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回:房氏兄弟思乐土,马可波罗返故乡(上)
作者:面不改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803

时空飞越——异域纵横记(新)

第四十七回:房氏兄弟思乐土,马可波罗返故乡(上)

国事初定,新生的炎汉获得了宝贵的暂时安宁,抓紧时间扩军、练兵、生产、建立各地行政体系……几个月就这样过去,从盛夏来到了晚秋。

但是对于一个地处列强之间的新生国家来说,安宁只是相对的,危机无时无刻不在潜伏,新的战争随时也有可能发生。炎汉,是会象历史上的蜀汉、成汉、赵汉、北汉、南汉等国那样仅仅割据有限的地区,发一点儿萤火光芒,还是能象西汉、东汉两朝一样繁荣昌盛,威服四方?

不管如何,几个月过去,远近各国都知道了,有个国号“汉”、全称“炎汉”的国家已经建立,而且东抗强敌、西灭大国,显示出了非同一般的力量。

战争,是迟早要再度爆发的。就算邻国不攻来,炎汉也必须打出去。置身在这样的环境下绝没有苟且维持和平的道理,下场战役的对象是谁,现在还不确定。

汉军的警卫线大致有“二加二”——这“二加二”自然是大王赵矜所说的话,是对两条主要警卫线、两条次要警卫线的概括。

两主,一是苍岭-穆戈加鲁山一线;二是伏尔加河-布祖卢克河一线。

两次,一是北地之西部,与俄族国家有大面积接壤,虽然道路不多、丛林隔阻,但并不是没有战斗的可能。二是近畿之南部,现已探明,先前出现的伊儿利军就是坐船来的,一下子就到了安汉南郊,不可忽视!幸好那次敌军也没有经过充足准备,倒让汉军意识到了里海上的危险。里海很大,是全世界最大的湖泊,这个时代的面积相当于渤海的将近五倍。沿岸也有港口,先前多是商港,因为水运比陆运的成本要低得多,何况里海相对来说十分风平浪静,航行危险远远小于地中海、黑海,甚至小小的亚速海。因此,就算是内陆湖,还是有着很大的航运价值。同样道理,也就可以运输军队。今后不可忽略这样的可能性:敌军从里海而来,直接登陆乌拉尔河与伏尔加河之间的炎汉国土,直袭安汉。

赵矜与众大臣商议后,着手于安汉南面建立赞、泽二州,就是为了保障国防的考虑。国防得以保障,才能安心生产、安心练兵,养精蓄锐,准备进攻。

根据这样的安排,汉军筑城修堡,于要地驻扎守军,并派遣游骑远哨警戒,紧守这“二加二”防线,国家就可以暂时度过一段安宁时期。炎汉已经初获安定。

这几个月里,国内的消息传出去,外面的消息也不断传进来。其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海都已经平定了铁固鲁等军。铁固鲁兵败自杀,呼音昌图投降海都,赛音诺收拾残军向东逃奔忽必烈帐下。

这意味着,海都大汗国,也已经初步安定。当然,他们的局面并不妙,东有元朝,南有北印度各邦(东伊斯兰联盟),西有伊儿利汗国,加上西北的炎汉,全部都——是敌非友!

伊儿利汗国也很不妙,东有海都汗国,东南有东伊斯兰联盟,西南有西伊斯兰联盟,西有十字军势力,西北有拜占庭帝国,北有炎汉,同样全部都——是敌非友!

这个乱世,就是这么微妙!因为海都、伊儿利两国各自处于如此境地,暂不轻动,俄族联盟又连吃败仗,致力于恢复元气之中,那么,炎汉会有一时的安宁,也就很自然了。

形势如同盘根错节一样,乱上加乱。但是,强者是不怕乱的!无论赵矜、海都还是阿巴孩,都认为自己会是个强者!梦想恢复古罗马帝国雄风的拜占庭皇帝米海尔八世也是这样!遥远的东方,世界第一大国元朝之君主——忽必烈更是这样!

大事不提,且说有一天,在拜占庭帝国首都——历史名城君士坦丁堡的街道上,漫步着一队商人。

商人自是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满世界都是,只要有生意做,他们就去。

但是这一队商人,有点与众不同。

为首三个人,头戴纶巾,身穿儒服,手摇羽扇,活脱脱象是东方中国的秀才,却带着伙计伴当、骡马骆驼,行走在这异邦的街头。若不是后面有那些伙计、坐骑、商品,光是他们,绝不会让人想象到是商人。

这君士坦丁堡的街道,古色古香。拜占庭帝国的前身是东罗马帝国,历史已有一千又几百年,是最长命的王朝之一。也就留下了非常多的文化传统,令那三个商人头领心旷神怡。

内中一人说道:“大哥,故地重游,一别又有三载!此情此景,令人心醉,不可不吟诗一首。”

那位大哥便道:“说得是!”于是也不迟疑,将扇子摇摇,吟出第一句:“十载孤贫离帝京——”

开头说话那人便道:“——海角天涯自伶仃。”然后催促:“三弟。”

那位三弟便道:“今已遍身衣罗绮——”

大哥接道:“——遑遑依旧三人行。二弟。”

二弟啪地一声把扇一抖:“乌云摧压天边树——”

三弟想了一下接上:“——沙尘席卷百万兵。”

大哥接道:“想我兄弟虽逍遥——”

二弟做了一个让的姿势,三弟便结尾道:“——不如昂然居宇廷!”

吟罢,一同大笑。周围的人都瞠目而视,他们却旁若无人。

这时从他们身后奔来一队人马,好象是另一批商人,但却有拜占庭的士兵在前面开道。

大哥道:“不得已……”

二弟道:“……避一避。”

三弟道:“避过再吟。”

于是三人随同伙计等停下脚步,往路边让道。

不料那队有朝廷骑兵开道的商人,其头领却高声用汉语叫道:“前面诸位仁兄,可是房氏的兄长们?”

二弟看着三弟,道:“奇也,不料在此番邦……”

三弟看着大哥,道:“……还有故人相寻。”

大哥往来人望去,道:“又非孟氏兄弟,怎么识得我等?

于是三人定睛一瞧,来人当然不是他们所熟识的孟氏兄弟,却是一个褐色卷发、眼睛碧蓝的洋人。

洋人来到眼前,三兄弟仔细打量,还是认不出来。

大哥道:“奇哉,奇哉,此兄为谁?”

二弟道:“此兄颇通汉话。”

三弟道:“此兄又知我等姓房。”

……还在那边推敲猜测,倒忘了招呼那洋人。

那洋人下了马,恭敬地按中国礼节作了个揖:“三位兄长好!久违了!”

三人连忙回礼,却又相视道:

“此兄又会作揖。”

“此兄知我等乃是三位。”

“此兄自称与我等久违。”

那洋人禁不住又好气又好笑,但仍十分有礼地按西式礼节再度脱帽行礼。

房氏三兄弟自然而然地要用手摘头上的纶巾,猛然又同时想到,儒者是不用摘巾行礼的,于是只躬身还礼。

那洋人正要说话,三兄弟见他礼多,心想不能输给他,于是又按伊斯兰的礼节,把手贴在胸前鞠躬。洋人只得跟着再鞠了一次。

大哥便道:“恕我兄弟眼浊……”

二弟便道:“……实不知足下为谁。”

三弟便道:“足下莫要见怪,我等实不记得……

大哥道:“曾遇哪位小哥……”

二弟道:“如足下般……”

三弟道:“堪称谦谦君子。”

洋人爽朗大笑道:“三位兄长!小弟乃是马可!马可-波罗!曾于家乡威尼斯,多得兄等关照、教诲。”

(待续本回下)

作者:面不改色([email protected],发现错误或有意见建议请不吝反馈)

监督:面无人色、面有菜色

版本:7.0

日期:2004-07-10

顾问:面面教团同仁(内部论坛:http://mm.yhiu.com,OICQ群:4916828)

解字:“遑遑”,不安定、匆忙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