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恭党中的戏痴智囊
作者:喻林郎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764

申正时分,即下午四点钟,京师城外的一个露天戏台上,正在上演着一出热闹的京剧《游龙戏凤》,戏台上老生装扮的“正德皇帝”边唱边白地在调戏着旦角“李凤姐”。

旦角唱道:“月儿弯弯照天涯,问声军爷你住在哪家?”

老生唱道:“大姐不必盘问咱,为军的住在这天底下。”

旦角开始念白:“一个人不住在天底下,难道你住在天上不成?”

老生答道:“为军的住在那个地方与众不同。”

旦角道:“怎样不同?”

老生答道:“我就住在北京城内,大圈圈里面有个黄圈圈,我就住在那个里面。”

“大圈圈”里面的“小圈圈”,“小圈圈”里面的“黄圈圈”,在这个时刻,三个圈中的人们虽然被砖砌的墙隔离着,但却都在自己的范围内忙碌着,不过,像潭林那样,计划着从“黄圈圈”中逃脱出来的人,只有他一位。

露天的戏台下,一名伙计正向看客们抛着“手巾板”,这时,一名身着侍卫官服的听差从伙计身边挤了过去,跑到一位微胖的看客身边,气喘吁吁地道:“好我的亲老爷子,我这一通找啊,原来您在这儿‘游龙戏凤’呢!”

那微胖看客瞧了一眼听差,歪着头问道:“原来是你呀,有什么急事?”

听差急道:“六爷那边有急事,传您过去哪!”

“哦?”微胖看客一怔,“什么急事?”

“没交待,”听差道,“想必是件大事!”

“先慢着!”微胖看客似乎没有因为“急事”和“大事”这两个词而感到慌乱,他突然打住听差的话,侧耳倾听着台上的唱段。

那听差不知所措,抬头见台上的旦角正唱道:“骂一声军爷理太差,不该调戏我们好人家。”

老生接着唱道:“好人家,歹人家,不该头戴海棠花。扭扭捏,多俊雅,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好!”那微胖的看客叫了声好,方才像过完烟瘾一样,站起身来,对那听差道,“走,走,去见六爷!”

那听差见此情景,有些哭笑不得,原来他喝停自己就是为了听这几句唱段和喊声“好”,当下摇了摇头,跟着他走出戏园。

戏园外的马车前都立着等待的王府听差,一见那位微胖的看客出来,便迎上行礼,那看客临上车前,还回头对随自己出来的听差道:“今儿台上那位老生嗓子真好!”

“哎哟,”那听差急得都快哭了,“我的爷,您收收心,紧把手儿上车吧!”

那看客一边上车,一边还陶醉地学着唱道:“扭扭捏,多俊雅,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众听差都急着上路,没等他坐稳,就驱马前行。

这位微胖的“戏痴”看客就是恭亲王奕訢急于传见的礼部司员宝鋆。

宝鋆,字佩蘅,索绰络氏,满洲镶白旗人,世居吉林,在道光十八年中了进士,之后便历任礼部主事、内阁学士等职,在礼部期间他曾负责皇室成员的礼仪事务,得以接触到恭亲王奕訢这样的近支亲贵,并且以自己的干练与智慧获得了恭王的赏识,进而成为“准恭党”中的重要参谋。

青麟一案,原本只是简简单单的“疆臣失守”之罪,恭王初任枢府,自以为用这样的罪名把官场背景不深的青麟处死即可,但却没想到,唐子清竟然携带着两湖官员们作证的证据上京鸣冤,他惊的并不是唐子清这个小小的讼师,而是那些在证据上签了名字的汉人官员。

有清以来,清政府在官员的数量和职位上,对汉人都进行严格的压制,从而保证重要职位都归属于满人手中。不过,虽然如此,汉族官员们还是用各种方式进行着某种微妙的联系和交结,嘉庆年前,一些汉族官员成立了一个民间团体“消寒诗社”,主要活动围绕着消寒、赏菊、忆梅、试茶、古董等主题进行,并且还在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古人的诞辰之日进行一些纪念类的活动。

在诗社中,进士出身的汉族官员陶澍最有影响力,他所倡导的“经世致用”影响了众多的翰林学子和各级官员,后来“肖寒诗社”改名为“宣南诗社”,像当年主持禁烟的林则徐、黄爵滋和倡导“师夷长技”的魏源、龚自珍等都是诗社成员,同样受到这种“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作用在清廷的政局上。

不过,鸦片战争的惨败和林则徐被黜使汉族官员在朝局的地位再次受到了影响。道光之后,咸丰皇帝即位,面对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起义,咸丰帝在起用满族重臣赛尚阿无果之后,便开始起用一些归籍的汉族官员,希望以“坚壁清野”的办法组织团练,以阻击太平军。

所以,在这个时候,作为皇帝决策机构的军机处,不仅要关注敌人太平军的军事行动,还要时刻关注战争前方汉族官员的行为和变化。曾国藩、骆秉章等湖南重臣为吴文镕翻案的证据签字这件事,使作为军机首领的恭王极其重视,于是,他急于找来心腹宝鋆,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一些意见和建议。

宝鋆在王府听差的带领下,匆匆赶到鉴园。

一进到屋内,宝鋆还没来得及行礼,恭王便将他拉到内室,将那些卷宗递给他,说道:“你先看看这些,他们把吴文镕的案子又翻了出来,并且骆秉章和曾国藩还支持他们,这究竟是怎么一档子事儿?”

宝鋆仔细地翻阅了一番卷宗,说道:“看来青麟的这个弟子不简单啊,短短的十几天,他竟然搞到这么多的证供。”

恭王道:“据说这个唐子清只是个举人出身,不可能有这样的通天本事,我想背后定有人相助!”

“六爷,”宝鋆道,“吴文镕是否翻案都不重要,最多也就是给他个殉国的名份,关键是这个唐子清想以吴文镕的案子,来把罪名攀给崇纶。”

“这个我清楚,”恭王道,“芝台告诉我说,唐子清手里还有一百多条证供是专门指认崇纶为青麟翻案的,如果这些证供一旦在都察院落了案,那么,事情就不好办了!”

“六爷的意思是,”宝鋆突然想到了什么,“唐子清手里还有一百多条证供?”

“没错。”恭王神情肃然。

“那,”宝鋆点了点头,隐晦地道,“咱们得有所动作了!”

?

<style>

.ppacolor:#f00;text-decoration:underline;

</style>