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师徒
作者:念心虫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629

等老爷子再回来的时候,宋涛已经站快两个小时。但精神反而更好。老爷子见他刚练功夫,就上路,很是高兴,道:“你果然很有悟性,刚上手就懂了,好,剩下的就是时间积累的问题。以后就这样站。来,你把你的五禽戏给我练一遍看看。”

宋涛就把每天必练的五禽戏练了一遍。老爷子边看边点头,道:“你的五禽戏也练到神形兼备,深得其精髓。不错,既然你有这样的底子,那就更好办了。形意拳,基本属于象形拳。它的主要套路,多是摹仿一些动物的捕食及自卫动作而成。即所谓‘象形而取意’。如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鸟台、鹰、熊、等等,被称为形意十二型,乃形意拳对敌的高级手段。练好任何一型都有奇效。十二型和你的五禽戏,都是模仿动物而来,两者同源同理。现在,我就在教你其中的虎、熊、猴、马、鸡五型,都是和五禽戏里的五禽相对应的动物。你应该很快就能上手。来,我做你看一遍,感觉一下。”

宋涛仔细的看着老人的动作,果然和五禽戏很相似。不同的是,五禽戏是养生功,动作比较舒缓,而形意五型是对敌之用,动作速度很大。但两者的神韵是一样的,都是模仿动物生活动作而来。所以,一遍下来他,也有了不少的心得。

老人在一旁,亲自手把手的纠正他的每个动作,要求做到分毫不差才可以。这才是真正师傅带徒弟的态度。以前,师徒吃住都在一起,感情比亲孩子还近。因为,师傅要时刻指正徒弟的所有动作。就是这个原因,古时候,名师最多也就带几个徒弟,就了不得了。徒弟出师,就完全可以代表师傅。无论好事坏事,都要替师傅接下,当自己的事办。要不,收徒弟有那么多的规矩呢?肯定是要全方面的,考察其心性人品和资质。有的跟了师傅十几年,都入不了门。

民间传说,早年太极宗师杨露蝉,去陈家沟拜师学艺,几次三番被拒之门外。最后,只能扮成哑巴,才混进去找机会偷学。一呆就是八年,最后终于感动其师,才真正收他为徒。当然,这只是传说,但也说明国术前辈们,都因为知道机缘难得,所以,才珍惜来之不易的修行机会,最后终成大器。

早时候,一般师父眼里,会把徒弟分成四种:一传人。二经济来源。三传人经济来源兼而有之。四应付任务。动荡年代,学武术本来就是防身和混饭吃的。有钱人家孩子,学武就是防身为主,没钱人家孩子学武,就是混饭吃的。作为师父,一般也不会象电视里演的,都是仇视富人孩子,亲近穷人孩子。相反的,如果富人孩子本身资质好,又刻苦,品德也好的,师父更愿意倾囊相授。倒是有些穷苦出身的徒弟,师父反而要因地治宜了。

因为,一般乡下的富人家庭,也就是吃的好点,用的好点。根本没有达到象电视里演的,动不动就官商勾结,欺压百姓的地步。要达到那样的高度,也不是一般的地主富人家庭能有条件的。事实上,乡间的富人更忌惮政府的。因为,政府对他们更多的是掠夺。而且,这些富裕家庭,多数都是以勤俭起家,多数创业,祖宗都是非常刻苦,在乡间都拥有比较高的威望和良好评价的。也就是所谓的乡绅阶层。又由于他们在财富上的余力,所以相对来说,还能经常做一些慈善事业。名声一般都不错。乡间的富户,也没有特别雄厚的财力,如果,子代不善,多数也就很快败掉了。所以,如果还能保持富裕,当家的人一般都是属于乡间精英。乡间的穷富阶层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后来宣传的那么尖锐。这东西就象民族矛盾一样,没有一些人在那挑拨煽风点火,大家也都没事。

而练武要练的好,说实在的,是个耗钱,耗时间的活。要有钱保证营养,有充分的时间保证训练。头脑多少和受教育程度有关。所以,真正一些民间的高手,排除和尚道士等,这些非正常意义上的社会人,很多家庭条件都还不错,或者,至少他们学武期间的家庭条件都不错。真要是穷的叮当响的家庭,因为供养不起,一般也就练个三招两式的,练不出高手的。

做师父的最讨厌的徒弟,就是人品比较差的。这样的人,穷人家里很多,富人家里也不少。所以,大多数师父,更愿意收家庭条件好的徒弟,原因也是必然的。徒弟有钱,师父日子也好过一些。徒弟有钱,将来练好了武术,也不会拿武术混饭吃,抢师父的饭碗。徒弟有钱,将来练好了,一般也不会和别人争强斗狠,或者落为匪寇败坏名声。另外,封建时代,徒弟有钱又练武的,也有可能走武举的道路,光耀门楣,也光耀师父。

反而,一般师父对家里特别穷,练武意愿却非常强烈的人,多数都不收。跟电视里的宣传正好相反。因为这种人,一般心地不仁。因为一个人家里贫穷,你正年轻,不去辛勤养家,孝敬父母,要么你是不孝。如果你不是不孝,那就是企图把练武当成发家的途径,你就是不仁。因为你要靠武发家,说白了,你就要去打别人。而且你练武意愿越强,将来出手可能也越狠,你靠打别人出人头地,属于心地不仁。再说,山外有山,弄不好你也就死在别人手里。你说这样的徒弟,你花心血去教,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如果徒弟人品没有什么明显的缺陷,家里条件又允许,你自己肯下功夫,对师父好点,那基本上师父都会认真教的。没学到好的功夫,多数都是自己天赋有限,或者不够刻苦。当然,如果师父有心把你当传人,可能就会对你严格一些。如果只是当你是经济来源,你本身品德上也没什么大缺陷,那一般该教的也都会教,就是要求上不会那么严格了。

师父在基本功训练阶段,就可以将徒弟的底细摸清楚,然后就进行分类教学了。人品差的,一般是不教了。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实在无法开除,则多数都是教套路,不教口诀,不进行对抗训练。其内容有些类似于电视里的“手谈”或者“讲手”,你一个泰山压顶,我对一个举火烧天。就是把套路的每一个招式拆开,然后剔除套路中辅助动作,用口诀形式,阐述每个散招的应用方式和方法。学会了就可以进行拆招对抗练习,也就是所谓的散手了。只有练完散手的人,才具备成为一个武术专业人士的入门资格。然后,师父的任务就完成了。修行高低,就看个人了,这就所谓:“师父领入门,修行靠个人。”

但由于古代没有专利局,也不存在知识产权保护,加上有门户之见,所以,一般这些口诀都编制的比较模糊,属于简单易记,不易懂。如果没有专门的师父给你示范,那你拿了也没多大用处。如果你没有练习过本门的基本功和套路,学了更没用。这也是古代中国的武术环境造成的。如果光练套路,不懂口诀,不进行对抗训练,那就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秀腿。打起来虎虎生风,自我感觉良好,用起来手忙脚乱。纯粹是师父不想教你,给你应付任务而已。从记口诀开始,师父就开始进行拆招散手训练,然后就是进一步的熟练训练。练到一定程度,熟能生巧了,就变成了一种本能反应了。

通常是师父教你练好基本功,再把口诀给你,再给你示范口诀,基本上就是完成任务了。教学内容就已经完成了,剩下的就是熟练程度了。到这一步,师父就准备让你出师了,或者辞职走人。其实,传统武术本身是很科学的,因为它都是从生死搏斗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经过各种实践淘汰之后,保留下来的。只是由于古代的门户之见,还有职业竞争,生活所迫等原因,以及一些迫不得以的原因。比如徒弟品德不好,又有背景不得不教这种情况,所以,有些口诀采用各种各样的神话或者虚无的谎言进行修饰。最终导致传统武术,有了大量的神奇怪论的现状。这都不是真实的传统武术。

中国武术,自古就是从自然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所以,它肯定是遵循自然规律,人体规律,运动规律的。传统的武术训练,和现在的搏击训练,其实原理是一样的。内容也是相通的,只不过是训练目的不同,导致一些内容和方法上,有些差异而已,但道理绝对都是一样的。现代搏击技术的专项训练能力和深入程度,都是超越传统的,只是由于竞技环境和目的不一样,所以,现在搏击技术内容比较相对显的比较单一。但单在专项深入程度上,则是传统武术所远不能比拟的。

传统武术的训练程序,其实非常科学。从基础入手,训练力量和步法,身法,然后训练技击动作,最后进行对抗训练,增强熟练程度和速度。整个程序,其实和现代竞技体育完全一致,这才是符合事实的。根本不存在什么神奇怪论,都是看的见摸的着,感受的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