 个互不渗水的船舱最深的舱达1.98 米最浅的为1.5 米。船上还有为了竖立前桅杆和中桅杆的底座以及尾部为设置船舵的洞孔。此外船中还出土有一些构件和附属工具如绞盘、船浆等。有人据出土木船进行复原研究认为船的排水量为37o 吨左右。船中所载的货物有湿重达235o 千克的香料木还有航行人员日常生活中所用的陶瓷器和竹木藤器等并有宋代货币5o4枚。又有上系细绳的木签牌96 件原来当系在货物上。泉州海船结构坚固、稳定性好适宜远洋航行是研究当时航海技术及对外贸易的重要实物资料1。

1982 年泉州法石出土的南宋古船由于船体前、中部为建筑物所压未能全面揭露只清理出古船后部的4 个舱位出土了一些船舶物件和其他遗物1。这是一艘底部装有松木龙骨的尖底船底板用单层松木舱隔板用杂木与上述后渚古船相比船体造型、结构、工艺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特色在古船上现了大片系有绳索的竹编从其厚度和折叠状况看当是竹帆的残存(而不是用于遮盖的竹篷)。文献中提到船帆时常将帆、席并举法石宋船证明了这一点。竹帆的现补充了文献的不足。

泉州宗教石刻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外来宗教也十分活跃。广州、泉州、扬州等开放港口都遗存有不少宗教石刻尤以泉州大量各种文字的碑刻最为著名。泉州伊斯兰石刻主要有墓碑、墓顶石和石墓以及礼拜寺内壁龛石刻等。墓碑现较多有两种形制一是竖直的长方形碑顶部多作双重弧曲的尖拱状除碑文外多无雕饰。碑文多为阴刻的阿拉伯文少数在碑阴刻有汉文。1 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湾宋代海船掘与研究》海洋出版社1987 年版。1 《泉州法石古船试掘简报和初步探讨》载《自然科学史研究》第2 卷第2 期1983 年。另一种碑体作横长方形上下缘刻纹饰带碑体下有莲座。石墓一般用整石雕成平面呈长方形下设须弥座式基座其上依层内收呈阶梯状常多达5 层最上一层为尖拱状顶前端雕云月图案顶下一层侧面为阴刻阿拉伯文。

古基督教石刻有墓碑和墓顶石两种墓碑形同阿拉伯文墓碑上刻叙利亚文并多在碑额处刻云朵或莲花承托的十字架有的在十字架两侧还雕有带翼天使。墓顶石多尖拱状浮雕有莲花承托的十字架。

现存的印度教石刻主要附属于建筑物的石雕最著名的是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后檐石柱上的浮雕图像其中有不少题材取自印度教的神像和传说1。泉州九日山上的祈风石刻是自北宋末至南宋末15o 余年间举行海舶祈风典礼的铭记是海外贸易达的明证。从石刻中的官职题名中可以看出当时宋朝廷在这里设置了庞大的管理机构抽收关税直接干预海外贸易。伊斯兰玻璃器这一时期的外来玻璃器数量较多主要是产于西亚的伊斯兰玻璃器。

伊斯兰玻璃器继承了罗马和萨珊玻璃器的传统到9 世纪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其代表作品如内蒙古辽代陈国公主墓、辽宁朝阳姑营子耿延毅墓(1o2o)、天津蓟县独乐寺白塔2、朝阳北塔等辽墓和塔基中出土的部分玻璃器还有河北定州静志寺塔基出土的直壁玻璃杯和安徽无为北宋塔基(1o36)3、浙江瑞安北宋慧光塔基(1o43)出土的刻花玻璃瓶它们多是伊斯兰玻璃手工业兴盛时期较典型的产品。这些器物大都十分精美保存完好年代下限清楚与世界各国的伊斯兰玻璃器藏品相比更具研究价值。同时也是研究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及伊斯兰玻璃工艺东传的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陈国公主墓出土的7 件伊斯兰玻璃制品包括2 件带把杯、1 件刻花瓶、1 件乳钉纹瓶、1 件乳钉纹盘和2 件高颈瓶其造型装饰常见于伊斯兰玻璃制品中。静志寺塔基、无为塔基、瑞安塔基及蓟县独乐寺白塔出土的伊斯兰刻花玻璃瓶与伊朗内沙布尔遗址出土的1o 世纪的刻花玻璃水瓶相似。辽宁朝阳耿延毅墓出土的把上带有翘的绿色把杯的造型更具有伊斯兰玻璃器的特征。这些玻璃器均属钠钙玻璃质量较高。

从已现的地点来看这一时期伊斯兰玻璃器输入中国大约有两条路线静志寺塔基、独乐寺白塔、陈国公主墓、耿延毅墓等出土者是从6路输入的;安徽无为和浙江瑞安塔基出土者则应是从海路输入的。西方玻璃器在辽地成批出土的现象表明这一时期中国北方通往中亚、西亚的交通路线仍然繁荣。由于这些器物上可见到8 至11 世纪埃及、叙利亚、伊朗等地区玻璃器的特征而且时代下限明确因而是研究西方玻璃器及中西文化关系的重要实物证据。从这些器皿中可以了解到外来玻璃器制造中贴丝、贴花、釉彩、刻纹、刻花、模印、印压和描金等诸多工艺有的堪称稀世绝品。如陈国公主墓出土的乳钉纹玻璃盘腹壁所饰一周28 枚小四棱锥状乳钉系采用1 吴文良:《泉州宗教石刻》科学出版社1957 年版。

2 朝阳地区博物馆:《辽宁朝阳姑营子耿氏墓掘报告》《考古学集刊》第3 期;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考古队等:《天津蓟县独乐寺塔》《考古学报》1989 年第1 期。

3 《安徽无为宋塔》《文物》1972 年第1 期。

砂轮手工打磨而成盘壁、圈足也经过砂轮打磨器壁又经抛光处理。其装饰特征在西方萨珊、拜占庭玻璃制品中曾有现而其器形则为国内外所罕见。

宋代外销瓷器这一时期中国瓷器的外销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瓷器成为当时数量最大的外贸产品因而由当时的四大港口广州、泉州、杭州、明州(今宁波)通向海外的海上航线已被习称为“陶瓷之路”。为了适应当时海外贸易的需要沿海各地如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窑业蓬勃兴起不少新兴窑场专门生产外销瓷器国内出土很少而在海外却有大量现如广州的西村窑产品。

自从瓷器成为海上运输的主要外销货物广州便是主要的瓷器输出港宋代著名的越窑、龙泉窑、景德镇窑、耀州窑和磁州窑等产品多是从这里输出的。广州外销瓷器的瓷窑主要分布在潮州、惠州、南海、佛山等地。

泉州也是当时对外贸易的著名港埠“涨海声中万国商”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瓷器外销的盛况。从这里输出的景德镇的青白瓷、浙江的龙泉青瓷以及以德化窑、建窑为代表的当地瓷器源源不断地运往海外。据宋人赵汝适《诸蕃志》记载当时泉州输出的瓷器远销24 个地方。

根据国外陶瓷考古现宋代瓷器在亚洲的日本、朝鲜、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文莱、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叙利亚、沙特阿拉伯、也门非洲的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甚至远到津巴布韦都有不等数量出土其中尤以日本、菲律宾现最多1。

日本许多地方现了宋代外销瓷器最主要的出土地点集中在历代旧港博多及其附近、京都和内海旧港福冈。宋代瓷器不仅在非常特殊的遗址中出土而且在这一时期的城址、寺庙和神龛遗址、墓葬甚至乡村遗址中也常有现。绝大多数出土标本属于北宋后期到南宋时期。出土瓷器以青白瓷、青瓷为主此外还有黑釉、褐釉及低温绿釉三彩等。

东南亚地区出土的宋代瓷器更是不计其数菲律宾出土的主要为龙泉窑青瓷泉州、德化窑刻花青白瓷以及建窑黑瓷等;马来西亚出土者多为福建德化、泉州广东潮安广州西村窑的青白瓷福建、浙江地区生产的青瓷、黑瓷以及磁州窑刻花瓷器。

伊朗东部的内沙布尔出土有很多中国瓷器其中宋代瓷器以龙泉青瓷为主。

非洲埃及的福斯塔特遗址是一处陶瓷地下博物馆中国瓷器数以万计其中宋代的有龙泉窑青瓷福建、广东青瓷景德镇青白瓷德化窑白瓷及定窑系白瓷等。非洲其他各地出土的宋代瓷器也以龙泉、景德镇和福建、广东各窑产品为主。

1 [日]三上次男著、李锡经译:《陶瓷之路》文物出版社1984 年版。第三章研究概况第一节五代史研究概况2o 世纪上半叶的五代史研究自2o 世纪初西方的史学理论、方法传入中国以来中国的史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但是五代十国史的研究一向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通常都认为是隋唐史的延续五代史通常也附属于隋唐史专门研究五代十国史的论著较少但许多论著的题目虽只为隋唐或唐宋实际上大多也论及五代史更多的题为隋唐五代、唐五代、唐末(或晚唐)五代的论著虽以唐史为主也无不或多或少讨论了五代史如1935 年吕振羽《隋唐五代经济概论》等等。

1915 年丁谦《&1t;新五代史·四夷附录地理考证》1923 年王国维《五代监本考》是2o 世纪最早以五代史为题的论著。到3o 年代五代十国史的新史学论文才稍稍多起来其中较重要的如嵇文甫《朱梁的农村复兴热》陶希圣《五代的都市与商业》、《五代的庄田》刘樊《五代的钱币》、《五代的幕府》聂家裕《五季农村破坏之经过》戴希震《五季的军阀官僚与商业土地》刘石农《五代州县表》。表多篇五代史论文的戴振辉有《五代货币制度》、《五代农村的残破与恢复》、《周世宗之统一中国》、《五代的游幕》、《五代的刻书与藏书》。卢逮曾也表了多篇研究五代的文史论文其中《五代十国正赋苛捐考》是篇全面研究五代十国史的论文而陈述《阿保机与李克用结盟之年及其背盟相攻之推测》是探讨五代十国与辽关系的篇论文。

综观3o 年代研究五代史的论文涉及到五代史的诸多方面。而4o 年代专题研究五代史的论著数量既少涉及面也不广较重要的有钱穆《五代时之书院》、傅振伦《五代之瓷器》、谢再善《五代时边民与中原的关系》以及罗伯昭《南汉钱史》等而姚兆胜等《纷乱的五代十国》是2o 世纪上半叶唯一介绍五代十国史的著作。

1949 年以来的五代史研究5o 至7o 年代研究五代史的论著仍不多有韩国磐《五代时南中国的经济展及其限度》、卞孝萱《五代十国的阶级斗争》、张秀民《五代吴越国的印刷》、伊世同《最古的石刻星图——杭州吴越墓石刻星图评价》等而评价人物的论文相对地较多对朱温、石敬瑭、柴荣、钱磐等人物多所评介还有韩国磐的著作《柴荣(周世宗)》。

8o 年代以来五代史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1988 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的《隋唐五代史》分册(已分条编入1992 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中国历史》卷)有张泽咸《五代十国》概述性条目;分类条目中分国介绍了五代十国和五代各创建者朱温、李存勗、石敬瑭、刘知远、郭威以及后周世宗柴荣和前蜀、南唐、吴越的创建者王建、李昇、钱镠其他历史人物如张全义、王彦章、桑维翰、冯道、王朴以及历史地理的“开封”、“五代十国都城”、“幽蓟十六州”等都有专条介绍其他五代十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情况则在隋唐史的有关条目中叙述。1995 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大辞典·隋唐五代史卷》(杨志玖、吴枫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对五代十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史事、人物都有专条介绍。

1983 年出版的沈起炜《五代史话》是2o 世纪第二本介绍五代十国历史的著作。1985 年出版卞孝萱、郑学檬的《五代史话》则主要介绍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情况。两种书各有侧重。

主要从事五代史研究的陶懋炳于1985 年出版的《五代史略》另一位研究五代史的郑学檬1991 年出版《五代十国史研究》则主要介绍政治、军事、法律、科举及经济制度。张其凡主要研究宋初史兼及五代史1993 年出版《五代禁军初探》。上述三种专著的出版以及一批论文的相继刊出标志着五代十国史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

五代、辽、宋、西夏、金史研究信息本卷为五代、辽、宋、西夏、金史卷本章主要介绍中国内地学者有关的研究概况。内地学者的论文分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定期出版的复印报刊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和《宋辽金元史》分册并附有同时期未收论文目录《中国史研究动态》每年刊出前一年的《隋唐五代史研究概况》、《宋史研究概况》每年或隔年刊出前一或二年的《辽金史研究概况》并对有关的研究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

中国台湾学者的研究概况有台湾学者王台林《近六十年来国人对隋唐五代史的研究》(台《史学汇刊》第4 期1971 年12 月)作了介绍。宋史方面则有宋晞《宋史研究的展》、《民国以来我国学者研究宋史的成果之评估与展望》更有宋史座谈会编辑的《宋史研究集》的不定期出版已出至24 辑汇集了台湾宋史研究的重要论文。其他如《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及另一些史学杂志亦常刊载有关论文宋史学者如宋晞、王德毅、黄宽重等均有专著、论文集出版。

国外学者主要是日本学者研究五代、辽、宋、西夏、金史的情况8o年代出版山根幸夫等主编《中国史研究入门》有关部分作了介绍而日本《史学杂志》每年5 月刊载的前一年“日本的中国史研究回顾与展望”的五代、宋、元部分(《中国史研究动态》定期刊出汉文译文)。了解其他外国学者的论文则可查阅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东洋学文献中心”每年出版的《东洋学文献类目》及参考宋晞1981 年的《世界各国研究宋史近况简述》1。

1 均见宋晞《宋史研究论丛》第4 辑前两文对海峡两岸宋史研究情况均作介绍。第二节辽史研究概况清人对辽史史料的整理和研究清人对辽代史料整理用力最勤拾遗补缺考证异同成果颇丰。遍搜群籍以致力于补充《辽史》之不足成果可称者推乾隆时人厉鹗他“以《辽史》缺略太甚毕终生之业详注而辨证之”编纂《辽史拾遗》24 卷参考、征引各类书籍三百余种仿《三国志》裴松之注例“自本纪外志、表、列传、国语凡有援引随事补缀”1。新增者另立条目史文与补文异同者悉加考证、按语。此后杨复吉又据厉鹗所未及见的《旧五代史》成《辽史拾遗补》5 卷对厉鹗书中遗漏失检之处加以补订辑录4oo 余条。清朝学术研究成果卓著也重视对辽史的研究乾嘉时人赵翼在其《甘二史札记》中考察了《辽史》的编纂情况并将《辽史》所载与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宋史》等书以及《辽史》本身纪、传互校指出其歧互与疏漏处。乾隆《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妄改辽、金二史人名、官称造成了辽金史译名混乱使后学者难于尽悉。《廿二史札记》著后又有补遗1 卷辑录了辽、金、元三史中的译名“以旧名在前今名在后使人知旧本如此今本如此读史者可不迷于检阅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