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好细腰、处女病、贫血、铁剂
作者:青玉案上泥丸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512

楚王好细腰、处女病、贫血、铁剂….人类认识疾病的历史

一、西医

1485至1566,德国医生朗格j.lAnge首次仔细描述了这样一个病例,这个女孩看上去“非常虚弱,近两年来,她的面色越来越苍白,唇淡无华,无力,动则心跳加快,纳呆,尤其厌恶肉食。”朗格把这种病称之为“处女病”,因为他发现,绝大多数的病例都是处女。

朗格猜想这种病是一种身心病,是因为处女的性压力及经血不调引起的,一旦她们结婚并有性生活,这种病便会不治而愈。这种“处女相思病”的说法,在佛洛伊德出现之前,流行了三百年,直到19世纪末还一直是人们通常的看法。

17世纪的法国上流社会流行细腰长裙,所谓的“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当时的少女无不以细腰苗条为美,一种名为“绿色病”的疾病流传开来。这种“greensickness”在医学上又被称为“chlorosis”,它有一个希腊词源“chloros”,这种病在希波克拉底和盖伦的著作中,都被认为是一种“歇斯底里的精神疾病”,可是英国医生辛登汉姆(t.sydenham,1624-1689)却认为这是因为“血气不足”而引起苍白无力,心悸,严重者引起精神失常。他给出了一种独特的疗法:饮用从铁矿里采集的矿泉水。

要知道在17世纪人们还不知道铁是血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罗马医学中,铁是力量的像征,来源于火星之神,是战争与鲜血的代表。也许这就是辛登汉姆神奇处方的来源吧。

人们知道铁存在于血液中,是因为到1713年,两个法国科学家在血液的残存物的灰烬里发现了铁元素。其实在医学发展史上,人们总是先偶然找到了治疗疾病的药物,然后才慢慢发现其治疗的原理。

直到19世纪上半世纪,痿黄病在欧洲和英国广泛流传,尽管关于它是否“精神性疾病”的争吵闹得沸沸扬扬,但一个法国内科医生却因此赚了大钱。他叫伯劳德,他弄出了一种药丸,里面主要是铁剂,这种“伯劳德药丸”风靡一时,而从他开始,人们才认为“铁”是一种可以治疗贫血的药物。/*www.360118.COM*/

化学家和生理学家开始做动物实验,他们发现了“血红蛋白”,这是含铁的主要血液成分。可是令人沮丧的是,当时的实验证实,人体似乎并不能从“伯劳德药丸”里吸收无机铁而生成血红蛋白。

直到1893年,爱丁堡大学医学院讲师斯道克曼(stockman,1893)才从实验的角度证实了人体可以吸收无机铁并合成血红蛋白,而所谓的“痿黄病”的机理是女性月经期血液流失以含铁食物摄入不足。尽管利用铁剂治疗痿黄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关于其机理,生理疾病还是心身疾病的争论仍然喋喋不休。直到1937年,哈佛医学院才把痿黄病的特征定义为贫血。但近年又有学者开始论证痿黄病作为女性青春期疾病,还是应该从精神医学的角度追溯到希波克拉底和盖伦时期的“处女病”。

不管怎么说,缺铁性贫血,作为一种疾病,至今仍然是世界关注的话题,据who国际卫生组织调查,在全世界范围内,缺铁性贫血在妇女儿童中的比例高达30以上,中国可能还高于这个数字。铁剂作为最常用的药品,在每个药店都能买到。

二、中医

关于铁,《本草经》云:铁味辛、甘平而无毒。熟铁,铁精稍温,久服微热,生铁,铁浆微冷。冷热虽殊,俱至明目镇心,安魂定魄,实五脏,坚肌肤,除心烦,去黑子,疗热风,皮肤中气风,癫痫惊悸恍惚,恶疮瘑疽疥痒,胸膈中气塞,不能化食,诸下部恶病,阴�脱肚,蛲虫五痔,皆悉主之。

《名医别录》(南北朝大道士陶弘景)云:铁屑烧之,投酒中饮。主贼风,风疰。又云:以铁团烧赤,投盐醋中,青布裹之,熨腋下多时,除胡臭及汗气。又铁浆及锻家磨铁汁,澄清饮之,令妇人断产。又以刚铁合半夏汤,能疗气噎反胃等疾。

又《仙方古录》有铁丹,既非常药,人怯不能服。又以铁化为水饮之,镇心强记,除风去热。又有服铁末法,终不逮此。

又按《古今经方》,唯金玉不可辄服,令人心肠焦烂,有毒故也。唯银铁二种,乃堪久服,无毒故也。

上引这些文献,其中应有铁盐的成份。但无一与贫血有关。

缺铁性贫血.属中医痿黄、黄胖、虚损、虚劳、血虚等范畴

中医并不是不知道治疗痿黄的方子,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有“痿黄”之名,但却是列在黄疸症之下的,已经提到用矾石来治疗,偏向于攻泻,似乎不是治疗贫血的方法。

但后来中医找到了治疗“痿黄”的良法,用的是绿矾。绿矾又是一种常用的染料,这东西味道很怪,没人以为它能够补血。

绿矾首出于《日华子本草》,【异名】青矾《唐本草》,皂荚矾刘禹锡《传信方》,皂矾《普济方》。为硫酸盐类矿物水绿矾的矿石或化学合成品。天然绿矾的化学成分主要含硫酸亚铁,因产地不同,常含或多或少的铜、铝、镁、锌等夹杂物。

直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才找到了一点头绪。李时珍根据一本《张三丰仙传方》的记载,其中的伐木丸云,治脾土衰弱,肝木气盛,肝乘脾土,病心腹中满,或黄肿如土色,服此能助土益元。

用苍术二斤,米泔水浸二宿,同黄酒面曲四两,炒赤色,皂矾一斤,醋拌晒干,入瓶火煅。

为末,酣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好酒米汤任下,日二、三服。

时珍尝以此方加平胃散,治中满腹胀,果有效验。

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既能入血分伐木,又能燥湿化涎,利小便,消食积,故胀满、黄肿、疟痢、疳疾方往往用之。

李时珍认为,“其源则自张仲景用矾石、消石治女劳黄疸方中变化而来。”

其实,他不知道唐代的道士苏游早已造出了补血良方,完全是用铁剂为主的一系列方法。

很可惜的是苏游的方子因为是道家的秘传,几乎没有流传。《宋史经藉志》里记载了“苏游方五卷”,可惜的是失传了。只在宋代编的《云笈七签》里保留了他的《三品颐神保命神丹方》。能看到的人实在是不多,李时珍估计也没见到过。

苏游是一个很怪的道士,他不炼五金八石,却专炼铁,他用精炼的钢铁加上盐水锈蚀,然后刮取表面的铁锈,制成了铁的二价盐,并以此为主方,来治疗各种疾病。

苏游的“大力丸”:

主镇精神补髓肉坚如铁气力壮勇一人当百,长服方,以王日为始

胤丹一百二十分,干地黄八十一分,兔丝子七十二分,茯苓二十四分(炼黄),徐长卿三十二分,巴戟天七十二分。

右六味密和丸如梧桐子大,若饮酒,酒服二十四丸,日再服,日加二丸至三十二丸为恒服。百日雄气大至,语声嘹亮,行步如风,经得一年,万病消除,筋髓充实,力知百人,惟房之间,夕能御百,亦不疲倦。面皮光悦,色泽如华英。。。。。。。。。

基本上可以肯定,这便是公元七世纪的“铁剂”。比“伯劳德药丸”应该不差的。

可惜的是,一是苏游的方法没有并推广开来,二是中医可以知道含铁的东西能治痿黄症,但跟白劳德们一样,不会知道血卟啉,血红蛋白这些必须要等到生物化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了解的东西。

三、关于中医西医

从痿黄病的历史与铁剂治疗的历史不难看出,中医西医本无区别,都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治疗某种疾病的特效药。

十四世纪以前,西医绝不比中医高明。所谓西医,应该是在近现代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出现之后才突然超越了中医。

根中医总是从《黄帝内经》里找理论根据一样,西医也总是从希波克拉底和盖伦医学中找依据。

关键点是,西医最终抛弃了古希腊的医学经典,从生物化学的角度接示了缺铁性贫血及铁剂治疗的机理。而中医什么都不是,虽然碰巧曾经发明过这种“铁剂”的方药,但却什么都不是,没有理论,那些铁为自然之精,什么阴阳五行之类的鬼话,不能算理论。

可惜了中医的许多方药,总是被埋没,总是被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