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回:大司徒令旗一挥,小校尉横刀立马(上)
作者:面不改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0569

时空飞越——异域纵横记(新)

第九十一回:大司徒令旗一挥,小校尉横刀立马(上)

房简之起立一言,真是破釜沉舟。万一海都发怒,简之等人便有被当场杀死的危险。但是不这样做的话,他们被押下去监在军中,那就再也不能发言了。

帐内众人耸动,海都也没想到房简之这么大胆,不由得愣了一下。

过了一会儿,场面重新变得鸦雀无声,海都才开口打破沉寂:“你说……我国未必能够战胜?”

房简之挺胸答道:“正是如此。”

海都再思索片刻,冷冷笑道:“哈、哈……我出四十万精兵,还不能荡平炎汉?”

“四十万”自然是夸大之词,不过,海都确信自己的十来万精兵就足以灭亡炎汉。

房简之仰天而笑:“大汗出兵越多,只怕越发不能奈何我国。”

海都不解,随口问道:“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房简之道:“我们汉人有个故事,叫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汗可知道?”海都摇头,于是简之将这个成语故事简略讲了一遍,接着点明道:“我国出兵西南,固然没料到大汗您会攻打东面;而贵国出兵向西,元朝也未必不会趁时而动哩!如今元朝甘州守将阿术,大汗想必清楚他是什么样的人。”

这样一说,海都略略沉吟。阿术是英勇善战的猛将,又是统兵有方的大将,惯用奇袭之术。想到这一层,海都就明白了“出兵越多,只怕越发不能奈何我国”的意思,也就是说,出兵多则留兵少,阿术可不是瞎子、聋子,难道他就不会把握机会?

于是海都又再冷笑,其实并不在乎房简之的提醒,因为他早已有了安排,并没有忽视元朝的潜在威胁。海都出师十一万攻打炎汉之余,派遣加拉泰率重兵到龟兹镇守,正是为了防备阿术。不过,既然已经对简之说了“四十万精兵”的大话,简之提出质疑,倒也是难以回答。

外交要点之一,便是要算准对方的心思,房简之的心中,其实又已经先料到了海都会留重兵防备元朝、因此不会太在意自己的话。但要的也就是这一点,简之随即说道:“贵国出动重兵,而我国自有坚固城池。安汉城是默阔帖木儿倾尽国力营造的,大汗不会不知道吧?‘顿兵坚城之下’,向来是兵家大忌。”

海都心中一凛,想到房简之说的真是有理。在冬季之时,就算出动十几万骑兵将安汉城围困个水泄不通,那城墙高厚,着实难以攻打,骑兵再多,以一般的攻城器械也没把握打下。

趁着海都沉默,房简之振臂言道:“不要说安汉,就是眼前的苍岭关,大汗又有把握攻下吗?我国初建之时,军士未经训练,尚且倚仗此关,两番杀退铁固鲁五万大军!”

“两番杀退铁固鲁五万大军”,自是往自己脸上贴金的说法,其实第一次战斗并无五万大军,第二次战斗却是汉军败阵,倒多亏了海都在后面发难袭杀默阔帖木儿,炎汉才逃过一劫。否则,只怕当时就要亡国了。现在简之却说得冠冕堂皇,无非是提醒海都,苍岭关也不是好打的。

安汉不好打,苍岭关也不好打?地利可恃、城墙难越?想到这里,海都忽然心中一喜,笑道:“安汉城极其坚固,我当然知道,苍岭关固然也不怎么容易攻打。但我自有办法,让那坚固的城墙起不了什么作用。”——原来,他是想到火炮了!

那么房简之岂不是白痴?说来说去,反而让敌酋想到了攻城的办法?只见他仍未领悟似的,反问道:“大汗当真不怕‘顿兵坚城之下’?不怕久攻不下,让元朝钻了空子?”

海都起身,断然道:“怕什么!你们小国,哪里知道我的实力!”于是便喝叫来人,将房简之一行押下去,只等破了汉军之后,再行处置。

炎汉这边,君主未归,形势严峻。何安平去后,安汉城防空虚,能够担负起指挥责任的武将也不多,幸好苎玉贞以皇妃的地位,又是先前的苗人大酋长,熟悉统御之道,尚可服众。她调动全城男女准备防御,坚壁清野,并在城外布置拒马、挖掘陷阱等诸般安排,不一而足。

另一边,苍岭关大营。这日何安平接到新的探报,即召集众将前来帐中,先对齐劲说道:“探得海都中军停留,显是中了简之之计,去取大炮了。如今正是战机,有劳齐将军率领所部,出关诱敌,不知可否?”

齐劲欠身道:“大司徒尽管号令,齐劲敢不听从调度!”

众将皆高声道:“末将谨听号令!”

何安平神情严肃,再次强调道:“此战关系重大,全看将士用命。若是战败,海都军兵临安汉,关系非小!战机乃是以代价换来,稍纵即逝,不可不抓紧!”

众将齐声道:“末将必不敢爱死以后三军!”

“不敢爱死以后三军”,这是赵矜多次说过的话,众将都记牢了。原文其实出自赵矜先前所读《明史》中李文忠的话:“文忠不敢爱死以后三军”。“爱死”,就是“珍惜生命、不敢去死”之意;“后三军”,就是“落在三军后面”之意,整句话的意思就是:“我李文忠不敢因为珍惜自己的生命而落在三军后面!”这是在朱元璋与张士诚的战争中,张士诚有一次纠集了二十万重兵来袭,守军主将李文忠,是朱元璋亲姐姐的儿子,地位尊崇,但是在国难之际,看到本军以寡敌众,将士们都有惧怕之色,于是奋然大呼道:“国家之事在此一举!文忠不敢爱死以后三军!”

这是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激励全军士气。于是,决战之日,李文忠命令部将徐大兴、汤克明等率领左军,严德、王德等率领右军,自己立马在中军之前,迎向敌人大军。然后——“雾稍开,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十,乘高驰下,冲其中坚。敌以精骑围文忠数重。文忠手所格杀甚众,纵骑驰突,所向皆披靡。大军乘之,城中兵亦鼓噪出,敌遂大溃。逐北数十里,斩首数万级,溪水尽赤。”

好一场大战!虽然史书言简意赅,原文不过这么短短数十字,赵矜却印象极深,在自己戎马征战的日子里,想起还连呼“壮哉”。果然壮哉!“雾稍开”,仅仅三字,战场气氛已如历历在目,“横槊引铁骑数十”,是何等气概!“冲其中坚”,向着敌人最多的地方!“手所格杀甚众”,连主将都不怕死,亲自杀敌,三军将士怎不勇气百倍!“大军乘之”,给敌人以震撼、给己方以激励之后,总攻开始;“城中兵亦鼓噪出”,弱旅以莫大的气势全力以赴冲击大敌;“敌遂大溃”,敌人怕的就是这股不怕死的精神!

历数秦、汉、晋、唐、宋、元、明、清诸朝之兴起,都不乏一批舍生忘死的将军,带动士兵们奋不顾身,夺取胜利!就连很重视将帅保命的西方,恺撒亦总是亲临前线指挥,罗马武士心悦诚服地被他夺去手中之盾;拿破仑冒着炮火跃马巡阵,法兰西士兵皆由衷高呼:“皇帝万岁!”

弱国振兴,或是新势力崛起,都少不了将士们英勇顽强的拚搏!因此赵矜亲为表率,“不敢爱死以后三军”之语,激励汉军众将士不畏强敌,跟随着主公出生入死。当然,因为现在还没有李文忠这个人物,炎汉众将都不知道主公这句名言其实是抄袭来的。

当下何安平安排妥当,众将各受了令箭,出了大帐,就要各去整点兵马,迎战海都前军。

何安平按剑相送道:“诸君勉之!吾领镇军之责不可轻动,唯赖诸君代我亲身杀贼,归当与诸君共饮!”

这是为了激励士气的话,因此不说自己武艺平常不宜冲锋,只说不可轻动。齐劲自然领悟这一层,便接过亲兵捧来的虎牙长戟,往地上重重一顿,应道:“大司徒只管坐镇,陷阵有我!自当戮首就饮,沙场之上,恰如君同至,不过死耳!”

此言豪迈,将士闻之,一齐奋臂高呼,声震云天。稍后,各部将士使矛的挺矛,使弩的挟弩,骑兵上马,步兵小跑,先后离开了大营,奔向关外。

第二次苍岭大战,就此揭幕。

(待续本回下)

版本:7.0、7.1、7.2

日期:2004-10-15、2004-10-20、2004-12-03

作者信箱:[email protected]

读者OICQ群:4916828

解释:龟兹,龟音求,是汉代西域古国、唐代安西四镇之一,位于如今新疆库车一带。

本节读者回应:(于“风雪山头”)

挖地雷:蒙古骑兵对后勤的要求很低很低,露宿野外也行,啃树皮草根也行。所以抄后路不见得有太大作用。

江南:正因为对后勤要求低,机动灵活,那更要抄后路,否则就会打成击溃战而非歼灭战。这是和以骑兵为主的军队作战最重要作战特点。就像吴起镇战役,红军击溃了马鸿逵6、7个骑兵团的尾追,可并没有消灭多少人。西路军西征,也击溃了不少二马的骑兵,可就是无法成建制的消灭。

爻:這下可好了,東﹑南﹑西三線戰事,要看看炎漢怎樣對付了。這算是炎漢的“伏爾加格勒”轉折,打敗了會忘國,勝了會大幅提高國力和周邊影響力。

面如冠玉:古代的大炮有一个致命的要害,就是笨重。在古代交通不是很顺畅的情况下,搬运起来很慢。可以不停骚扰,引其追击。如敌方以大炮为重,自不敢尽追,如果上当追来,就有办法对付大炮了。

面目一新:会不会这样?海都赶运大炮过前线,费时耗日,终给炎汉争取了时间布置,于是遣一部轻骑不断袭扰,打乱海都的步伐,一部死守苍岭,海都久攻苍岭不下,反而损兵折将,不得而撤退时反而把赶运上来的火炮留给了炎汉。

面露欧哦:假如,海都想开炮之前下雨了,结果火药受潮,无法使用。想想,苍山岭虽然是山,但是要塞附近的树木未必多,这样攻城的器械都要后方赶运,又要花时间。而且,虽然苍岭在打仗,但是未必一定就会在这里死守,也有可能达到安汉守城。

面面俱青:原文何安平说道“诸君勉之!只恨我马上武艺不精,不能相率诸君杀敌。”——这一句中的“不能相率诸君杀敌”若改成“不能随诸君一道陷阵杀敌”,显得更能拉近与在场各将领间的距离,以激起众人同仇敌忾之心。不知不改大大以为如何?

一招就死:嗯,初步同意俱青意见,但有一点:何安平是什么人物?在炎汉的一帮粗人当中,响当当的大贤,何况亲兄弟明算帐,怎能作出如此小气的动作。大将风度当如此:“诸君勉之!吾领镇军之责不可轻动,唯赖诸君代我亲身杀贼,归当与诸君共饮!咄!”齐劲回曰:“大司徒只管坐镇,陷阵有我!自当戮首就饮,沙场之上,恰如君同至,不过死耳!”

面目一新:好!如一招所言,果是气势磅薄!

面面俱青:一招就死设想的用语确实更好。不过,你似乎误会了我的意思,我所说的“显得更能拉近与在场各将领间的距离,以激起众人同仇敌忾之心。”要激起斗志的对象并非在场将领,而是周围更多的普通将士。须知临阵之际激励全军士气乃必做之事。同时也和后文的“将士闻之,一齐奋臂高呼,声震云天”相应。谁有更好的意见欢迎提出。

一招就死:这个……其实大团体的士气这东西不是靠说话来鼓舞的,你看那些文学作品某某说一通话就惹得全军士气大涨,嘿嘿,那个是晃点你的。士气这个东西只和气氛有关,大家都发疯,我就发疯,就这么回事,所以何安平只要和主要将领说说话就可以了。像是军队这种情况,大将吼一声,周围人应和一下,很容易就一层层把这个动作带出去了,普通小兵是不思考的,呵呵。

江南:其实真正优秀的战场演说,更需要士兵们的思考。因为每个人都有他认为比生命还要宝贵的东西:自由、忠诚、荣誉、国家……优秀的指挥官必然十分善于将这些东西与战斗的成败,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激发人们的狂热。这就是为什么,经常一句“为了伟大的祖国,前进!”就会有无数战士前仆后继向前冲锋的原因。“谁给我冲上去,我赏他XXXX!”是绝对很难产生这样的效果的。

面目一新:有一点我是不太明了的,军队中如果没有扩音设备,那种现场鼓动的演说,千军万马中众将士是如何听到的?能听清的大约不过周围数百人而已。估计也是如一招所说,只能是周围人应和一下,然后一层层把这个动作带出去了,至于为什么群情激昂,那些士兵又怎么会知?

八面靈瓏:哎呀……。群眾是盲從的啊!參與開會的將領們,就是那隻領頭的羊啊!

江南:炎汉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将西边的军队调的东边去。其实海都的战略态势十分不好,四处树敌(前文有述),所以海都如果不利用现在的时间速攻炎汉,肯定有人很乐意在海都的背后捅上一刀。时间,关键是时间。火炮什么的并不重要。苍岭能在炎汉主力赶回安汉前撑住了,胜利必然属于炎汉。来他个追亡逐北千余里,克撒马尔罕以还。

日月无光:我以为蒙古时代的“炮”和后来明清时期的大炮是不能比的。在战场上对于敌人的影响应该不大。当时好象蒙古人主要是用它来攻城,没听说过在野战的时候用炮的。

面面俱青:苍岭已经要塞化,相当于依山而建的只有一个方向有城墙的城塞,而海都军为求在西线一战而定并迅速回师东线,大部为骑兵,不利于攻打有重兵防守的苍岭山堡,故在小房的“提点”下,海都会想到用炮。其实野战用炮也是可以的,只是蒙古人作战讲究机动灵活。换了宋军的话,出征都带重武器,例如霹雳车、床弩什么的。

一招就死:嗯,宋军出战,很有特色的一点就是抢先跑到对方行军路线之前开始建筑要塞,结果每次都是守城战。据说日本的真田流就是如此,hohoo

江南:怪不得宋军总打败仗。进攻方占尽天时、地利、人和。防守方无论怎么折腾都是进攻方的板上之肉,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事实上,据统计几千年的战争中所进行的战役战斗,进攻方的胜率超过七成。损失也小得多。

面露欧哦:进攻方得利其实是由于在不利的条件下,就不会主动攻击了。宋兵在野战不如对方的条件下,这样做,也是合适的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