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回:显文治七德共舞,耀武威五猛作诗(上)
作者:面不改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9916

第13辑:烈焰纷腾(12回)

第113回显文治七德共舞,耀武威五猛作诗

第114回说远景贤妃受教,问未来公主占凶

第115回阿儿贡大败察罕,朱瓦泥效死都蓝

第116回孟士孝波斯巧遇,房元度希腊撤军

第117回二人见机透假讯,三国合兵猎顽敌

第118回统帅护民阻增税,将军度势订血盟

第119回丧国失家归何处,日暮途穷至汉廷

第120回公主屈身护好汉,国君踌躇听众臣

第121回蒙骑东进排山海,飞砲震天惊象群

第122回前方力战后生乱,汉军绝境陷重围

第123回大都督孤城困守,偏将军突路远归

第124回郝如吉援兵进发,独隆翰倒打一耙

时空飞越——异域纵横记(新)

第113回:显文治七德共舞,耀武威五猛作诗(上)

光阴荏苒,世界飞速变化,在外患重重之下,炎汉迎来了玄黄三年(西元1281年)的中秋佳节。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正式建国以来虽然致力于发展经济、稳定内政,对外征战仍是一个重心。到了这个节日,朝野上下不能不担忧国家面临的形势,更不能不担忧远征在外的两路大军。

西征军目前仍被困于塞萨洛尼基一带,以埃泽萨城堡为中心,被敌军团团包围。参与围困的有意大利各邦、希腊各邦联军,甚至原本站在中立立场的保加利亚王国亦驱逐了拜占庭与炎汉使节,投入天主联军的怀抱。希腊各邦、保加利亚信奉东正教,但由于历史、地缘、利益等因素,站在了天主教一边。就象奥地利公国虽然信奉天主教,却选择了加入东正联军一样。历史上的诸多“圣战”,其实真正是出于对上帝之虔诚的能有多少?还不是为了利益!左右政治的最大因素,终究还是利益!

倚靠别司丘耶尔赫夫的智慧与将士们的群策群力,西征军尚能顶住攻势,坚守待援。但是援军由于威尼斯海军的封锁,却至今无法驶出马尔马拉海。

这时候周边形势又发生变化,由于突厥人的活动,拜占庭对小亚细亚半岛的控制力越来越小,散居各地的突厥部族在奥斯曼的领导下逐渐集结,奥斯曼部落联盟迅速扩充了领地和人口,并加强了君权,一个全新的准帝国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名义上,拜占庭仍是宗主国,但是,突厥人羽翼渐丰,已经不再向拜占庭上贡。

千年古国拜占庭,昔日荣耀的象征——君士坦丁堡繁华依旧。拜占庭的贵族阶层,内中不乏历史悠久的世家,醉生梦死依旧。公子们成天想着勾引哪家的夫人小姐,名媛们成天想着支开丈夫或老爸去与情人幽会。就象文艺复兴时的名著《十日谈》所述:“爱情总是喜欢光顾豪华的屋舍”,与中国的俗话“饱暖思淫欲”有异曲同工之妙。尽管基督教是宣扬禁欲的,不管天主教派还是东正教派皆如此,但社会上还是充满了贪欲与造作,说白了就是圣洁幌子下的乱交社会。“爱情”并不是非得光顾豪华的屋舍不可,就象饱暖问题还没怎么解决的人也会有繁衍子孙的欲望一样,不过,最热衷寻欢作乐的自然还是所谓的“上流社会”,而这个阶层很大程度上掌握了国家的未来……

东征军方面,乌达、独隆翰两部协助当地居民耕种的土地已经开始收割。凡是有汉军参与农作的土地,收成倍增,而汉军只取两成自养,加上德里朝补贴的一些粮饷,过日子还不成问题。郝如吉私下甚是优待独隆翰,馈送不断,不在话下。

印度国土大部分属热带与亚热带气候,土地肥沃,降水丰富,种粮食、种棉麻皆宜。但是,自古以来衣食供应总是成问题,总有大批吃不饱、穿不暖的贫民。就算到了现代1980年左右,当时中国的人均耕地不到1.5亩,其中还有一半左右是气温低、降水少的贫瘠土地,粮食还能基本自给;当时印度人均耕地是中国的三倍,却还要大量进口粮食。内中奥秘,不是随便解得。

人民饥寒交迫,但他们对自己的苦难却已经麻木。麻木了便会失去与不幸命运相抗争的天性,无怪乎,宗教是稳定统治的利器。

肥沃的土地,驯服的人民,这是外来势力冒险的乐土,从远古的亚历山大到后世的维多利亚,当然也少不了当今雄霸中亚的海都。

伊儿利政变之后,东征军形势严峻,德里苏丹肯克巴特惶惶不可终日,索性通宵达旦宴乐以麻醉神经。但是海都却迟迟未动。原来,他正在等待南印度联军集结并向德里朝发动攻击,自己坐山观虎斗一阵,再来捡现成便宜!

至于炎汉国内,西线、东线与南线无一不紧张。西线,与基辅的关系持续恶化,基辅摄政夏塔尼耶夫估计到炎汉形势不妙,正努力说服各邦联手对付炎汉。但由于各邦并不齐心,目前还没有实质性的行动。东线,有八剌率领的海都军重兵威慑。南线,伊儿利内乱,但汉军兵力不足,无法介入,只能保持警戒而观望。阿塞拜疆、车臣两国由于参与东征之故,国内守备单薄,好在两国军民也见多了大风大浪,社会秩序还能维持。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迎来了中秋佳节。为了安抚国内民心,炎汉要若无其事乃至更加隆重地度过这个节日。自从开国以来养成的尚武习惯,逢年过节必有大规模阅兵,这时首都兵力单薄,如果再象往常一样阅兵,难免显得逊色许多。赵矜灵机一动,将阅兵改为检阅工农。

于是,云集安汉的各国商旅又见到了一幅前所未有的奇景!数以万计的工匠、不下二十万的耕夫织妇,在朝廷组织之下来了一次盛大的游行!工农队伍虽然不象军队那么整齐,亦显示了炎汉强大的国力!参与者更是感受到了自豪与振奋,以前都是观望,没想到能够亲身融入集体大游行,不亦乐乎!

就这样,过节的门面算是撑过去了。

虽然时局不妙,在此中秋团圆之时,各地镇将仍汇集京城,一来同贺佳节,对内对外显示升平气象;二来也要向朝廷汇报各处的动态与本部的状况。

按中国的文化传统,中秋、重阳、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等重要节日,都是吟诗作赋的大好时节。朝廷引领着全国文化的潮流,自是要起带头作用。白天休朝,君臣一同观看民众游行,晚上赏月,大排宴席,满朝文武齐聚,一醉方休。连带在安汉的各国豪商、友好国家使节也受到邀请,融入中华民族特色的欢乐气氛之中。

豪商们要在皇帝面前露脸,各出招数。有法兰西商人献上名贵白兰地,又有色目商人献上西域葡萄酒与酒泉夜光杯;有威尼斯商人让手下乐师拉起受马可-波罗带回的东方胡琴启发而发明的小提琴,又有拜占庭商人让随行的歌唱家唱起经典的咏叹调;有波斯商人拍手唤出一长列热情似火的妖娆舞女,有埃及商人引来尤其擅长身体语言的肚皮舞娘,赵矜不甘示弱,破例出动上百名盛装宫女演出汉魏宫廷舞,妩媚而不失高雅,顿时将满场镇住。

好戏在后头,八百名唐装武士登场,跳起了盛大的《七德舞》,朝廷大臣不少对《七德歌》都耳熟能详,随着音乐的节奏齐歌道:

“七德舞,七德歌,传自武德至元和。

元和小臣白居易,观舞听歌知乐意。

乐终稽首陈其事:

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

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

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

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

亡卒遗骸散帛收,饥人卖子分金赎。

魏征梦见子夜泣,张谨哀闻辰日哭。

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

剪须烧药赐功臣,李勣呜咽思杀身。

含血吮疮抚战士,思摩奋呼乞效死。

不独善战善乘时,以心感人人心归。

尔来一百九十载,天下至今歌舞之。

歌七德,舞七德,圣人有作垂无极。

岂徒耀神武,岂徒夸圣文。

太宗意在陈王业,王业艰难示子孙。”

这套歌舞,说的是唐太宗创业的故事,最早是在唐高祖武德年间,采收民间歌颂太宗(当时为秦王)英勇战斗事迹的《秦王破阵乐》,作为宫廷乐曲,后来太宗登基后亲制舞蹈,正式定名为《七德舞》。到了元和年间,大诗人白居易有幸观赏此舞,大为感动,作了《七德歌》,提醒君王与朝廷大臣们不要忘记太宗创业的艰辛,不要忘记尚武与仁德兼济的精神。

且歌且舞,再现汉唐雄风,炎汉君臣心潮澎湃,而席上最见多识广的西方人都悔恨自己实在是没有见过世面,才相信马可-波罗回国后所说的东方胜景不是大话。

(待续本回下)

版本:7.0、7.1

日期:2005-04-01、2005-12-23

作者信箱:[email protected]

读者OICQ群:4916828

附:《七德歌》释文。

七德舞,七德歌,最初是在武德年间,高祖[李渊,年号武德]采收民间歌颂太宗[李世民,封秦王]英勇战斗的《秦王破阵乐》,作为宫廷乐曲,后来太宗亲制舞蹈,使魏征、虞世南等大臣填词,正式定名为《七德舞》。流传至今,到了元和。元和的小臣白居易,观赏歌舞之后,懂得了其中的含意,于是等到曲终舞止,顿首向天子与大臣们陈述往事。太宗十八岁时便举兵起义,以他的英才神武,攻取两京,持白旄黄钺,奉高祖为帝。其后继续南征北战,生擒王世充,杀死窦建德,终于在二十四岁的时候统一天下。二十九岁时登基为帝,三十五岁时完成了驱逐外寇、安定边疆的伟业,国家从此强盛、太平。为什么他能这么神速地平定乱世,振兴国家?神速的原因便在于他能够推心置腹地对待人,敬重大臣、关怀将士、爱护百姓。贞观初年,他下令收埋乱世中所有战死的遗骸,祭祀后安葬;因为不忍有零落未葬的,后来又追加了一条命令,凡是收葬无主尸骸的人,官府给予布帛答谢。贞观五年,国家刚刚安定不久,外有强敌,内有天灾,发生了大饥荒。民间惨到人相食、父母卖子女。太宗下令尽出御府金帛,赎回被卖的子女,还给他们的父母。良臣魏征病危,太宗担忧其病情,半夜做梦,梦见魏征来辞别,于是惊醒,忍不住为这梦境而哭泣。这一晚上,魏征果然去世了,太宗为其题写碑文道:“昔殷宗得良弼于梦中,今朕失贤臣于觉后![从前商朝的开国国君汤,在睡梦之中得到了傅说;而现在我呢,却在醒来之后失去了魏征!]”另一位贤臣张公谨去世,太宗亲自临丧,悲不自禁,有司慌忙奏道:“日在辰,阴阳所忌,不可哭。[现在太阳位于辰位,根据阴阳忌讳,不可以哭,哭了不吉。]”太宗却道:“情发于中,安知辰日![我的悲痛难以抑制,管它什么时辰不吉!]”便潸然泪下,痛哭尽哀。历来的国君多贪女色,后宫中充以美女成千上万;不仅如此,有些朝代的宫闱制度还严酷到就算宫人被贬谪出外,敢迎娶她们的都算犯法。太宗却说:“妇人幽闭深宫,情实可愍,今将出之,任求伉俪。”于是下令裁省内廷开销,放大量的宫女出去,让她们自由婚配。太宗还深怕产生冤狱,常常亲自过问案件。有一年理狱,最后确定有四百名犯人该处死刑。但是太宗见他们情状凄惨,起了恻隐之心,放他们回乡归家,约定明年秋天再来就刑。次年秋,四百囚犯尽数归来,无一私逃,太宗于是下令特赦他们。太宗早年亲自征战,与将领们恩义深重。大将李勣病卧不愈,医生说要龙须烧灰配药,太宗便亲剪髯须[古代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看得很重,理发与剃须都是忌讳的事情],李勣服药后病情好转,感动呜咽。将军李思摩中了箭,太宗怕有毒,帮他吮血,李思摩裹好伤口便奋臂高呼,要求效死。太宗的英明,不仅仅在于善战,还善于凭借天时、用真心去感化别人,于是天下人也真心归附。迄今已经有一百九十年了,不仅朝廷,国民到现在都还载歌载舞纪念他。歌七德,舞七德,圣人的言行,应是后世无穷的典范。哪里是为了夸耀神武,哪里是为了粉饰太平!太宗传下此歌此舞的原意,是为了向子孙讲述王业,让子孙不要忘记开国与定国的艰难啊!

本节读者回应:(于mm.yhiu.com“风雪山头”)

看面相:这《七德舞》《七德歌》还是第一次看见,又增长知识了,谢谢!

小刀:怎么看样子奥斯曼帝国要提前将近200年崛起啦?历史改变得越来越多了!

人面桃花:小刀兄,奥斯曼帝国兴起于13世纪末(正是本书中的年代),开国国君奥斯曼于1282年(相当于炎汉玄黄四年,本书目前来到玄黄三年,可见奥斯曼确实是提前登场了一些,但是不多)继位领导部落,1300年建立了苏丹国,1326年称帝国,同年去世。其子孙继续大举扩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遂成地跨三洲兴旺五百年的著名历史强国。

西门庆:不错啊,一定要发扬中国的文化。

面面吃面:中国的文化一定要走向世界!

魂魄毅兮为鬼雄:那七德,就算是中华人都不尽可知其妙处,舞以番邦真乃牛嚼牡丹之举!

广陵散:唐代的大型乐舞天下闻名,霓裳羽衣就不说了,兰陵破阵、七德之类的军舞是很有气势的,用来震慑番邦正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