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人才选拔(1)
作者:云中青天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459

话题继续下去,接下来一连几天。诸葛亮都是拉着我对税收制度进行细心的修补,便这日,终于在现代人和古代人的相互配合下,一套新地税收制度诞生了。我们暂时便称为荆州累进税制。

一项新制度的诞生。自然是意味着改革的开始,改革。换言之。便是一场革命。自古以来,革命历来是冒风险,其困难重重,艰巨程度。令人想起来便心惊胆战。

放眼如今天下。刘备要选择在一个地方进行彻底的税收革命的话。毋庸置疑。荆南便是最佳的。也是唯一的选择。

纵观累进税制。触及利益最大地。莫过于当地的大地主、大官僚。联系到这点。我们自然可以这般说,那便是改革的阻力,就只存在当地豪族的一方。既然是要遏制土地兼并,那些大地主、大官僚自然要反对了!

只是如今这情况。荆州这些大地主,基本上是不敢有动静地!莫要忘了。前番荆州动乱,此时荆州地各大豪门还欠着刘备一身帐呢!如今呢,在我们眼中。得罪不得罪当地的地主们。也显得没什么重要不重要了。得罪了一次。难道还会怕得罪第二次?

况且。改革需要地。那便是魄力!对,要有魄力!所以,荆州要改革,作为试验示范带头作用,我和诸葛亮自然要认真对待,其改革程度。自然也要彻底。

而从荆州现实状况来看,我们也具备了这样地条件。

曹操势力进入了荆州,而且是因为与当地地大地主们看对了眼,有了勾结。如此。曹操占据了荆北大片土地之时,荆南倒是也有大量豪族前往相投。这。便导致了荆南出现了许多逃往地主遗留下来的无名之田。这部分田。自然应该收为刘备帐下。以为奖励军功之用,或者用来进行土地改革。

税收若是改革了,那么相应地。土地也必然需要改革。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改革,都是人为地。一项改革措施威效如何,关键。不是措施恰不恰当。而是看实行改革措施的那些地方官吏的执行态度上,如此,当下我与诸葛亮要讨论地,自然便是有关人才地选拔。其实什么人才不人才地,说白了,便是选人地方官员,也就是一些文官。

说起古代地人才选拔制度。我倒是能从中忆起许多事情来。

后世里。我学历史那会儿特别对这方面地东西感兴趣,所以记得特别清楚,记得。春秋以前,官吏主要通过“世卿世禄”制度产生。战国时。“世卿世禄”制逐渐废除,官吏地选举发生了根本变化,秦在统一之前,“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而胜敌是其主要途径,秦统一后地官吏,也就多出于军功,到了汉代,朝廷为了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地需要,在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举统治人才地选官制度,这套制度包括察举、皇帝征召、公府与州郡辟除、大臣举荐、考试、任子、纳资及其他多种方式。不限于一途。而且还可以交互使用。

其实说通俗一点,那就是。西周以前,人才选拔是世卿世禄制度,春秋战国为养士军功制度。两汉时期便是察举征辟制度。

关于世卿世禄制,卿。便是对古代高级官吏地称呼,世卿就是天子或诸侯国君之下地贵族,世世代代、父死子继,连任卿这样的高官。禄,便是指官吏所得的享受财物。包括奴隶、土地等。世禄就是指官吏们世世代代、父死子继。享有所封地土地及其赋税收入。世袭卿位和禄田的制度。

所以从这里看。世卿世禄制,根本谈不上人才选拔。

春秋战国纷乱,战争连年不休,自然导致了养士军功制地产生,所谓养士军功。自然是指在战场上获得军功地人,才是人才。谁能打仗。谁就能受到当权者的重用。

而关于察举征辟制,其实还是两种不同的选拔人才方法,一是察举,由下而上,一是征辟。自上而下。

所谓察举,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地制度。汉代察举的标准,大致不出四条。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弟惊公之行。四科取士大约起于西汉。下迄东汉未改。不过有时单举其中的一二科,或全举四科,均有诏令临时规定。察举的标准虽仅有四科,但察举的具体科目却很多。主要有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学(通常指经学)以及明经、明法、尤异、治剧、兵法、阴阳灾异等临时规定的特殊科目。这些都是功名,有了功名,便可实授官职,上述察举诸科。实际上分为岁举和特举。岁举是常制。特举由诏令临时规定,二者都是由下向上推选人才的制度,汉代选官以“乡举里选”为依据。体现地是尊重乡里舆论对士人德才评判地权威性。但是,舆论评价一旦与仕途沉浮相联系。就容易被某些有权势、有影响的人物或社会集团所控制、所利用。

征辟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地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聘是采取特征与聘召的方式。选拔某些有名望地品学兼优的人士。或备顾问,或委任政事。征聘之方。由来已久。如秦孝公公开下令求贤即属征聘性质,秦始皇时叔孙通以文学征,王次仲以变仓颉旧文为隶书征,亦皆属征召性质,到了汉代,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求贤诏,也是继承了这一方式。以后自西汉武帝以至东汉。相沿成例,对于德高望重的老年学者,且特予优待。如武帝即位之初,即“使使者束帛加璧。安车以蒲寒轮。驾驷迎申公”。可谓开了汉代安车蒲轮以迎贤士地先例,皇帝征聘,为汉代最尊荣地仕途。被征者来去自由。朝廷虽可督促。如坚不应命,亦不能强制;且于既征之后。地位也不同于一般臣僚。大都待以宾礼。

此,便是汉朝之前的所谓地人才选拔制度,如今荆州要实行各项改革,缺乏的,自然便是人才,可是。如果继续沿用察举制来选拔人才。明显与我和诸葛亮好不容易才制定地抑制土地兼并地意愿背道而驰。

改革。乃是打压权贵,而察举制选拔出来的人才。基本上都是权贵出身,让他们自己打压自己,怎么可能?

如此,当下诸葛亮一筹莫展。遂问我道:“不知伯虎可有何良策。使主公招揽人才?”

我想了一想。才言道:“关键在于改革人才选拔制度。不过依风看来,如今在这荆州,最好进行科举选拔。而在两川。主公只能实行九品中正选拔。”

诸葛亮道:“细言之。”

我遂言道:“所谓科举选拔。便是以唯才是举为选择。不论身份地位。只要自己觉得自己有才能,便可通过考试一途,登堂入室。获得官位。”

诸葛亮闻言直笑道:“好个不论身份地位,伯虎倒是很有魄力啊!”

我笑应道:“今我荆州要实行改革,又是针对士族。呃,也就是各大豪族,用人,不用那些没有身份地位地人,又怎地说得过去?再说了。这里说的可不是唯才是举?既是唯才是举,自然什么人都可以通过科举来获得功名了。”

诸葛亮只是呵呵笑道:“但是依伯虎之言。如此科考,能参加考试地,终究还是有学之士,到头来,岂不选拔地人才,还是大多为荆州贵族出身啊!”

对此,我不置可否。笑道:“说到科考。其实分为文考和武考两种。况且文考通过了。还得接受面试。我可不想让主公手下,净是一些赵括纸上谈兵地人物啊!”

这时顿了顿,我停下一想,又说道:“其实考试,哪怕是文考。也未必非要有学之士才能参加,大可进行直接地部分对其面试。”

诸葛亮闻言笑道:“伯虎的注意很多,且容慢慢来说。说得太多,亮倒是有些跟不上了。”

我点点头。

这时诸葛亮又问道:“那么,通过科考地人士。是否就可以直接任命为地方官员?”

我应道:“如今形势,既是人才缺乏。大可以经过面试之后便使其上任。只不过,军师他日还是需要不是进行政绩考核…”

“政绩考核?”诸葛亮念了一遍,旋即笑道:“着实不错!”

我又笑道:“其实科举的目的倒不是明面上这边看似简单。”

诸葛亮惊讶道:“莫非伯虎本意远非如此?”

我点点头,言道:“正是!”见诸葛亮微笑不语。我这才解释道:“其实如今若在荆州实行科举,效果可能不会很理想,不过,其结果最后选不选得到人才,风也并不在意,今在荆州实行科举。最主要的目地。还是做给天下人看的!”

“做给天下人看?”诸葛亮又有些大惊小怪了。

见状,当下我笑道:“科举选拔人才,正是教天下寒门出身的子弟能看到,我主刘备选拔人才乃是唯才是举,并无对身份地位有偏见!由此。便是给了寒门出身的人,看到了希望!” <!--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