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采菊东篱恋乡村
作者:千麦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220

这日晚膳过后,我跟阿婆坐在油灯下拉家常。“阿婆,村里好像没有诊病的大夫?”

阿婆替阿休洗完脸,拿起针线篮做起针线来,“是啊,村里自从那年发疫病,原有的两个郎中自己也病死了以后,就再也没有过郎中了!村民们要看病,得走到七八里外的镇上去,——唉,如今这世道,刚刚打完仗,四处兵荒马乱的,也没有哪个大夫会来这山沟沟里了……”

我点点头,沉吟了一下,试探地道:“阿婆的院子靠近路边,阿婆又识得药草,若是有个懂医的在此开个医馆,倒也是件利民的好事。”

“是倒是……但如今家中就只剩我跟小孙子,哪里有懂医的大夫呢?”阿婆抬起头,眉间有一丝凄然。

我笑了笑,说道:“阿鱼倒是懂得些岐黄之术,若是阿婆相信我的话,咱们不如合计一下,挂个行医的牌子出去,以此赚取些日常用度的花销,也可解解困境。”

阿婆闻言望着我,浑浊的眼球上蒙上一层惊喜:“闺女,你真的肯……肯帮我们?”

我拉过阿婆的手,一字一句真心地道:“阿婆于我有救命之恩,待我如同亲人,我做这点事情又算得了什么?再说,——我暂时又还没有走的打算,在这里吃穿用度都要花钱,阿婆年纪这么大了,阿休又还小,我怎么忍心吃现成的呢?”

阿婆紧攥住我的手,眼中有泪光闪烁:“只要你不嫌弃我老婆子,爱在这里住多久就住多久……只要有我老婆子一口吃的,也不会让你饿着!我看得出来,你不是寻常人家的姑娘,这山沟沟不是你长呆的地方,迟早是要走的……”

“阿婆,这可不一定哦!阿鱼是真的很想住下来的……”我一时也有些动情,吸了吸鼻子,说道:“——那这事就这么说定了!过几日,咱们便将牌子挂出去!”

过几日,“三木医馆”的牌子真的挂起来了。日子选在腊月二十六,村里的大爷们说,这是个好日子,于是欣然选之。挂牌那一日村民们都来表示祝贺,洛阿婆乘机替我吹嘘了一番,说我医术如何如何了得,村民们一听,一个劲儿地说以后有个三病两痛的就方便了,再也不用大老远跑去镇上寻大夫。

日落后我在院门口瞧着牌子独立了好一阵,——为什么叫“三木”,是因为暗自有些怀念在沐曦阁时,萝逸流烟为我收药捣药的日子。三木二字照现代人的习惯摆在一起,乍一看,便像个“沐”字。然而不敢深想,因为害怕思念泛滥成灾。任何一样东西一经泛滥,带来的总是祸事,哪怕只是一种对过往生活的怀念而已,也足已使我心痛良久。

也不知她们怎么样了……

————————————

晨光里。我坐在木桌旁。小心地将脸上地药糊剥下。对着镜子细细清洗脸上地药渣。“姐姐……”阿休站在桌前。有些惊呆似地望着我。

“怎么了阿休?”我偏头向他浅浅一笑。

“你……你是仙女吗?”他两眼一眨不眨地。望着我喃喃地道。

我不由轻笑了。伸手点他地额头:“你见过拄拐杖地仙女吗?”

“……可是姐姐你长得跟仙女一样好看!”

“阿休见过仙女呀?”我有些好笑地放下镜子逗他。

“阿休——”阿婆端着水盆走进来,“别老缠着你姐姐,——快给奶奶搬张小板凳来!”

“奶奶,我没有吵姐姐,奶奶,你看姐姐是不是仙女?”阿休滑下板凳,拖着阿婆往桌旁走来。阿婆被缠得没法子,一路不住的唠叨:“你这孩子——闺女你……”待到了桌旁,阿婆也呆住了,“伤得那么重……怎么就一点痕迹也没有呢?啧啧……过来点儿,让我仔细瞧瞧……”她伸手来触我的脸蛋,我顺势将身子往前面倾了倾,好让隔着桌子的她能够着。

“还真是半点疤痕都没落下……闺女,你有这么好的医术,天水村的人真是有福了!”

阿婆出去以后,我复又坐下,从桌上的木匣里拿出一张微有些透明的胶贴细心地贴在脸上。

“姐姐!你的疤又长上去了……”阿休攀着桌沿,嘟着嘴道。

我对着镜子左右瞧了瞧,满意地站起来,低头朝他微笑:“阿休,做仙女是很累的……”

过了没几日,便到了新年。新年一过,我心里又犯了毛病,——安若亭曾在下给李君武的战书上写着,开年正月初九,将于幽都皇庭登基,今日已是廿三了,也不知……

我甩了甩头,趁着早春的微风,缓缓抬起脚步出了屋子,在草堂里接待了今天的第一个病人。

医馆开在这人口并不太密集的村子里,想当然生意不会太好,但因为方圆七八里以内仅此一家,所以也不会太差。乡民们得大病的很少,大约因为长年劳作的缘故,身体都比较强壮,通常都是些磕伤碰伤的,和妇人小孩的弱疾比较多。

“食欲如何?”

我把手搭在病人的脉搏上,问道。病人自称陈大牛,是个三十来岁的男子,一身长工打扮。“就是吃不下东西,吃了就吐。”陈大牛有气无力地道。

“肠胃有点弱,得慢慢调养。”我一边提笔,一边说道:“先开个方子你吃吃,完了没好再过来瞧。——喏,方子给你,诊金五钱,——多谢,——过去抓药吧。”

“多谢大夫!”

陈大牛点头哈腰地道完谢,去了阿婆所在的药房。不过有些奇怪的是,他临走时好像特意望了我两眼。

“阿鱼姑娘,我女儿今早起来有点发烧,烦你帮我看看!”

没等我多想,村里的季大嫂急匆匆地抱着她三岁的女儿过来了。我急忙招手道:“让我看看……”

————————————

我现在开始理解,东晋名士陶渊明为何会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了,“方宅十余亩,草屋**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这样怡然的日子,实在让人着迷的。

到了二月开春的时候,我的腿伤已经大好,不用扶持也能完全独立行走,甚至偶尔来段小跑都没有问题。时下正值农忙,医馆也清闲了些,我便时不时地让阿休领着在附近走走,而四处杨花拂面,垂柳夹径,实在是诗意盎然。

“姐姐,你是从山外来的吗?山外是什么样子的呢?”阿休忽然摇着我的手问道。他的问题使我原本轻快的心情顿时黯了下来,我缓缓蹲下身子,抚着他的头发说道:“山外没有杨柳,没有池塘也没有青蛙,是个很凶残的世界。”

“可是妞妞的爹爹从山外回来,却说山外的城里很漂亮,很热闹。”

“那是……那是妞妞的爹爹逗你们的。”

“妞妞的爹怎么会逗妞妞呢?爹爹都是很疼爱小孩的……”他抿着嘴,声音越说越小声。

我蓦地一愣,看着面前这张清秀又落寞的面孔,忽而有些心疼。几个月的相处下来,已使我对这个自小失去父母的孩子产生了一种不同一般的感情,他澄亮的眼眸里总是闪着让我疼惜的善良,而透过他的眼神,仿佛又能看到他胸怀着一颗敏感的心,——这样的眼神,我已经有多少年没有见过了!

“姐姐,奶奶叫我们回去吃饭了!”阿休把脸凑到我耳边,轻轻说道。

我回过神来,微微一笑,牵起他的手一道往回走去。

“闺女,多吃点!最近又瘦了……”阿婆嗔怪按住我将起的身子,又替我乘了一碗饭。我不忍拂她的意,端起碗来勉强吃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