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回:统帅护民阻增税,将军度势订血盟(下)
作者:面不改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736

时空飞越——异域纵横记(新)

第118回:统帅护民阻增税,将军度势订血盟(下)

就在乌达、泰屯、檀尤腊加大战海都军的时候,南线战事果然也如海都所料轰轰烈烈地展开。海都也料到了南线南印度军很难在郝如吉手上讨到便宜,只是没料到自己的军队会遭到惨败,致使进攻德里的宏大计划告吹。

海都压制着内心的忿怒,思考下一步应该怎么办。是否孤注一掷,利用剩下的粮草,动员全军向德里朝发动全面强攻?这时他又接到急报,王子达赤亦剌干虽然率军挺进波斯,掳掠收获不少,但是被火阿真所拒,吃了个小败仗,估计难以再进军,便派人星夜来问父王。海都略一沉思,令达赤亦剌干将掠来的老弱与妇女(美女除外)送还给火阿真,表示两国休战的诚意;如果休战达成,则迅速率领所部赶来会合。

海都并不是真心想要跟伊儿利讲和,只因汉印联军的胜利粉碎了海都依靠掠粮作战一举平定印度的痴心妄想,不得不另思良谋。伊儿利内乱的机会固然好,但阿儿贡不知哪来的那么大本事,竟然很快就控制住了局面,已经难以乘隙。相比之下,还是印度这边意义重大。只要平定印度,将来有得炎汉、伊儿利好看!苎玉香、茱莉娅……海都还想搂着这垂涎已久的两国名媛睡觉哩!

却说独隆翰所部在占蒲儿城一直受到良好款待,郝如吉与独隆翰亦是惺惺相惜,交情渐渐深厚,这番南印度联军多路进攻,郝如吉却不要独隆翰带兵协同,依然好好地养着汉军,不让干活。

原来,郝如吉先前向朝廷要求调派汉军支援,仅仅是出于结交独隆翰的考虑!郝如吉知道乌达是主将,不可能离开德里,泰屯是一国之君,也不可能,那么就只有独隆翰会领兵前来了。郝如吉已知独隆翰是炎汉国舅——皇亲国戚啊!通过他可以好好跟炎汉打交道。

相处一阵之后,郝如吉意外地发现独隆翰十分勇猛而且不乏见识,心中惊喜——这个朋友算是交对了!独隆翰亦佩服郝如吉低调的为人处事风格、镇定自若的大将风度,故此两人深相结纳。

这次南印度联军进攻,一来郝如吉有自信单凭自己就可以取胜,二来倒怕英勇无畏的独隆翰万一上阵以后有个什么闪失,那真难以向炎汉交待。于是,郝如吉将亲姐妹中尚未出嫁的小妹玛苓嫁给独隆翰,便以新婚为由,不让独隆翰上战场。

独隆翰本是个响当当的男人,跟五猛差不多,都是不懂得儿女之情的,女人在他们这种铁男人的眼里只不过是生孩子的工具,远不如刀枪剑戟有吸引力。因此虽然新婚妻子柔情款款,独隆翰闲居占蒲儿城,天天听歌看舞,闷得直发慌,听闻郝如吉连败雀拉朝、后撒拉朝联军,更是坐不住。

接着,再听到三国合兵于德里西南面大破海都军的消息,独隆翰细细一想,拍案而起!于是不等“蜜月”过完,点起本部轻骑就要往南开拔。郝如吉的手下慌忙阻拦,独隆翰反而以他们主人妹夫的身份,喝令他们放行。按说独隆翰并不象以前的萧若璎那般任性,只因他担忧着乌达那边的情况,决定要帮助郝如吉迅速击溃南印度军,再回师北上共抗海都。这样其实是顾全大局的,倒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了——独隆翰以北地第一勇士自许,从来就没将生死放在心上!

郝如吉军追赶着败逃的联军,正逢庞的亚朝、雅答法朝生力军前来助战,联军因此重稳阵脚,再度反攻过来。郝如吉军总兵力不及对方一半,且战且退。

按郝如吉的设想,本想要退后到一个险要的隘口——熏香峡,以少量兵力牵制住敌军,主力于后休整,趁敌军疲惫之时反攻。不料,南印度亦有能人!庞的亚朝名将迦尤吐向国君玛拉纹曼献策,获得许可之后,带着本部步兵翻山越岭,抢占熏香峡!

郝如吉得报,紧急扎营,寻思对策:是要绕道,还是要强攻?正这时,独隆翰率部赶到,听见前面逃来的郝如吉军散兵报告,二话不说,即令全军向熏香峡发动冲击!

无论郝如吉军还是南印度联军,均以象兵为中心,步兵为辅,骑兵甚少。独隆翰所部在占蒲儿期间,已经初步熟悉了印度人的战法。如果联军是以象兵扼守,那么,骑兵的马匹见了大象往往惧怕,甚至不战而溃。独隆翰带着部下轻骑赶来,只是为了快捷,并不是要以骑兵斗象兵——须知除非与大象联合训练过相当长时间的战马,不要指望它们能够临象不惊!汉军的马,显然不行。

但此时,独隆翰判断形势,觉得联军的象兵很难超越郝如吉军抢占隘口,能够到这里的应该只有步兵,这便决定趁敌军立足未稳而以轻骑冲之,并非鲁莽!

哪里来的清一色骑兵!装备精良而且骁勇善战!迦尤吐大吃一惊,慌忙指挥抵敌。只见独隆翰亲率数百轻骑,当先冲锋,所向披靡!转眼间,已透入联军阵地三分之二。迦尤吐正大声吆喝,指挥弓箭兵集合,准备从中间横射独隆翰,独隆翰这时已经发现了迦尤吐乃是一军主将,立即掉转马头冲来!手下骁骑见独隆翰掉头,纷纷跟着掉头,有马快体重轻的,已经赶在独隆翰之前,冲入弓箭兵群中,奋力砍杀!

迦尤吐虽是智将,遭到意想不到的突袭,一时着慌,只得往后退去。独隆翰窥得真切,抽出一把飞叉,掂掂距离,猛力一掷!一道银光追去,饶是迦尤吐跑得快,没被击中上身要害,却也中了左侧大腿。汉军数骑小卒疾驰上去,一齐跳落马下,将忍着痛想要挣扎的迦尤吐擒住。

既遭突袭,主将又被擒,迦尤吐的这支部队土崩瓦解,隘口仅仅被阻断了短短的一天。

郝如吉闻讯大喜,便请独隆翰前来相见。这时郝如吉的后军面前,联军前锋已然追至。郝如吉亲自指挥后军断后,守住营寨,联军冲击不动。

独隆翰令将士把守隘口,谨防联军再来偷袭,自己带了一队亲兵,星夜赶去见郝如吉。

郝如吉见到独隆翰,先是拥抱,又是夸奖,然后不无埋怨地问道:“兄弟为什么擅自前来?”

独隆翰道:“只因听闻捷报:我家主将乌达大都督,与阿塞拜疆国王泰屯陛下、贵国的檀尤腊加将军,已于德里西南面大破海都军先锋,击毙与俘虏敌军大约一万五千。”

郝如吉一时没细想,奇道:“这是大好消息啊!既然如此,兄弟还着急什么?”

独隆翰一拍大腿,铠甲簌簌作响:“大将军!兵书上讲,打仗不仅要分析形势,也要分析对方统帅的性情。海都这个人,行为举止犹如赌徒,当他看准一个目的,只要觉得可以达到,是不会轻易罢休的!德里城能否坚守,事关重大,我想这一仗海都虽败,必会不惜血本卷土重来!”

郝如吉想想,脸色严峻,探讨道:“那么,上次海都进击苍岭关,为什么放弃呢?”

独隆翰道:“苍岭关的价值哪里可比德里城!我朝的坚守能力,说实话也在贵国之上,海都觉得胜利无望,自然放弃。但是现在,他觉得攻陷德里有把握、占领恒河粮仓大有意义,怎不倾力而为!我料他不但不会退缩,还会增兵!”

郝如吉点头,屏去心腹,只留下独隆翰一人,请独隆翰坐下,再按着独隆翰的肩头说道:“说得有理!这样说来……兄弟,我们是一家人,大哥要跟你说点心里话,你可千万不要泄露!”

独隆翰点头。于是,郝如吉谨慎说道:“你觉得,我将领地治理得怎样?”

独隆翰道:“甚好。”

郝如吉又问:“那么,我国的朝廷却是怎样一番情景?”

独隆翰道:“萎靡不振。”

郝如吉叹道:“可是,听说你们汉人将背叛君主的人,都叫做乱臣贼子,是吗?”

炎汉国人在外通称汉人,独隆翰虽是北地人,亦视自己与汉人无区别,便道:“不是。诸如华夏史上有个秦朝,国君暴戾,臣民便把秦朝推翻了,汉高祖建立了汉朝。远古还有夏朝、商朝,都是因为国君不仁,天下不堪暴戾而推翻之。”

郝如吉道:“哦!倒是我忘了。其实秦汉的事,我也听兄弟讲过。夏朝、周朝,倒是第一次听说……那么,兄弟啊,我有意独立建国,舍弃德里,定都占蒲儿,你觉得怎样?当然,贵军主将乌大都督,我十分敬仰,希望他能一起到这里来。泰屯国王我也会写信邀请,檀尤腊加也跟我有交情。一旦举事,一定会成功的!在我的统治下,国家一定能保全,人民一定能安生!”

独隆翰沉吟良久,答道:“大将军想要保国安民,我想是好事。但是如今的时机,我不觉得恰当。舍弃德里绝不是好办法!德里一失,震动远近,有可能一溃千里,尽丧国土!虽然大将军有很强的能力,也很得民心,可是行事总还是稳妥为妙。我愿与大将军歃血为盟,将来助你举事——但是,绝不是在今时!”独隆翰敢于这样决策,只因现在情况特殊,无法禀报国君作主,而若不与郝如吉巩固关系,只怕郝如吉会疑心独隆翰与自己不同心,故此,以姻亲身份加上歃血为盟,郝如吉该当相信自己是为大局考虑所以才阻止他。至于炎汉将来要不要帮郝如吉夺位,一来,赵矜跟郝如吉现在可说也有亲戚关系——尽管很疏,毕竟维尤伊与独隆翰只是族亲关系;二来,炎汉急需盟友,郝如吉肯定是比肯克巴特要强,如果是肯克巴特的话,恐怕只会拉炎汉的后腿;三来,就算炎汉不帮郝如吉,郝如吉一样能夺位,那么何不顺水推舟?

郝如吉大喜道:“那样甚好!兄弟勇猛过人,又有见识,我听你的!那么现在应该怎么办?”

独隆翰道:“应该尽快击溃联军,使其元气大伤,短期之内难以再进攻。然后我军迅速北上,解德里之围。先使海都退去,保全国家,改朝的大事稍后再慎重进行。那时,大将军有击退强敌的丰功伟绩,百姓定会更加拥戴!”

于是,郝如吉与独隆翰歃血为盟,按汉礼宰了白马祭天。从此独隆翰呼唤郝如吉为兄,不再称呼“大将军”,郝如吉十分欢喜。

(待续119回)

版本:7.0、7.1

日期:2005-04-16、2006-01-06

作者信箱:[email protected]

读者OICQ群:4916828

本节读者回应:(于mm.yhiu.com“风雪山头”)

魂魄毅兮为鬼雄:独隆翰要成为别国的国戚,怎么着也要支吾皇帝一声,不然御使大人(有这职务么……)不参一本才怪。

面面小卒:首先,是“御史”不是“御使”,在中国历代不但确有这职位,而是非常重要。御史队伍相当于检察官+智囊团,汉朝时御史们的头头——“御史大夫”一度位居三公之首。其次,独隆翰远在万里之外,要是还顾着什么向皇帝支吾,岂不错失良机?中国的传统,凡是利军利国的大事,外将可以自己作主的。

小刀:独隆翰处理与郝如吉的关系真是手腕老道,合情合理,将来定是了不起的人!

沧海基石:独隆翰的确是个吕蒙式的人物,即有武力,又有战略眼光和政治头脑,多锻炼锻炼炎汗就多了一个帅才啊!只是如此人物还希望不改兄笔下留情,不要象吕蒙那样下场啊!楼上的意见提的也很在理啊,临阵收妻可是死罪,就算没有法律的约束,似乎还有军队和朝廷的组织纪律吧!更何况还是和外国的重要人物通婚,要是心怀叵测的外国敌对势力暗中对重要将领使“美人计”策反呢?看来是作者的疏漏吧……

面不改色:不是疏漏,而是不需要在文中注解。真正有见识的人物,是“苟有利于社稷,便可为之”的,哪里顾得到避那么多嫌疑!很多政治上敏感的事情是见仁见智的,婆婆妈妈、为避嫌疑而不敢行动的话,可不是象独隆翰这般磊落汉子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