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一门艺术——题外话:胡言乱语
作者:青玉案上泥丸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098

中医是一门艺术——题外话:关于中医的胡言乱语

一、看待中医的态度

毫无疑问,中医是伟大的!二千年的积淀,无数人的经验积累,创造了奇迹,拯救过无数生命,这些,已经不需要重复了。wwW.360118.CoM说的人太多,捧的人太多。当年太祖的一句话:“祖国医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就已经定性了,也让无数人热血沸腾地献身中医事业了。

然后,中医注定要成为一种历史,让中国人既感到自豪,又感到痛心的历史。也许不是现在,也许是在将来。

人类的知识最终会走向大同的。医学最后是无国界的,传统医学虽然在世界各地都存在,但毫无疑问,它们都不是主流的,只是对现代医学在某些方面的替代和补充。就像德国和瑞士至今仍有信奉帕拉塞尔苏斯(一位历史上著名的炼金术士和医生)学派的自然疗法医生,他们可以执业开诊,但不被纳入医疗保险。而中医是不能开诊的,必须考他们的执照(即自然疗法医生)才能开诊。

如果硬是要说,中医学一定能够在未来大放光彩,成为人类医学的主流。那就未免有点像义和团了。

很多人还愿意跟西方比,说什么十七世纪前西医还在放血呢。完全正确!历史上中医是早熟的,正象中国其它科技一样,远远超过西方。这已经不需要去比了,即使历史上中医优越,也只能是增加点民族自豪感,并不能让人们觉得中医因为有两千年的历史,便不会被现代医学慢慢挤占市场。

热爱中医的人,往往是传统文化的拥护者。不自觉地把中医看成传统文化的代表,也就是国粹,一见有人对中医说三道四,立刻就把不爱国的帽子往别人头上扣。大部分失之意气用事.仔细想一想,改变人类生活的,是现代科学技术,而现代医学(通常说的是西医),正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部分。这跟爱不爱国,完全是两码事。所有的所谓国粹,有哪个是改变了千万人的生活的?科技进步才是改变人类的力量。科技的进步是无国界的,也是不可阻挡的。

但国粹也不可以没有,因为它是我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比如武术,可以让我们满足功夫片的快感,比如京昆,可以让我们生活得更加悠然,比如书法绘画,可以让我们享受艺术的快乐。但它们都无法振兴,因为人们的选择多了起来。不炼太极可以跳舞,不唱京昆可以唱周杰伦,而书法绘画则更多地被现代影视艺术所代替。正如你不能骂那些不爱唱京剧的人不爱国一样,你也不能骂那些不喜欢中医的人不爱国。

中医,是一种文化传统,可以满足很多人的心理需要,也可以治疗部分疾病,所以,它还依然有生命力。但即使在中国,也只能是现代医学的补充。而且迟早有一天,慢慢地会淡出历史舞台。

二、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中医

近年来关于中医,人们总是说,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那么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呢?

先要看看什么是中医?中医的发展过程。

中医本质上是一种“医疗经验”与“自然哲学”的结合。wwW.360118.COM

经验的部分来源于日常的医疗活动,比如《黄帝内经》成书之前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其中大部分是用单味药治疗某种疾病的经验,虽然有些是不可能有疗效的,但方法是对头的,先搞清楚这味药是治什么病的,反复验证,是可以积累越来越多的经验的。这是中药发展的正途。如果一味药的功用都没搞清,去弄动辄十余味的复方,可能永远都无法搞清楚,变数太大了。

经验还包括对生理、病理现象的认识,对外伤的治疗,这些都是经验医学的范围。是值得肯定的,但没有理论指导。

自然哲学是指中医的基础理论体系,完全是在东汉天人合一的思潮下建立的。以气、阴阳、五行、八卦等中国传统的哲学,来构建了一个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断及用药处方的体系。尤其是生理学部分,它本来应该建立在解剖学的基础上,但中医的解剖一直不发达,虽然《内经》也说“夫八尺之士,死而可解剖视之。”但实际上没有规模系统地进行解剖,所以《内经》的生理学是建立在粗略的大体解剖之上,而配之以阴阳五行理念。因而就会产生“肝在左,脾在右”的错误。中医不重视解剖,而重视生理现象的理论构建,即“藏象学说”,有诸内必形诸外,是以黑箱似的理论推论来诊断病情的。这是它的精华,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可能是它的糟粕。

所以,中医的医疗经验绝对是有价值的,而这套阴阳五行的模式,却是应该反思的。

但也有一个异数,就是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实际上这两本书比《黄帝内经》和《难经》更有价值,因为这是另外一个模式,即八纲辩证。长沙太守张仲景是个从实际出发的医生,他治疗外感伤寒病分为八纲,配以方药,这是一种试图将经验上升为理论体系的尝试。从思维方式上看,他力争“以药主症”,这个思路是对的,所以后世的日本汉医独尊仲景,也是有道理的。可惜的是疾病太复杂了,不是伤寒金匮两本书能概括得了的。若遇上这两本书里没有的病症,后世的医生便仍然用《黄帝内经》的阴阳五行理论为主,而八纲辩证也慢慢失去其独有的位置。

再说中医的生理基础,是经络学说。经络本身是大大值得怀疑的。因为这些经络和穴位都是后人慢慢增加的,根据是什么,说不清楚。最早的马王堆出土医书,只有《足臂十一脉灸经》,后来到东汉怎么就变成了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呢?是经验,还是为了配合天人合一而人为设定的呢?无考!比如人体三百六十五穴,不就是天人合人,人体小宇宙的对应吗?

经络里面流行的是什么?是血,还是气?有些地方说是血,有些地方说是气。又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中医还有卫气营血学说,说来说去,都没个准。

试想,针灸是扎在穴位上的,如果里面流的是血,那就是扎在血液里面,如何能有“得气”之说?这是矛盾之处。

实际上,针灸能治病,是因为它就是一种刺激——应激反应。因为人体受到异物和刺激,即针刺或艾灸,会产生相应的反应。针刺信号传到大脑,大脑的反应是产生相应物质来应对,实际上是产生了“内啡肽”,这是镇痛的物质,是内源性的吗啡,所以针灸能镇痛就不奇怪了。但这也有个量的问题,针刺麻醉显然超过了这个阈值,因而针麻成功者十分廖廖。或者在针麻的同时也有催眠作用在协同。反正文革中的针麻,十有**疼死人,但没人敢说,咬牙当个黄继光,很英雄。

另外,针灸是否一定要扎在穴位上,这也需要量反思。一是经络穴位的不确定性,各种针灸书,铜人,模型等,都有一些误差,而取穴方法也会导致误差,用解剖标志定针灸经络穴位还是近现代的事情。慕尼黑大学做了个有趣的实验,病人分两组,一组扎在穴位上,一组随便乱扎,结果两组得出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说明针刺,是可以随意扎在身体上的,中医也有说法:阿是穴,那疼扎那儿,也能管事。

到是灸法里面的直接灸,即烧焦皮肤的那种,可能会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加抵抗力。笔者认识的一组人,每人都直接在足三里上烧两个大洞,化脓数日之后结痂,从此不再感冒。持续数十年。可惜这种“自残肢体”的办法在中医里也算异数,倒是日本某县风行此术。应该研究研究。但这也是可以用现代医学解释的事儿。跟中医本身的理论没太大的关系,属于某种经验范畴。

国内的生理学界一直研究经络的实质到底是什么,比如用皮肤电阻法等等,可惜至今没有定论。许多课题组经费充足,还在研究着呢。

也许有人说,经络实质根本不需要用所谓的现代科技去证实,它本来就是一个在**内存在的“功能系统”,那么,就当我没说。因为这样一来,永远无法以我们目前所能知道的手段去证实它。硬要说它存在,也没办法,或者如李时珍所言:“奇经八脉,唯内观返照者能察之。”那就相信气功就行了,不需要证实的。

有人给出了一个例子:如果经络重要得可以“决生死”,那么一刀砍了手臂,按中医理论来说,十二经络便不能“循环流注”,气机便要绝了,人便要死了。可人家独臂也照样活得好好的。怎么办,难道经脉还能自闭自生?这在中医书里是没有的,武侠玄幻小说里常有。

可以说,中医在汉唐之际,已经非常成熟。同时也领先于世界。但其后在理论上基本没有新的突破。

有道是:“医之门户,始于金元”,金元四大家各说一套,有重脾胃的,有重泻下的,有专门滋阴的,门户一分,反而不是好事。就象世家党争,师徒各守一套,结果弄得中医抱残守缺的大有人在。有些老中医一辈子只用一味主药,什么病都用自己的经验方变来变去。比如说,擅用大黄的,一辈子什么病都要加大黄,这多少有点太随意了。

中国人向来有注经的传统,一般人不敢疑古。在中医界,如果谁敢挑战《黄帝内经》,那就是找死,唾沫星子都能把你淹死。

所以中医主神明的器官永远是“心”,而不是脑。即使李时珍看了几本道书,提出“灵机记性在脑,不在心。”但还是没有人答理他。

直到清朝,才有个医生叫王清任,敢于观察解剖,发现古人关于脏腑的记载错得太离谱,大着胆子写了一部《医林改错》,可他的声音很小,大部分中医不鸟他。可王清任自己也很搞笑,说中国人有两个蛋,洋鬼子有三个蛋。

有人说,中医千百年来都在做“人体试验”,这话确也不假,但代价呢?也许很昂贵。

另一个问题是,医书里记载的“病案”,绝大多数是个体的经验,不具备统计学价值。尝读医案,最后都是两个字:“果验”,到底如何验法,是病人说的,还是医生说的,不可考。

中医的病名,也是一个混乱的概念。这也没办法,很多病即使今天的西医也没法搞清楚。中医的病症,大部分是以病机代替病名,对症治疗,用一种试探性的方法,有时能治好,有时治不好。其疗效如何,只有医生病人自己知道。因为,从诊断开始,到最后也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因为没有化验和其它的检测指标。

有人说,“辩证论治”是中医精华,同一病症,不同病人,要不同对待。似乎是非常“科学”,但可惜正因为这个可变性,多样性,才使得中医永远只能是各说各话,永远无法统一标准。一个病人,十个大夫看,一定是十个不同的处方。

所以说,明朝的大医生张景岳说的话是对的:“医者,意也”。因为意念人人不同,所以中医就成了一门艺术。艺术的东西是有独创性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艺术需要经验,需要技巧,绝对不需要雷同。独一份儿,这便是艺术的精髓。中医看病,正是一门艺术。

最后自己总结一下:中医是经验医学,有可取之处,历史上有功,很伟大。但它的理论体系,是阴阳五行学说,这是它无法现代化的根本原因。

中药确实是一个宝库,从植物里提取有效的药物,是医药化学的大趋势。但它完全不是中医。例如,中医记载了“青蒿截疟”,药学家便从中药青蒿里提取出了青蒿素,成为who的冶疟首选药。可是中医自己用青蒿加其它的药物一煮,有效成份被破坏了,反而不能起作用。即便是中成药,如果以现代技术提炼加工,以现代药理做临床,最终产物只是一种新的药物而已。跟中医本身的理论体系有何关系?这就像人们从印地安人的传统经验里知道了某种草药,但用了现代的方法去提取,得出新药物,谁还能说它是属于印地安医学的东西.

还有说伟哥的,伟哥确实是"种豆得瓜"的例子,但它的药理还是清楚的,关键是一氧化氮起作用.即扩张血管的作用.按中医的说法,就是活血化瘀。中药里也有很活血化瘀的药,可却没有促进血管扩张的理论。中医治阳痿的药里,基本上没有活血化瘀药,而是壮阳药。像阳起石,淫羊藿,看着名字都觉得有劲儿。阳气不足,壮阳,跟活血没关系。其实伟哥的药理,也就是让更多的血液往那话儿上跑。而阐明一氧化氮药理作用的那个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

作为一个现代人,如果你相信阴阳、五行、八卦这一套便是科学,那我完全没办法跟你理论。

不可与信仰者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