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篇
作者:嘲笑鸟的鱼      更新:2020-04-29 21:31      字数:4033

该篇主要对针对性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见解,故以问答形式设。

1、问:文曰观《易》可知幽明之故,晓鬼神之情状,见万物之情,明天地之心,可否一言以蔽之?

答:“阴阳”二字足以。更详尽的便要反复通读才能体会妙处,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尤曰“假我数年,若是,我於《易》则彬彬矣”,普通人进修的路程还很漫长。但若大略里有个了解的话,且看《大戴礼·易本命》:

子曰:“夫易之生人、禽兽、万物、昆虫,各有以生。或奇或偶,或飞或行,而莫知其情,惟达道德者,能原本之矣。天一,地二,人三,三三而九,九九八十一。一主日,日数十,故人十月而生。八九七十二,偶以承奇,奇主辰,辰主月,月主马,故马十二月而生。七九六十三,三主斗,斗主狗,故狗三月而生。六九五十四,四主时,时主豕,故豕四月而生。五九四十五,五主音,音主猿,故猿五月而生。四九三十六,六主律,律主禽鹿,故禽鹿六月而生也。三九二十七,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二九十八,八主风,风主虫,故虫八月化也。其余各以其类也。鸟鱼皆生于阴而属于阳,故鸟鱼皆卵。鱼游于水,鸟飞于云,故冬燕雀入于海,化而为蚧。万物之性各异类,故蚕食而不饮,蝉饮而不食,蜉蝣不饮不食,介鳞夏食冬蛰。龁吞者八窍而卵生,咀嚾者九窍而胎生,四足者无羽翼,戴角者无上齿,无角者膏而无前齿,有羽者脂而无后齿。昼生者类父,夜生者类母。凡地东西为纬,南北为经。山为积德,川为积刑。高者为生,下者为死。丘陵为牡,溪谷为牝。蜯蛤龟珠,与月盛虚。是故坚土之人肥,虚土之人大,沙土之人细,息土之人美,秏土之人丑。是故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土者无心而不息,食木者多力而拂,食草者善走而愚,食桑者有丝而蛾,食肉者勇敢而捍,食谷者智惠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生而神。故曰: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此乾坤之美类,禽兽万物之数也。故帝王好坏巢破卵,则凤凰不翔焉;好竭水搏鱼,则蛟龙不出焉;好刳胎杀夭,则麒麟不来焉;好填溪塞谷,则神龟不出焉。故王者动必以道,静必以理,动不以道,静不以理,则自夭而不寿。妖孽数起,神灵不见,风雨不时,暴风水旱并兴。人民夭死,五谷不滋,六畜不蕃息。”

你要知道的是,五虫之长不出也久矣。凤凰居南方为羽虫之长,麒麟居西方为毛虫之长,神龟居北方为甲虫之长,蛟龙居东方为鳞虫之长,而圣人居中央统四方为倮虫之长,待圣人所出,则凤凰翱翔,蛟龙探海,神龟出游,麒麟归来之日亦不远矣。那些你从未见过的,认为是传说中的生灵都将现世。

2、《周易》本是卜筮之书,而古代巫卜之风盛行,确实都是迷信么?

答:夏商周三代巫卜之风盛行,人们将奇异的自然现象当做是神的启示。现代人都知道这是自然现象,认为古人只是傻,但其实现代人才是蒙在鼓里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神明的灵验必定是以现象体现在事物上。

比如《礼记·月令》曰:“仲秋之月……是月也,日夜分,雷始收声。蛰虫坏户,杀气浸盛,阳气日衰,水始涸。”意思是说,仲秋八月,白天黑夜一样长,此月开始停止打雷,蛰伏越冬的生物开始在洞口培土,阴气逐渐旺盛,阳气日趋衰竭,河水开始干涸。则“日夜分,雷始收声”“杀气浸盛,阳气日衰”便是神明的启示,“蛰虫坏户”“水始涸”则是自然予以相应的表现,则人就要“收敛畜菜,积聚种麦,毋或失时”等相应动作。也就是说,每月行当应之令,则岁美民安五谷丰登,行不当之令ze民多有凶险灾祸横生。

但也许有人说,你搞反了,是先有自然风调雨顺后有人民五谷丰登,先有自然多发灾难后有人民作乱。但其实是你搞反了,人民多造作不畏神明是因,自然变得狰狞恶劣是果,自然条件恶劣又能加剧人民造乱,人民作乱又加剧自然条件的恶劣,这种事情喜欢反复报应。于天下而言,人心向善自然会出现明君,明君又倡导仁慈,人民又得到教化,良性循环;道德丧失,也必然出现暴君,暴君又横征暴敛,人民又造作暴乱,恶性循环。明君是上天回馈人的礼物,暴君则是上天对人的惩罚。

3、为何筮占之事能够灵验?

答:前文早已给出答案。“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即是原因。

简单来说,事物具有共通性,世界的衍化规律是固定的,筮占的过程便是世界衍化规律的一种简缩。举个易懂的例子,比如人们仿照马车样式用同等材料打造了小一圈的车并用同等大小比例的狗代替拉车完全可以,后来人们发明了汽车开着上路,那如果用同等材料按照相同的原理比例等又打造一个小一圈的车,配上同等比例缩小的人来开,那车能开着上路么?当然可以,即使是远在千里之外或车被打造以前便可得知,因为这个小一圈的车完全就是原车的简缩版。虽然不能等同,但道理是一样的。

4、为何占卜多有不灵验之时?

答:这个世界上只有天地和鬼神不能欺骗。天有大德,好生万物,德被苍生,无言而有信。以德为基,以信为求,神明必验之以信。人而不信,行而无恒,鬼神亦违之。

5、十翼阐述那么多,可有提到如何解卦?

答:自然有,甚至可以说所有段落最终都是为解卦而服务,但那需要细细体会品味,让我们从拿到占卜结果说起。

1、以“鸣鹤在阴,其子和之……盗之招也”为例。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是指卦中爻存在阴阳呼应的关系,比如第一爻与第四爻,第二爻与第五爻,第三爻与第六爻。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是指本应存在相呼应关系的两爻因不当位而不相呼应。

(备注:卦象六爻的位次有奇偶之分,阴阳之别,初、三、五是奇位,即阳位;二、四、上为偶位,即阴位。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都称为当位,又叫“得位”。一般来讲当位之爻象征着事物发展符合规律,比如具有该能力的人正处在该职位上。阳爻居阴位,阴爻居阳位,成为不当位,又叫“失正”或“不得位”。例如咸卦,初六与九四,六二与九五,九三与上六皆存在阴阳相合的呼应,九三、九五、六二、上六皆当位,初六、九四则失正。)

“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是指本不存在呼应关系两爻之间有了呼应关系。一阴一阳谓之道,而卦中则多存在阴阳不对等的情况,事物发展的规律必然最终走向阴阳平衡,所以卦中会出现诸如两阴爻或多阴爻同时附和一阳爻等类似的情况。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席用白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是指初六本不当位又不居中,但因地位低微,慎始慎终,故而小心而不出差错。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是指卦中之爻当位又居中,不骄不躁,故而以吉中。

(备注:一卦之中第二爻与第五爻分别居上下两卦中间,称为“得中”、“居中”,简称为中,象征着人和事物坚持中道,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中国古老文化非常推崇“中”,得中优于得正,关于中之德,《礼记·中庸》有非常详细的阐述。一般来讲,阳爻居中谓之刚中,象征刚健适中之德;阴爻居中谓之柔中,具有柔顺适中之德。若阴爻居二爻,阳爻居五爻,即得“中”,又得“正”,称之为“中正”。中正之爻尤为善美,象征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是指居高位者不当位不居中,德行不能匹配其地位,故而动必生悔。《庄子》曰:“故君子不得已莅临天下,莫若无为。”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也也。”是指爻位虽不得正,但居中位,即人处以危险地位而能隐忍,则不致有悔。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该段揭示了卦象需要变动的原因,亦即人事变化之根源,一卦之中阴阳各得其位则合和,德行与地位不相匹配则会招致盗寇,故而未济卦一直被人当做是最完美的一卦。

2、“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二多誉,因其居中,四多俱,因近君之侧;三多凶,因地位低贱,五多功,因地位崇高。九三分权九五,行善功高则震主,夺天子之威仪,行不善则殃及自身,殒身害命。

3、“八卦以象告,爻象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将叛者,其辞渐;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该段阐明了得出吉利吝悔判断之依据,成日后行事之前提。

以上只是部分选取,我们没有挖掘到的还有更多,且与君共勉。此外,诸如爻象、爻位、卦象、卦德、错卦、综卦、互卦、卦主等名词,诸如两爻之间乘、承、比、应的关系,诸如吉、利、吝、悔、咎、厉、凶等占断之词词义,诸如五行之间的相克相生等,诸如八卦的取象依据,都是入门的敲门砖,基本上任何一本讲解《周易》的书都有详细解释,这里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