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金陵烟雨 第五一节 郑和团队
作者:清宵好梦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300

靖难之役之后,出身于北军的新贵,在军队中迅速取代了洪武、建文时期遗留下来的老臣,虽然建文号令南方诸军勤王时,很多地方诸侯都在观望,但永乐继位后,还是对他们有一点点的怀疑态度,而这些部队中,针插水泼,最难搞定,最可能保持原有独立性、最不容易被习于骑射的北军官兵取代的,就是习惯南方环境、熟习水战技术的水军了。

大明朝一定要有水军,怎么处置原有的这些水军一直是个问题,王动不清楚郑和为什么要将十万水师去日本,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号称十万,其实也就一两万。知道日本历史的都清楚,日本这个国家,南北朝时代,大的战役也就一两万人在打,水师更是可怜,郑和的"十万"吓都能吓死他们,别说真的打仗了。

安南之役明朝动用了三十万部队,号称"八十万",不过这里没水军什么事,细心一点的人会发现,第一次下西洋,受命于闻安南之变以后,出发于定策进攻安南之时,归国于攻陷安南之际。永乐四年大军出发的同时,朱棣还让郑和传话,命占城阻遏安南。占城既是郑和船队出洋的第一站,又是船队归国的最后一站,郑和回国的时候,大量的战俘也是在占城上船,由郑和带回的,其中还包括上百个被阉割的了安南小太监。

郑和这两百多条船中,除了最大号的宝船以外,马船,座船和战船,以及八橹、六橹都是军舰,而他的随行人员中,除了太监以外,就是官兵,没有礼部和鸿胪寺的官员,也就是说,永乐让太监带着军队去宣国威,两万六七千人,最少也有一万多的部队,另一万多人呢?全都是做后勤或是思想工作的吗?

王动在猜永乐使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用意,宣国威是一,建文帝是一,一个安定的南方也是一个理由,永乐自己本身有几成征伐西洋的意思,要说没有,这舰队和收安南为交趾那算什么。这对于王动来说非常重要,王动本身的棋局已经一步一步布开了,而这里最大的变数就是永乐帝,千古一帝,这种人是没那么容易让你看透的,虽然王动有多个明史学者专家的研究打底,但他还是不敢打包票,毕竟这一错,赌上的可是滚滚的人头。很多局外人以为是必然的东西,放到历史长河中去体验,可能还真就是一些偶然因素触发的。

京城只是整个下西洋活动中的一个点,大量的准备工作是在刘家港做的,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工作就是陪同那帮外国使节逛苏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京城的时候,永乐就让他们见识了一下大明朝京城的宏大气度,到了苏州,永乐又特别指示,一定要这些番蛮见识一下,苏州的富庶。老大发了话,底下一定会好好的照办,吃好喝好玩好,还有送好。

刘家港这帮官员中,周鼎也是个大忙人,这次随郑和出使西洋,他带来兵将,虽然说都会水,但与水兵还是不一样。这几日,王景弘也是调了船给他,船载着这些神机营的枪炮手,天天出海,让他们先适应一下。王动听到这个消息,连忙让周鼎把他带来的人也一起捎上。

王动这几天主要就是忙着和郑和使团里的大大小小的官员打交道,在郑和和周鼎的带领下,慢慢摸清他们的底细。

王景弘,福建人,成年后阉割入宫(王动怀疑是自阉),燕王南下时,负责粮草一事,有军功。他是继郑和之后的内宫监太监,郑和是第一任,他是第二任,可见他的能力和永乐对他的器重。不过他能下西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去势前是个出色的船夫,对沿海的航线,罗盘的使用等等非常在行。王动发现,王景弘这人做事非常严谨,是个出色的领航员。整个船队的指挥和调派,基本是以他为主。

候显是个的外交官,永乐刚上台的时候,为了得到周围国家的承认,四处派出使节,这些使节都是以太监为主,其中,郑和王景弘去日本、下西洋,李达去西域,海童去了北方,而候显接到的任务就是出使西番,永乐元年候显走了几万里的陆路去西藏,四年后,他带着乌斯的圣僧哈立麻一起回到京城,整整四年,足见路途之艰辛,候显本人也因此坐上了司礼监太监的位置。他这次跟着郑和下西洋,看来永乐至少是要把印度给稳定下来。

武将中,王衡是跟着燕王南下的,官职也是最大,都指挥使,基本上,他算是军事指挥上的老大,当然是除了郑和之外,但问题是,此人是骑军将领,下西洋,骑兵只有五千。朱真和唐敬都是水军出身,朱真原是龙江左卫的指挥使,唐敬则是水军右卫的指挥使,他们手上各有五千水师;周鼎的加入不必多说,他也是将了五千多的枪炮手过来的。还要提一下的是两个千户,林子宣,金吾卫千户,哈只,宽河卫的千户,虽然是他们两个是千户,但金吾卫和宽河卫是燕王南下的嫡系,他们两个领的步卒也有五千之数。另外的就是锦衣卫,李实,指挥佥事,何义宗,指挥佥事,这两人将着三千锦衣卫。也就是说,整个郑和船队中,真正可以作战的部队有两万三千人之多,而余下的四千六百多人,才是真正的后勤人员。

王动这些天主要忙应酬,混迹于这帮太监和军人之间,然后就是继续收罗和亲近他想要的各种人才。太监们很好打发,但凡一男人去势之后,少了一种欲望,一定会有别的欲望来代替,不然激素分泌,下班的时间,过盛的精力都没的交待,所以他们总会有某些专著或是特别的爱好,当然这些爱好有的上得了台面,有的上不了台面,只要在这方面你能抓住了并能够切入,那余下的事情就好办了。这点是王动多年机关工作的体会,在机关里上班的时候,同事们并没有发现他的人缘关系有多好,等到公布他援藏的时候,各个处室明的暗的都来送他,那段日子,厅机关的饭店和边上定点的饭店,天天不落,重要原因就是,很多八小时之外的时间,他总是和一帮处长混在一起打牌下棋,私底下是被称作小兄弟的。

苏州玄妙观,创建于西晋,到元朝时改名玄妙观。唐时最盛,有殿宇30余座,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道观。王动去的时候山门、主殿(三清殿)、副殿(弥罗宝阁)及21座配殿还有,其中三清殿最有气派,重檐歇山,巍峨壮丽,供着高大泥塑贴金的3尊神像,正中是元始天尊,两旁是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俗称三清。神像高大庄严,是宋代道教塑像中的上品。三清中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传为老子李耳。其像座有老君像石刻,为唐吴道子绘像,唐玄宗题赞,颜真卿书,由宋代刻石高手张允迪摹刻,可称‘四绝‘碑。

王动到过观前街,不过是在六百年之后,还去过那好几回,但这道观却是一次没进去过,主要是在观前街走走看看吃吃喝喝。本来王动领着两位夫人过去,一是访古,二是后世的观前街是苏州的商业街步行街,他带她们去购物。走到半路才想起来,后世热闹可这会是大明朝中啊,但已经在路上了,也就直接去了。谁知道,苏州城里自古便是这道观香火第一,寒山寺虽有名,但因为位置在城外,还真去的人不是很多,这下算是让王动蒙对了。

因为香火旺自然店辅林立,摊贩拥塞,多年的历史积累也使得这观前街已经小有规模,王动一看到这情景,马上就想到,晚上和张浩说说,让岳阳楼管事会的大秦把手上的事交给小秦,带上黄鹤楼的掌柜一起,到苏州把这观前街给弄过来。一起了这个念头,马上看东西的眼光角度全变了,当他知道绿柳身上带了银子之后,他就把两位夫人放一边,约好半个时辰在道观前碰头,自己一人踩点去了。

苏州的繁华真是没的说,观前街这居然有个宠物市场,鸟虫鱼都有,蝈蝈蟋蟀常见的不说,连猎隼这种中西亚贵族的宠物这都有,苏州人真有钱呀。鱼市也有,大大小小的瓷缸陶缸,有的缸里养着莲花下面是红红绿绿的小鱼,有的只一两条,反正有一点,这些个东西,还蛮有意思的,王动正在想着,做个透明的玻璃鱼缸一定能发财,抬着看到了傻傻的蹲在那看鱼的王景弘。

这位公公正盯着一尾金鱼发呆,"墨龙睛狮头,背鳍高耸,尾长而大,全身乌黑似缎,珍品。"王景弘听了一愣,侧头一看,王动和他一样,呆呆的站在他边上也死盯着那鱼看。

"静之,懂金鱼?"王景弘有点吃惊。

"略知一二,金鱼之变化主要是眼、顶与色,此鱼狮头龙睛,若是红龙已经少有,墨龙更为罕见。"呵呵,这难不倒王动,小时候邻居喜欢养金鱼,此人开始是在缸里养,后来整个阳台变作鱼池,养的多了,到处送人,还拿去卖,王动上次碰到他的时候,这人已经辞职,到农村挖了几亩鱼塘专业养金鱼去了。

王景弘那表情,一看就是个瘾大水平低的,属于入门级的,也没办法,人家一个大太监,又住在宫里头,那地方可不是纵容个性和兴趣的地方。余下来的时间,就简单了,王动把这鱼市上的鱼一一给王大人品评了一下。

"此为草种鱼之金鲫,草种鱼体型似鲫,有背鳍,胸鳍呈三角形;这个是紫龙睛,属龙种鱼,体短,头平而宽,眼突于眶外,似龙眼;鳞片圆而大,胸鳍长而尖呈三角形,尾鳍四叶;邻之者为五花珍珠,为文种鱼,体短而圆,头平而窄,嘴尖,眼小,大尾,尾鳍叉多在四叶以上。体色恰为红、白、紫、蓝、黄五色杂斑等。珍珠鱼又称为珍珠鳞,其鳞粒粒如珠,故得名,珍珠鱼有球型、橄榄型两类,还有大尾和短尾之别。那是红眼黄虎头,蛋种鱼,主要特征是体短而肥,形如鸭蛋,无背鳍。有成双的尾鳍和臀鳍。鳍的长、短和形状差异较大。一般绒球、水泡、虎头等的鳍短小而圆;丹凤、翻鳃、红头等的鳍较长大。王大人看那只,那只便是红翻鳃!"

王景弘在看,嘴张的大大的,看着听着,人有点发呆。他没想到,这金鱼还有这么多学问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