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周易浅释 六
作者:嘲笑鸟的鱼      更新:2020-04-29 21:31      字数:2822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

善不积不足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ze民不与也;惧以语,ze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min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翻译:孔子说:“小人不对不仁感到羞耻,不对不义感到害怕,不见到功利不能勤勉,不用刑威就不能惩治,小的惩罚使他受到大的戒惧,这是小人的福气。《易》说:‘履校灭趾,无咎’就是这个道理。

善事不积累不足以成名,恶事不积累不足以自取灭亡。小人将小善视为无益而不去做,把小恶视为无害而不去掉,所以恶行积累到无法掩盖,罪大恶极而难以赦免。《易》说:‘何校灭耳,凶。’”

孔子说:“危险者,是安居其位的人;灭亡者,是保有其现状的人;动乱者,是享受太平之世的人。所以君子居安而不忘危,生存不忘灭亡,太平之世而不忘祸乱,所以生命安全而国家可以保全。《易》说:‘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孔子说:“德行浅薄而位处尊贵,才智低下而图谋大事,力量微小而肩负重任,很少有不遭殃的。《易》说:‘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是指不能胜其任。”

孔子说:“知晓细微的神奇吗?君子与上相交不谄媚,与下相交不渎慢,他知晓几微吧!几,是变动的细微,吉凶的先兆。君子见几而动,不待终日。《易》说:‘介于石,不终日,贞吉。’坚贞如磐,哪里需要一整天,就可决断明识!君子知几微知彰著,知柔顺知刚健,是万众的仰慕。”

孔子说:“颜氏的儿子,大概知晓几了吧!有不善没有不知道,知道就不再重犯。《易》说:‘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天地附著交感,万物化育均匀,男女精气交he,万物化育衍生。《易》说:“‘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说的是归致于一。”

孔子说:“君子安定自身而后行动,平易其心后说话,确定交情后请求。君子能修养到这三种德行,因此安全无害。危险而行动,ze民众不助。恐惧而说话,则min众不响应。没有交情而请求,ze民众不帮助。不帮助,伤害的事就来了。《易》说:‘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备注:1、“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无伤而弗去也”。佛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在这个世界上,万物不离阴阳,有因必有果(任何尺度上,绝对不存在有因无果的事情),只要有所作为,无论善恶,无论大小,都有其结果相对应。以聚沙成塔为例,一粒沙不是堆,二粒也不是堆,那么究竟是增加到那一粒成了堆呢?

物理学上有个著名的“谷堆悖论”与此同理。至于哪一粒我们不敢说,但这个堆确实是在某个临界点突然形成的,就好像无数0相加,也是在某一个临界点突然等于1;就好像宇宙之初无数的空间压缩弯曲,也是在某个临界点突然变成的物质。在未形成堆之前所放的每一粒沙,都是一个因,这就是“几”,或者叫“细微”。说到细微,且来看“质量守恒定律”,简单来说就是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也称物质不灭定律,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是一个严谨的物理学定律。但请认真想一想,化学反应中有能量被吸收或者放出,而物质又没有增加和减少,那么请问能量从哪里来又从哪里减少的呢?

也许你会说,无数的实验都证明了,物质确实没有增加和减少。那么我问你,用称吨的称能不能称出克的变化,用量米的尺子能不能量出毫米的变化?显然不能!说到底还是人目光短浅,不能察觉细微的变化。物质与能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但转换率太低了,非常非常巨大的能量才能转化成很少很少的物质,而很少很少的物质却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解释了为何太阳能经久不息的释放巨大能量之谜了。这是可以验证的,专家学者总会有各有办法。

基本上,质能方程与物质不灭定律是相互矛盾的,质能方程告诉大家物质与能量可以相互转换,而物质不灭定律告诉大家物质永远不灭。那么谁对谁错呢?答案是,它们都对,或者都错了。归根究底还是尺度的不同,在宏观尺度上,质能方程就比较显然易见,到了常规尺度上,就退化成了质量守恒定律,而质量守恒定律到了微观尺度又不适合了。

2、《易》曰“善不积不足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当质量引起量变时,结果是显然易见的,所以你要知道,遭报应这种事情,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

你更要知道的是,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大地不会不分好歹,上天也不会错勘贤愚,万物疏涂同归,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3、“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一阴一阳谓之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此之谓也。)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wu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翻译:孔子说:“乾坤是《易》的门户吧?乾,为阳wu;坤,为阴物。阴阳交he其德,刚柔各有体性,以体现天地所为,以通达神明的德性。其称名,庞杂但不越界,推考其事,大概是衰世末代的意味吧!”《易》,彰明往事而察知来事,使微者显著,将幽隐阐明,打开《易》,以恰当的概念辨别事物,准确的文辞判断事理,就完备了。它称名虽小,所象征的事类却广大,所寓含旨意深远,所系文辞华美,语意隐晦而合乎中理,叙事直白而深邃。用“二”去济助民众行为,阐明失得的原因。

备注:贰即二,指阴阳,天下事物繁杂纷乱,六十四卦应变无穷,然究其理终不出阴阳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