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我从哪里来
作者:嘲笑鸟的鱼      更新:2020-04-29 21:31      字数:3376

时间走到现在,这个世界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模样终于清晰可见。我们可以将宇宙三分,从微观、普观、宏观的角度去回答我们的问题:我从哪里来?

从微观的角度来讲,宇宙之所有皆为道所化生,无论有形或是无形。道包含但并不限于这个宇宙,每个人无时无刻都无法脱离。那么道在哪里呢?且来看庄子怎么回答,《知北游》曰: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

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汝唯莫必,无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

“道在哪里”这个问题本身正如上所言,没有触及到本质,因为道无处不在。至道在微,只是人们无法察觉而已。我们勉强形容说,道是一个什么都不包含的点。在宇宙形成之前,在混沌形成之前,只有无边无际的虚无,这个虚无可以叫做“静”,也可以叫做“空”。人类,在最微观的地方正是由此构成,这既是“我是谁”又是“我来自哪里”的共同回答。

道的活动形成混沌,有和无混沌在一起,无法描述。然后混沌初开,轻盈者升而为天,浊重者降而为地,天职生覆,地职形载。《乾》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乾》曰: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坤》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坤》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万物得以滋生,也具有了互相对立而又可相互转化的性质,曰阴与阳,譬如水火。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莫不是有形体有能量,有其有也有其无,譬如火不能脱离物体而凭空燃烧,而物不得其能量也无法点燃,此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能量才是物体具有功用的根本原因,物质则可使其获得利用。而这还不够,万物得以健康延续其生命过程,无不是凭借阴阳二气在体内交融形成的一团和气,冲气以为和这个过程生物学上又叫做新陈代谢,即是物质与能量的不停转换。如果形不成和气,也就是所谓阴阳失调的话,那就是疾病,如果一直处于失调状态就会早夭。自然,人类在肉眼可见范围内的普通世界里,也是由阴阳构成。如果要论起源的话,我们已经用很大的篇幅来证明过,人类是被创造的,而非起源于进化,不仅人类,还有许多至今存活的《山海经》里的生物也是被创造的,创造者是神,而且是有血有肉的神,神是来自另一个星座的文明。真正的造物主只有一个,就是“道”。物种间有精微的变化,《庄子》与《列子》里有大体相似的描述,这种精微的变化大概就是所谓的进化。

将范围扩大到人类视线延伸不到的广大宇宙中,地球之于太阳系小的可怜,太阳好比原子中的原子核,地球好比围绕运转的电子,而太阳系之于银河系又好比原子中围绕原子核运转的电子,银河系也必定如包含其本身的更大的星系的电子,宇宙之构成看似繁杂实则如此雷同。我们讲过,至小之道同时也是至大之道,任何都不包含的一个点正是包含所有一切的点。所以宇宙间,万物小至原子,大到人,大到星球,大到星系,大到宇宙本身,构成都是一样的。所以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所以你也知道,一粒沙一滴水都是一个宇宙。所以你也知道,一个人也是一个宇宙。人类就是宇宙本身,这就是“我来自哪里”宏观尺度上的答案。

宇宙间,有亿万星球;人体内,有亿万细菌。宇宙间星球有新生有灭亡,人体内细胞有凋亡有新生。宇宙间星系有运转无停,人体内有血气时刻运行。你所能找到的一切宇宙间的运行方式,人体内也都能找得到。所以说,在宏观的尺度上,人体就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这就是“我是谁”在宏观尺度上的答案。

人类既不能觉察细微,又不能察觉宏大,于是迷乱在人世间。人类越努力冲出束缚,就越被紧紧束缚,人类妄想认识宇宙,殊不知自己就是宇宙本身。要想认识自身就要回到起点,我们都将逆水行舟,奋力前行,直至回到往昔岁月。

几千年来悟道者有之,然而无论是老子,或是释迦摩尼,或是耶稣,皆是修心悟道,未曾听闻有以智慧悟道者。西方有名言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是真真确确的事实。

认识自身有三个法宝,我们以解其二,那么“我要到那里去”呢?人类的未来又在哪里?再解开该问题前,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人类的征途并不是星辰大海,尽管它听起来很美。其实这个问题,先贤早已留下答案,老子告诉过我们,佛告诉过我们,上帝也告诉过我们。《道德经》里有,佛经里有,《圣经》里也有,虽然文字与行文方式不同,流传年代久远也使人产生歧义,不过它们所讲的道理大都是同样的。一方面我们对佛教与其他宗教了解甚少,另一方面只要形成派别,就产生了隔阂,失去另一部分人的信任,所以选择《道德经》作为解开谜团的钥匙。

也许你已经笑了,《道德经》流传了几千年,无数名家为其注释做解,也不过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哪怕你能做出新解,你能服众么?我要告诉你的是,真正的答案一定是犹如完整的拼图,是无可辩驳的,其他所有的解答一定会相形见绌。

如果这个世界只能存留一本最有价值的书的话,那一定就是它了。我们先从《道德经》的起源说起,其作者为老子,这是学术上公认的,然而老子其为何人却仍有争议,最起码司马迁就无法判断。《庄子·逍遥游》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圣人无为故无名;神人合同于天,天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故神人无功;至人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故至人无己。世人常言神圣,神在圣前,至为神之极,故至人又在神人之前。则老子至少亦为圣人。

《道德经》能流传后世,还要感谢关尹子。关尹子,名喜,曾为函谷关令。传闻当年老子见周王室衰微,便弃而骑青牛以出函谷关,向西域开化。时任函谷关令的尹喜也是一名有道高人,其观天象早见有紫气东来,知是有圣人来到,只是不知道何时,便叮嘱下属遇有形貌脱俗之人,不得听任其过关,还派人洒扫道路,焚点香火,恭候圣人到来。果然是老子行至函谷关被留住,尹喜闻讯,迎至家中,行弟子大礼,再三叩拜,敬请老子留下,好歹拜托其著书立作以流传后世方肯放任西去。这便是《道德经》的来历及其得以流传的原因,而关尹子本人日夜研习也终究得道,其著有《关尹子》九篇,为历代文人所推崇。

传说有版本不同,不必纠结,而《道德经》却实实在在成为不解之谜,原因在于流传久远版本众多,又文意似乎有多种解释,故而难以分辨。我们要说的是,虽然版本众多,然而其主体是一致的,无论简化版或是复原版,这不是其成为谜题的主要原因。

《道德经》第七十章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再明确不过告诉世人,该书非常容易让人理解,容易到天下人都知道的地步,但世人皆知其对立辩证而不知其辩证统一究竟为何?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人们在解读时按照字面直译难以理解,于是私自丰富内容,画蛇添足,例如“大道甚夷,而人好径”,直译为“大道非常平坦,而人们却喜欢走小路”,但面对大白话专家表示难以理解,于是延伸为“大道非常平坦,而那些侯王就喜欢走邪路”。你一定要知道,最简单直接的答案往往是最接近真相的那个,那些人们为易于理解而延伸发挥的内容正是造成其难以理解的真正原因。

当然,这仍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道德经》就像一堆乱码,根本不是所谓的“天下莫不知”,更非“吾言甚易知,甚易行”,也不符合老子“圣人抱一”的主张。我们要做的就是将一堆乱码重新组合,让它重现原来的模样,让其隐藏了几千年的秘密重见天日,做到真正的天下皆知,众人皆服。

没错,我的意思就是,这是一本打乱了顺序的《道德经》。如果说《周易》是讲阴阳之道,孔子做十翼以明君子之道,那么《道德经》则是讲道、天地之道、圣人之道,其朴素易懂,言简意赅,我们以其为“我要到哪里去”之主体,辅以《庄子》《列子》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